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元大人壽推出存股概念保單,名稱新穎,在市場上引起了廣大注意。
這系列保單都是投資型保單,主要連結的是一個稱為”元大人壽ESG永續成長帳戶”的投資帳戶。這是這次宣傳活動的核心。
這個帳戶是元大人壽成立的,委託給元大投信運用與操作。
也就說,保戶繳交保費給元大人壽,在扣除各種費用之後,資金是交給元大投信操作。(當然,業者幫投資人投資,還會有其它的費用)。
連結”元大人壽ESG永續成長帳戶”有四張保單,分別是元大人壽元滿利足變額萬能壽險、元大人壽元滿利足變額年金保險、元大人壽元元得益變額萬能壽險、元大人壽元元得益變額年金保險。
本文以"元滿利足變額年金保險"為例,分析它的收費結構。
一開始買進這個保單,會有2.4%的保費費用,還有每月100元的保單管理費。
另外還有解約費用
可以看到保單說明書中,年齡50歲,一次繳交100萬的保費,報酬率為0的範例
第一年相關費用25,200。這個數字由兩部分組成。
第一個是2.4%的保費費用。一百萬的2.4%就是24,000。第二個是每月100元的保單管理費,一年是1,200。兩者相加,就是25,200。
所以投入100萬,保單帳戶價值只有1,000,000-25,200=974,800。
但重點在於,不要以為保單裡面的保單帳戶價值等於你可以拿到的錢。
銀行戶頭中的974,800,跟這張保單裡面,第一年的保單帳戶價值974,800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前者是高流動性資產。你要的話,974,800可以馬上全額領出。沒有任何一位櫃員或銀行經理,會少給你一塊。
但保單裡的帳戶價值,是受到複雜條款管制的資產。你,保戶,假如現在就要把錢拿出來,你無法拿出974,800。你拿到的是解約金911,438。保險公司依約完全正當的可以少給你六萬。
完全合法。因為你簽約了,讓別人可以對你的資產東扣西扣。
911,438這個數字哪來的?因為第一年解約費6.5%。所以你第一年解約只能拿到93.5%。974,800*93.5%正是等於911,438。
你說這個解約費過六年就沒了,所以撐過六年就沒有這個費用。
解約費的設計,就是讓你的資金要一直留在裡面,讓業者收取持續性的費用。
等到持續費性費用已經高過解約費了,你才可以”脫身”。
你以為已經不再需要負擔解約費,其實你付出的費用早已超過解約費。
簡單的說,投入一百萬,第一年瞬間剩下91萬1千。幾乎9%完全消失不見。
換句話說,要靠10%的上漲,才能把這個費用的損失補起來。(9/91=10%)
也就是說,假如一百萬資金完整投入市場,賺到10%報酬,那就是賺到10%。
透過這種保單買進的人,這10%報酬才剛把第一年的費用補起來而已。
要怎樣的心態,才會大方到一開始投資就願意先放棄10%的報酬呢?
而在上漲的市場,這張保單還有其它費用,讓你很難拿到完整的報酬。
表格是關於投資帳戶的收費計算。
可見上方紅色框標示區域。投資帳戶A比較符合這張保單所連結的”元大人壽ESG永續成長帳戶”的實際狀況。
這個投資帳戶本身有每年1.7%的管理費,還有0.1%的保管費。
這個投資帳戶會再幫投資人去投資各種子基金(從基金到ETF都有),管理費費率從0.2%到2.0%不等,還有基金本身0.1%-0.2%之間的管理費。
從下方藍框可以看到,計算出的費用率是每投入50,000,費用1,980。這是3.96%的收費。幾近4%。
每年收取,年年收取。一個上漲10%的市場,獲利會剩下6%。一個漲6%的市場,報酬會剩2%。扣掉通膨之後,報酬剩?
元大”存股概念”保單的廣告有這樣一個圖示,解釋為何要使用這張保單。
說目前的微利時代,過去的投資工具已經無法滿足退休所需。
所以,使用這種第一年資本減損9%,每年內扣費用近4%的保單,會是怎樣的狀況?
廣告說值得使用這類保單的理由,恐怕正是最不應該使用高成本保單進行投資的理由。
請記得,保險適合用作保險工具,不適合做為資產累積工具。
完整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1/03/discretionary-investment-policies-with.html
元大複委託費用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八百回合經濟談
〔#基金 #散戶的好夥伴〕
認識了#金融市場 之後,下一步就能開始著手投資,此時你卻發現自己資金不,或是對選股能力沒有把握,這時候「基金」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這次就讓政經八百帶大家認識一下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 ( mutual fund ) 是集合投資人的資金,並委託專業投資機構代為操作管理。聚集了眾人的資金而成立的基金,原本資本不足的人,也有機會透過共同基金獲得債券市場、 5G 產業帶來的豐厚報酬。所有由操作基金而產生的收益和虧損,都是由全體投資人共同承擔。
一般投資人可以向資產管理公司(投信公司)申購基金,交由他們代為操作管理,投資人投入的錢都會有專屬的保管機構代為保管。然而實務上,投資人申購基金的管道其實包括#銀行、#基金平台、#證券商、#保險、#郵局。若要結束對某一檔基金的投資,也可以贖回。
那麼基金是怎麼獲利的呢?是像股票一樣買低賣高嗎?還是像債券一樣領固定配息呢?
有趣的是,這些獲利方式萬能的基金都可以做到!基金是集結大家的錢去做投資,基金經理人選擇的投資標的並不限於股票或債券,所以基金有四種主要的獲利來源:#資本利得(買賣價差)、#債息、#股利、#匯兌收益。
除了獲利之外,透過基金投資也會有成本,通常可以分為「外加」和「內扣」兩種。#外加 通常指申購和贖回時的手續費,透過不同管道進行申購,也可能有信託保管費(透過銀行通路)或轉換手續費(基金間轉換時);而#內扣 費用則有管理費和銀行保管費等等。
▌ 一些基金相關名詞
#基金規模 ( AUM ) 指基金募集到的總金額,隨著投資人的申購或贖回,一檔基金的 AUM 也會有增減。
#淨值 指將基金中的資產減去費用後的價值,通常投信公司每天都會計算一次淨值。
#基金週轉率 是一段時間內,基金持股的更新次數。
▌ 基金分類方式
根據基金的註冊地,可分為#境內基金 和 #境外基金,投資標的通常分別專注在台灣市場與海外市場,兩種基金的計價幣別也不同。
依能否申購或贖回與否,可以分成#開放型基金 和 #封閉型基金,台灣目前大多是開放型基金。
以投資標的來區分的話,則有#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以基金為標的的#組合型基金,與同時兼顧各項金融資產的#平衡型基金。
這幾年大家常常提到 #ETF,它的全名是「指數股票型基金」,指透過追蹤某一個指數的成分股進行資產配置的基金,以複製跟大盤相似的報酬。然而 ETF 卻不是透過一般管道申購,而是在證交所交易的基金。舉例來說,美國 SPY 就是追蹤 S&P500 的 ETF,而台灣最具知名度的就是一次幫你買進台灣最大 50 檔股票的元大台灣 50。
其實本周的內容介紹完整的基金的相關知識,像是所謂的#避險基金和#私募基金,或是透過#夏普比率來衡量基金的表現,以後有機會政經八百也會推出更深入的基金專題,希望大家可以繼續支持!
#經濟 #經濟學 #臺灣 #科普 #科普經濟學 #政經八百 #投資 #風險
元大複委託費用 在 竹軒的理財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券商第一證券Firstrade發出震撼彈!
股票、ETF交易0手續費!
說明一下,只要每次買賣時,都會有極細微價差,券商撮合時可以獲取利潤。這也是券商收益主要來源,所以別擔心第一證券。反而因此增加第一證券的成交量,可能還會提高他們的獲利!
內心文:
臺灣的複委託優勢真的幾乎全沒了。
除了有事可以現場找人幫忙之外,基本沒法子抵抗了。
假設我投資組合有3檔,那麼依照目前臺灣複委託最低手續費牌告價15美元(大昌證券),也要付出45美元。
這45美元費用高於把錢匯到美國產生的電匯費。
元大複委託費用 在 【美股定期定額】國內券商統整手續費固定0.3美元比買台股還香 的推薦與評價

不過跨海投資的代價並不低,各種 複委託 的手續費和低消總是讓人望之卻步,海外開戶匯款入金的各種麻煩就更不用說了好在最近幾年,已經有幾家國內券商 ... ... <看更多>
元大複委託費用 在 [請益] 元大複委託- 看板Foreign_Inv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大約四月開始使用元大複委託買進美股
但版上使用元大複委託的人好像比較少
因主要目的是長期投資創造現金流
所以手續費不在考量範圍
目前只買了免稅的RDS.B 和 BP
還有少量的GPS(這檔會偏短線)
預計再買進DPG、RVT
可否請有使用元大複委託的板友分享元大的退稅情況
感謝各位先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1.78.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591159170.A.C7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