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美叫做數學你好美》
萬神廟(義大利語:Pantheon),又譯萬神殿、潘提翁神殿,位於今義大利羅馬,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公元60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將萬神廟獻給教宗波尼法爵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由於其完美的古典幾何比例被米開朗基羅譽為「天使的設計」
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就是偉人的公墓,這裡埋葬的除了維克多·埃馬努埃萊二世外,還包括了義大利著名的藝術家拉斐爾和阿尼巴雷·卡拉齊等人。所以如其名萬神廟。
萬神廟今天還是義大利的一個教堂,這裡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但同時它又是世界各國遊客們競相參觀的對象,以及建築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萬神廟的結構簡潔明瞭,主體呈圓形,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43.3米的穹頂,是自建成後到1436年間最大的穹頂。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米,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這個洞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這樣以來光線從頂部泄下,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十分適合宗教建築的本性。
萬神殿的穹頂是一個完美的半球體,支撐在直徑43米多的圓柱形圍牆之上,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構採用牆面從下往上厚度逐漸減少的方式建成,圓柱形圍牆底部的厚度為六米,而到了頂部的「Oculo」時,變成了兩米。這個「 Oculo」就是萬神殿著名的圓孔,一個完美的圓,直徑幾乎達到九米,為整個穹頂內帶來光線,但很多人都會這麼問:
由於這個天窗始終是打開的,除了光線射入,雨水不是也會落入呢?
在羅馬,人們一直說,儘管有這個開口,但雨水不會進入到萬神殿,它們會消失、會飄散。
這個傳奇的形成是來自很久以前,當時還沒有電,教堂里總是燃著蠟燭用以照明,蠟燭火焰產生的熱量形成一股向上的熱氣流,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煙囪效應,上升的熱量將雨水霧化,於是令人感覺雨水不會落入到教堂之中。事實上,雨水還是會進入到萬神殿,在大理石地板上會感覺到有水,但古羅馬人把地面建得略微向中心凹陷,這樣就把雨水排到了隱藏在彩色大理石拼接處的二十二個小孔之中。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萬神殿解說機)
去演唱會都未曾耐心的排隊,但,這壯觀的萬神殿排隊隊伍,卻不減我的熱情。
好不容易進場,聽著萬神殿的解說機,仰頭看著這穹頂,還真的看到輕輕的慢慢的飄下了一片鳥的羽毛,
這,是真的天窗!!
羅馬人的建築設計、數學幾何所建造出來的建築!好美!他們是天使轉世投胎來建造這些?還是ET披著人皮來地球建造如此壯觀且碩大、完美的構造?還是他們就是如此聰明絕頂?
我才發現,數學,好美!
《人生很難,但學好數學就會變美》
————————————————————————
《人生很難,但可以用自信的台步踢破鐵板》
作者 金禧 @chinhsi
時報 出版 @readingtimes_igofficial
|博客來 @bookstw |https://bit.ly/2D8L3cI
|誠品 @eslite_global |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0932866655
|金石堂 @kingstone.com.tw | https://bit.ly/3gxVMeq
#人生很難但可以用自信的台步踢破鐡板 #人生的台步用自信來走
#我在巴黎走台步 #金禧 #chinhsi #法式人妻 #模特兒 #國際名模 #金挑禧選 #choixdechinhsi #巴黎 #paris #galerieslafayette #france #parisianne #international #model #modeling
光之穹頂維基百科 在 黃琦勝的劇場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場域的壓縮與穿梭──試評《生命之光》
製作團隊:人體舞蹈劇場
導演:俞秀青
場地:高雄市捷運美麗島站
場次:2020/04/04 PM 03:00
美麗島站為高雄捷運初期路網唯一的轉乘車站,通車前計畫暫名為大港埔站。美麗島站起名於1979年12月10日在此地爆發並影響民主運動發展的美麗島事件。而在美麗島事件發生後的四十年,由人體舞蹈劇場以美麗島捷運站為空間環境演出跨界舞蹈作品《生命之光》別具歷史意義。在建築上「光之穹頂」上的各個人體交相呼應,所傳達的「包容」精神,更展現作品「水」、「土」、「光」、「火」四大區塊的意涵,呈現出人在世界裡,從誕生、成長、榮耀到毀滅,而後重生的輪迴過程。水仙大師的創作理念表示:「透過這件作品,我想傳達人性的價值,人與人、環境、及萬物之間的關係;人天合一的境界,以及人心在仇恨鬥爭中失去的部分。」【1】
整部作品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呼應「光之穹頂」建築概念的水、土、光、火四大元素意涵加上序場「希望」與終場「祈禱」對應著象徵陰陽的紅藍兩柱,由說書人貫穿全作,將獨立意涵串聯成屬於場域的歷史故事與作為城市居民的回顧及想望。演出安排在光之穹頂燈光秀後,在現代化的空間場域中燈光流動,過路行人來往穿梭與或站或坐欣賞演出的觀眾另成趣味。
說書人藉由捷運站建築的歷史引領觀眾進入演出的敘事結構,說書人從生命的起源說起,扮演大地之母以及亞當夏娃的舞者隨之出場,藉由一顆青蘋果展現男女之間的情愛糾葛,時而疏離時而交纏,轉而進入下一段雙人舞作,以寬大的衣物展現母親孕育生產時的痛苦、期待與愛意恐懼來回撕扯。在說書人的串聯使得各自獨立的舞作同時具備多重意涵,從神話世界的開端描述到生命的孕育。接著群體產生,以竹竿呈現林木交錯敲擊,舞者的身體彷彿成了懸絲魁儡無主地任人擺布,隨後進入演出衝突高峰──美麗島事件始末。舞者帶著報紙魚貫登場緊張地在觀眾面前翻看,報紙在舞者的動作下被賦予靈魂,彷彿將刻印在文字、照片內的歷史幽靈召喚到這個歷史現場,接著以紅色布條象徵熊熊烈火與鮮血,呈現出拉扯、綁縛;演出末了舞者拿著燭火緩緩登場,是安魂亦是祈求,願亡者安息也祝禱歷史不再重演,短短半小時的演出中藉由各項物件與身體畫面的串聯,召喚出多層次的畫面及論述與觀點。
然而作為因應空間環境的演出,筆者認為相對不足的部分在於整場演出並未脫離鏡框式劇場思維,與空間環境除了歷史與事件的對話發想創作外,在空間應用的連結相對薄弱;兩根柱子在演出中僅作為進出場及前後台的區隔甚是可惜。而在聲響上是否有可能與進出站的嗶嗶聲、捷運在地底下的轟隆鳴動產生呼應,在時代更迭來到當代的場景是否亦能有新的對話發生。
在首演場演出至白色恐怖搜捕壓迫橋段時,有現場觀眾情緒激動對著說書人表達激烈不滿,雖未影響演出進行卻也介入了敘事,不禁令人反思在美麗島事件發生後這場演出能否撫慰逝者的亡魂,經過了半世紀的台灣是否具備了正視這段歷史的高度與厚度。在這現代化的交通樞紐,人群熙來攘往急速奔走,不免讓人懷疑剛剛發生的是否只是一場不忍直視的幻夢。
註釋【1】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s://reurl.cc/7X0Md5
照片來源:人體舞蹈劇場
光之穹頂維基百科 在 光之穹頂 - 中文维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維基 媒體台中社群多個活動舉辦,請參見計畫頁面與粉絲專頁。 [关闭]. 光之穹頂. 语言 · 监视 · 编辑. ... <看更多>
光之穹頂維基百科 在 光之穹頂。高雄捷運美麗島站【高雄市】 @ 冷凝晶精靈 - 隨意窩 的相關結果
在這美麗雄觀的<光之穹頂>之下,不論何時經過 ... <光之穹頂>是全球最大一體成型單件玻璃公共藝術作品 ... 來自維基百科的資料:. ... <看更多>
光之穹頂維基百科 在 美麗島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美麗島站 · 光之穹頂 · 「祈禱」與「捷運之心」雷射光 · 出口 · 地下一樓穿堂層。 · 橘線月台層 · 紅線月台層.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