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有事不敢告訴爸媽_才是最大的問題
很多人會教小孩「不要讓陌生人碰你」、「穿泳衣(包含生殖器官)的地方不能給別人碰」,但在現實生活中嬰幼兒會需要有人照顧他,幫他換尿布、洗澡等,很多時候也有「抱抱」的需求,小孩們玩到扭打在一起更沒辦法遵守,反而形成一種壓力。
未成年性侵的加害者,多半是熟識的人,通常會威脅孩子:「如果你去跟爸媽講,他們會很生氣,也不會相信你」。所以,爸媽要避免一再說「不可以」,造成孩子害怕爸媽生氣,不敢說出真實發生的狀況。
資深心理師建議父母 #用依附關係取代身體界線,在各種狀況下要能和小孩保持情感的連結,不管他們發生什麼事都願意說出來。「一個可用的依附關係, #因為孩子願意告訴你_可以將創傷降到最低_在較好的基礎上復原。」
從幼兒期、學齡期到青春期,親職性教育怎麼教?其實重點不在「防」,而是「愛」……↘↘
🌼更多相關內容,請訂閱未來Family數位週刊
✨免費訂閱數位週刊,更多親子教養不漏接👉https://bit.ly/3pwGrzF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富居海外 》節目逢每月第三及第四個周六,早上九點播出,讓你度過一個充實的周末早晨! 主持:天窗文化CEO 李偉榮、胡康邦移民顧問公司創辦人及首席顧問 John Hu 本期嘉賓:移居加拿大音樂人 Chris Ho ——————————————————— 本期內容: #專家暢談 Chris Ho...
全人教育 問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家庭情緒勞動不失衡】1-3
親愛的HIGH媽~
很高興聽到妳說,想一起聊聊我們家圍爸和喵爸之間怎麼合作與情緒勞動?
真是太難得有人願意一起聊聊家裡頭的情緒勞動了!
也許「情緒勞動」這個詞,真的有這麼一點學術?但我卻覺得這是家庭照顧工作中,最最最核心的一環,既花費最多的時間,也花費最多的心力。情緒勞動就是得耐住性子,然後一而再,再而三,無論怎麼不耐煩,就是得好聲好氣,或穩住自己完成的所有家裡的那些,好像不做也不會怎麼樣,但心情就是不太美麗的事。像是不想讓家裡看起來亂糟糟,總要做一些規劃,不管是採買或是什麼的,或是要記得家裡什麼東西在哪裡,還有有時得在伴侶溝通、親子溝通、家庭溝通時,就得耐下性子,為了維持關係好好溝通,就算當下不一定願意。
我在學習成為家長的過程中,很常聽到有人對家庭主婦說這句話:「妳不就是整天在家,沒什麼事,怎麼東西不都整理整理?妳在家也沒什麼事,怎麼不……」
喔!不!講這樣話的人,最該來體驗一下那種「在家工作」,所有的家事彷彿都是自己的事的感覺!我常說:「家事就是永遠做不完的事。」而且,好像永遠有可以挑剔或做得更好的地方,家事真的碎瑣到一個無遠弗界。
我記得我讀研究所的時候,忘了是什麼狀況,秀了一張我和喵在家的投影片,我說我們家已經整理過了,我心底覺得整潔程度是滿意的「95分」,我沒有說出來。而現場的另兩位媽媽同學,直接了當地說:「這樣子不及格,連30分都沒有。」
究竟,這些事要用誰的標準?
──
妳問我:「防疫在家渡過了將近九個星期,你們和肉肉的這九個星期,過得如何呢?看你在粉專上分享跟肉肉的互動的時候,我經常想,你們和肉肉一起共渡的一天,不知道是怎樣的?你和喵爸,通常是怎麼一起合作的呢?」「我很好奇,同志家長的家庭,在這波疫情停課不停學之中,是怎麼運作的呢?家裡的主要照顧者是爸爸的家庭,在這波居家隔離之中,又是怎麼運作的呢?」
很開心的是,防疫終於要降級,但我比較希望家務、照顧工作也可以跟著降級,說完這句話,只能乾笑。
我們好像一直都沒有「典型的一天」,防疫這段期間,真的是太慌亂了。
我和喵爸都是老師,我們都把學校的工作帶回來,突然WFH的時間,我們心裡是直接WTF。因為得照顧肉肉,有時候白天喵爸在另一個房間上課、辦公,我就主要照顧肉肉和處理家務,料理食物;到了晚上,喵爸下班,換喵爸照顧肉肉,我就開始工作上班。因為,這段時間我還得做研究寫論文,所以有時還得在趁喵爸、肉肉沉睡,夜深人靜之時,好好打開錄音檔、逐字稿、分析表,然後一字一字地敲著鍵盤。
更別說,我得為了倡議「同志無血緣收養」家庭的事,忙著準備演講或聯繫倡議團體,為了讓肉肉在法律上能有兩個爸爸,努力爭取更多人的支持與理解。我想這是異性戀家長不用煩心的事吧。然後一邊忙著,也不總是這麼順利的,因為肉肉會隨時亂入,讓我知道,我的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論文和倡議,還有這個寶貝女兒。我很難拒絕她渴望我陪伴的眼神。我也清楚知道,我花多少心力投入在她身上,她就會和我建立多親密的關係。
但這樣也是不夠的,因為如果我只照顧到這些,那家裡還是會一團亂,也會讓我和喵爸的關係變差,我一定要多處理一點事,不然,喵爸也會很崩潰。
我需要記得,桌上的杯子、碗盤不能都是喵爸收,自己要主動一點。地上的玩具,還是要叮囑肉肉撿一撿,不然我就得一直小心踩到地雷。或是,告訴自己:我得乖乖自己把玩具撿一撿,成為肉肉一覺醒來,就發現家中總有自動撿玩具的天使降臨。
我一邊料理食物,一邊把能洗或過水的器具給洗了,盡量留給喵爸比較好清洗的部分,或是讓他可以不用一直待在廚房。
要記得幫檢查尿布還夠不夠,要不要再買,溼紙巾還夠不夠,衛生紙還夠不夠,沐浴乳還夠不夠,洗衣粉還夠不夠,奶粉或要煮的食物還夠不夠(麵呀、菜呀、油呀、鹽呀)。夠的時候,沒有人會發現,不夠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發現。喵爸也會檢視夾鏈袋、垃圾袋、洗衣袋、洗碗精、密封夾、牙刷之類的夠不夠。不知不覺,我們形成我們各自的管區,他管的區域我只管用,我管的區域他也可以省點心。
家中的情緒勞動清單好像無限長,永遠需要在我和喵爸的Line對話中記下,還要記得出門時順道買什麼,還有什麼事要再排入行程之中。無論外食要吃什麼,或是在家要煮什麼,好像總有規劃不完的事。
對了,通常我是會規劃旅行行程,或是公園行程、博物館行程,那種需要交通移動行程的人,我總是得安排出一個我們三人都能滿意的行程,這也不太容易。記得有一次,喵爸帶肉肉去台北參加同志遊行,因為我還有工作沒跟去,喵爸才突然發現平常我會把所有車票準備、路線處理好,我沒在北上的現場,他才突然感受到我在旅行中的存在感。
對我來說也是這樣的,喵爸不在,我看到堆積的衣服和碗盤,我就頭痛,我真的不偏好做這類的事。不是不會做,而是真的沒那麼喜歡做,如果要做,一定是不得不做了,或是為了讓喵爸開心一下,才做的。
我通常是家裡挑書、買書、查育兒資訊的那個人,喵爸則是帶著肉肉買玩具的那個人,也是讓肉肉每一類玩具都能有一個家的那個人。喵爸有超強的收納能力,已然是收納達人,許多朋友來我們家是在參觀喵爸驚人的收納物及收納術!喵爸總是會規劃家裡還可以怎麼調整,可以讓玩具擺放得更好,或衣物、各種家裡的用品更容易被看得或取用。而且記得家中每一樣東西放在哪裡,喵爸就是我們家的SIRI,總能在我一開口詢問,就告訴我物件在哪裡。像這樣的事,我真的完全無法像他那樣傑出與花費心思,我比較喜歡面對文字作戰,就像現在寫這封長長的信一樣。喵爸會說:「太多字了,我不要看。」但我會說,那些收納的事,「太專業了,請跳過我。」
這就是我們居家防疫期間的生活,但好像扣除輪流上班、上課的這件事,其他就是我們每日又每日不斷循環,又總有些不同的日常。
沒有居家防疫的日子,我還得指導肉肉每週的作業,寫肉肉的聯絡簿(要在聯絡簿上寫上有意義的東西也不太容易),與學校作親師溝通,協助學校家長會的事務等等。
我完完全全不敢相信,我上面說的這一堆事情,如果只有媽媽要負責,會怎麼樣不崩潰?怎麼樣不憂鬱?我完全沒有辦法想像沒有喵爸的日子和生活。
我常和喵爸說:「如果只能在肉肉和你選一個人,我一定是選擇你。因為你對我太好了,沒有你我怎麼辦。」(哈,放什麼閃?)
謝謝妳說我們的合作像跳舞,我很喜歡這個形容。很美。但我們也不總是跳得曼妙,有時候也會拐到腳。我們腦子各裝著不同的東西,好讓彼此都少裝一點對方裝的東西,才不會什麼都要看頭看尾。我們有著不同的知識和技能,來分工把家裡所有的事張羅好。
但關於肉肉的事,基本上,就是我們共同的事,所有肉肉的事,我們都盡量交流、討論,一起學著處理。不管是誰要去做自己的事,都能充份地相信對方能好好照顧我們共同的寶貝女兒。就算有時教養意見不同,先支持他就對了!
───
妳又問我:「接肉肉回家之前,是怎麼樣一起面對和準備孩子的到來,中間的情緒勞動分擔,是怎麼流動的呢?接肉肉回家的第一天,是怎麼樣照顧和安頓,在那些兩個人都是第一次、兩個人都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
當時,我們為了把肉肉接回來,我們只有兩三天可以好好搬家,和佈置一個準備好的環境。因為社工覺得我們原本的家太小了,要我們租屋、買房,才能把肉肉帶回家。我們準備好的空間,需要有各種的安全檢視,我們完成了兩頁的檢核表,以及確認育兒用品全部備妥,社工師才會讓我們把肉肉帶回家。
還好喵爸的同事、學生們一起幫我們很多忙,才在短短的時間,網羅一起整理一車又一車的恩典牌,準備好新家。幾天內準備了尿布、奶粉、奶瓶、嬰兒床、安撫娃娃、哄睡神器、防蚊紗罩、嬰兒枕頭、嬰兒棉被、防踢被、衣服、保暖衣物、洗澡盆、止滑墊、板凳、嬰兒用溼紙巾、嬰兒用沐浴乳、嬰兒用洗髮乳、紗布巾、屁屁膏、身體乳液、口水巾、擦澡巾、米精、奶粉分裝盒、溫乳機、保溫熱水瓶、食物罐、寶寶湯匙、學習碗、用餐圍巾、安全餵食椅、副食品保存盒、加熱盒、夾鏈袋、推車(傘車、戰車)、背巾、安全座椅、幫寶椅、趴行墊、防撞墊、固齒器、圍欄、健力架、布書、其他教玩具、醫藥箱、空氣清淨機。反正呢,我們一起準備與整理這些物品的過程,也是我們準備成為父親的過程。
我相信我們第一次成為家長,都是一樣的慌亂。你們又是怎麼準備這一切的呢?
接肉肉的第一天,老實說,肉肉是天使寶,朋友總叫我們不要立旗,就不多說了。我們只最擔心肉肉還是嬰兒,在轉換環境上,飲食、睡眠和排便的適應。肉肉算是滿重睡眠的孩子,原本的保母在前四個月也把肉肉照顧得很好。
肉肉入家時,我正在心理師實習。很感謝當時我實習的診所,讓我有很大的空間,讓我近乎全職照顧肉肉。但全職照顧的過程,我也覺得滿崩潰的,經歷了一種彷彿產後憂鬱的過程。我好像失去了原有的人際關係,我打開眼睛就是照顧肉肉,那時肉肉每兩小時又會睡一次,我得趁那個時間去煮副食品,查詢育兒知識、準備接下來和他醒來要一起做些什麼,順道整理家裡,好讓喵爸在五點下班後回來接手肉肉時,不用再煩其他家務事。週間白天是我和肉肉主要相處的時間,週間晚上和週末主要是喵爸和肉肉相處的時間。一三五是我幫肉肉洗澡,二四六就是喵爸幫肉肉洗澡。星期日嗎?就都別計較了。
後來這些日子,我和喵爸家庭照顧與育兒的分工,大概經歷了四五個週期的改變。有時候喵爸也會崩潰的,他會覺得我什麼都沒做,他做了好多。我就會告訴他,我明明了做了什麼什麼,我希望他能看見我有做什麼什麼。他會覺得我根本沒做什麼。
抱怨一下希望對方多做的,覺得自己做太多。然後再一起抱著哭一下,也反省自己哪裡還可以調整,嘗試接受難以調整的部分,繼續行動找解方。我們再繼續從這個動態的過程,調整出新的平衡。
正如妳說的:「凡是兩個人一起育兒,哪有完全平衡的呢?」「情緒勞動失衡是一種常態。」
我是這樣想的。抱怨是健康的,有機地回應抱怨,聆聽抱怨,並從對方的抱怨看到對方的看重的部分。
從對方的抱怨中,聽到對關係的需求,對於獲得更多支持的需要。從抱怨中,聆聽到:自己對對方的感恩。我一直都相信,會有抱怨,就是失衡了,抱怨是因為真的已經試了很多,也忍了很久了。因為這些情緒勞動真的向某一方傾斜太多了,該是再一次調整的時候了。
如果家就像一個小孩,小孩會成長,家會成長,我會成長,我的伴侶也是,我們的關係也會成長。我們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創造更多彈性與調整的,不是嗎?
我們兩個同志爸爸,都在賺錢工作,沒有人可以貶低對方的工作,無論是職場上的工作,或是在家裡這些難以計算的情緒勞動。我們很幸運的是,沒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框架,可以成為從家庭照顧中逃逸的藉口。因為我們想讓孩子學習的是,「我們是爸爸,我們也是媽媽,我們都要一起為我們的家庭關係負責。」讓任何一方垮了,我要承擔的會更多,我一點也不想要讓這個局面發生。
Gemma在書中說:「我很緊張,也很疲累,但我對羅伯的無所作為並沒有任何不滿。畢竟這種分工已經在我們心底根深蒂固,我們兩人從未想過還有別種分工方式。」
我和喵爸在育兒的過程,也是小心翼翼,也都疲累。但是,我總覺得我為這個家做得不夠,因為我總是看到喵爸做了很多。分工永遠無法平衡,因為喵爸常有著比我高的標準,做得比我更好。但在我瘋狂投入論文的期間,原本只會煮白飯、水餃和玉米濃湯的喵爸,竟也學著做出一道又一道的美味菜餚(雖然過程中也有無數次可怕的調味和焦味,但有嘗試就值得一再鼓勵)。
所謂「性別意識形態」,分為「鞏固」及「拆解」異性戀父權體制的兩種性別意識形態。我想,在這兩者間,我們沒有選擇,唯有「拆解」與不斷調整,我們才有辦法存活下去,並維持著這個痛苦並幸福著的家庭生活。誰叫家是我們最甜蜜的負荷呢?
親愛的HIGH媽。心理師,
我也有對妳們一家有很多的好奇呢!對妳們來說,育兒過程中,最有價值的情緒勞動,而會想不斷投入的會是什麼呢?對妳的伴侶來說,他可能感到最想投入的情緒勞動會是什麼?
相同的,當妳和先生間,情緒勞動失衡會帶來妳們的關係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在溝通情緒勞動失衡的經驗中,什麼是對妳來說最困難的?什麼時候變得比較不困難?是怎麼創造出那一點,不容易的合作經驗的呢?
這些問題,我也好想問問,和我們家不一樣的──異性戀的家庭們,妳們究竟是怎麼和伴侶一起走到現在的?
平安自在
圍爸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共同承擔情緒勞動
#情緒勞動 #家庭情緒勞動
#爸爸樣 #老子都不老子 #老媽子可不老媽子
High媽。心理師
蔓媽咪與他的小跟班們 一起闖天下go
社團法人高雄市全人教育家長協會
育兒性別實踐實驗室
全人教育 問題 在 許藍方博士 Dr. Grac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drgracieofficial
《it’s all about SEX》
昨天回到一個留言,讓我思考了⋯也許就某些人的角度來說,我現在做的事造成了他們的困擾及疑問。
「性,是你想要開放到怎樣的程度!!博士我們大家一起去吃個飯,還是博士我們大家一起去做個愛,I don't think so.」
我猜測會有這個疑問跟⋯
1。我公開希望大家面對性,也毫不避諱談論性
2。我常拿食慾和性慾比擬(這樣不是很好理解嗎?不然為什麼會有「炒飯」這個詞出現,不是我發明的喔!)
以下是我的回覆,跟大家分享⋯
「慾望」的存在是正常,但一般情況下,「吃飯」會公開討論,「性」不會公開討論(我指大眾之間的行為,不是我現在的教學)。
我鼓勵的是⋯
1️⃣了解自己的身體與慾望。
🍒不了解怎麼保護自己,不了解怎麼引導別人用你想要的方式對待你?
🍒 連自己的慾望都不敢面對,更何況面對大眾?
舉例:
1。肚子餓想吃飯—》意識到自己肚子餓了
2。評估當下情況能否吃飯—》正在開會演講無法、現在空閒可以
3。利用途徑找食物吃—》如果伴侶可以幫忙煮也願意那麼就麻煩對方,告訴對方自己想吃什麼東西、什麼口味,當然對方也會回覆你現在能用能煮的有什麼之類的;如果對方沒有意願不想煮,那麼就自己弄來吃。
📣請不要再問什麼煮飯可以叫媽媽煮,那做愛就可以嗎?這應該已經不是問題了,是腦袋的思考邏輯很有事,倫理道德跟概念的舉例說明應該從小就會培養完整才對。
2️⃣「伴侶之間」能「大方」說出「自己的慾望」和「自己想要的相處方式」(無論兩性或性)
🍒和最親密的對象都不敢用兩人彼此能接受的方式談性,要怎麼緊密兩性關係?
舉例:
你想約對方出去吃大餐,總會問「你想吃什麼」吧?在點餐的時候也會說出「我要辣一點」或「我不要加辣」等等類似的個人喜好,目的都是為了兩人都能在大餐中享受浪漫和幸福。
你不說,對方怎麼知道;就只能一直從錯誤中學習,或者有的連錯誤都來不及學習就沒有下一次機會;慘一點的就是一直接受對方以為你很愛但是你不喜歡的方式(你明明不愛辣,對方卻以為辣很好吃你會開心,一直用辣在調味)
3️⃣性教育必須從小做起,家長教育以及學校延續性教育的重要性,長輩的教育態度會深深影響小孩未來的成長及人格。
4️⃣性教育不是性行為教育,我教的是知識不是姿勢。
5️⃣我從來沒有說過 #要大家開放到什麼程度 ,保守或開放是個人選擇,我希望的是 #請學會尊重每個人不同的選擇 #你可以不認同但請尊重 這兩句話不難懂吧?!
⏹結論:
鼓勵大家 #私底下兩性之間的大方討論,而非叫大家 #在公開場合毫不避諱的討論性。
那就會有人問:「那你現在不就是在公開場合談性嗎?」
▶️總要有人出來講吧?!我的角色並不是要大家都模仿我的教育「行為」(開直播、錄影片、演講或授課性相關內容),而是希望大家能知曉我想分享的「知識」。
我再舉例:老師在講台前教歷史,要學生吸收到的是在歷史中帶給我們的啟發或國家改變軌跡及過去等等的,而不是要學生都去當老師在講台前教歷史。
#這個舉例應該比較清楚了吧?!
我能理解性在這個還在觀念轉變的時期帶給大家的困惑及不解,但就讓我們慢慢來吧!改變需要陣痛期,我會努力,也請大家一起加油:)
舉例到後來我覺得我已經不是在講性了,到時候會不會連國文或教邏輯老師都跳出來抗議以為我又要自稱什麼鬼了😳
#我相信無聊的人應該只佔少數🙈
🧡我再聲明一次,我學護理出身,到後來因興趣因好奇所研習的專業,感謝我的家庭和一路以來遇到的師長們對我的教育,我不是什麼多特別的專家,我就是一個覺得全人教育很重要,沒有誰比較厲害的知識傳播教育者,專家到處都找得到比我厲害的,但全世界只有一個,我就是什麼都綜合在一起的許藍方。
#邏輯訓練真的太太太太太太重要了喔買尬
#感謝我的老師
#希望有誤解的能解開
#沒誤會的能學習尊重
G. Hsu
#今天真的好熱
#記得多喝水
全人教育 問題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富居海外 》節目逢每月第三及第四個周六,早上九點播出,讓你度過一個充實的周末早晨!
主持:天窗文化CEO 李偉榮、胡康邦移民顧問公司創辦人及首席顧問 John Hu
本期嘉賓:移居加拿大音樂人 Chris Ho
———————————————————
本期內容:
#專家暢談 Chris Ho
每周一位專家,暢談移居、留學及海外樓這些港人最近熱話。
音樂視頻:
HKPMC [Backyard Jam] feat. 鄧小巧 - 精神餵飼
https://bit.ly/2V4RgfR
———————————————————
相關閱讀:
皓軒、馬漪楠《自遊人生 旅居藍圖》
實體書:https://bit.ly/2STm1lt
電子書:https://bit.ly/2V0Mpg8
李偉榮、脫苦海、陳煥儀《富居檳城 – 檳城置業樂活5R攻略》
實體書:https://bit.ly/38HtP0o
電子書:https://bit.ly/2V2JG5T
黃璟瑜《樂戶台灣 – 移居生活提案》
實體書:https://bit.ly/37CQDNA
電子書:https://bit.ly/2wk1i2C
———————————————————
想向專家提問交流,或聽更多不同的意見及分析,立即訂閱 #睿富WeatlHub。想支持我地就 Like 及 Share!
Facebook// 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Website// www.wealthub.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T9hvU9uAz0/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g2D4cwhk9OqnrwYLY-fhDCV8RGA)
全人教育 問題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富居海外 》節目逢每月第三及第四個周六,早上九點播出,讓你度過一個充實的周末早晨!
主持:天窗文化CEO 李偉榮、胡康邦移民顧問公司創辦人及首席顧問 John Hu
本期嘉賓:移居加拿大音樂人 Chris Ho
———————————————————
本期內容:
#專家暢談 Chris Ho
每周一位專家,暢談移居、留學及海外樓這些港人最近熱話。
———————————————————
相關閱讀:
皓軒、馬漪楠《自遊人生 旅居藍圖》
實體書:https://bit.ly/2STm1lt
電子書:https://bit.ly/2V0Mpg8
李偉榮、脫苦海、陳煥儀《富居檳城 – 檳城置業樂活5R攻略》
實體書:https://bit.ly/38HtP0o
電子書:https://bit.ly/2V2JG5T
黃璟瑜《樂戶台灣 – 移居生活提案》
實體書:https://bit.ly/37CQDNA
電子書:https://bit.ly/2wk1i2C
———————————————————
想向專家提問交流,或聽更多不同的意見及分析,立即訂閱 #睿富WeatlHub。想支持我地就 Like 及 Share!
Facebook// 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Website// www.wealthub.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Btw7JnRcA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3JcSxPVuiB1Usfp2yB3euutus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