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小朋友散散步…
為了消耗昨天蛋黃酥的熱量?今天走走陽明山。
從半嶺桶仔雞起登,經半嶺吊橋,半嶺水圳步道,陡上切回紗帽山大埔登山口;登紗帽山後,下到前山公園,經橫嶺古道,接半嶺古道;接成一個漂亮的O型。
總長10公里,總爬升500公尺;有玩到水,有練到爬坡,山頂還有展望。剛好可以消耗一下小朋友們的體力!
不過還是無法打敗陽明山區我最愛帶小朋友的路線:坪頂古圳步道,接荷蘭古道,經高頂山、北五指山草原區,下內雙溪古道,轉大崎頭步道O型。
因為除了古圳以外,下到內雙溪還可以在溪流玩水;北五指山的展望更開闊,還有大草原可以野放小朋友,也可以看到牛!最後還有梯田景觀…完美(而且在疫情期間,更不容易遇到人…)
「內雙溪古道」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內雙溪古道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內雙溪古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內雙溪古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內雙溪古道 在 [遊記] 背著孩子去健行-內雙溪古道- 看板Hiking 的評價
- 關於內雙溪古道 在 【台北市】內雙溪古道至擎天崗大草原台北近郊的一條消暑路線!... 的評價
- 關於內雙溪古道 在 擎天崗走內雙溪古道出聖人瀑布@ 週一登山的好朋友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內雙溪古道 在 [情報] 內雙溪古道走失?的貓- 看板Hiking | PTT美食旅遊區 的評價
- 關於內雙溪古道 在 鄉巴佬的陽明山穿越(北宜環繞) - Mobile01 的評價
內雙溪古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秋老虎發威 #去哪兒 #避暑勝地
即將邁入秋季,炎熱的感覺絲毫沒有退散,要在台北尋找一處避暑勝地,首選就是內雙溪的古圳與古道了!
總裁這次帶我們探索三條古圳(登峰圳、坪頂新圳、坪頂古圳)、兩條步道(坪頂古圳步道、大崎頭步道)、兩條古道(瑪礁古道、內雙溪古道),走訪縱橫交錯的健行路線,可以了解古人開墾引水的工法與智慧!
參加總裁帶路的健行團,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沿途會認識許多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地質特色、歷史背景與生態環境,簡直是一本會移動的百科全書啊!😆為了讓團員們記住當天的解說內容,行前特地發給大家幾頁自己製作的健行筆記,裡頭有近百種常見的植物名稱(水冬瓜、倒地蜈蚣、狗矸菜、野薑花、合果芋、糙莖菝契、雞屎樹、山蘇、紅樓花⋯等)、健行路線、以及途中會經過的景點與地理特色,都幫團員記錄下來,回到家可以複習,實在非常用心!👏
集合出發地是車友們十分熟悉的聖人瀑布附近的溪和宮,再往上走一小段會看到至善路三段370巷(往大崎頭古道、平等里) & 至善路三段371巷的路牌(往鵝尾山),我們往370巷前行,開始這趟沁涼的古圳與古道探索之旅!
「小橋流水人家」是映入眼簾的風景,正如元曲作家馬致遠的作品「天淨沙·秋思」的意境,當旅人行經於此,見到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想起遠方家鄉,暫時洗滌了心靈的疲憊,帶有秋意的惆悵之情!
越過田尾仔橋,便是綠意盎然的坪頂古圳步道,右邊是一般遊客常走的階梯步道,但總裁帶我們走左邊的水管路,由此可以看出從清朝至今,平等里的居民還是仰賴山中的溪水生活,沿著水路往上切,首先來到1909年(日治時期~明治42年)建造的「登峰圳」,全長7公里,鑿山洞約400公尺,雖然已超過100年歷史,卻是這裡最年輕的古圳,往左走一小段路,可以走到隧道口再原路折返,沿著步道繼續拾級而上,會來到第二條古圳「坪頂新圳」,建於1849年(清朝~道光29年),全長4公里,鑿山洞約300公尺,向左走也是可以來到隧道口,向右走則是會來到取水口,簡單來說,坪頂古圳步道串連了三條古圳,從地圖來看就像三橫一豎的「王」字,繼續往上走會來到第三條,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坪頂古圳」,建於1835年(清朝~道光15年),全長3公里,鑿山洞約60公尺,以上三條百年古圳的圳溝都有經過整建,可惜的是,原本以石頭堆砌的圳溝,部分改由水泥砌建,反而讓魚蝦蟹類無法躲藏,而坪頂新圳隧道口附近的圳溝,因為旁邊是陡峭的山坡,特地設立一整排的鐵欄杆,雖然是為了遊客安全,卻破壞原本的自然美感,曾經引發反彈聲浪,還好只有這一小段啊!我們觀察到石頭堆砌的圳溝,才可以看到豐富的魚蝦蟹類,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古人智慧值得學習!
經過三條百年古圳之後,會來到步道的最高點「清風亭」,涼亭旁有三條步道,一邊可通往平等里(平菁街95巷),另一邊是大崎頭步道,以及另一側沒標示的山徑(會看到榕樹上的藍天登山隊指示牌),可通往四條古道(瑪礁古道、內寮古道、竹篙嶺古道、內雙溪古道),總裁這次帶我們走林相茂密的瑪礁古道,這條路線可以通往內寮古道、竹篙嶺古道(可走到擎天崗,屬於魚路古道南支線,是早期先民扛轎迎娶,以及運送硫磺、漁獲、茶葉、藍染⋯等物資的路線),而我們選擇從瑪礁古道下切至內雙溪古道,最後回到坪頂古圳的取水口,沿途綠意盎然,又能聽到潺潺流水聲,是山友的玩水秘境,坪頂古圳取水口這段保留了清朝時期的建築工法,彷彿走入時光隧道!
沿著坪頂古圳再度走回清風亭,即將進入此趟健行的尾聲,回程我們走大崎頭步道,這條路線其中一條小徑可以通往海拔510公尺的鵝尾山,那裡有一個圖根點基石,途中有居民開墾的梯田,這時正好遇到金針花盛開,搭配遠方的大屯山景與藍天,就像一幅愜意的自然風景畫,美不勝收!再走回大崎頭步道,會經過一大片保存相當完整的梯田與幾處民宅,大崎頭的梯田風光可說是台北市數一數二的美,水梯田佈滿了水生植物「滿江紅」,彷彿大地的調色盤🎨,遠觀又像巨人的階梯,十分壯觀!
走完一公里的大崎頭古道,會再回到至善路三段370巷 ,也就是剛開始出發的路徑,這樣環狀一圈走下來,因為沿途有總裁精彩生動的導覽解說,大約花了五小時,非常輕鬆自在的健行路線,又十分消暑!
想參加總裁帶路嗎?去哪兒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xEZqbV
集合時間:9/29(三)上午08:00
集合地點:溪和宮對面的公車站
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或可於士林捷運站搭乘小18公車(坪頂古圳步道口下車)
路線:溪和宮~坪頂古圳親山步道登山口~坪頂古圳~溪和宮
高度爬升:271M
走讀時間:約5-6小時
午餐:自理
人數限制:6人成團(歡迎揪好友一起來走讀,最多12人)
費用:$600(包含領隊解說/300萬旅遊責任險)
PS:健行全程配戴口罩,在空曠處拍照時才將口罩拿下來喔!
#古道
#古圳
#內雙溪
#至善路
#陽明山
#平等里
#清風亭
#登峰圳
#聖人瀑布
#坪頂新圳
#坪頂古圳
#瑪礁古道
#內雙溪古道
內雙溪古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和畫室同事的山聚
❤️⛰️
我愛大自然
#花草樹木 #景點 #登山圳 #內雙溪古道 #瑪礁古道 #內寮古道 #爬山 #溪流 #依家人 #李采依
內雙溪古道 在 【台北市】內雙溪古道至擎天崗大草原台北近郊的一條消暑路線!... 的推薦與評價
內雙溪古道 也是早期擎天崗來往士林坪頂(平等里)的要道,為魚路古道的南支線。沿著山腰路前進,步道起伏不大,行走於內雙溪(坪林坑溪)左岸,綠蔭遮天不覺悶熱。 ... <看更多>
內雙溪古道 在 擎天崗走內雙溪古道出聖人瀑布@ 週一登山的好朋友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Jan 29, 2019 -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雙溪古道,是一條溪谷縱走路線,也是一條我心目中的夢幻路線。 更是今天從菁山小鎮走涓絲瀑布上擎天崗,登頂竹篙山一路走來. ... <看更多>
內雙溪古道 在 [遊記] 背著孩子去健行-內雙溪古道- 看板Hiking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169249214
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年齡:7個月又27天
體重:約10.2公斤
自從子台體重超過十公斤以後,背著他走路成了一件幸福卻又辛苦的事。我媽說我十
個月大就會走了,會走之後更要小心,因為我的左眼附近就是在剛學會走路時,一不小心
撞到牆角而縫了三針,這件事簡直是把我媽給嚇死了,所以我媽看到子台的腿如此有力,
斷言他應該很快就會走路了,叫我好好把握他還不能自由走動的日子。
他現在八個月大,已經會扶著站了,會走之後,我想我的日子會更忙碌些。此時就好
想長出三頭六臂啊!所以我才說,他還沒走路前是幸福的日子。平時喜歡背著他出門,嬰
兒車買了之後使用的次數少之又少,淡水的騎樓階梯很多,嬰兒車實在是很不實用,因此
每天都在做重訓的我,早就練就一身功夫,為的就是可以帶著他健行。
在網路上閱讀Tony大叔的文章有一陣子了,不知不覺成了他的書迷,他的文章有別於
一般的遊記,除了行程記錄以外,還會穿插人文歷史,喜歡健行和歷史的我從沒想過這兩
者可以同時享受,因此每次出門去健行前,都會先拜讀他的大作,讓健行變得更有人文氣
息。
於是乎手一滑,就買了三本他的書:《臺灣郊山地圖(北部篇)》、《臺灣古道地圖
(北部篇)》和《大臺北自然步道》,不看還好,一看就上癮了。拿到書的當天更是看到
半夜,子台轉醒要喝奶時才驚覺已經半夜一點了!
我對於古道有種特別的情感,大概是因為大學時本來要和學長一起去走八通關古道,
後來倒團無法成行,因此每次只要見到路旁指標上寫著「某某古道」,我總會拿筆記下,
希望有天能夠去拜訪。翻開Tony的書,裡面有條古道與溪流數次交會,還有超過百年、仍
有人住的古厝,我看著書上的圖片,不禁入迷了。
那幾天天氣好到不行,抬頭望向窗外隨隨便便都可以見到湛藍無比的天空,更讓我打
定了主意,禮拜六一定要拖著老公去健行。不過因為要越溪,心裡有點擔心老公會不肯讓
我背著子台去,所以一定要用一點心機,把老公拐去。
禮拜六一早就起床了,想到要去健行整個人精神奕奕的,早早就把家事給做完了,一
邊做還一邊告訴老公:「如果你不想跟也行啦!總之我今天一定要去健行」,老公一下子
就中計了,急著說他也要跟。於是我就問他:「那你想走哪條古道,是一個小時的,還是
三個小時的?」老公被我問得糊塗了,問我有什麼差別,我說:「一個小時的叫做坪頂古
圳步道,沿途都鋪上石階,好走且安全;三個小時的是內雙溪古道,路面是比較原始的泥
土路,且有溪流相伴,還有古厝可看!」
自栩為哲學家的老公,問他問題常常要等很久很久才會得到答案,所以我也很習慣等
待。吃完中餐後,老公還是猶豫不決;搭上公車小19,在內厝站下車,前往平菁街街95巷
的登山口時,還是沒有定論。
於是我提議等到走到兩條古道的岔路口,看情況再做決定吧!老公也說好,於是就上
路了。上次來坪頂古圳是從大崎頭步道進入,從至善路370巷登山口出,因此沒有走到這
一段,心裡正嘀咕著不知道石階路要走多久時,老公開口了:「這上坡還要多久啊?」
「怎麼了,你累了嗎?」我嚇了一跳,明明小孩是我背的,怎麼一下子就不行了,你
也太久沒運動了吧!
「沒有,只是石階走起來真的不是很舒服,而且妳說妳膝蓋會痛是不是?」老公若有
所思的問,待我點頭後,老公說了本日最浪漫的話:「那我們就走內雙溪古道好了,妳比
較喜歡泥土路是吧!而且我知道妳比較想走這一條。」
我整個人傻住了,老公,如果你每次都這麼貼心就好了(泣)。「不過我們得走快一
點,時間不早了,妳說路程要三個小時是吧?」老公接著說:「那為什麼我們不早點出發
,現在都二點了。」
「因為我以為你會選坪頂古圳步道……」真是失策,剛剛午餐時還慢慢吃,沒想到老
公竟然會選內雙溪古道,這下腳步要加快了。
沒多久,我們就抵達清風亭,清風亭後方就是瑪礁古道的登山口,我跟老公說:「下
次想走這一條」,他笑了笑,說我真是個愛走路的媽媽。清風亭亦是大崎頭步道的終點,
從此接上了坪頂古圳步道,因此直行下坡,沒多久就來到了有百年歷史的坪頂古圳。
猶記得上次來時,因為下雨所以水量十分豐沛,湍急的水流讓人無法看清水裡是否有
小動物。今日水量明顯減少許多,水質清澈見底,因此邊走邊仔細觀賞,是否有上次所見
的溪蟹,結果是連隻魚都沒看見。
子台這時醒了過來,見到自己又身處陌生的地方,好奇的東張西望,發現一旁有水流
,開心的咯咯笑。常常帶著子台出來健行,子台已經很習慣一覺醒來身處異地,因此他適
應新環境的能力非常好,到人家家裡作客時也表現得很得體,不會隨意哭鬧。這次用洋蔥
式穿法幫子台穿衣服,因為坪頂古圳步道沿途都有樹蔭遮蔽,因此氣溫較低一些,除了內
衣還幫他穿上了一件小毛衣,為了避免蚊蟲叮咬、防止雜草割傷,也幫他穿上了長襪和襪
套。
來到花崗石路面和坪頂古圳渠道的分岔路,就是進入內雙溪古道的入口了。若取右道
,則會穿越坪頂新圳和登峰圳,從至善路370巷登山口接柏油路。直行的泥土路則沿著坪
頂古圳而開,最終會接到坪頂古圳的取水口。
腳一踏上泥土路,真有種說不出的舒服感。這條小徑是泥土和水泥混雜而成的,路寬
僅限一人通行,一邊是坪頂古圳,另一邊則是溪壑,因此雨天時不建議前往,路面濕滑易
發生危險。
沿途有三處明隧道,目的是為了防止邊坡的土石滑落圳道內而淤積。
這條路應該有人常來整理,路跡十分明顯且有砍草的痕跡,一旁的草看起來是這幾天
才砍的,不知道是熱心的山友,還是取水灌溉的農民所為?
約十五分鐘後,抵達了第一道鐵柵門。若要續行古道的話,可通過鐵柵門直行,但
Tony的書提及,若下切至溪谷,越溪後上坡數分鐘可見一百年古厝,只是要小心守門惡犬
。好奇心使然之下,取右道下切溪谷,不到三分鐘就聽見內雙溪淙淙水聲,夾帶著人聲,
一旁則是一小型飛瀑從上降下,子台開心的大笑了起來。
連日天晴,內雙溪的水量並不多,因此很輕鬆就過了溪。當時溪中大石還有一群山友
正在合影留念,問他們往擎天崗的路況如何,他們說有些路段較濕滑,背著孩子走要更加
小心。另外還需留意方向,這一帶有不少古道,途中會行經不少岔路,因此要注意登山布
條和路標。
看著內雙溪溪谷的大石頭,很想就這樣一屁股坐下來好好欣賞這般美景,不過老公在
一旁催促著上路,看看手錶已是兩點半了,時間不早了,得要在天黑前抵達擎天崗才行。
吃了根香蕉補充熱量,子台也換成老公背。老公蹦跳著走向上坡,一點也不像背著十公斤
重的嬰兒般,腳程十分的快,剛剛還誤會他久沒運動已成「肉腳」,結果只背糧食的我還
差點跟不上,急忙三步併成兩步走,才追上老公。
上坡的盡頭是一處人家,前有古樸的石階引路,一旁有竹林遮蔭,頗有世外桃源之境
。我們彷彿闖入了人間仙境,任由狗兒吠個不停,仍是腳步不歇,想要一探究竟。
上到石階的盡頭,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百年古厝,牆面或以石塊砌、或以米糠黏,在夕
照的輝映下,呈現一種懷舊之姿,彷彿化外之地碩果僅存的人跡,令人聯想遠離塵囂的仙
人之居。
看著斑駁的牆面,不禁入迷了。我在想,是怎樣的人家,住在這裡?
人聲從屋外的菜園傳來,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婆婆,她說別進屋裡去,要看就在屋外
看吧!看來之前有不速之客欲進入屋內一探究竟,沒問過主人,因此才讓老婆婆嚇得連忙
喊聲。我說我們不會進去,就在屋外看看而已,老婆婆才放心的繼續她手邊的農忙。
不遠處的山林中傳來鏈鋸的聲音,看來是有人在砍伐木材當成薪材,沒看清楚這裡是
否有電,但住在水源地附近的他們,應該就近汲水而用,至於燒煮菜餚,應該就是燒材生
火,而不用瓦斯吧!這讓我想起住在愛丁堡附近的比爾斯頓樹屋生活,原來在臺灣還有人
這樣過著日子。這樣的生活不算愜意,也稱不上悠閒,但應該是充實的。
總是被老房子吸引的我們,愛極了那被時間洗練的一磚一瓦,時光不等人的流逝,我
們才驚覺日照拉出的影子已漸漸變長,匆忙的收拾心情繼續趕路,卻遇見了傳說中那隻兇
惡至極的看門狗。
狗兒一邊對著我們吠,一邊向我們衝過來,還來不及閃躲,就在我們腳下磨蹭,嘴裡
還叼著一顆棒球,要我們跟他玩你丟我撿的遊戲。原來這隻看門犬是隻撒嬌狗,個性溫馴
得很,不知道是誰聽見狗吠就膽顫心驚,才有如此的謠傳,說是惡犬看門,千萬小心。
告別了老婆婆與她的狗,我們不捨的離開這塊人間仙境。續行,是一條上坡的小徑,
陽光被濃密的樹葉遮住,透不進來,冷清草長滿小徑的兩側,泥土路更加溼滑了。
地圖上指示應該在經過古厝不久,就要越溪來到內雙溪的右岸,但我們卻一直沒有看
見明顯的岔路下到溪谷,因此只好沿著小徑直行,途中經過兩次匯入內雙溪的支流,水量
都不大,但也因此讓坡度上上下下的。
老公以極快的速度走著,剛開始我還跟得上,漸漸看不見他的人影,只遠遠聽見子台
的笑聲。小徑的左邊就是內雙溪的溪谷,沿途都可以見到內雙溪的水流,但就是一直不見
有任何下到溪谷的岔路,因此我邊走邊看地圖,希望這條小徑可以順利接到內雙溪古道。
伴隨著老公的驚呼,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棵枝節橫生的大樹,有好幾株鳥巢蕨寄生在大
樹的枝幹上,形成十分戲劇性的畫面,我抬頭向上望,看了半天還是認不出樹種。老公輕
聲催促,要我快快上路。
不久,來到了第二條支流。接近水的地方冷清草長得特別茂盛,如果在夏天走這條古
道,一定特別消暑,除了有溪流相伴,還有綠樹蓊鬱,眼前盡是一片綠,低海拔闊葉林和
蕨類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彷若置身叢林裡。
因為心有疑慮,害怕走錯路,一路上不停的查看地圖,因此步伐也走不快,但小徑一
直是沿著內雙溪側而闢,因此只要不要遠離溪流,應該就可以接上內雙溪古道了!雖然這
麼想著,但帶著孩子出門,如果走錯路可就麻煩,加上天又在兩個小時內會全黑,因此景
色雖然怡人,但心情怎麼也不舒爽。
當老公在前頭大喊「有路標」時,我快步的跑上去看,釘在樹幹的黃色塑膠布條上頭
寫著「往擎天崗、風櫃口」,著實讓我鬆了一口氣。方向沒錯,繼續前進。
不久,小徑兩側的植被,從冷清草換成了竹林。
跨過倒木後,本來熟睡的子台轉醒,吵著要吃奶。於是我們休息幾分鐘,孩子換成我
背,為了節省時間,一邊走路一邊餵奶早就難不倒我。雖然路況不大好,但起伏不大,因
此背著小孩走也不會覺得太吃力,加上路面並非鋪石路,因此走起來膝蓋感覺舒服極了。
約莫十分鐘後,左手邊出現了古厝遺跡,而且越過乾坑湖溪後路線直下溪谷,對照地
圖後,發現我們終於接上內雙溪古道了!也就是說,我們已經過了坪頂古圳的水源頭了,
可是我和老公聊了一下,老公說他一直沒有看到有任何岔路可以下到溪谷,正當我百思不
得其解之時,一個念頭從我腦袋蹦了出來。
該不會是整理古道的山友,想要保護坪頂古圳水源頭,不希望太多人造訪,因此才整
理出這條新的路線?我不清楚,但如果是這樣,我想立意是好的,看不看水源頭對我來說
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古道沿途的風景,還有曾經在古道上留下的人文遺跡,這才是我感興
趣的。
下到溪谷,這裡已經是內雙溪的上游,稱為坪林坑溪。
此時水量已經明顯減少許多,過溪也變得輕而易舉,加上有熱心山友在河面鋪上石頭,
讓人倍感溫馨。這些整理古道的山友應該萬萬沒有想到,會有人背著七個多月的嬰兒前來
健行吧!
見到溪水的子台,也在此時開心的笑了起來,我們決定在此休息一番,子台也可以出
來背帶透一下氣。
既然已經確定是走在正確的路線上,我心中的大石也已然放下,步伐因此輕快不少。
老公貼心的說孩子換成他背,沒想到又是用同樣快的速度行走,想要多拍一些植物的照片
的我,怎麼也追不上。
溪越後便是一路上坡,經過第二座鐵柵門沒多久,路旁出現了水管。此時出現岔路,
左道是瑪礁古道的水路,取右道續行。
地圖上顯示會經過駁坎和菁礐,因此我特別留心是否有任何蛛絲馬跡。
許多人來到陽明山,是否留心過許多地名出現「菁」字。像是這幾年因為賞櫻而走紅
的「平菁街」,還有可以賞楓的「菁山路」,都見證了陽明山藍染產業興衰。「菁」指的
是「大菁」,大菁是「山藍」的俗稱,為爵床科馬藍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約十九世紀初
引進臺灣。由於大菁含有藍靛素,可作為染作青布的染料,且又喜歡生長在潮濕背陽的環
境,因此成為淡北地區開發時的經濟作物。
臺灣藍染產業至十九世紀中葉達到鼎盛,後因茶業興起而被取代,最後還堅守崗位、
繼續生產藍染的菁礐正是坪林坑溪的菁礐,不過也在數十年前停止生產、走入歷史。當我
第一次在大屯自然公園見到藍染展示品時,便不忘上網調查臺灣的菁礐分布,後來看見內
雙溪古道的地圖上標有菁礐遺址,更讓我對這次的健行抱著更大的期待。
古道上錯落的石塊長滿青苔,冷清草、姑婆芋還有不知名的蕨類像是展臂迎接我們。
我一邊走,一邊留心菁礐遺址,正當我不經意見著一株長在冷清草堆中的大菁時,菁礐和
駁坎便相繼出現了。
還來不及叫老公也仔細瞧瞧,他便又不見人影了,急忙跟了上去,正想叫他回頭,卻
又欲言又止。算了,還是先趕路吧!
又過一倒木後,再次下切到溪谷,這是第三次渡溪了,來到坪林坑溪的左岸。這次渡
溪便又更加輕鬆,水量變得更少,看來,我們已經非常接近坪林坑溪的上游了。
看了一下地圖,應該不久後又要再次渡溪,果不其然,十分鐘後,又下切到溪谷,回
到溪的右岸。
接下來還會有一次越過坪林坑溪的機會,也是第五次渡溪。過溪沒多久遇一岔路,取
右道可往石梯嶺頂山步道,故直行,往擎天崗方向。
沒多久便來到了坪林坑溪的上游,即紅樟湖溪和後湖底溪的交會處,過了後湖底溪後
,便是最後一次渡溪了。此時又出現岔路,右道可接磺嘴山生態保護區入口柵門,取直路
續行。
接下來古道沿著紅樟湖溪的左岸而行,一路向北。紅樟湖溪發源自擎天崗,因此又稱
擎天崗溪,溪中有許多露出水面的石頭,上頭長滿了青苔,此情此景,宛若童話世界中的
山中小溪,溪流雖小,小巧可愛,秀氣精緻,如果這時候出現綠色的精靈,我也不會感到
意外!
我告訴老公,我們離擎天崗不遠了,老公終於放慢腳步,讓我可以盡情的幫他拍了好
幾組沙龍照(誤)。此時突然出現了一陣像是狗吠的聲音,聲音十分清楚,似乎就在離我
們不遠的地方,老公有點緊張,卻見我十分興奮,他緊張我的手,問我是什麼動物。
「是山羌」我斷定的說。老公不知道山羌是什麼,問我有沒有攻擊性,我說是臺灣最
小的鹿科動物,他一聽到是一種鹿,就放心了。我覺得很怪,怎麼會在這裡聽到山羌的叫
聲,我從來沒聽過陽明山有野生的山羌,於是我一路上特別留心有沒有山羌的排遺。
接著一段小上坡帶我們遠離溪流,下坡後又回到溪流旁。這段路雖然有些起伏,但滿
地落葉,點點丹黃,點綴路面,又是一種可以為之譜詩的美。
當茶寮遺址出現在我們眼前時,我終於跟老公並肩而行了,剛剛老公錯過了菁礐,這
次我可抓緊機會向他闡述陽明山的茶業歷史。根據Tony的文章,陽明山地區種植茶葉的歷
史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間(1860年代),不過種植的規模並不大,約從坪頂地區開始,而
向擎天崗拓展,且品質並不如文山、南港一帶的茶葉,因此這些茶寮在沒落後便成為廢墟
或牛舍,隱沒在山林之中。
於是我告訴他,在陽明山茶業興起的更早之前,那段藍染產業的風光時期,而藍染產
業的衰敗,正是因為茶業的興起,而這條古道見證了兩種產業消長的歷史,因此走在其上
,莫不是種歷史的洗禮。
最後一段路,再次越溪,老公還問我剛剛不是說是最後一次了嗎?我還來不及回答,
就看到路旁有成堆的牛糞,而且前方路段出現了許多芒草,也許地圖不是那麼精確吧,也
許溪水時有時無,無論如何,我們已經聽見了人聲,表示離擎天崗不遠了!
進入了芒草路後,路兩旁的芒草高出人頭許多,我專心的看著路旁的排遺,不過大部
分都是牛糞,而且都是乾了一些時候的。結果是老公先發現路旁有一坨很不像牛糞的排遺
,仔細的研究了一下,雖然是黏成一團,卻又粒粒分明的排遺,真的很像是山羌留下來的
痕跡。天下怪事無奇不有,今天又被我遇到一遭。
出走芒草路,接上擎天崗的環形步道時,正遇上迎面而來的一對情侶,倩侶們用驚訝
的眼光看著這兩大一大從草叢中走出來的健行客,一邊還有一塊指示牌,上頭寫著「尚未
開放」。
這是我第一次到擎天崗,遊客還真不是普通的多啊!看著大家悠閒的散步在環形步道
上,或欣賞夕照,或與牛合照,健行了三個小時的我,哪有悠情逸致欣賞風景啊,拿出背
包裡的麵包,跟老公一邊走一邊喝著熱水瓶裡的熱茶,氣溫在天黑後驟降,還好這次保暖
衣物有帶夠,不然子台早就凍僵了。
回頭,遠處的七星山山形優美,上過七星山兩次,還真是身在山中不知處,遠觀才知
山形如此之美。至於那一片白茫茫的芒草,隨風搖曳的嫵媚姿態,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備註:
健行後沒幾天在網路上查詢,出現了這樣一則新聞:絕跡20年…陽明山保育山羌現蹤
,更加確定我當時聽見的是山羌的叫聲,所以懇請各位山友在健行時高抬貴手,千萬不要
在山裡大聲喧譁,也不要遺留下任何垃圾,萬分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5.245.2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