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日在波克夏股東大會上Tim Ferriss提問:
「巴菲特先生,蒙格先生,如果你只有30來歲,除了一份工作外沒有什麼其他經濟,無法每天進行投資,假設你已經有些儲蓄足夠你一年半的生活開銷,那麼你的第一個一百萬將會如何投資?
麻煩你告訴我們具體投資的資產種類和配置比例。」
巴菲特回答:
「我會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個低成本的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型基金,然後繼續努力工作。」
「把你所有的錢都投資到像先鋒500指數基金那樣的低成本指數型基金。」
巴菲特推薦的指數基金採行的就是被動投資的一種精神。
這篇文章我們談談被動投資的名稱由來、特點,並解說如何執行、你可能會遇到的疑問,最後,會探討被動投資是否適合你。
包含被動投資是什麼?為什麼要說「被動投資」?
被動投資是一種買進持有的投資策略,是保持最低的交易頻率,來最大化長期回報。
因為用最低的交易頻率做最少的交易行為,被動地迎接投資所面臨的風險,以不變應萬變,短期1個月、1年、兩年可能會虧損,但透過拉長持有時間,來等待市場的上漲。
.被動投資的特點,被動投資可以賺多少?
只要被動投資全球股市,根據Morningstar的資料,從1989年以來被動投資全球股市的累積報酬為1110.38%,換算年化報酬為8.34%。
假設這位投資人一開始投資一萬台幣,經過31年多,這筆財富將成長為121,037.90,這是全程參與全球股市成長的成果。
https://www.pgfinnote.com/understanding-passive-investing/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先鋒 500指數基金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LINE官方1對1專業理財諮詢👉https://bit.ly/33C0Mum
今天想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指數型基金之父」,也曾被巴菲特公開稱為「投資人的英雄」的約翰.柏格(John Bogle)。
John Bogle他在1974 年創辦了美國共同基金公司先鋒集團,並於 1976 年創造首支指數型基金 — 先鋒 500 且將其引進基金市場。
剛開始,先鋒 500並未得到大多數投資人的青睞。直到1987年10月19日美國迎來歷史上最嚴重股災,讓越來越多人相信John Bogle提倡的「追蹤市場,而不是試圖戰勝市場」的投資觀。
而今天也跟大家分享2個John Bogle經典的名言
1.「與其在草堆裡找一根針,不如將整個草堆都買下來!」✅
>意思是投資者應該忘記在草堆中找尋細小的「針」(個別股票),而是整個草堆(指數基金)買下,優點是對整個市場或行業進行投資,可以減少揀選個股的風險,表現與大市同步。
2.「時間是你的朋友,而衝動則是你的敵人。」✅
>我們應該享受時間帶來的複利效應,且要避開衝動入市的行為。
想要更瞭解理財的內容嗎? 快來+LINE讓我1對1為你解答吧!
👉https://bit.ly/33C0Mum
先鋒 500指數基金 在 升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到現在散戶瘋狂用槓桿追逐熱門股,轉個警示文...
去年,一名27歲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高中教師匿名在Robinhood平台上賠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一度想要自殺,後來從心理疾病當中痊愈。面對Wall Street Bets散戶風暴愈演愈烈,在游戲驛站對抗對衝基金的炒家被塑造為英雄的局面,他忍無可忍,撰文回顧了自己的經歷,希望警醒後來人,讓大家明白Robinhood和Wall Street Bets是如何誤導散戶,破壞他們的財富,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的。以下即他文章的主要內容。
我是那種容易上癮的人。小的時候,我喜歡玩視頻游戲,經常一玩就是十幾個小時。後來,我也曾迷戀過高爾夫、自行車、廚藝,甚至是讀書,一直到我遭遇了最後一個讓我走上自我毀滅之路的嗜好——進入Robinhood和Wall Street Bets的世界,開始了日間交易。
容易上癮是我的性格,但我也曾經是一個審慎可靠的決策者。我大學畢業時,就學會了如何正確進行投資。人們應該通過Roth IRA賬戶進行定期定額投資,選擇多元化的指數基金,比如標普500指數等大盤指標的基金。幾年裡,我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努力向自己的儲蓄賬戶供款,以確保自己有一個安全的未來。
我在公立學校工作,到2020年1月為止,六年時間下來,我已經有了相當可觀的7萬美元積蓄,而其中大約4.5萬美元都投入了先鋒公司的Roth IRA。我現在剛過25歲,算下來,到我65歲退休,這4.5萬美元在復利和免稅的幫助下,屆時可以增值到30萬,甚至100萬美元。我對自己的這一“壯舉”非常自豪,攢錢已經成為了我人格的一部分。
可是,就在2020年1月,我偶然了解到了Wall Street Bets,我也開始在Robinhood進行小額的期權交易了。現在看來,我就像是一名中學生,誤打誤撞地就和一群壞孩子混在了一起。
和這些“損友”相處,最初還是很有樂趣的,直至我最終發現自己竟然做出了一系列糟糕的投資和交易決定,我開始感到羞恥和悔恨。事後想來,我的期權交易經驗根本為零,Robinhood批准我賬戶進行期權交易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快到驚人。
在Wall Street Bets這裡,期權交易是家常便飯,因為只有杠杆化的交易才可能讓人在短時間內發大財。我只是後來才知道,這種交易也可能讓人在短期內賠光老本——尤其是那些小白。
我陷進去的過程,我一路以來的想法,相信許多人看了都不陌生——“好吧,我就交易300美元,如果我賠了,我就徹底放棄”,或者是“我就以這些資金起手,賺錢後就撤出初始投資,再不做任何的追加,所以不會有大風險的”。
當我執行交易命令,一旦賺了錢,Robinhood界面就會出現撒花效果,讓我獲得游戲通關一樣的快感。當然,讓我興奮的還不止於此。我每天都要幾百次地拿起手機,查看自己的賬戶。這是非常刺激的體驗,和游戲一樣刺激。
雖然獲得了一些早期的成功(一些小額交易回報率達到50%甚至100%),但Wall Street Bets的所見所聞卻讓我深受刺激——不斷有人曬出自己是怎樣賺到1萬美元甚至更多的,其中一些交易的利潤,已經超過了我Roth IRA賬戶4.5萬美元的資產價值總和。我的頭腦陷入一片混亂。我每天都要刷手機超過500次,變得越來越嫉妒其他人的利潤了。
最終,我干出了自己之前根本無法想像的事情。
我在自己的先鋒Roth IRA賬戶開通了期權交易功能,在這裡,我靠著六年的努力,已經攢下了4.5萬美元。我相信,就靠著自己的能力,我也能炒出40萬美元的免稅利得。
先鋒與Robinhood不同,他們的app不會讓投資和交易顯得很酷炫或者讓人振奮。他們的界面是表格化的,就是為了讓人懷抱著長期目標,客觀地執行合理的決定。
可是,2月的時候,我的思維已經遠離理性了。我受到了Robinhood的持續刺激,徹底對這一app上癮了,而別人動輒六位數的交易利得更是讓我羨慕嫉妒恨。雖然我最初是在Robinhood起手的,但是和許多其他人一樣,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免稅的IRA賬戶進行大額交易。最初的成功讓我更加信心爆棚,相信自己也能夠和那些網紅一樣,於是我偏離了曾經的“計劃”,不斷加大自己的賭注。
在2月的中下旬,聽著Wall Street Bets網友們的建議,我買進了針對標普500指數等指標的看跌期權,做空大盤。
我確實賺到了很大一筆錢。市場從2月下旬到3月大幅下跌,我最初買入了價值4000美元的看跌期權,後者很快增值到了2萬美元。對我來說,這個數字已經足夠讓我的生活變得大不相同了。
可是,我依然在嫉妒,因為在Wall Street Bets,還是有許多人賺得比我多。貪婪,Robinhood癮,以及Wall Street Bets的力量徹底控制了我的生活。
市場繼續下跌,我繼續瘋狂交易。我在Robinhood和先鋒賬戶都增大了做空力度,一度我90%的賬戶淨值都投入了做空市場。我的淨財富翻了一番還多,三周裡,我就賺到了超過7萬美元。
我興奮不已,因為突然間,我也成為了Wall Street Bets的成功者之一了。
迅速致富的經歷讓我變得狂妄自大起來,開始做出一系列難以解釋的行動。我對自己信心十足,覺得自己不可能犯錯,我認定市場還會持續下跌,等待我繼續去收割利潤。
可是,這一次,我失算了。短短五到七個交易日,我賺來的7萬美元就全部蒸發了,因為從3月23日的底部,美股市場開始了強勁無比的反彈。
因為最初的成功,我依然對自己滿懷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斷才是正確的,繼續保持自己的空頭倉位。
我的工作因為疫情而暫停了,這使得我可以每天投入12到15個小時粘在了手機上,粘在了Robinhood和Wall Street Bets上,在確認傾向作用下,發瘋一樣大量閱讀對市場的看法與我一致的人的文章,以獲得支持。可是,現實當中,我的損失卻越來越大,逼著我去嘗試其他高風險的交易策略,結果又導致了新的損失……我開始失眠,開始酗酒。
到了7月,我用了六年辛苦攢下的錢,90%都灰飛煙滅了。
和那個6月間自殺的20歲Robinhood大學生炒家一樣,我也想到了了斷自己的生命。我是公立學校教師,一直覺得自己會成為社區的典範人物。從未想到過自己的生命居然會走到這一步。
幸運的是,我最終還是走了出來。我運氣不錯,擁有非常高品質的健康保險,一位精神病醫生和一位臨床醫學家最終幫助我獲得了心理康復。
對我而言,那當然是一段難以啟齒的經歷,但是我更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夠成為一個警醒世人的例子,讓大家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嘗試都不必去嘗試。
雖然在Wall Street Bets上確實有些人賺到了錢,但是大多數人都賠了,或者至少表現也不及標普500指數本身。雖然Robinhood的口號是“為所有人投資”,但是我相信,他們是在有意引導投資者走向糟糕的實踐,而這最終對所有人都是壞事。
站在今日回顧當初的那段歲月,我覺得,是Robinhood誤導了我。
Robinhood使用種種設計好的策略來誘惑人們,讓他們持續交易。新用戶會被給予一個機會,免費得到1股自己選中的股票,或者3股隨機發放的股票,這一“見面禮”的價值大約是在3美元到225美元之間。換言之,雖然Robinhood號稱是投資平台,但是來到這裡的第一步就帶著賭博的色彩。他們還會提供類似“刮刮樂”彩票的股票計劃,來誘惑投資者。
此外,這一app從界面設計就是為了刺激起投資者興奮的神經——糖果色,撒花,加油表情包,這些都使得Robinhood更像是個視頻游戲,對積極交易起到了慫恿作用。
遺憾的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積極交易都注定是一條失敗之路。
正如金融媒體人羅亞爾(James Royal)所指出的,“83%到95%的積極管理經理人都未能在任何一年內超越各自的基准指標”,所以,才會有消極投資者當中廣泛流傳的“市場上時間比時機更重要”的說法。消極投資著眼於長期,獲得成功的成算要大得多。
可是,對於Robinhood而言,確保人們持續交易,頻繁交易才符合他們的利益。“訂單流付款”能夠為他們創造數以億計的利潤,這也就意味著,用戶交易越多,他們就越賺錢。我是後來才了解到這一點的,這讓我深感悲傷和憤怒,這時候我才明白,Robinhood的利益和他們用戶的利益恰恰是彼此矛盾的。
最後促成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正是游戲驛站的故事。雖然媒體就將這描繪為法國大革命一般的史詩,散戶已經讓對衝基金瑟瑟發抖了,但是我從一開始就不相信。雖然一些散戶賺到了錢,一些對衝基金也賠了錢,但是歸根結底,對衝基金行業還是可以承受他們受到的任何損失,最終過回自己的舒服日子,依然居於社會的頂層。
然而,在另外一邊,成千上萬的散戶最終將失掉自己的全部本錢,重蹈我的覆轍。
現在,許多媒體,甚至一些政治家在談論這一事件的時候,都會對Wall Street Bets交易者表示敬意,覺得他們是代表普羅大眾,甚至代表那些根本沒有錢去賠的人們冒險與富人對抗。伴隨這樣的論調甚囂塵上,越來越多人開始投入到事件當中去,讓我無言以對。在我看來,這種金融市場賭博行為永遠不該上升到民意主流的層面,更不該被視為一種有價值的,甚至是高貴的追求。
事實上,這種行為正是我人生做過的最糟糕的事情。
最後,要奉勸各位散戶幾句話。
大家應該遵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建議,著眼長期,投資指數基金,而不該去選股,去做日間交易。選股操作,選時操作,其實都是極端困難的,大多數人還是按照巴菲特的建議行事,成功的概率才能更大。我曾經幼稚地以為自己可以預測市場,已經為大家留下了一個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