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桃園市中壢區傳出一起家暴毆打女童致死案。40歲謝姓男子疑因3歲女兒不聽話、說謊等,竟用「不求人」、甩巴掌方式,毆打女童直至全身瘀青,謝男6日凌晨發現女兒呼吸發生異樣,隨即送醫急救,但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
■女友竟認為正常管教
警方清晨6點左右接獲醫院通報,隨即到醫院帶回謝男偵訊。警方調查,謝男與其同住女友在醫院時情緒相當鎮定,一語不發。警訊時謝男供稱,兩天前因為女兒不聽話、說謊等行為加以管教,並強調「僅動手1、2次而已,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被列為關係人的謝男女友,認為只是「正常管教」,所以沒有勸阻[1]。
■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兒虐案通報中,約有4成都是不當管教造成。專家建議,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且應注意自身情緒,可先深呼吸再跟孩子講道理。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林春燕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6年曾有一個全球的調查,發現2到4歲的幼童中,有75%受到經常性的暴力管教,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林春燕簡任說,台灣的教育單位很早就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但在家長端,並沒有類似的立法。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才能避免做錯事。
但根據統計,保護司受理的兒虐案中,有約4成都是不當管教。林春燕簡任表示,家長的出發點是教養,但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可能一時情緒激昂,力道就失控。不當管教的方式包含甩巴掌、用水管、棍子等工具打小孩,可能造成孩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
保護司建議,「教」孩子不應是「教訓」孩子,「教」是溫和堅定的溝通;「教訓」可能只是家長情緒的發洩。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需要給予教導時,應先深呼吸、平撫自身情緒,再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林奕萱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學會的資料,體罰可能造成孩子自尊低落、容易害怕家長或照顧者,也會認為「打人是被允許的行為」,有較高風險會霸凌其他小孩、有攻擊行為,或造成人格發展的一些狀況,如可能偷竊、虐待動物等,也可能比較容易憂鬱或焦躁[2]。
■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
若把兒童虐待界定視為從黑到白的光譜,屬於「黑色」的兒童虐待案例,像是家庭內的亂倫、照顧者吸毒酗酒無法戒斷、長期毆打孩子成重傷和致死等狀況。此類加害人多是患有精神或心理上疾病,需要專業協助治療,而所觸犯的犯罪行為則須負法律責任,認定為兒童虐待是無庸置疑的。
而光譜上灰色地帶通常是家長的「動機」不是加害兒童,發生的狀況往往是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脫序行為,因為缺乏育兒知能,加上情緒失控,導致責罰失手形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其傷害程度符合兒虐指標,若結果是符合兒童虐待指標,沒有灰色地帶,但何以兒保單位要考量「動機」,而認為是不當管教?
許多慈祥有愛的父母,當孩子脫序哭鬧、無法溝通又遇到自己疲累缺乏耐心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說能夠體諒兒虐父母崩潰的心理狀態了。當然若能夠用開玩笑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智還能控制自己,不會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而許多容易情緒失控出手過重變成管教過當的家長,多已是本身長期深陷婚姻失和、經濟壓力或缺乏社會資源等因素所致。
孩子「脫序」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如:父母「跑路」,屢換居所而缺乏安全感、日常基本照顧,如:三餐不定,營養衛生不足的疏忽造成生理上不適、情感總是被冷漠對待,如:缺乏心理上的同理慰藉而沒有存在感;或是孩子本身有特殊狀況,如:過動傾向的孩子等,孩子最後只好用「脫序」來表達需求,但父母自己已無能量和能力了解孩子的需求。
針對明顯位於「黑色」地帶的兒虐案,完善的兒童保護制度一定會評估人身安全,立刻安置受虐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或育幼機構提供適當的照顧,以修復心中的創傷[3]。
■父母親應如何區分合理管教與身心虐待?
▸「管教」指的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其應有之行為。
▸「虐待」則是以憤怒、負向的方式對待孩子。
▸「管教」是父母與子女均知道管教的原因及其行為的結果為何。
▸「虐待」則是父母單向、強制的壓迫,子女無法知悉自己為何遭受不當之對待。
▸「管教」是出於協助子女學習自我負責需要、有合理管教原則(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並給予具體說明。
▸「虐待」則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以不當的方式(如恐嚇威脅)、缺乏一致或合理的管教原則、未加說明。
▸「管教」是允許子女去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仍有更正的機會,所以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虐待」則是當子女有錯誤即會受到嚴苛的處罰,而讓子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人",子女無法內化紀律,反與父母關係更為不信任與仇恨。
◉例如◉
▸(管教)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爸爸選擇帶著小明前往洗手間洗手並再次提醒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過當管教/虐待)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剛好爸媽又因家用衝突,爸爸隨即拿棍子責打小明的手腳,並不准小明吃飯,因為他沒洗手[4]。
■親權與懲戒權的行使界線
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根據媒體日前報導,一名「虎爸」因為不滿女兒表現不佳,接連以電蚊拍、皮帶或腳踹體罰,導致女兒受傷,最後被高雄地方法院以傷害罪判處1年有期徒刑。
民法第1084條第2項和1085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義務,甚至可以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然而,上述的報導為民法規定帶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懲戒和教養權是否有界限?」
基於父母的親權和懲戒權,父母可以在必要範圍內處罰未成年子女,只要處罰的原因和手段是在必要限度內,就算處罰造成子女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父母也可以阻卻違法。
但關鍵就在於「必要限度」,必要限度的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究。首先是懲戒的目的,懲戒必須是為了矯正、改善子女的不當行為。而不是出於矯正目的的處罰行為,就不能認為是必要的懲戒。例如為了發洩情緒而痛罵或痛打子女,就不是必要限度的懲戒。
其次,手段的強度也必須斟酌,一方面當然是處罰手段本身不能太過激烈,例如用水果刀割傷子女、把子女倒吊起來抽打,無論如何都是太超過了,當然不屬必要限度。另一方面,手段的強度也必須與懲戒原因相結合,懲戒原因愈瑣細,允許的手段就愈輕微。講白了,就是殺雞不能用牛刀,孩子上課睡過頭以及在學校犯錯被記過,這兩種情況所允許的懲戒手段當然有所不同。
■逾越界線懲戒的法律效果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父母確實有逾越必要限度的懲戒行為,會帶來什麼法律效果?如果父母對子女的過當懲戒已經達到刑法可以處罰的程度,父母就不能免於刑事處罰。包括傷害、強制、妨害自由等罪,都可能是伴隨著過當懲戒而來的罪名。甚至除了體罰之外,若父母對子女的辱罵和威脅過當,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恐嚇危安罪,而不能拿「管教小孩」為擋箭牌。
當然,對於子女的肉體或精神上處罰,也可能構成家暴。法院可以依聲請核發保護令,禁止父母繼續接近子女,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特別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兒少福利法),如果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情節嚴重,依據兒少福利法第56條規定,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緊急保護或安置小孩。
甚至如果經過主管機關評估後,認為孩子不適合繼續在原來的家庭裡生活,可以依據兒少福利法第71條,請求法院宣告停止父母的親權,如此一來,父母對子女就完全沒有保護教養或懲戒的權利[5]。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最初有什麼徵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關於「兒虐」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反思,姑且不論兒虐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許多涉及毆打、羞辱、甚至殺子自殺等兒虐行為的家長,往往具有某些傳統的不當教養觀念,諸如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或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我只是恨鐵不成鋼,罵你是為你好」等種種的觀念下,不小心便頻頻以「愛」為名,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化打、罵行為,以「教養」為名,施行「恐嚇脅迫」教育。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的?也許最初只是家長偶發的情緒化教養行為,久而久之,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慣性的過當教養方式,這些教養行為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與陰影將隨著他的成長不斷累積,而我們更懼怕的是,當家長不當的教養行為演變得愈發嚴重,最後會否失手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我們相信,若要終結兒虐的發生,得從源頭做起,例如:近幾年「兒福聯盟」的橘絲帶兒保運動,開始嘗試與家長探討親子教養議題,並推動「不打不罵」的溫柔教養主張。提醒家長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內心陰影,鼓勵家長們應多以尊重、傾聽、陪伴的方式,逐漸建立起與孩子理性溝通的良好互動關係,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覺察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再和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以及若不小心做出懊悔的教養行為時,能勇於向孩子認錯等等教養觀念。
讓孩子理解父母也是凡人,偶爾也會犯錯,但能勇於認錯,做為最好的身教典範。讓孩子理解你尊重他的想法,也很努力想與他溝通,因為你愛他,所以願意好好跟他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中時新聞網)「狠父不求人怒毆 打死3歲女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07000405-260106?chdtv
[2](TVBS 新聞)「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專家: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https://news.tvbs.com.tw/life/1124374
[3]「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1803011.pdf
[4](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區分管教與虐待」: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4fae2e3470ce3aca
[5](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783
[6](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從兒虐談到教養】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挽救無辜的孩子?: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123
➤➤照片
(關鍵評論)「《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3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兒虐 #兒童虐待 #不當教養 #不當管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4的網紅醫聊543,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孩子『長不高』是爸爸媽媽最關心的事情,在2021年的第一天,我們邀請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 來傳授讓小朋友高人一等的訣竅! 【#身高預測公式】爸爸媽媽的身高、基因還是佔了小朋友身高很大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透過下面的公式來粗略估算小朋友的身高範圍 男生 =(父+母 + 12...
兒童 營養 評估 量 表 在 米國郎愛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阿布即將要上中班了,
學校的課程難度也會會來越高,
當他被評估出發展遲緩的那一刻起,
我一直很擔心他上學會跟不上其他同學,平常好動很容易分心,
語言表達邏輯雖然有進步了,但有時候還是很像外星語完全沒有邏輯,
雖然讓他上了很多治療課程,但我還是希望在生理上能幫他攝取
更多幫助思緒更加分的產品,觀察了很久決定下手核桃肽口含錠讓他試試!
-
會選擇核桃肽口含錠是因為它的三大主要成份:
核桃肽粉、初乳蛋白、甘蔗萃取物都是很天然的成分
也是幫助兒童思考能力很重要地成分
⚡️核桃肽膠囊成份特性 ⚡️大人版
核桃栽種源自阿克蘇有機農場,經天山雪水灌溉成就純淨主原料
由2-3個胺基酸組成小分子胜肽,蘊含80%以上吸收力
蛋黃卵磷脂添加,思緒穩固,不當機
兩大營養胜肽,訊息傳導,創意無所拘束
⚡️兒童版核桃肽口含錠 ⚡️
🤟2歲以上小孩就可以補充了!一日2 - 4錠,隨時可補充,還不太會咀嚼的小孩,建議磨碎後食用。
👦兒童版核桃肽
小孩不能吃魚油但可以靠厲害的核桃肽口含錠來補充哦
👉核桃肽粉-
對於很常思考常常有很多創意辦公的人,可以快速恢復精力,增強思維敏捷度
👉初乳蛋白-
採集母牛生產30分鐘內之牛初乳,含有大量營養素、成長因子。所以口含錠吃起來淡淡鮮乳清香口感,讓小孩愛不釋手,吃得超主動!
👉甘蔗萃取物-
能調節身體的酸鹼值,補充元氣,提高身體保護力
一開始吃小阿布就很喜歡它的味道,而且口含錠瓶身設計超可愛
,小阿布每天都會主動拿給我問我可以吃嗎👦
吃了一陣子了我發現他比較沒這麼躁動了,
專注力與記憶力都有進步,希望上中班後能慢慢跟上同學的腳步,
小孩的發育本來就是長期的培養,
趁現在是發育的黃金期很推薦家長們入手,
現在有3個月優惠套組,一起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快來這裡買👉專業媽咪系列
(核桃肽口含錠)
https://lihi1.com/w9L04
💥輸入折扣碼 BnL520 再享折扣
🌈活動資訊☄️
💥新會員加入享200元
💥全館滿2000免運
💥購物金滿千折百
💥開放海外訂購 (新加波、馬來西亞、香港)
#兒童界的聰明錠 #比魚油更強大的核桃肽 #全速航向學習快車道
兒童 營養 評估 量 表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青少年補鈣有益長高?有害長高?]
最近很多媽媽們看了鈣粉的業配廣告,紛紛來問我到底要不要給青春期的兒童補鈣,關於這點我也跟兒科醫師 祁孝鈞醫師|Hsiao-Chun Chi MD.討論很久,我們的共同結論就是:
#沒有證據顯示補鈣的保健食品對兒童長高有必要性
甚至研究發現在某些較晚熟的男孩,反而 #會讓長高的巔峰年齡提早, #造成成年反而較矮。
依據教育部 91 年 「國民中小學生疑似身高不足統計結果」表示,國內國中生有 0.39%疑似身高不足,國小學生有 0.28%,依其診斷病因分析結果顯示:
常見為家族性矮小、 體質性遲緩和特發性矮小,
#屬正常的矮小佔 50.35%,正常身高者佔 9.53%,懷疑生長素缺乏佔 19.01%,透納氏症候群佔 1.31%,其它病因者佔 19.08。
以上顯示,因為父母親身高遺傳影響的佔一半以上,絕對不是吃個鈣粉就能改變遺傳這件事。
而其他40%是 #生長激素跟基因相關疾病,要尋求藥物治療,鈣粉就更沒有角色了。
我之前幫福樂牛奶寫過兒童長高的「 #2不3要原則 」: #不熬夜、 #不吃含糖及垃圾食物、 #要固定量測身高體重、 #要運動、 #要攝取優質營養素」
✔️不熬夜:
生長激素分泌的關鍵時刻一個是在晚上10:00-凌晨2:00之間(入睡後1-2小時的深度睡眠期),一個是在清晨睡醒前,考量到上學時間,至少晚上10:00到早上6:00,睡足8小時,又能掌握分泌高峰!
✔️不吃含糖及垃圾食物:
生長期的孩童要嚴格禁止喝果汁、汽水、可樂、手搖茶飲等含糖飲料,高糖份零食不但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還有影響智力跟專注力。速食、炸物或零食,會有 #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太高的問題, #會影響性早熟,肥胖也會影響孩子的骨齡跟發育。
✔️要固定量測身高體重:
成長狀況可以由身高體重來瞭解,三歲以後的孩子,應該每年最少要有5-8cm的長高幅度,青春期可以有8-12cm若一年未超過4cm,就要找專業醫師評估成長遲緩原因。而孩子的BMI依年齡不同,國小應介於15~17(kg/m2),國高中應維持在18~22(kg/m2)之間,太瘦或過重都有礙孩子健康成長。
✔️要運動:
選擇一個喜歡的運動,持之以恆每天20-30分鐘,可以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游泳、跳繩都是很推薦的有氧運動,也要有些曬太陽的機會,但台灣的紫外線強烈,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一天5-10分鐘非正午時候的日光已足夠。
✔️要攝取優質營養素:
發育期的均衡飲食很重要,骨骼、肌肉跟大腦的發育都需要蛋白質跟各種維生素,蛋白質分解後的胺基酸(尤其是精胺酸)可以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蛋、牛奶、豆腐豆漿、瘦肉、魚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但要 #避免高脂肪肉類,常食用除了會導致肥胖,也可能性早熟而影響身高。
另外,跟長高相關的營養素有鈣(國小大約600-1000,國高中大約1000-1200mg)、維生素D3、鎂跟鋅,建議平日可從食物中攝取,若有身高遲緩的情況可跟專業醫師討論,是否有直接攝取鈣/鎂/維他命D/鋅的必要性。 #請注意,目前 #台灣兒科學會2015年的聲明,是建議一般健康兒童的鈣質可以從 #一般食物中攝取, #不需要以藥物或保健品輔助,可選擇富含鈣質的食物(如乳品類,豆類,麥片,芹菜,芥蘭,小魚乾,蝦米)。舉例來說,100毫升牛奶含有100毫克鈣,依照每日鈣攝取量建議,1到3歲間每日喝500毫升牛奶,已攝取足夠鈣質。
掌握以上「2不3要」原則,就不用太擔心寶貝的生長問題。畢竟,若真的有任何 #生長遲緩(例如身高在同年紀同性別小於第三百分位,且非體質性生長延遲者)或 #性早熟(女生於8歲、男生於9歲前開始發育)現象,也不是單純補充保健食品就能「治療」,需立刻求助專業的醫師做進一步檢測,包括確診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多項評估、低體重出生兒逾四歲仍未追上正常生長、或透納氏症候群等基因相關疾病,即時使用生長激素或性釋素類似物治療。
兒科醫師的見解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1669067196724733/posts/2630801987217911/?d=n
#今天是日本兒童節
#希望大家關注兒童青少年健康議題
兒童 營養 評估 量 表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孩子『長不高』是爸爸媽媽最關心的事情,在2021年的第一天,我們邀請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 來傳授讓小朋友高人一等的訣竅!
【#身高預測公式】爸爸媽媽的身高、基因還是佔了小朋友身高很大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透過下面的公式來粗略估算小朋友的身高範圍
男生 =(父+母 + 12)/ 2 ± 7 公分
女生 =(父+母 - 12)/ 2 ± 5 公分
【#我的孩子會太矮嗎】如果是寶寶,可以看寶寶手冊生長曲線表,如果已經上學了,可以透過學校常規健康檢查或自我量測,如果身高、體重、頭圍的百分位是在3%或以下,請找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評估
【#成長三關鍵】營養均衡、睡眠充足、適度運動
真的就是這三件事情,好的生活習慣,真的就是最好的長高方法。
【#長不高怎麼辦】
醫生會依照小朋友狀況進行適當的醫療評估,包含理學檢查、骨齡評估、生長激素激發測試等等,並不是只要孩子發育比較矮小,就都適用生長激素補充喔。
#長高 #長不高 #轉骨 #發育 #身高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OkoMbojMR4/hqdefault.jpg)
兒童 營養 評估 量 表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阿包醫師,我們家小寶總是忘東忘西、上課不專心,再這樣下去,老師要我們帶他去檢測有沒有過動,怎麼辦?」「阿包醫師,我家兒子小學都快畢業了,怎麼身高不到公分?要煮什麼給他補?」「阿包醫師,我媽有骨質疏鬆+失智,我好怕我以後也會有,怎麼提前保養啊?」
用心與專業,照顧每一個寶包的小兒科醫師「阿包醫生」,常常在診間遇到家長,提問孩子身高跟腦部的發育問題,甚至遇到阿嬤,為了想讓孫子變聰明,硬逼孩子吃奇怪的偏方補品…。其實除了少部份案例,的確是因為疾病需要治療,大部份的狀況,都來自於沒有適量的補充發育中所需的營養。
其實,掌握成長力與學習力的關鍵很簡單,只要常吃核桃、小魚乾這類食物,就能輕鬆達到反應靈光、骨骼棒!
核桃富含Omega-3,思緒清晰、反應靈活就靠它
阿包醫師表示:「中醫常說以形補形,而核桃更是從古時候很常被拿來提升認知力的好食物。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核桃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離胺酸、膽鹼、B群維生素、磷脂、微量元素硒等等,都確實是有助於大腦發育的。」其中植物性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是大腦和腦神經的重要營養成分註1。
近年來,歐美各國在核桃對於人體的益處上,也有相當多的實驗探討: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對二千二百名婦女及其子女,進行為期八年的分析發現,母親在懷孕前周,每周吃三份以上堅果的孩子,在反應思考能力方面都會表現更好註2。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吃核桃可以顯著提升思考能力,幼童與老人若能多攝取富含Omega-3的核桃,可以幫助活化腦細胞,對於思緒清晰、反應靈活,均有很大的幫助註3。
小魚乾比牛奶含鈣量更高
「足夠的鈣質真的很重要!」阿包醫師強調:「除了Omega-3的攝取之外,另一個影響生長很重要的,當然就是鈣質了!」有些人誤以為只有中、老年人,才需要注意鈣質吸收,但其實在兒童與青少年時期,正是最需要補充鈣質的時候。足夠的鈣質有助於鞏固骨骼,降低日後出現骨質疏鬆的可能,不管大人小孩,都要隨時補充足夠的鈣質,才能有益健康。
根據衛生署的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台灣小學生的鈣質攝取量嚴重不足,即將進入青春期的歲學童,竟有%的鈣質攝取量未達建議量!依照衛生署公布的食物含鈣量比例表,其實小魚乾才是含鈣量第一,比牛奶高倍註!衛福部建議每日飲用杯乳品,可以改吃克的小魚乾,補充每日所需鈣質,是幫助骨骼正常發育最好的食材!
多吃核桃、小魚乾等原型食物,慎選安心廠商
阿包醫生鼓勵,在飲食上盡量做到低糖低鈉,多攝取原形食物、少吃加工品,才是健康攝取營養的最佳方式。除了均衡飲食外,鈣質的吸收需要透過日曬產生維生素D,養成戶外運動的習慣更相對重要,才能幫助營養素的吸收。平時幫孩子準備有豐富鈣質的小魚乾及營養滿分的核桃等堅果類的產品做為點心,同時補充鈣質跟Omega-3,採買選擇時,挑選國內食品大廠及包裝上有安心履歷標示,更能即時知道食材來源及檢驗報告,幫消費者層層把關,吃起來更安心,也教育孩子從小懂得選購安全食物觀念!
知名小兒科醫生
巫漢盟醫生(阿包醫生)
專長:兒童生長評估、嬰幼兒飲食建議、過敏氣喘、氣管鏡及胸腔超音波操作、一般兒科疾病、疫苗注射、健兒門診。
【相關影片】
芝麻核桃豆漿,輕鬆幫你預防掉髮、白髮!https://youtu.be/rVOC9nLCZTk
美國FDA最推心臟保健 核桃防失智、消腹部脂肪https://youtu.be/kS7c8DYsuEM
高鈣與維生素K完美組合, "莧菜"補鈣更補骨https://youtu.be/ieD4MgSWwXk
【相關文章】
防腸癌!美研究:每周12顆核桃,降42%復發率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267
防血栓、抗腸癌!日專家:核桃配這個效果最強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382
每天一把核桃,不怕發胖還降24%糖尿病風險!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510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7q7PdbhLX4/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GRXQcBay1UknIR8_lAiYrpS8_-w)
兒童 營養 評估 量 表 在 學齡前期兒童(3-6歲)之丹佛兒童發展評量(DenverII)國語版 的推薦與評價
兒童 發展聯合 評估 中心簡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多媒體雲端教育平台•6.4K ... 丹佛 兒童量表 使用說明- 東基衛教講座. 東基公益•1.5K views · 7:25 · Go to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