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新加坡聯合早報
*【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給發展中國家 強森籲富國兌現對抗氣候變化承諾】
英國首相強森指出,11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是世界的“轉捩點”,若全球最富裕的國家無法在大會前履行諾言,它們將受到“歷史的評判”。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922-1195965
*【就任總統後在聯大首次演講 拜登籲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與疫情】
拜登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講說:“與其延續過去的戰鬥,我們應該專注於所面對的挑戰,投入所需的資源,這些挑戰攸關我們的集體前途。”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922-1195969
*【美國與歐洲夥伴包括法國在聯大場邊的會議取消】
美國官員表示,由於排程問題,在聯合國大會期間美國與歐洲國家包括法國的多邊會議已取消。取消的會議共有三場,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的會議。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922-1196075
*【拜登稱澳洲為最親密可靠盟友 澳洲強調不是排他性關係】
美國總統拜登和澳洲總理莫里森在紐約聯合國大會場邊進行會晤,這是兩人在宣佈核動力潛艇計畫後首次見面。拜登告訴莫里森,澳洲“是美國最親密、可靠的盟友。”他還說,美澳致力於維護一個“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地區”。莫里森強調,澳洲和美國“擁有超過100年的夥伴關係,共度患難也共用繁榮”。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922-1196066
*【在潛艇合約風波力挺法國 歐盟:美英澳行為“不可接受“】
法國與美國、澳洲和英國的潛艇合約糾紛已升級至歐盟層面,德國加入譴責美國的行列,歐盟委員會也指責美英澳的行為“不可接受”。為表達對美國的不滿,歐盟可能推遲本月29日召開的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會議。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922-1195973
*【法印兩國討論印太地區合作】
法國總統馬克洪表示,當天與印度總理莫迪通電話討論在印太地區上的合作。澳洲、美國和英國日前宣佈展開核潛艇合作,澳洲因此終止2016年同法國達成的潛艇採購合約。此事引起法國強烈不滿,並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外交危機。法新社報導,兩國的領導人在通話中表示將會“在開放和具包容性的亞太地區攜手採取行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921-1195915
*【一些東南亞國家擔心 美英澳協議催化印太軍備競賽】
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建立新的防務夥伴關係不僅惹毛了法國,也讓一些東南亞國家感到不安,擔心這個新聯盟會激怒中國,並催化印太地區軍備競賽。美國、英國和澳洲15日宣佈成立AUKUS三邊防衛聯盟,美英將提供核動力潛艇技術給澳洲。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922-1195961
*【聯合國秘書長敦促中美對話】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敦促美國和中國進行對話,並警告世界日益分裂。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921-1195919
*【加拿大選舉總理杜魯多連任 但所屬政黨未贏得多數議席】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坦承,其政黨無法在國會選舉中贏得多數席位,他須同其他政黨合作組建少數黨政府。這意味著,杜魯多今後推動政府議程時,仍須爭取反對派的支持。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922-1195970
*【德奧47富翁促德新政府對富人加稅】
德國和奧地利47名富翁發起運動,要推動“社會正義”成為來臨德國大選的首要議程,促使新政府對富人加稅,拉近貧富差距。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922-1195966
*【日防長籲歐洲國家公開反對中國軍事擴張】
日本國防部長岸信夫接受《衛報》訪問時,呼籲歐洲國家公開對中國的軍事擴張表示反對,以在國際形成一股阻嚇力量。岸信夫指出,中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日益強大,並“企圖利用自身力量單方面改變東海和南中國海的現狀”,這些海域對全球航運是至關重要的。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922-1195971
*【消息:美國計畫額外捐贈5億劑輝瑞-BioNTech疫苗】
知情人士說,美國計畫向世界各國額外捐贈5億劑輝瑞-BioNTech冠病疫苗,這意味著美國捐贈的疫苗總數將超過10億劑。拜登將主持一場冠病虛擬峰會,預計他將在峰會上宣佈這項計畫。拜登週二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時指出,美國已為全球應對冠病大流行投入了超過150億美元,作為各國採購超過1.6億劑冠病疫苗的資金。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922-1196053
*【暫停近半年 印度下月恢復出口冠病疫苗】
印度政府決定下月恢復已暫停了近半年的冠病疫苗出口。這意味,為貧窮國家提供冠病疫苗的進度有望改善。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922-1195967
*【防疫疲勞 墨爾本民眾上街抗議】
澳洲疫情持續蔓延,昨日再有2000多人走上墨爾本街頭示威,抗議當局嚴厲的防疫措施。示威者破壞公物,堵塞高速公路並打傷三名警員。警方發射胡椒球和橡膠球驅散示威者,逾60人被捕。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922-1195968
*【馬國80%成年人口完成冠病疫苗接種 首相依斯邁:已達群體免疫目標】
馬國衛生部長凱利表示,儘管目前有80%成年人口完成接種,冠病疫苗供應特別委員會將繼續努力追蹤尚未或不願接種疫苗的其餘20%成年人。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922-1195958
*【逾億入境旅客個資外泄 泰國當局迅速修補網安漏洞】
一家網路安全研究公司說,他們上個月發現有超過1.06億入境泰國的旅客的個人詳細資訊在網上曝光,不過泰國當局很快就修補了安全性漏洞。泰國是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在冠病大流行導致邊界關閉、全球旅遊停擺之前的2019年,泰國吸引了近4000萬遊客到訪。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922-1195963
*【習近平在聯大會議宣佈停止新建境外煤電專案】
在中國的減排力度受外界關注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諾,中國將不再新建境外煤電專案。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922-1196073
*【消息:江蘇限電規模史無前例 十餘家鋼廠關閉】
在中國政府施壓降低能耗以減少碳排放之際,經濟規模與加拿大相當的江蘇省正在限制行業的電力使用。據彭博社報導,記者採訪的十余名企業高管、地方媒體和研究人員透露,江蘇許多工廠已經減產甚至停工了。這次限電規模史無前例,從9月第二周開始,至少要持續到本月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922-1196069
*【恒大未付到期貸款利息 債券付息日已臨近】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恒大集團未向至少兩家主要貸款銀行支付週一到期的利息,資金緊張的恒大距離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債務重組之一又近了一步。目前尚不清楚銀行是否會正式宣佈恒大違約。兩位知情人士說,一些銀行在等待恒大提出貸款延期計畫,然後再決定下一步。恒大下一個備受關注的償債日期是週四,屆時該公司應支付兩筆債券的利息。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922-1196068
*【美銀證券調降中國未來三年經濟增長預期】
美銀證券下調中國未來三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原因是冠病Delta變異病毒的傳播,以及中國政府對房地產和基礎設施行業的嚴格管控。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922-1196051
*【瑞幸咖啡:將與美國證券集體訴訟達成和解】
此前陷入財務造假的瑞幸咖啡今天連續發佈三則公告,宣佈公司在重組計畫和資本市場披露方面達到多項“里程碑式”進展,包括公司與美國集體訴訟的原告代表簽署了1.875億美元的和解意向書;公司已向開曼法院正式提交了對可轉債債權人的債務重組方案;以及公司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包括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在內的2020年年報。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921-1195921
*【Zoom近150億美元收購交易 因與中國關係受美政府審查】
美國司法部牽頭的一個小組正在調查Zoom收購一家美國客服軟體公司的交易,原因是這家美國視訊會議巨頭與中國的關係可能給國家安全帶來風險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922-1196071
*【澳洲:墨爾本附近發生規模6.0地震 無海嘯威脅】
澳洲地球科學局表示,墨爾本附近22日發生規模6.0地震,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早前指地震震級為規模5.6。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922-1196067
*【墨爾本一些建築受損 阿得雷德和雪梨有震感】
澳洲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附近地區22日發生規模6.0地震,這是澳洲有記錄以來最強烈的一次地震。目前在美國華盛頓的澳洲總理莫里森說:“我們還沒收到嚴重的人員傷亡報告,這是非常好的消息,希望接下來也是這樣。”莫里森還說,由於地震在澳州非常罕見發生,人們一定受到驚嚇並感到不安。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922-1196084
*【智利發生規模6.4地震】
美國地質調查局21日表示,智利於當地時間上午10時14分,在阿勞科西北81公里處,發生規模6.4地震。震源深度為12.5公里。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921-1195920
*【英國為意外揭露阿富汗翻譯員資料道歉】
英國為一起資料洩露事件道歉,該事件涉及揭露尋求移居英國的阿富汗翻譯員資料。路透社報導,英國防長華萊士表示,一封由英國的阿富汗遷移援助政策(Afghan Relocations and Assistance Policy)發出的電郵,因為通過複製,而非隱藏收件人的方式寄出,導致250名收件人的資料遭到外泄。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921-1195917
*【中國駭客被指入侵印度政府機構和媒體】
網路安全公司Recorded Future的最新報告指,有中國政府背景的駭客據信曾入侵負責印度全國身份證明資料庫的政府機構和該國一家大型媒體集團並竊取了資料。不過上述政府機構和媒體公司都予以否認。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922-1196086
全球發生碳排放差距的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華爾街日報】中國嬰兒荒會引發全球大通膨嗎?
幾十年來,中國限制大多數家庭只能生育一個或兩個孩子,而現在將允許一對夫婦生育三個子女,並提升在教育和兒童保育的投入。這是一個值得高興的變化,然而,鑑於其他許多國家藉助財政激勵措施提高出生率的努力成效有限,而且2015年類似政策調整獲得的迴響平淡,這代表,要阻止中國出現最嚴重的人口危機恐怕為時已晚。中國嚴重嬰兒荒的影響,將波及全球經濟幾乎每一個角落。
當然,中國勞動力大幅減少並不一定代表勞動密集型消費品的價格會上漲。價格會不會上漲還要取決於需求、自動化水準、運輸技術等諸多因素。但在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總成本似乎確實可能在未來10年左右大幅上升,特別是,如果印度繼續受困於貧瘠的基礎設施和保護主義情緒的話。越南等地對解決上述問題有所幫助,但其勞動力規模與中國存在著好幾個量級的差距。光是中國廣東省的人口就比越南多了大約30%。
中國融入世界經濟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價格產生了巨大影響,原因之一是從人口統計學角度看,中國幾乎準確把握了向世界開放的時機。15至64歲的人群在中國人口中的佔比本就相當高,從1990年到2010年,這個比例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達到了75%。
那段時期裡,在中國開展業務的跨國企業突然獲得龐大且廉價的勞動力,不僅如此,總體而言,工作的人需要照顧的家屬相對較少。打工族更願意去冒險,去遙遠的沿海大城市尋找工作機會。
然而,情況已逐漸發生變化。根據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的數據,中國有大約一半的農民工年齡已超過40歲,而在2008年,這個比例只有30%左右。他們中的許多人將發現,自己有責任回老家照顧年邁的父母。
自2017年以來,中國進城務工人口和整體城鎮勞動力的增長速度都出現大幅放緩,這與中國15至64歲人口數量開始明顯下降的時間點非常接近。相較於總人口增長下降而言,適齡勞動人口的下滑是個更令人擔憂的趨勢。這代表,推動勞動者從低附加值的農業或地方服務業轉向高附加值製造業,亦即推動中國生產率增長的主要因素——可能已開始受到一些自然因素的限制。
即便是在新冠疫情造成衝擊之前,中國官方數據已顯示,2018年的城鎮勞動力增量已經跌至1000萬以下,為2002年以來首見,而且2019年仍維持了這種趨勢。調查數據還顯示,自2017年以來,城鎮就業機會與城鎮勞動力數量的比例穩步上升。
城鎮化及人口增長放緩也可能對大宗商品價格產生重要影響。目前,中國政府需要向外界展現減少碳排放的快速進展,這已導致鋼材供應量被強制削減、價格上漲,並為工業用大宗商品的買家帶來問題。但展望未來20年,儲蓄變少的老齡人口可能不太願意把辛苦賺來的錢拿來買新房,他們可能會對擁有可靠現金流的固定收益產品更感興趣,尤其是如果中國政府迎難而上、全面改革金融和資本帳戶相關規定,那麼出現這些情況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這不僅會打擊鋼鐵需求,也會殃及銅的需求。因為得益於清潔能源和汽車領域的投資,許多投資者似乎都把銅視為非常穩當的押注對象。但來自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 Group)的資訊顯示,截至2018年,建築業仍是中國最大的銅需求來源,對總體銅需求的貢獻率為26%,高於電力產業和耐用消費品領域,後兩者對總需求的貢獻率分別為22%和23%。如果未來中國家庭不再把房產視為最佳金融投資,那麼幾乎所有主要工業大宗商品的需求都將遭受重創。
通膨像狡猾的野獸,來得快,去得也快——各國央行官員今年正再次發現這一點,而且至少是在西方世界,服務對消費者來說往往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但是,除非事實證明中國在推進自動化和拓展勞動人口規模上的努力比預期更有效,否則,各地的勞動密集型製造商或許會在未來數年感受到壓力。此外,很多大宗商品生產商可能也會發現,客戶比預期中要少。
#社會 #經濟
全球發生碳排放差距的原因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重磅回應,值得大家參考。.....
via 戴興盛教授:“很感謝Tony Yen的發文,更深度闡述了我1月4日貼文《臺灣看待太陽光電議題的思考框架亟待提升》試圖向臺灣社會提出的呼籲。Tony Yen文中這句話,是特別值得臺灣社會反思的:「當有人號稱想養綠、減碳,卻將綠能和既有土地利用形式的競合過程、變動型再生能源的電力輸出波動、充放能的損失等等特性,誇大成綠能尚不成熟、綠能為主的能源系統不可行的理由時,他的行為和所宣稱欲達成的目標,便出現了嚴重斷裂。遺憾的是,這樣的斷裂主導著台灣關於氣候與能源政策討論過久,使得社會整體從來不把一個以綠能為能源系統主體的未來當成必須達成的前提來行事。」
在一個更廣泛的永續議題層面上,「行為和所宣稱欲達成的目標,便出現了嚴重斷裂」,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問自己還有問整個社會的事情,這種現象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例如,很多大企業都會強調自己CSR做得多好,年減碳等同10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它們卻刻意不提自己原來的碳排放量是千百個的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還有,就在宣揚自己的減量表現之時,它的總排放量還是增加的,只是增加的沒有business as usual時那麼多而已!!
但這種思考斷裂不僅發生在排碳大戶上,也會發生在各種排碳相對小戶上、還有我們每個人身上。即使是深懷環境關懷的人們,也經常發生這種斷裂。典型的情形是,見到農民、弱勢族群、氣候難民、北極熊艱困處境的報導時,便疾呼要趕快行動控制全球暖化,在另外一天,當看到太陽光電場出現在某處時,又說這是生態浩劫。所以,假如我們真心的關切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統與弱勢人類社群的全面性傷害的話,為什麼當自己、以及我們所處的社會該作些什麼來對抗全球暖化時,又在說這些措施這裡不好那裡不對?人類社會若有什麼神奇的子彈可以零排碳而且沒有任何缺點,為何大家不趕快提出來呢?
對於再生能源,我們當然應該討論它們的衝擊、以及如何減緩這些衝擊。但臺灣社會對這議題的討論缺乏系統性思考,而這來自於臺灣社會在討論這些議題時嚴重缺乏知識基礎,經常僅是出於價值理念以及感情。例如,在關於平地人造林到底應不應該(部分)轉做太陽光電用途時,很多人提出平地造林也會固碳。這當然沒錯,但臺灣社會有多少人理解,在臺灣的當前脈絡下,到底是是平地造林還是太陽光電減碳的效率高?差距有多大?若不立基於知識證據的基礎,有些人說造林好,有些人說光電好,這要如何進行公共政策討論?
有些人說,平地造林還有其他生態功能,所以不能僅考量減碳的角度。這當然是,但所有的論點都應該要跟系統裡其他重要的考慮面向互相權衡才可以做決定,否則若以臺灣社會慣常灑狗血、滑波式的討論方式,我們更可以主張,既然平地造林具備這麼多的生態功能,臺灣為何不把每一吋土地都變成平地造林?
有臉友善意的提醒,在倡議再生能源時,更要先節能。我很同意這建議的一半(我不同意的另外一半是,沒有誰先做後做的問題了,兩者都要趕快做,否則完全來不及)。臺灣社會的確應節約能源,關於這一點,理論與實務上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是透過碳稅提高能源價格,要讓排碳的人付出應有的代價,事實上臺灣早有眾多個人與團體在倡議這件事多年,但之所以遲遲未有進展,原因也很清楚,在臺灣艱困的公共政策與決策環境中,那個政府要是勇敢提出實際的方案,它注定就要陷入政治風暴中。舉例而言,只要電視記者訪問幾位路人,路人說「中華民國就是萬萬稅啦」或「小老百姓日子都那麼難過了政府還要來搶錢」,再加上反對者動員推波助瀾,有那個有意義的政策不會胎死腹中?不管那個政策的確是有理論根據、實務上多國實施有效、只是很可惜的不是完美無缺的。
這個手法之有效與普遍,大家都學會用了。在今天的環境下,只要一張農地(或一個地景)中出現光電場的照片,加上毀農毀生態的標題,太陽光電的社會形象就毀了。有人會論證,太陽光電本來就不應出現在農地上,同理可證,那更萬惡的燃煤、燃汽、以及一切燃燒化石燃料或耗能的物品、會造成負面衝擊的人類活動(如汽車、工廠、交通、電腦、住家、公共設施、從雲林運到台北的蔬菜與豬肉、醫院的備用柴油發電機…),為何該出現在臺灣這片土地上?我們這些很明顯沒有零碳排的廠商與國民,還明顯侵佔了原有自然生態的用地,為何不馬上跳海?
我理解很多人使用上述手法,僅是希望用吸引社會的作法來彰顯議題,並非不理解系統思考。但我還是要提醒,在論述內涵上若不能同時把系統裡該關照的重要因子同時探討,那麼灑狗血的方式會誤導民眾過度聚焦於某一點上,讓整個社會更無法以系統的方式思考。
臺灣缺乏系統思考,缺乏以知識為基礎的思考,習慣用理念交鋒而不願瞭解這世界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在面對抉擇時總是希望能追求完美而不願意做決定(因為做決定的人一定要背負決定有缺失的罵名),這樣的思考與論事習慣,使得臺灣在很多重大永續議題上身陷泥淖,動彈不得。是該改變了,再不改變這種僵固的思考模式,我們捍衛不了心愛的地球與臺灣,我們甚至保護不了我們心愛的親人的生命。請容我提醒一個很直接的情境,那天臺灣若很不幸的因為全球暖化、天災、戰爭、疫情或其他重大環境變動,而三個月無法進口糧食與能源時,臺灣兩千三百萬人會不會馬上決定把平地造林、次生林或自然森林變成農田或太陽光電場?我保證會的。”
東華大學戴興盛教授臉書回應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hsingsheng.tai/posts/2851916931792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