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有限選擇
類似「提供有限選擇」,我自己以前有個方法,叫做強迫選擇法。在孩子小的時候,強迫選擇法效果很不錯。而且通常強迫選擇只有兩種選項,我們大概也知道孩子會選那一種,這可以當成是一種讓孩子莫名其妙順從的技術。
但我現在很少用了,也很少拿來跟家長討論,而且態度上也跟以往不同。而且等到孩子夠大了,常會堅持他自己的第三個選項,例如他就是不要像小兔子跳上車,也不要像大象跺腳上車,他就是不想離開,那時候孩子可能也大到不一定能輕易抱得動了。
現在,我更在意陪伴孩子思考,而非用話術讓孩子順從。
所以我更常用類似「動機式啟發性提問」,或者「對話式啟發性提問」。把時間拿出來,跟孩子慢慢磨,也「重視孩子的感受」,孩子自然會比較願意「合作」。
開放式問句,有時候對年紀比較小的孩子,是有一些困難。那時候我會「提供有限選擇」,不過,我還會跟孩子老實分析,不同選項對他有什麼影響,希望他盡可能充分思考過後再做決定。
當然,這要有時間、有心力的時候,才能這麼練習。
讓孩子有選擇,是滿足孩子自主的需求。命令或要求,是直接剝奪了孩子選擇的機會,可能讓孩子的自主受到壓抑。
在正向教養的書裡面,「提供有限選擇」有一些例子。像是,在刷牙的時候,孩子沒辦法選擇是否要刷牙,但可以選擇使用哪一把牙刷,或哪一種牙膏。作業沒有不寫的選項,但可以選擇晚餐前或晚餐後寫作業。
這種方法,雖然有所堅持,但態度也可以很溫和。不用隨著孩子的情緒起舞,我們保持堅定,這可以幫助孩子冷靜下來,好好為自己做選擇。
不過,我們得記住,這只是一種教養工具,不是萬靈丹。堅持不想離開的孩子大有人在,不管是使用開放性問句,或者提供有限的選擇。這時候,還可以搭配其他教養工具來使用,像是「自然後果」,是一個我會跟孩子討論的部分,這之後會在版面上再談。
可以妥善地在「家庭會議」的時間,進行「建立日常慣例表」的討論,通常一個好的日常慣例(我自己稱為作息表),可以幫助一天的每個安排順暢進行,包括空檔或自由時間的安排。提醒孩子時,間雜使用「與孩子建立無聲暗號」,可以少一點衝突與火氣。
教養很明顯需要練習,也很有趣。所以我常很疑惑,我碰到的不少家長,其實沒有真正打開相關的書來看過,寧可跟孩子日復一日地耗掉大量的時間心神。然後堅持自己是對的,怪孩子怎麼這麼難教,都是「愛的教育」的問題。
如果有看書,不是馬上就一切順利,至少有個明確的方向可以依循。有沒有看書,有沒有基本概念,討論一下下就可以知道了,很難藏得住。
「專家都是騙人的…」,這句話我聽過很多遍了。
我猜,抗拒學習、不想面對自己的不足,暫時是可以輕鬆一點。父母自己不學習,卻又要孩子學習,那只好回到傳統教養的路了,「身教重於言教」這個概念則假裝不知道。
不過,即便在這種狀況下,還是有孩子很懂事,年紀大一點之後,能自我教育、自我成長,也可能有貴人相助,走出跟父母不同的路。這時候父母還會不斷強調自己果然是對的,搞清楚狀況之後,笑笑帶過就好…
.
圖片取自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與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一書一套卡組):【理解幼童行為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提升教養技巧52招】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2315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7折630元】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7881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情緒不超載,生活更自在
時間:2018年11月17日(六)下午2:30~4:00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0938889499421/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