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孩子的背後,或許是傷痕纍纍的大人】
這是一篇舊文,不過值此疫情期間,多數的母親們又要工作,又要招呼孩子的吃喝和課業,辛苦與壓力翻倍,情緒都在緊繃邊緣。
希望我們都能試著進入母親的內心,或許外表堅強的母親在心底深處,都藏有一個比誰都渴望受到撫慰的內在小孩。
..........................................
正午時分,我在五樓的公寓趕稿,樓下中庭出現非常兇狠的潑婦罵街噪音,一句比一句急切,一聲比一聲尖銳,大約罵了十來多分鐘,還沒有停止的打算,反而突然爆出一個小孩痛哭的淒慘聲音,我趕緊挨到窗邊看個仔細,一個大爆走的年輕媽媽和一個拖著沉重書包的小女孩。
我來不及換掉有點邋遢的居家服裝,當機立斷衝下樓去,正當快要接近這對母女時,對面樓上不知哪家窗戶傳來好幾句不甘示弱的粗暴謾罵:「喂,不要一直罵小孩,吵死了!你可以閉嘴了嗎?」
沒想到這位青筋暴突的媽媽被這麼一激,不僅沒有停止,還上前一步作勢要揍小女孩,小女孩本能的往後一退,哭得更淒厲,全身瑟縮躲在角落。
媽媽背對著我,不知道我在後頭,我則猶豫著,是該上前抱開小女孩呢?還是先把媽媽拉開呢?說實在,當下,我真的最想做的事情是:發出比樓上那位鄰居更大聲的怒吼,好好教訓眼前這位像瘋狗的媽媽。
但是,我打住了!
•
養育三個男孩的我,也失控過,也咆哮過,我知道,在那失控的當下,做為父母的,可能都知道到自己有錯,也可能多多少少意識到自己的言行會傷害孩子,
但是,自己辛苦帶孩子也有一肚子的不平與委屈,有誰能體會?有誰能安慰?堆積了滿腹的壓力與疲憊,此時若再被不相干的局外人不明就理地指責,只會讓失控的父母更加痛恨眼前的孩子,讓情況雪上加霜。
於是,我收起食指,百般壓抑自己想要變成正義化身的衝動,伸出了溫暖的胳臂彎,輕輕摟住了年輕媽媽,一面輕拍她的肩膀,一面輕聲細語的不斷奉上這句話:「媽媽,你辛苦了!」,「我知道你有不得已的苦衷,你真的辛苦了!」
神奇的是,這個媽媽馬上閉上兇惡的嘴巴,隨著我的手臂牽引,一路走到旁邊的椅子坐下。
•
媽媽的青筋馬上消退,換上一臉的疲憊,立刻爆出一句:「我的心好苦啊…」接著淚流不止,也不管我是誰,媽媽像是抓到一塊浮木般,連珠砲訴說著:
「她考不好沒有關係,但是不要騙我,為什麼撒謊?我最怕她撒謊,因為她爸爸就是滿口謊言,才把我從中國大陸騙到台灣,然後,家裡連個像樣的床都沒有,拋家棄子,從來不付生活費,從以前到現在,都是我要自己擔起養家的責任,一路騙騙騙,我的女兒也開始騙,我好擔心啊……」
「原來是這樣,你一路走來真的辛苦了,也難怪會有這麼多情緒……」我耐著性子傾聽,我知道,此時,這位滿腹辛酸的母親最不需要的就是苛責。
•
我也擔心著小女孩,找一些空檔回頭關注她。只見她淚眼婆娑,一臉不知所措。
在媽媽一長串情不自禁的訴苦後,我拿出衛生紙壤她擦拭眼淚,在很短的時間內,她就和緩了很多,完全變成另外一個面目。
於是,我才敢走到小女孩身邊,我沒有說半句話,只是緊緊的抱著她,不斷的輕撫她的頭,就這樣足足抱了十分鐘,而我看到媽媽像一個大女孩一樣在另一端低頭無語,和剛才的猙獰潑婦判若兩人。
小女孩收起了眼淚,我又走向媽媽,她比小女孩還像一個無助的孩子,繼續說著她目前的困境。
於是,我從一個「孩子因為爛成績而向她說謊」的單純情節,一路聽到了一個大陸新娘應付艱難生活的辛酸身世。
原來,她還有一個高中的女兒,從小在中國大陸長大,去年把她接來台灣後,因為不適應又被霸凌,又跟她不親,所以竟然偷偷摸摸自己買機票回中國,並且斷絕和媽媽的任何聯繫,這讓她日夜難安,
但她的先生永遠把爛攤子丟給她一個人,不聞不問,她一人挑起經濟重擔,又碰到這麼多棘手的教養問題,幾近崩潰。
•
近年來,探討「家庭會傷人」、「童年傷痕」等將孩子偏差行為歸罪於大人的傷害、家庭的陰影與扭曲,成為一股顯學,再加上,「正義魔人」的出現,往往我們看到大人偏差的教養言行時,便會毫不猶豫地指著這些爸媽痛斥,再加上網路的擴大與渲染,「十手所指」就變成了「千萬夫共唾棄」,
這些爸媽或許只是一時之間的昏鈍與失控,卻在網上無所遁逃,成了人神共憤、萬惡不赦的大惡魔。
•
天下當然不可能有「無不是」的父母,而許多新聞事件背後,我們的確看到言行很難被原諒的爸媽,認為都是成人了,罪行難以原諒。
但是,我好幾次和柔腸寸斷、失了心的爸媽促膝長談,深入他們的故事之後才發現,有不少父母也是帶了傷痛長大而不知所措的「大人小孩」,或許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消化創傷,又要面對當今艱難的生存環境,因此衍生出他們招架不住的各式壓力。
追溯一個冷漠無法愛自己孩子的母親,才發現她來自缺乏愛的失衡家庭;
一個不斷對孩子施加高期望的爸爸,原因可能是長年失業所累積的自我批判;
一個動輒踢打孩子的爸爸,原來小時候也遭受過頻繁的虐打;
一個過度依賴兒子的母親,她有著不斷遭先生家暴的巨大恐懼。
他們一個個其實也都是傷痕纍纍的孩子,只不過以大人的姿態呈現於世,會讓眾人誤以為、甚至認定,他們就一定夠成熟、夠理性、夠有能量來撫平自己的創傷、夠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問題。
結果,他們是傷得如此深重,他們根本無以為繼,比起孩子高明不到哪裡去,甚至比孩子更需要同理與安慰、諒解與開導。
•
出身於酗酒家庭、最後成為心理輔導的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說「家庭是一個系統的觀念」,許多成人最後發現,他們自己的問題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密切的關係。
「開啟高敏感孩子天賦」的作者長沼睦雄醫師說,當他面對因為照顧孩子而身心疲憊的爸媽時,他絕對不會首先指責他們說「這樣很不好」、「你應該怎麼做才對」……,因為爸媽多半也付出了努力,也可能有說不出的苦悶與複雜的情緒。
所以,當我面對看來教養上出了狀況的爸媽時,我也提醒自己,他們或許自己更糾結,他們首先最不想聽的就是指責,而是同理,甚至巴望先聽到一點肯定「你盡了力」、「你辛苦了」、「爸媽也是人,沒有爸媽不會犯錯」
如同文章一開始的那位年輕媽媽,多半這樣切入他們的處境,才有可能創造出他們願意自省的空間。
•
孩子有五種心傷:被拒絕、被遺棄、被羞辱、被背叛、被不公對待,長沼睦雄說,當這些傷是父母造成時,痛苦程度會更大。
然而,有沒有想過,受傷的孩子背後,就是受傷的父母,要切斷不斷游向下游的傷害,那麼首先要處理的是受傷的父母,這才有辦法阻絕傷害的迴圈
所以,長沼睦雄說:「要治療孩子,就要先治療父母」,而我想,要治療一個人,那麼得先進入他的心。
我為什麼一開始選擇走向年輕的媽媽?是因為我在教養上比別人理性、比別人高明嗎?不見得啊!
正是因為,當看到一個傷心欲絕而成為憤怒媽媽之時,我好像看到了自己曾經的背影,我進入了她的心,彷彿進入了也曾在同樣情境、壓力大到無法自控的我的心。
我聽到自己心裡無言的吶喊:是,我知道我不對,我知道我該罵,但你們知道嗎?我也很努力,我盡了力,我很累……
所以,我選擇先溫暖地抱著她、聽她說,而我發覺,她誠心誠意地,就收起了惡毒的嘴,而在不斷地闡述中,她懺悔著、也自己反省起該怎麼改變自己。
不論未來我會不會再遇見她,也不論她是否真能做到她自己所說的,至少,我看到她緩緩走向孩子,先說了對不起,挽起孩子柔弱的小手,說:「餓了,我帶你先去吃中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音樂新鮮人Jeff,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節目合作洽信箱◀︎ [email protected] 🔥每週一晚間六點首播,九點重播(Fm88.1) 🔥 重播平台 Youtube、Spotify、Apple Podcast、Sound On、Google Podcast 🔥搜尋關鍵字:音樂新鮮人廣播節目 ...
兒 時 創傷 與 自我批判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6/21 恭喜 @卓映宇、@雪月野楓,兩位獲獎,請私訊收件人姓名、地址及手機,由出版社為你們寄書。
🤤【抽書活動】--《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柿子文化
。
上一本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作者談的是,他如何面對受創傷的兒童、青少年,他們受了什麼心理創傷,身為助人者又該怎麼與之相處,除了個別治療,友善環境及背後的家庭功能都很重要。他發現,這些心理創傷都源自早期的虐待(暴力或性侵)或被疏忽照顧(不回應情緒,類似遺棄),才衍生了發展後期的扭曲行為。
本書《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談的則是「倖存至今的大人」。先問自己,是否曾因一件無關緊要的小過失,卻突然進入災難化的被遺棄感,陷入後無法自拔?而你還一頭霧水…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有五大常見的創傷症狀:
「情緒重現」:突發的、被痛苦的情緒影響,但不像PTSD有視覺重現現象,意思是只有痛苦,卻沒有畫面…。情緒主要是恐懼、焦慮、絕望、恐慌、羞愧、無助。「毒性羞恥」:覺得自己很爛、無價值、自我厭惡。有被拋棄感,自我批判認為不值得被幫助。其他三項為:「自我拋棄」、「惡性的內在批判」、「社交焦慮」
。
CPTSD是學習而來的反應,來自過去重要發展任務的失敗。各種成因交互構成,也影響了未來成人各種做自己的阻礙。
早期經驗被虐待或遺棄時,生理系統感覺到危險,孩子本能反應求生,共有四種型態:戰、逃、僵(類似解離)、討好對方,以求度過當時的威脅。但由於長期被威脅,於是本能反應成為「制約」,只要有相關的誘發物,情緒就會重現當時的恐懼,身心並自動反應(大腦當機中)出現連鎖反應,也就是我們常說「被杏仁核綁架」的意思。
正是這些不定時的地雷埋藏著,才會讓我們「感覺發展停滯」,人生混亂,常自我批評,關係經營困難。情緒上最明顯的是,會強迫性地逃避不被接受的負面情緒,或者乾脆壓抑情緒。
要療癒CPTSD,要從認知面、情緒面、靈性面及生理面四處著手。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將之視為「一種依附關係的問題」,類似重新養育內在小孩一樣,稱為「治療性關係療癒」,在夠好的關係依附裡,重新被撫育,從大量的傾聽、滿足最初自戀性的要求、練習發表各種情緒感受、從助人者身上學習軟弱、修復衝突,到最後雙方逐漸像成人般平等地對話。
助人者要同時提供母育與父育(愛與保護)原則的平衡,讓案主的內在小孩繼續成長,並在關係中復原與成長。
。
CH8管理情緒重現
十三個具體步驟(如圖)。主要教導應對情緒重現時的自我接納與處理。例如要預前辨識自己正在被誘發:「找到無助、脆弱、自我批評或批判他人等現象」、「原因和反應不成比例」、「突然高漲的渴望」…有了前兆,就能預先為那個連鎖動作有所準備。
。
CH13以關係性的取向來療癒遺棄
與心理師的依附關係提供了「修復性的關係經驗」或「矯正性情緒經驗」:有人能提供反饋、認同和指導,有人夠安全讓他尋求安慰和幫助,想哭時有人找,需要保護、受傷或被背叛時有人能提供憐憫,有成就時有人可以替其驕傲,有人讓他練習親密關係怎麼建立…。
要特別留意的是,CPTSD會有信任感突然消失的狀況(試探),被情緒重現而關掉感受,心理師必須一再地安撫疑慮並修復信任。太多案主在療程中失望而離開,多是心理師被這現象而生氣案主為什麼不信任他們,結果開啟惡性循環,誤解加深而結案。
。
本書比較像是理論概念書,作者是過來人,會穿插自己的故事作說明。
我覺得本書所提的創傷概念很重要,可以讓我們明白情緒重現是其來有自的,因此不必自卑、自我批評,只是解鈴仍須繫鈴人,過去的關係、情感受傷,如果要治療,當然也是靠關係與情感重來一遍並成功發展,面對這類案主,助人者/心理師自己就必須涉水、以身示範,真心換感情,攜手共進。如果讀者非助人者,本書也有自我照顧的作法,也有如何與朋友培養類似的信任關係並請求協助,蠻實用的。
。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目前79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508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三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留言:「關係性療癒:是同理心、真誠地展現脆弱、對話性,以及合作的關係修復。」
🤤🤤
。
活動日期:110/6/18(五)18:00~6/21(一)12:00截止喔,6/21(一)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
兒 時 創傷 與 自我批判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哭不鬧的傷,最重。
如果你是一位家長,很自豪自己小孩懂事、體貼、不哭鬧、早熟,那麼你可能要留心孩子有可能已失去感覺的能力。
一位母親曾自豪自己的孩子很乖,帶到餐廳去都不會亂跑亂吵,乖乖地坐在位子上等待大人們幾小時的聚會結束。我們可以試想,孩子的樣貌應該是乖坐在位子上好幾個小時等待大人的聚會嗎?還是孩子應該會吵鬧亂跑覺得無聊呢?
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很乖順,省去了不少大人的煩惱,但是沒有看到的是,一個小孩是如何在該當小孩的時期把自己訓練成大人的樣子的?這當中若是在大人用餐時哭鬧會換來什麼樣的結果嗎?是什麼樣的威嚇力量能夠使一個孩子阻斷自己的感受去配合大人的行程呢?這是很值得深思的。
如果你是這樣一位不哭不鬧早熟的小孩,辛苦你了。你一定有一個很耗能且強大的自我批判系統在內心裡運作著,鞭策著自己不能這樣不準那樣,應該要這樣或一定得那樣。我會建議你回過頭去看看,那些「應該、一定、不能、不準」的背後,有什麼樣的傷口在說話。如若你已成為父母,你也可以從與自己孩子的互動中觀察出,是否無意識地同樣複刻著兒時被對待的方式,在如此對待著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有一位這樣不哭不鬧早熟的孩子,也不必過於自責。你只要試著去理解是什麼原因造就孩子切斷感覺的能力,從哪個事件開始孩子學會不哭鬧。是因為學會用言語表達需求,還是開始封閉自己的感覺並且忽視自己的需求?孩子的自我要求或批判是如何形成的?
不哭不鬧、早熟、體貼的孩子,不是他成熟懂事,而是他為了生存而壓抑、否認自己的情緒、感覺與需求,合理化被對待的方式。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得需付出身心疾病的痛苦代價。因此自我覺察很重要,乖不見得是好事,有時候隱藏著的危機,會在日後爆發的。
辨識自己的感覺,認回自己的感受,會增強自我的存在感。
#你要乖在傳達的是
#你不能有我不認同的情緒或行為
#更是隱微的威脅
#如果你不乖我就不要你
#更多家庭及兒時創傷相關議題
#歡迎報名靈魂之旅課
兒 時 創傷 與 自我批判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節目合作洽信箱◀︎
freshmusic2019official@gmail.com
🔥每週一晚間六點首播,九點重播(Fm88.1)
🔥 重播平台 Youtube、Spotify、Apple Podcast、Sound On、Google Podcast
🔥搜尋關鍵字:音樂新鮮人廣播節目
歌手簡介:
三次入圍金曲獎,張涵雅Hanya,如今已是三個孩子的媽,生命開始面臨更多難以解決的考驗,她發現許多事情光是靠努力是不夠的。這段期間,累積了許多的自我批判,也跟自己那個經常默默掉淚的內在小孩相處了好一陣子。
張涵雅Hanya 2019全新專輯《疼Cherish our Pain》
渴望被安慰被理解內在恐慌、謊言的層層包裝、暴力凌辱下的創傷、母親對女兒堅定不移的眼光、好姊妹鼓舞的珍貴時光、有情人被愛的想望,能說與不能說的心疼安慰都在專輯《疼Cherish our Pain》。
#張涵雅 #疼 #金曲 #金曲入圍
—
🔥備註:FM88.1收音機只有台北地區聽得到,其他地區建議用線上連結收聽
🔥首播線上收聽連結:https://shrs.shu.edu.tw(點擊FM88.1)
---追蹤音樂新鮮人---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X6Lxpa
Spotify ▶https://reurl.cc/X6Lxxj
Instagram ▶ https://reurl.cc/Qd4NO0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reshermusic881
Youtube ▶ https://reurl.cc/WdD6b5
節目主持人 | Jeff
節目製作人 | Jeff
節目所屬單位 | 世新廣播電台
節目播出平台 | 世新廣播電台
FM88.1、Spotify、Apple Podcast、Sound On、Google Podcast、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