#法客電台:日本的爸爸媽媽也會不見嗎?
📍 本集節目由「V-TEX 地表最強防水鞋」贊助播出
【V-TEX 地表最強防水鞋 法白專屬優惠碼:PLM88】
官網限定優惠,全家店取 1 雙即免運
消費滿 $7000 再送復古金屬框太陽眼鏡(市值$3199)
結帳輸入法白專屬優惠碼「PLM88」立享 88 折,衝吧> https://lihi1.cc/wRmGZ
——
► 正文開始
日本北海道有三組同性伴侶,因為日本民法不承認同性婚姻的關係,認為法律損害同性戀族群的權利,向札幌地方法院起訴日本政府。後來,札幌地院判決,認為日本不承認同性戀之間的婚姻,這樣的差別待遇,違反日本憲法第 14 條關於平等權的規定。
——
曾經有同性伴侶劈腿,被告上法院要求賠償。這個案子在去年三月,東京高等法院判決認為「因為兩人是同性伴侶,雖然不是法律上的婚姻,但可以比照男女婚姻關係處理」因此維持一審的認定,判給被劈腿的前伴侶撫慰金。
還有一位非法居留而被要求出境的臺灣男性,也因要求繼續與日本籍的同性伴侶相聚而告上法院,要求撤銷出境的命令。日本法務省也在去年撤回命令,並作成居留的特別許可。
目前,東京、名古屋、大阪、福岡等地方法院也有類似的案子正在審理中,札幌地院的判決會不會影響其他發言,也很值得觀察。另外,與台灣不同的是,日本的法院可以自己認定法律違憲,台灣則是只能由大法官解釋。兩邊的制度差別有多大呢?
而日本的下一步又是什麼?
14:30 日本札幌地院宣告民法不能同婚違憲!但是還是不能結婚,為什麼?
23:40 判決書怎麼提到臺灣同婚案例?
打開你的 Podcast app 聽這集
🎧Spotify https://spoti.fi/39faki5
🎙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fec271
——
#法律白話文運動 #政治歸政治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茜茜與人夫謙 Chien&Chi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分娩體驗 #極限痛 #痛到哭 茜茜從懷第一胎到第三胎,感受到很大的差別待遇!老公越來越不能體會女人懷孕時的辛苦,根本就把我當牛一樣壯 😭 相信各位生過小孩的媽咪都知道~ 懷胎十月的期間要先經歷前期孕吐不舒服、後期走路恥骨壓迫痛, 最後不管是自然產、催生還是剖腹產,都還是痛痛痛... 生完還有漲...
「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茜茜與人夫謙 Chien&Chie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討論] 〈台大醫學freestyle〉的反向歧視:升學- 看板Hip-Hop 的評價
- 關於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矯正歧視措施之比較(優惠性差別待遇) 【台灣法學會常務理事魏 ... 的評價
- 關於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係指透過對受歧視的少數或弱勢性別實施優惠待遇,以消除他們 的評價
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群文化界朋友告訴我,這段13分鐘的質詢,應當要寫進歷史!
與其說這是對思瑤的稱讚,更應該說是這段質詢內容闡述的關鍵核心,對台灣的藝術文化產業是如何的至關重大。
《 #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1992制定迄今就要30年,期間僅小修一次,但國內外文化藝術產業環境大不相同,台灣的藝文能量大幅提升,國際競爭也更具挑戰,整體藝文扶植的環境準備及藝文工作者權益促進,當然應當全盤研修,跟上時代所需。
而此次修法重點之一,在於進行 #稅制改革,希望能夠強化吸引國際藝術市場來台的誘因,把握香港變局下的機會之窗,將 #亞洲藝術品交易中心,移回台灣!
亞洲最重要的藝術收藏家幾乎都在台灣, 20年前藝術品交易的重鎮就在台灣,交易總量佔兩岸三地的97.5%,但因為稅制錯誤的調整,限縮產業競爭力,大型國際拍賣機構與龐大的藝術從業人員大舉從台灣撤出,佔比只剩2%。「錯誤的政策, #我們平白把市場與商機送給了香港」!
更離譜的是,前端的藝術交易收藏家都是台灣人,但因為台灣的稅制複雜苛刻,台灣藏家選擇在境外交易,演變成龐大的藝術租稅貢獻,一併送給了香港,也就是「 #台灣人的稅都繳給香港了」!
此時此刻,上天給了台灣再一次的契機,我們豈可眼睜睜錯過?
#香港國安法 事件後,各類產業撤資逃離,藝術產業重整的機會到來,只要我們能夠導正過去政策的謬誤,將不合理的稅制革新,拉平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條件,亞洲藝術交易中心就能重返台灣!
美中貿易戰開打,為吸引台商回台投資,政府大舉提供各項租稅優惠,舉國支持;
多年來從 #促產條例 到 #產業創新條例,政府傾國家之力扶植高科技產業乃至於當今的六大戰略核心產業,國家提供的租稅減免動輒是以「數千億」「數百億」為單位,全民承擔。
但為什麼,當面對其他重點產業,「租稅公平」「產業公平」「為富人避稅」可以避而不談,對於藝文產業就明顯差別待遇?
為何對其他產業可以大舉投資,對藝文產業就要錙銖必較?
同樣是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提振產業發展,我們對重點產業何其大器大方,但政府關愛的眼神從來不在文化藝術產業上。
過去國家發展方針長期對失衡,現在修法只是要矯正過去的不公,讓文化藝術產業具有競爭力,思瑤一定堅持到底。
文化界不要特權,思瑤要爭的是最基本的公平正義!
當 #佛系的文化部,面對 #狼性的財政部,我無法再容忍,為藝文發聲,我也絕對不再溫良恭儉了。
完整質詢看這裡👉👉👉 https://youtu.be/Dwm0cq-5ybM
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女生要當兵嗎?一個預官的反思與建議。
#女生應該當兵嗎? #我們真的要上戰場 ?
#不怕排長帶你們衝哎哎哎步槍兵人勒
好友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前天在節目上公開提到恢復徵兵制以及女生可服義務役,也引起和王浩宇議員之間的論戰,這是個很好的公共政策議題,事後和她及其他幾位朋友也對此有所討論。
身為剛教召回來、戰事發生時要帶著後備部隊衝第一線的步兵預官,也想藉這個機會談談實務面自己看到的問題,與提供改革解方的思考。
先講結論,我支持 #朝全徵兵制方向 去思考改革,為什麼?
落實全民國防、軍愛民民敬軍,也要民先懂軍啊。
➽
1⃣️ #徵兵募兵傻傻分不清楚?
首先,我國從過去到現在實行的兵制嚴格來講其實是「#徵募併行制」,國防部以前也發布過新聞稿澄清外界以為國軍要進入「全募兵制」的錯誤看法。實際上依照《兵役法》的相關規定,83年次以後出生役男仍依法服4個月常備兵役軍事訓練,也是屬於徵兵制義務役的一環。
上次推行的兵制改革主要是著眼於加強常備部隊的專業戰力(就不會一直在訓練新的一年兵時間到又退伍造成戰力青黃不接),因此常備部隊也走向全志願役、專業化的「募兵」方式來吸引專職當兵的人,只能說這些都是在「#徵募併行制」的框架內所做的調整。
但巧芯所提到的「徵兵制」就稍微不太一樣了。
嚴格來說,男女都要當兵屬於「#全徵兵制」,就是除了專業職業當兵的人以外,所有國民不分性別都要服兵役的義務役,並接受長期(1-3年)的軍事訓練,除了貫徹全民國防的精神戰力,也是實務上讓「國防軍事」落實到全民的生活中。舉例來說,以色列🇮🇱、挪威🇳🇴等國家是實行「全民皆兵」,男女都要服義務兵役,而且是偏向軍事的,#女生也要拿槍打仗。
以色列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是因為它強敵環伺、屢戰屢勝的關係(還有IG上很多...以色列女大兵?),挪威在2013年國會投票通過時除了防範俄羅斯以外,有一個很大的目的是 #推動真正的男女平權,也使得挪威成為第一個強制兩性服役的歐洲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家。瑞典🇸🇪也在2017年宣布恢復徵兵制,且徵兵不分男女,理由同樣包括 #促進軍中性別平等。
其他實行義務徵兵制且強度比較高的國家包括南韓、瑞士、新加坡、越南、泰國(抽籤徵兵)等等,役期從一年、一年半到兩年不等。就連法國都在去年重啟兩階段的徵兵制(但內容多樣包括社工服務等)。以色列則是男生3年,女生2年,超硬。(不過以色列今年七月才剛正式宣佈男性役期從32個月調降到30個月,女性一樣24個月,許多軍方將領反對認為會造成人力短缺)
美國🇺🇸歷史上一向是承平時期採取募兵制,戰時改為徵兵制。不過,韓戰結束至北部灣事件,兵役登記系統繼續徵兵,1954至1964每年大概140,000連冷戰平時美國還是有繼續徵兵的動作。(感謝 #方恩格 提供補充)而美軍徵兵的對象男女不拘,不過目前還有少數戰鬥工作不對女性開放。
有很多的聲音認為台灣的兵役與後備制度應該改革,要改什麼?
➽
2⃣️ #後備現在是什麼狀況啊喂
台灣社會對於國軍的看法以及在陸軍當中服役的經驗觀感網路上很多,這裡就先不展開。
美國人其實近年來講了很多次認為國軍後備戰力不足、應該改革的情況,請自己參閱(bit.ly/3ieOUU2),儘管美國人有他們自己的國家利益考量,但內容很多地方我認為是值得參考的。
(之前寫《中共攻台大解密》而在台灣有一定知名度的美國軍事智庫研究員易思安 Ian Easton曾經在蘭德撰文寫過〈Transformation of Taiwan's Reserve Force〉,有興趣的可以參考,bit.ly/3l0xRGO)
近期的《新新聞》也出了一篇專門談後備制度改革,大家可以先看看(bit.ly/2SmeFr7),包括國防部長最近說後備要優先召集一年義務役....但這群人數量已經從69萬人下降至47萬人,軍事訓練役則將逐年成長,到民國115年(2026)就會消失,接下來還有少子化的問題,如何保持後備戰力?後備戰力又有無必要?
政府看起來現在在做行政制度調整的準備,要加大投入資源跟提升後備位階,但對我一個第一線的排長來說,重視的還是實際訓練內容以及士兵的戰鬥認知有沒有跟上。
先講一下自己的體驗。
以前大家普遍認為回去教育召集就是重溫「陰間」生活、上課很涼等等,甚至很多人一接到教召令就買機票出國或是跟公司報出差來逃避⋯⋯個人非常反對這種作法,不只愛不愛國的問題,而是這會傷害台灣整體的軍心士氣與實際戰力,近年國防部有對此作出一些改革來限制,很棒。
平均來說現在是退伍後八年內會召集至少兩次,每次一週(軍士官七天、士兵五天),而我這次回去已經很充分感覺到跟以前不一樣,實戰科目很多,滿滿的行軍、操課與打靶,沒有什麼休息時間。不只是帶隊的義務役軍士官,接訓協訓的志願役軍士官也非常辛苦(感謝他們為國辛勞)(敬禮)。坦白說,確實讓我感覺到兩岸情勢是真的緊張,為什麼?
中華民國在台灣目前是一個 #海島國家 的狀態,過去到現在的防衛指導主要都是「嚇阻+殲敵於海上&灘岸」,很多聲音都認為「加強海空軍實力就好,一旦海空軍打光讓老共上岸就完蛋了,也沒什麼好守的;而過去大陸軍主義在新的情勢下也應該被揚棄⋯⋯」
這些說法都不是沒有道理,也因此台灣的海空軍無論在裝備、素質以及國際交流等層面確實都是很優質的,陸軍尤其是一般部隊普遍就稍微辛苦一點。但近期兩岸緊張對峙的情況以及當時在部隊裡接收到的一些資訊跟訓練內容,其實都讓我感覺得到國防部確實有認真陸戰的心理與實際準備。國軍當然也不是笨蛋,五六年前服役時陸軍訓練的科目主流就是城鎮戰為主了,但一直沒有引起社會的重視。
除了大家都認為戰爭似乎很遙遠以外,沒有全民皆兵也導致軍民分家,人民不關心軍務,如何熟悉與落實全民國防?陸軍才是跟廣大民眾比較相關、也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
➽
因為不能詳述後備的真實狀況以免洩露軍機,直接講小結:
a.#戰時接到動員令要不要裝死?
我和同為預官排長的朋友都會建議你最好要出現才比較可能活下去,不要以為躲在家裡會很爽。
戰時一切軍管,躲在家裡等被炸/等投降不一定比較好,更不用提被憲兵or警察抓走軍法審判以及失去反抗的機會。
雖然也有論點認為不要拿槍以免在戰時被當成軍事人員攻擊,但我個人是反對甚至有點鄙視這樣的看法,命運要自己掌握,槍在手比任人宰割好。
b.#後備部隊戰力如何?
身為要帶兵的軍官....坦白說,後備部隊扣除志願役幹部以外,整體戰力的訓練還有不小的加強空間。其實就我的感受,如果是在被入侵而被迫要防守的情況下,我所在的部隊 #戰鬥意志都還算堅定,但技術的部分,主要還是訓練時間太短以及間隔太長,所以不夠熟悉戰鬥技巧與進入那個「知道自己現在是要上戰場的戰士」的狀況,這也是國防部從去年底開始就加強教召訓練內容的原因,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血濺車籠埔、魂斷金六結、歡樂斗煥坪」這種事,基本上到哪裡都是一個 #血濺魂斷 的狀態,後備的實力有在增強,這一點要再次給國防部與基層幹部們掌聲。
c.#後備部隊的任務?
其實有同樣是後備部隊的一些預官、士兵有在網路上講他們接收到的大致任務內容,我覺得國防部可能要好好巡邏一下。但是就內容而論,本質上就是兩個字「守土」(少部分會有別的任務),而目前的後備部隊如果要按時完成這些任務,我認為訓練跟準備是稍嫌不足的(主要是戰鬥,其他還好),從動員、集結、整隊、領裝、動員、了解任務到實踐任務內容,特別是任務性質的關係可能會影響到部隊的信心,那平時的戰鬥意志培訓、尤其是作為底氣的戰技訓練就很重要,才能在戰時發揮戰術價值,不是單純上去當砲灰。
昨日也看到新聞國防部長表示已經研擬改革方案,將加強召訓天數與頻率,這是對的方向,但我更期待訓練科目內容能否更靈活、符合現實。
之後的訓練建議科目上還是要變成「#任務導向」,而不是為教召而教召、科目本身強度變強而已。戰場的經營、熟悉以及實地跑一遍大地,都有助於戰時真正要上場時的信心、存活率與任務成功率。
➽
3⃣️ #台灣兵役制度該怎麼改
a.#心態與內容:
我覺得在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大家常常把「當兵」這個詞窄化為「#拿槍上戰場」,也因此一談到「女生要當兵」就引起很多爭議,但其實軍隊有非常多其他事情可以做,幾乎也涵蓋社會上大部分職業(也因此就沒有所謂女性不適合當兵的問題,女性在許多事情上可以比男性做得要好)。
有興趣的人看看這篇《美華軍語辭典》(bit.ly/33c6ELq)提及的職業及術語就可以知道軍隊任務涵蓋的內容有多廣。
以色列新創科技產業如此成功,正是因為軍隊根本就是他們的先進職訓所,一退伍就創業搞網路公司研發軍事用軟體與無人機的比比皆是,畢竟科技進步的動力往往來自於軍事發展,網際網路(internet)也是冷戰時期從美國國防部的內部軍網演化而來。
而美軍退伍後除了聯邦政府的福利cover與各種社會職涯的申請優惠以外(比如免費或減免大部分學費上大學),大多也不怕依照他們在部隊的專長找不到工作,這是國軍已經有在模仿但需要更深化改革的重點。
簡單說,台灣社會要先改變「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以及「當兵就是打仗、開槍」的心態,才會覺得當兵是一件普遍可以接受甚至對職涯有幫助的事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台灣普遍都認為學歷史好像很沒用。但在國外很多部隊或美軍來說,讀歷史可以去做戰史研究、情報分析、聯絡官甚至協助寫作戰規劃,搞得不錯的還給你獎學金進修以後到陸海空軍軍官學校教戰史、教軍事策略。
學工程和化學的除了搞爆破玩炸藥,更可能要懂如何蓋房子,因為你要知道如何用最少的炸藥摧毀最多的房屋結構,退伍以後去當工程師、當建商或是教化學當絕命毒師(?)都可以。
並不只是大家都要當兵或懂開槍而已,
這才是「#全民皆兵」、「#寓兵於民」的最高境界。
➽
b.#役期與內容:
有鄉民在PTT上分享「外國有強大外敵鄰近的國家」的兵役役期(bit.ly/3cEyX8i),相對來說台灣現在四個月的軍訓役是真的很短,而且完全不構成戰力,下部隊基本上只是搞事而已。除了適當延長役期以外(我個人認為起碼還是要恢復到一年),也有很多聲音強調重點不是役期的長短,而是訓練內容應該要朝實戰化來做改變,不應該還在用美軍二戰前後的單戰(單兵戰鬥教練),喊些脫離時空背景又實用性低的口號。這一點已經非常多人都公開提過了。
(這邊有篇美軍退役士官Allen Lin對國軍新兵訓練的單兵戰鬥教練評論,http://xn--bit-9u3ey63rpnc20p93e.ly/2G09quB)
某種程度上我同意這樣的看法,畢竟這些東西雖然對進入戰場狀況有點幫助(主要是活用聯絡手勢之類的),但到了真實戰場地形上其實很難應用,還不如好好訓練基本體能和移動中射擊、經營與自己後備部隊相關的戰場場地,了解哪裡有加油站、哪裡有軍營、哪裡有重要機關、不同類型道路移動方式到時怎麼處理?怎麼跟上級單位聯絡?停電了大家到時候聯絡方式備案為何?會用無線電的人有多少?知道不要亂開無線電免得被敵軍鎖定的人有多少?
我想,這些東西可能有許多後備軍士官並不清楚,但對一個排長來說,了解這些資訊遠比背單戰重要太多。各位士兵也不希望帶你打仗的排長一問三不知吧。上戰場,最重要的不只是完成任務,還有負責任地帶大家活下來啊。
此外,假日開放軍營靶場讓民眾體驗電子或實際打靶、廣推生存遊戲活動甚至編組民兵團都是實際可行、民間軍武圈也有能量可以培養並支撐起來的東西。把生存遊戲或打靶當成一種全民運動來推廣,#把國防生活化,可能比精進教召內容的成效更大。
➽
c.#軍事訓練交流
這個東西有點敏感,包括美軍在台小規模協訓的狀況最近雖然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喂),而實務上這個想法應該會因為觸碰到中國大陸甚至美方的外交政策底線而無法很快實行⋯⋯
不過以前在某地實習的時候,曾寫過一篇報告談國軍可思考仿照新加坡來台灣的「星光計畫」一樣,將不只是精英部隊,而是成建制擴大將一般志願役甚至未來全徵兵義務役的軍士官兵都有機會到國外盟國輪訓半年到一年,除了可以獲得接近實戰的訓練經驗外,更可加強語言能力,藉此吸引有志從軍的年輕人與優秀人才。
如果加入國軍不只是掃地出公差搬庫房,而是可以學得實際戰鬥能力與可應用的外語能力,國家還付你薪水,誰不搶著要?
但這個政策顯然會因為其他因素而暫時無法實行,只能等待時機成熟了。
#題外話,有看到媒體報導政府明年將派3員到以色列考察後備動員制度(bit.ly/34bwfTR),我猜應該就是要成立全動署的那幾位長官(?),但真心建議如果政府可以的話,希望多派幾位員額且包括基層幹部,才能廣泛收納基層真實狀況與意見並根據這些意見來吸收以色列的制度哪些是可以照搬回來、哪些是需要調整才能適應我國後備制度的。
另外也懇請注意不要只學到器物制度沒有學到理念,畢竟以色列面對的狀況跟我國不同,多去理解他們的宗教、文化、建國歷史、制度淵源,才能真正理解以色列軍隊的建軍思想以及他們之所以強大的原因。
➽
4⃣️#女生可以做什麼🙋?
國高中上軍訓課的時候,女同學大多要了解與學習的是護理與急救方面的知識,但也有國防教育知識以及高中畢業前會有打靶的體驗,但就僅止於此了。如果未來女生也要服兵役或類似替代役的軍事役別,現在比較常見的建議包括服半年到一年的軍事/社會役,學習包括醫療衛生、戰場救護、後勤經理、通信、電子、情報等在內比較不需要用到太多體力的任務。
不過,也有對於男女一視同仁朝 #以色列化 的想法,除了訓練成步槍兵外、戰車/機駕駛、醫護兵、狙擊手與觀測手等戰鬥兵科可能也相對適合女性。
我覺得以台灣目前的社會情況暫時應該很困難,民眾大概沒辦法接受這麼劇烈的轉變,以及軍方對於這方面的硬體、軟體與制度上的準備也還嚴重不足。近年敵情升高,也許台灣社會開始願意思考這件事,如果真的要推動,現在就必須開始認真討論。
美軍近年的女性比率約是15%,國軍呢?也是14-15%。根據媒體報導:「早期女軍人多半限於『辦公室單位』任職,近年愈來愈多職缺開放給女性。例如,陸官畢業的女生,原本在戰鬥兵種(步兵、砲兵、裝甲)中只能選砲兵,否則就要選化學、通信、工兵等支援兵種;如今各兵種都已開放,連戰車乘員都已出現女性。以往女性飛官多限於駕駛運輸機、直升機,近年起也開始加入戰機單位。」
(本段節錄自 程嘉文,〈國軍女官兵人數 突破2萬大關〉,《聯合報》,20180405。)
所以整體來說是朝一個女性越來越多也撤除差別待遇的方向走,我認為這也才是一個健康、正常的發展,無論對戰力、士氣、促進女權與性別平等來說都是好事。
➽
➽
➽
以上,已經太長了,就先寫到這裡為止。盡量用很淺顯直白的方式去談我自己對這些議題的看法,還有許多細節未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一起關心國防議題的改革。而兵役制度,除了能夠達到國防的目標,更應該注重給予軍人應有的待遇、尊嚴和榮譽,否則即便募兵,能夠吸引優秀的人才投軍嗎?拼招募的績效數字是如何來的,基層心知肚明。
如同一同討論的友人所說,「可以的話當然是以募兵的精銳為主力培養對象,但重點在於讓不打仗的(台灣這點與美國不同),人一樣可以得到尊重、榮譽以及好的待遇,培養全民國防的精神與意志。」但很矛盾地,如果不讓全民都感受到當軍人的辛苦與風險,前述的想法也很難被推動。
自己是軍人家庭出身,也因此當兵時決定考預官盡一份心力。無論你的國家認同為何、是哪幾個字,這無關「政治」,是有關於 #我們能否繼續保衛我們生活的方式。
沒有人會故意希望打仗,除了少數可以因此得利的人。一直煽風點火的人,真的要好好看看他們究竟是站在哪一邊。那要探討這件事,就該務實一點檢視現況、理性討論解方,希望有更多人一起討論與支持國軍的改革,而不是單純爭吵、嘲笑誰是什麼役,要不要上戰場、愛不愛國而已。
畢竟一個以不當兵為榮的國家,大概很難不被滅亡。
如果這幾年要打仗,就是我們這一代要上戰場。台灣不是靠口水就能保衛,希望那些叫囂戰爭卻又不願當兵、不願付出的人可以知道這一點。
#支持中華民國國軍 🇹🇼
#預官102之2梯機械化步兵少尉排長報到
(影片與留言處圖片為本人2019年3月參訪以色列看到的情景,女生要拿槍當兵,也可以當得很好,還有戰場被擊毀的戰車殘骸、戰爭下的青年塗鴉訴說對戰爭的厭惡與無力感的遺跡,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
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茜茜與人夫謙 Chien&Chie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分娩體驗 #極限痛 #痛到哭
茜茜從懷第一胎到第三胎,感受到很大的差別待遇!老公越來越不能體會女人懷孕時的辛苦,根本就把我當牛一樣壯 😭
相信各位生過小孩的媽咪都知道~
懷胎十月的期間要先經歷前期孕吐不舒服、後期走路恥骨壓迫痛,
最後不管是自然產、催生還是剖腹產,都還是痛痛痛...
生完還有漲奶痛跟乳頭被咬痛...
孕期間伴隨著擔心以及心理上的壓力,在懷孕期間一定都想要更多的愛與關懷,但是男生通常神經跟大象一樣粗,沒有痛過不知好歹啊!
看到「 紫莉幸孕莊園 」可以體驗懷孕不適、生產的時候到底有多痛,立馬秒報名,希望老公來經歷生孩子的痛,才能體會生孩子多不容易!
#疼痛指數120才能把小孩生出來(=開五指)
據說 #蔡阿嘎 撐到疼痛指數70,你們猜猜人夫謙可以撐到多少呢?
他一開始嗆說他可以150 😳
結果他說:「120叫 #館長 來啦!」
快來看看影片他到底能不能把小孩生出來?
#看到老公越痛叫越大聲我越開心
#想幫老公報名的舉手
茜茜奉勸大家一定要帶老公來體驗生產,讓他們感受到痛到懷疑人生的時刻😌 😌 😌
接下來茜茜會持續的拍攝Vlog更新自己的懷孕資訊,也會告訴大家身為準三寶媽的茜,有什麼值得分享給大家的懷孕經驗與注意事項。請大家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幫我衝一下訂閱數,讓茜茜更有動力分享更多!
如果喜歡茜茜家的影片也記得按下『訂閱』開啟『小鈴鐺』喔!
喔!對了!記得追蹤instagram和Facebook喔!
#紫莉幸孕莊園 #懷孕 #生產 #生產體驗 #懷孕體驗 #分娩體驗 #生產到底有多痛 #新手爸媽 #孕期
----------------------------------------
■ 茜茜家影片 持續更新■
【懷孕的茜EP.1】懷孕初期產檢|八週聽見寶寶的心跳聲
這裏看:https://ababa.tw/a7zkz/yt200926
【懷孕的茜EP.2】懷孕初期8種症狀|3款孕期必備APP分享
這裏看:https://ababa.tw/sO9rI/yt200926
【懷孕的茜EP.3】禾馨產檢費用分享|頸部透明帶|超音波照保存
這裏看:https://ababa.tw/PX5gB/yt200926
【懷孕的茜EP.4】懷孕初期緩解孕吐五種方法|茜茜舒緩孕吐的小撇步
這裏看:https://ababa.tw/k7L2f/yt200926
【懷孕的茜EP.5】寶寶性別公布|禾馨產檢日常
這裏看:https://ababa.tw/Lw5q6/yt200926
【懷孕的茜EP.6】懷孕這樣買,3種好物救腰酸|孕婦哺乳兩用枕、托腹帶、妊娠護膚油
這裏看:https://ababa.tw/sHTE4/yt200926
【懷孕的茜EP.7】孕婦穿搭|春夏必備單品|輕量涼感內衣、孕婦洋裝、超舒適居家服、輕薄哺乳衣
這裏看:https://ababa.tw/5z1C5/yt200926
【懷孕的茜EP.8】跟肚子中的寶寶見面|高層次超音波
這裏看:https://ababa.tw/F5y9C/yt200926
【懷孕的茜EP.9】10大不後悔育兒好物|育嬰必備神物
這裏看:https://ababa.tw/oQOww/yt200926
【懷孕的茜EP.10】天使之音胎音器|在家也能聽見寶寶的心跳聲
這裏看:https://ababa.tw/WcGHs/yt200926
【懷孕的茜EP.11】待產包必備清單|準3寶媽經驗分享
這裏看:https://ababa.tw/lX7HN/yt200926
【茜茜與人夫謙EP.1】開箱!Gogoro 3 Delight優缺點坦白說|告別18年的小奔騰|男人的浪漫
這裏看:https://ababa.tw/2apPH/yt200926
【茜茜與人夫謙EP.2】改造老公成為日系型男|你家也有一個邋遢的男人嗎?
這裏看:https://ababa.tw/TcesI/yt200926
【茜茜與人夫謙EP.3】帶老公體驗生產|痛到懷疑人生|絕對要把老公都騙去
這裏看:https://ababa.tw/TtKzU/yt200926
【茜茜與人夫謙EP.4】開箱Xpark|朝聖全台最美水族館|日本橫濱八景島水族館台灣分館
這裏看:https://ababa.tw/I52qt/yt200926
【茜茜與人夫謙EP.5】新莊最新景點「宏匯廣場」到底好不好逛?
這裏看:https://ababa.tw/fTNQy/yt200926
【茜茜與人夫謙EP.6】米其林 NARA Thai Cuisine 泰式料理|新莊宏匯廣場店
這裏看:https://ababa.tw/U3KaP/yt200926
【茜茜與人夫謙EP.7】兒童房的佈置|生了三寶該如何規劃房間|iloom傢俱開箱
這裏看:https://ababa.tw/b0VBj/yt200926
-
■ 這裡可以找到茜茜一家■
茜茜的心血結晶|每一篇文都認真用心
官方Web ▶️ https://ababa.tw/iTd0F/yt4
茜茜的大本營|分享給妳親子生活中各種所需
FB ▶️ https://ababa.tw/YnJuI/yt4
窺探茜茜家的日常生活|最真實的呈現
IG ▶️ https://ababa.tw/Cg54c/yt4
無所不在的茜茜|跟你一對一談天說地的好地方
LINE@ ▶️ https://ababa.tw/1fifW/yt4
茜茜揪團瘋好物|生活&育兒好物獨家團購優惠都在這
FB社團 ▶️ https://ababa.tw/cUbzA/yt4
茜茜的ababa星球|就算長大也要跟孩子一樣有個秘密基地
FB社團 ▶️ https://ababa.tw/dZt8w/yt4
茜茜的工作信箱|關於各種合作邀約歡迎來信
信箱 ▶️ chienchien0909@gmail.com
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從去年12月1日開始,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短短兩個半月,疫情「遍地開花」,五大洲都有新冠肺炎的蹤跡,大敵當前,考驗各國政府應變能力。如何安置、隔離從武漢撤回的僑民,讓各國大傷腦筋。
比如澳洲政府決定把僑民安置在「耶誕島」,就引爆種族歧視爭議。
耶誕島聽起來好像滿溫馨的啊,爭議在哪裡呢?原來耶誕島距離澳洲足足有2600公里遠,從2003年開始就被當作「拘留中心」,曾收留成千上萬名尋求庇護的難民,但是島上的設施以及拘留情況,曾經遭受聯合國和人權組織的批評。這波被撤離的僑民多半是華裔澳洲人,聽到自己要被關在耶誕島兩週,不少人質疑「白人是不是會有比較好的待遇?」甚至寧願繼續留在武漢,也不要被關進收容所。但澳洲政府兩手一攤表示,無論雪梨、墨爾本或布里斯本,當局都無法騰出一家醫院安置數百人,耶誕島是唯一的選擇。
但爭議不只如此,澳洲政府原本還主張「使用者付費」,打算向僑民收取「撤僑費」,每人必須支付1000澳幣,大約2萬零200元台幣的機票費,才能上機,這當然遭受各界抨擊,當局最後才同意「免費撤僑」。
除了要應付自己家國民的抗議,各國防疫措施還會影響外交關係。菲律賓總統「杜特蒂」2月2日突然無預警宣布,基於「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公民或14天內曾到過台灣的外籍人士,一律禁止入境菲律賓,午夜12點生效,但好幾架班機在命令發布前就已經起飛了,結果導致大約150名台灣籍旅客落地後,被擋在機場無法入境,簡直是電影「航站情緣」翻版。經過多次協商,菲律賓總統發言人14日終於才證實,當局已經取消對台灣的禁令,結束這場「一中」鬧劇。
不過杜特蒂的一中還不算什麼,柬埔寨總理洪森,可是用生命在挺中。執政35年的洪森,因為解散反對黨、關閉媒體、監控人權團體,而遭到歐盟取消關稅優惠,沒想到他立刻轉向「富爸爸」中國,2月5日高調訪華,不戴口罩就和習近平見面,還和剛從武漢回來的李克強親切握手,被習近平大力稱讚:「患難見真情」!
洪森甚至表示要去武漢探望當地的柬埔寨學生,但中方表示「無法安排」才作罷。根據BBC報導,在海外國家對柬埔寨的直接投資中,中國就佔了七成,難怪洪森政府一直在加強對華關係,努力淡化新冠肺炎造成的威脅,還堅決不撤僑、不關閉大使館,也不會叫停柬中直航航班。
此外,洪森還挺身而出,接下「威士特丹號」郵輪這個燙手山芋。這艘「船球」遭到五個國家拒絕靠港、在海上漂流兩週後,直到13日上午才獲准停靠柬埔寨「施亞努港」,隔天乘客接受檢疫、確認無恙後,才得以上岸。
洪森當然沒有放過表現機會,當天親自到港口迎接乘客,還獻上玫瑰花,全程沒戴口罩和民眾互動,強調柬埔寨窮歸窮,但始終願意和國際社會合作解決問題。分析人士認為,洪森政治算盤打得精,除了能向中國表示雙方在同一個戰壕、攜手對抗疫情外,也有助宣傳柬埔寨旅遊業,更能改善自身的獨裁專制形象,一舉數得。
只不過開心短短一天,「威士特丹號」船上一名83歲美國女乘客,15日抵達馬來西亞後,被檢出新冠肺炎病毒,當場被收治隔離,尷尬打臉洪森,也讓外界對柬埔寨當局的防疫能力打上問號。
不過近期爭議最大的要屬日本了。載有來自各國3700多人的「鑽石公主號」,自從一名香港乘客被確診後,2月5日起整條遊輪上的人就被隔離在船上,只有被確診的乘客可以下船就醫,鑽石公主一夕淪為「海上監獄」。日本當局一直沒有及時向外界更新乘客情況,加上船上隔離條件堪慮,導致感染率逼近10%,15、16短短兩日一口氣檢測出137名確診病例,台灣籍父子先後確診染病,就連一名橫濱消防急救員,在「全副武裝」協助乘客下船隔離後,竟然也發燒確診,但怎麼感染的沒有人知道,這個防疫大漏洞讓輿論紛紛質疑:日本防線潰散了!
這下子美國終於坐不住,決定出手撤僑,接回三百多人美國人返國隔離,加拿大也跟進,儘管加國聲稱,是考量到乘客面臨特殊情況、減輕日本醫療體系負擔,但美加此舉似乎暗示,對日本防疫工作投下不信任票。
日本衛生政策專家「村上博美」(Hiromi Murakami)表示,由於日本政府沒有定期並且及時舉行記者會,發布的訊息又含糊不清,反而讓問題變得比看上去嚴重很多。
天普大學社會學教授「克利夫蘭」(Kyle Cleveland)也批評,這起事件的不透明,令人聯想2011年的311福島核災,日本政府等到災後32天,才突然一口氣把事故嚴重程度,提升至最高級別的第七級,讓外界質疑當局試圖隱瞞真相。
才在罵日本政府不夠透明,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撤僑專機在登機時,日本政府才告知,兩機上有14人無症狀,但呈現陽性反應。美國媒體又海K日本政府一頓。
除了鑽石公主號以外,日本多處更相繼傳出「無法追查感染途徑的境內感染病例」。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坦承,已經看不清感染途徑,目前疫情已經發生變化,國內蔓延恐怕難以避免。
不顧疫情火速蔓延,確診數字加上鑽石公主號己攀升到中國以外最高,但當局14日聲明,今年7月24日開幕的東京奧運,將100%如期舉行,因為日方接到WHO的建議說,不需要準備任何應急方案,也不必取消奧運或改變主辦地點。
日本資深媒體人「野嶋剛」日前投書媒體,直指目前日本政府與社會大眾,似乎有共同默契,希望盡可能消除外界對日本的安全疑慮,給世界各國留下好印象,全都是為了東京奧運。日本最擔心的不是「流行病的風險」,而是「東京奧運失敗的風險」。
究竟是日本按照WHO建議,「佛系防疫」保奧運,或是台灣記取SARS教訓,戒慎恐懼比較好,歡迎大家來分享你的意見。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goo.gl/WqXLnC
00:00 遠距離小別勝新歡,有時比天天見面還開心?!
04:32 老婆對家人差別待遇,型男和小孩用的東西差很大?!
10:28 瑞典人的戀愛文化?發生關係才會開始交往?!
14:31 瑞典人都有憂鬱症?!
19:04 紙片肉乾口感特殊,當伴手禮回瑞典竟大受歡迎?!
21:57 泰國夜店人心險惡,馬丁的老婆和姊妹差點被下藥?!
25:40 瑞典型男覺得台南移民署像歐洲城堡?!
32:30 訂房看到優惠要快狠準,猶豫不小心就會錯過折扣?!
35:05 瑞典型男最喜歡日本的上野公園?!
36:44 瑞典型男覺得台灣人愛用紙巾,不用抹布很浪費?!
40:53 瑞典夏天草地乾枯易燃,政府會限制人民用火?!
45:08 國外學校自由沒壓力,小孩不受成績分數影響?!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bit.ly/2Jg6lG5
★最新【媽媽好神】►►https://goo.gl/pWaFM3
★最新【醫師好辣】►►https://goo.gl/hN3R5f
★最新【太太狠犀利】►►https://goo.gl/DzRXXq
★特別推薦【請你跟我這樣過】►►https://goo.gl/shPoiw
★訂閱【醫師好辣】Youtube►► https://bit.ly/2L6f2jz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矯正歧視措施之比較(優惠性差別待遇) 【台灣法學會常務理事魏 ... 的推薦與評價
矯正歧視措施之比較( 優惠性差別待遇 ) 【 台灣 法學會常務理事魏千峯律師(第四單元)】. 彭. 彭. 55 subscribers. Subscribe. <__slot-el>. Subscribed. ... <看更多>
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係指透過對受歧視的少數或弱勢性別實施優惠待遇,以消除他們 的推薦與評價
這種實質平等觀的風行,也催生了性別優惠性差別待遇(Gender Affirmative Action)(註1)。 所謂性別優惠性差別待遇,係指透過對受歧視的少數或弱勢性別 ... ... <看更多>
優惠性差別待遇台灣 在 [討論] 〈台大醫學freestyle〉的反向歧視:升學- 看板Hip-Hop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關鍵評論出了一篇,藉由這次事件討論加分制度
從國外再到國內的制度與公平性來看
〈台大醫學freestyle〉的反向歧視:升學保障制度必須關注原住民為主體的教育公平
關鍵評論
2023/01/25, 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大醫學系的學生「神經元」在《大嘻哈時代2》中演唱個人創作單曲,歌詞「想要唸醫
學系你的大考分數得破表,有人乘了1.35還是沒我高」引起原住民不滿。筆者認為這位學
生因未理解原住民歷史正義的議題,導致反向歧視。筆者認為美國平權行動法案去留之爭
議,可對台灣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做出啟示,茲論述如下。
文:張天泰
近日,台大醫學系的學生「神經元」在《大嘻哈時代2》節目中,演唱個人創作單曲〈台
大醫學freestyle〉,歌詞中一句「想要唸醫學系你的大考分數得破表,有人乘了1.35還
是沒我高」引起原住民不滿。筆者認為這位學生因未理解原住民歷史正義的議題,導致反
向歧視,這正是目前原住民學生的升學困境,也是長久以來,台灣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的
最大爭議。
正好美國最高法院於2022年10月31日,審理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和北卡羅來
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的公平錄取學生的招生爭議案件,最高法院正
在權衡的是這些政策是否具有歧視性?是否違反了民權法?如果該裁決通過,意味著最快
2023年,美國數百所公私立大學就不能再給予少數族群入學優待,標誌著一項60多年政策
的終結。
這當中涉及了積極平權措施和公平觀念的政策思辨,故筆者認為美國平權行動法案去留之
爭議,可對台灣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做出啟示,茲論述如下。
「積極平權措施」是避免少數族群受到不公平對待
積極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又稱為優惠性差別待遇、矯正歧視措施、平權行
動法案等,係指依據膚色、種族、宗教、性別、國族出身,給予這些少數群體或弱勢群體
優待的一種手段,從而達到各族群享有平等的權利。
積極平權措施主要集中於就業、教育、工程承包和醫療等領域的政策方案,例如大學入學
的種族配額、選舉的性別配額等。積極平權措施的總目標,是避免少數族群在就業和教育
上受到不公平對待。
美國平權行動法案去留的矛盾,忽略歷史正義
平權行動法案是美國在1960年代就推動的政策,政策目標為防止對種族、宗教、性別或民
族出身等少數群體或弱勢群體歧視,給予上述群體的政策優待。
此次美國最高法院審理針對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公平錄取學生爭議案,會引起社
會關注,在於認為學校的「平權行動」招生策略,反而對亞裔美國人具有歧視性。且根據
2022年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民意調查發現,74%的美國人包括大多數黑人或拉丁裔受
訪者認為種族不應該被納入大學錄取的考量。
從民調可見美國社會輿論風向已轉變, 對已實施60多年的平權行動法案,感到抗拒反感
,輿論也認為平權行動法案的政策目標,最初為積極補償少數族群過往被白人惡劣對待的
「公平」,但到現今反而成為「多樣性」(diversity)的政策保證,政策已然失焦,並
非原初強調的「公平」。
然而筆者認為,平權行動法案去留的矛盾,最大的爭議是忽略歷史正義。因公平正義是一
個社會性概念,而不是個人性概念,不僅關注過去,而需關注現在和未來,所以也必須考
量歷史正義。
以此次訴訟的主角美國亞裔族群的歷史為例,美國亞裔大學生人數從1960年的1萬6000人
,增加到1980年的25萬人,是屬於美國實踐少數族群的教育模範,即亞裔美國人在沒有外
界幫助的情況下,靠自己的力量進入大學。也要真正理解亞裔美國人社區的兩極分化階級
,其構成對於理解社會不平等議題至關重要。
因美國移民政策的歷史轉變,促成了亞裔美國上層階級數量的膨脹,他們大量湧向私立預
科學校,並高度關注和爭取精英大學的錄取。從2017年可見,30.7%的25歲及以上亞裔美
國人獲得了學士學位,而黑人和西班牙裔人口的這一比例分別為15.3%和12.2%。
而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院的調查顯示,在總分為2400分的學術能力測試中,亞裔學生
必須比白人學生多考140分、比拉美裔學生多考270分、比非裔學生多考450分,才能得到
相同的錄取待遇。從上研究數據可知亞裔學生現實中所面對的教育不公平。
目前美國亞裔學生和家長可能過度關注個人SAT分數和平均績點,做為是否值得被大學名
校錄取的既定標準。但是,平權行動法案的政策目標為解決日益惡化的美國社會不平等現
象。這些不平等現象,正是要考量歷史正義因素,這需回顧幾個世紀以來的種族主義,所
以平權行動的目標始終是少數和弱勢的黑人、拉丁裔、亞裔社區學生最需要的,而不是那
些已掌握社會優勢的富有精英階級。
歷史正義的因素在此次平權行動法案的爭議上不可被忽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博林格
(Lee C. Bollinger)和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史東(Geoffrey R. Stone)也關注到歷史
正義因素,同樣認為平權行動法案必須繼續下去,因為至今美國黑人三個世紀以來,所經
歷的歧視對待並沒有被消除。
台灣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必須考量歷史正義
在現今台灣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上,有其法源基礎,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國家肯定多元
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國家並應依民族意願,對原住民族教育文化
……予以保障扶助並使其發展」,本是強調國家需運用教育政策扶助原住民族,保障其向
上流動之機會,定訂相關升學方案,使教育機會均等,以彌補不足。
政府非常重視原住民高等教育機會均等問題,然而在進步跡象卻不甚明顯。現行的台灣原
住民學生外加保障名額,與族語認證檢測的政策制度,反而形成原住民學生的學習困境。
諸如加分政策造成反向歧視,一般學生會對原住民族語認證得以加分這點感到非常不滿,
批評嘲諷原住民學生不需認真,只需要一張族語認證就可超越多數學生的努力。也出現學
生為了取得加分資格,而更改姓氏成為原住民等弊端。
學者陳如薰認為此制度讓原住民學生有負面印記,造成了心理傷害,除了誤解認為不公義
帶給原住民學生很大的壓力,加更多加分式、化約性升學保障政策,只會形成社會誤解,
易導致原住民學生之壓力與自卑。重族語輕學科也會影響原住民學生學習過程的能力,因
容易受到學習挫折,導致休學或輟學率高。在這樣配套措施不完備的原住民加分政策,形
成原住民學生因此政策,卻成為體制下的受害者。
政策必須關注原住民為主體的教育公平
承上,筆者認為重視歷史正義因素,為強化原住民升學保障制度的關鍵點,因在心理和文
化層面,學生會認為原住民升學保障制度不公平,認為憑什麼原住民學生可以加這麼多分
上好學校?這些加分不是透過個人努力得來,所以不公平?但只看到表面效度的形式公平
,未考量歷史正義,不知道原住民文化教育曾被壓迫和侵略的歷史事實。
現今的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其目標是給台灣原住民加入主流社會的實質公平。2015年蔡
英文發表原住民族政策,以總統身分向原住民族道歉,2019年總統蔡英文,公開表示目前
政府很積極在規畫「原住民族學校法」,讓原住民族可以有自己的學校,而且可以有自己
的課綱,這都是考量歷史正義而有的原住民教育政策回應。
而2022年時台灣原民會曾宣示,蔡英文總統原住民族政策達成執行率已超過八成,並以此
自豪。然而,原住民政策是否為盲目執行,在執行的政策內容上有無符合原住民迫切的需
要,筆者認為需要再次檢視和精進修正。
總言之,從美國平權法案的去留爭議所忽略的歷史正義,看台灣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筆
者認為此政策必須考量歷史正義因素,透過政策一方面建立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教育系統,
一方面也能讓原住民和國際接軌,達到原民轉型正義和教育公平的總目標。
最後,筆者也希望這位寫出反向歧視歌詞的台大醫學系學生「神經元」,在真正理解原住
民政策的歷史正義後,再寫一首歌詞,為原住民作為台灣最先國民的尊嚴做平反。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0135/fullpage
回到神經元事件,那句歌詞放在他的歌曲中非是重點
也他的原意是中性客觀的表述
但加分制度有其歷史背景脈絡,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有些原民聽了覺得沒有怎麼樣,有些聽了覺得被嘲諷
當然誠如大家討論的,現在的加分制度,有些原民早已非當年成長環境
也在都市成長,也跟一般人受同樣的教學資源,這樣子1.35的加分制度
用在這些人身上對大眾是否公平,這是可以再檢討的
也確實如文中所說的,原民因此制度而被嘲諷批評
今天神經元就是無心之中戳出了這個現象背後的弔詭爭議
在揭露問題癥結時,也帶來了各種連動效應與各方面多層次的探討
所以他會覺得抱歉,是因為有人真的被傷害到
這件事本身就有許多不同角度切入不同議題的探討
也包含了可能有人質疑連批評連嘴一下都不行之類的
因為談一談很容易混為一談,所以大家在討論上有時候也不在同個平行線上
大概是這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240.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p-Hop/M.1674628140.A.607.html
※ 編輯: joanzkow (123.192.240.141 臺灣), 01/25/2023 14:35:4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