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世界——#移民島國的理由
2021-08-11
氣候變化、疫症、地緣政治不穩,都讓整個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危險中。有研究顯示,倘若全球出現文明崩潰,簡單來說即是「#世界末日」,最有機會讓人類存活下來延續文明的地方,就只有人口較少的先進島國。
英國全球可持續性研究所指出,綜合環境生態轉變、資源枯竭及人口激增的因素,世界文明極有機會在未來數十年間崩潰。當世界出現這個情況時,缺乏耕地和人口密集、再生能源生產能力不足、與鄰國接連的邊境廣闊又未能阻擋難民湧入的地區和國家,將難以支持人類繼續在這些地方生存。
人們要找尋出路,那裏才有希望呢?專家發現,#紐西蘭、#冰島、#澳洲、#愛爾蘭和英國 最有機會延續人類的未來。要注意的是澳洲並非指整個大陸,而是大型島嶼塔斯曼尼亞。而港人近年至愛移居的英國只是僅僅入圍,因為當地人口較稠密和缺乏農地,災難發生時未必能自給自足。
當下全球人口已達到七十九億,聯合國最「樂觀」的預測是二○四○年,全球人口將突破一百億。須知道一九六○年,全球人口只有三十億而已。由於貧窮地區的出生率持續上升,先進國家的出生率下降,故此當大災難發生時,大量難民就會湧到發達地區以求生存。結果人口最多的亞洲、非洲和歐洲大陸將率先因糧食危機而全部遭殃。
#張慧慈
#世界正在溫水煮蛙🐸
#氣候變化正催生糧食問題
#貧窮及戰爭也產生難民問題
#現時的中小學生在中年以後將要承受難以想像的環境苦果
#到時缺乏自給自足能力的先進城市最快崩潰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衝擊全球,影響許多國家的糧食出口政策,各種限制出口、減產甚至禁止出口的政策盛行,嚴重影響台灣的糧食安全。此外,近來經濟學人也將台灣評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拉塞爾也表示半導體將是全球的科技競爭中的關鍵,所以剛卸任美國印太司令的戴維森警告,台灣的半導體將是中國侵台的主...
全球糧食自給率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推動數位農業,以達成 2030 年糧食自給率 45% 目標
作者 藍 弋丰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06 日 8:00 |
全球主要經濟體裡,日本糧食自給率可說敬陪末座,目前僅 40%,日本政府長年視為國安危機,然而日本土地與人工昂貴,日本農產品只能走精緻路線,實在無法與進口糧食競爭,日本也只敢訂下 2030 年達成 45% 糧食自給率的卑微目標,加上農業人口老化的迫切危機,連這目標都岌岌可危。現在日本決定,要以數位農業突破。
日本國土有三分之二為山地,農民老化情況嚴重,目前平均年齡高達 67 歲,還在持續增加,要靠這樣的勞動力增加農產,只有科技化輔助一途。日本政府 2016 年提出農業升級計畫,打算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發展農業改革,農林水產省發表智慧農業科技藍圖,產官學合作下,如今日本有超過 121 項應用智慧農業的計畫,稱為數位農業。
數位農業應用感測器、通訊網路、無人機、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各種物聯網技術,並分析資料、管理、協助決策與執行。包括應用氣候衛星、雷達、地球觀測感測器取得氣候、溫濕度資料。衛星影像與 GPS 用來監測農地,即時了解土壤情況,調整施肥與灌溉。人工智慧建議農民最佳作物與種子品種,以及協助決定最佳收成時間等等。
日本政府認為智慧農業有助於克服某些障礙,使糧食生產有機會擴大,人力方面,透過智慧農業系統人工智慧的建議,缺乏經驗的年輕一代想務農,可很快就上手,不用經歷困苦的摸索期;土地方面,透過智慧農業精準施肥與澆灌,需要的灌溉水量與肥料量大為減少,過去水源不足無法耕種的土地也可能成為優良的產地,土地污染也能減輕。
日本各大企業投入智慧農業,初期結果並不理想,許多初期計畫的成本還比慣行農業更高,但隨感測器、無人機等科技逐漸成熟降價,以及經驗累積,如今日本數位農業逐漸來到起跑階段。據矢野經濟研究所預估,日本智慧農業市場,總營收將從 2019 年 158.7 億日圓(台幣 40 億元),至 2025 年成長至 442.8 億日圓(台幣 111.3 億元)。
數位農業不只日本,中國、中東也已開始
日本數位農業想法,只是全球農業發展往更進步精密控制演進的一部分。荷蘭的新創公司如 FoodVentures 等,發展室內農業一樣應用大量感測器、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各種物聯網技術,也同樣使用精密灌溉,高度控制環境,高自動化生產。FoodVentures 於 2021 年 5 月更利用全球疫情商機,進軍中國市場,登陸上海門戶崇明島。
FoodVentures 表示,疫情前上海這樣的大都市,農產品供應由慣行農業自千里之外的農產區運來,但疫情期間面臨人流物流管制,供應受干擾,都市人也警覺,不能對千里之外的農產習以為常,體會到就近供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都市中產階級覺醒,願意付更多錢,消費不受河川污染影響、使用更少農藥的農產品,成為 FoodVentures 的主打客層。
FoodVentures 以線上銷售為主要通路,避開傳統市場的複雜物流與銷售結構,在疫情期間,線上買菜大行其道,而都市中產階級購買農產也傾向辨認品牌,更讓 FoodVentures 搭上順風車。
中國市場其他同業也同樣受惠,中國本土北京極星農業表示,2020 年 6 越時第二波新冠疫情來襲,北京各大批發市場關閉,使業績大增 30%。
中東為克服原本的沙漠環境,室內農業與智慧農業更不可或缺,沙烏地阿拉伯新創企業紅海農場(Red Sea Farms)成立於 2018 年,發展高度控制環境的室內農業,利用海水為溫室降溫,珍貴的淡水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灌溉,原型溫室設置於阿布都拉國王大學,已在供應番茄給沙國超市。
2021 年 6 月紅海農場進行最新一輪募資,募得 1,000 萬美元,累計總募資金額達 1,190 萬美元,紅海農場規劃在沙烏地阿拉伯中西部,以及阿布達比,共 6 公頃的土地設置 4~8 座農業基地,供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超市。
當前智慧農業、數位農業、室內農業,尚只能在農業成本最高的地方發展,例如日本及中東等沙漠國家,但中產階級的新需求及全球氣候變遷、疫情意外風險,使連農產廉價的中國都能產生利基市場。隨著技術進一步成熟及規模化,人類農業朝更高度控制化的腳步將逐漸加快。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7/06/how-japan-is-using-digital-farming/?fbclid=IwAR2uAaef906nSOdF2ihs5ZkqZ-5_lmRHJpm0IRq__ELJlNzjbMRJxh0rvY8
全球糧食自給率 在 社區力 empower and togeth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社區情報|盤中飧自己種 小學童幫自己農田雜糧打傘擋雨】
新冠肺炎籠罩全球,食物鏈中斷、運輸停滯,兩億多人面臨嚴重飢餓。臺灣糧食自給率約32%,在國際情勢不穩定的情況下,台南五位國小老師認為在校園內動手耕作、保種、傳承基礎種植技術,是面對糧食危機最好的教育方式,在做中學的過程中,這群曾經不知盤中飧的孩子,下課時反而細心呵護自己種的雜糧,有時更是深情地望著自己拉拔長大的「寶貝」呢!
🔹延伸閱讀:糧食系統遭新冠肺炎破壞 食物銀行緊急救食救人
https://pse.is/3jp5ra
👉藉傳播之力,建構互助共好社區,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mustard.org.tw/tab/547/id/181
🔥動動手指,按讚追蹤社區力粉絲頁!🔥
#社區防疫 #糧食危機 #飢餓 #新冠肺炎 #食農教育
全球糧食自給率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疫情衝擊全球,影響許多國家的糧食出口政策,各種限制出口、減產甚至禁止出口的政策盛行,嚴重影響台灣的糧食安全。此外,近來經濟學人也將台灣評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拉塞爾也表示半導體將是全球的科技競爭中的關鍵,所以剛卸任美國印太司令的戴維森警告,台灣的半導體將是中國侵台的主要誘因。
在此局勢緊張之時,台灣對於糧食的儲備似乎不如預期。旺詮追本溯源,找出根本原因。他指出在全國國土計畫中,將糧食問題列為國安問題,可見問題的重要性。
旺詮也肯定農業局在取締農地違規使用上的努力,在2019年臺南市的農地面積有小幅增加,應該就是取締成果,但取締畢竟有限,在台南市的國土計畫書中並未提及其他增加農地的舉措,實在令人憂心。並質疑,在台南市稻作面積逐年減少的狀況下,考量到台灣的糧食自給率,還將農地用於種電,是否有欠考慮?
強調並非反對種電等環保能源,而是農地種電的政策不夠完善,如漁電共生在遮蔽率有40%的限制,漁獲也必須保持70%以上的產量,農地方面卻沒有太多的詳細規範,只一味大規模的投入種電,只會排擠農地使用。此外,旺詮也擔心農戶人口流失的問題,種電帶來土地價值提升,有些地主有炒作哄抬地價的嫌疑,連光電業者都望之卻步,何況一般人。現在想要投入農漁業需要大量資金買地,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農漁業者漸漸退休,未來誰來接續這些產業,也是一大問題。
旺詮也提供確切證據指出,在台86線往光電園區兩公里處,發現有不明人士傾倒廢土,他提到不少農地在傾倒廢土之後就轉作種電用途,其中是否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 關於這點,經發局長陳凱凌也允諾,將與環保局聯手調查,查明真相。最後再呼籲綠能是國家未來發展大計,糧食是國安問題,當兩者面臨衝突時,不得不慎重考量,市府應審慎評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YH28WUee4s/hqdefault.jpg)
全球糧食自給率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疫情衝擊全球,影響許多國家的糧食出口政策,各種限制出口、減產甚至禁止出口的政策盛行,嚴重影響台灣的糧食安全。此外,近來經濟學人也將台灣評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拉塞爾也表示半導體將是全球的科技競爭中的關鍵,所以剛卸任美國印太司令的戴維森警告,台灣的半導體將是中國侵台的主要誘因。
在此局勢緊張之時,台灣對於糧食的儲備似乎不如預期。市議員蔡旺詮追本溯源,找出根本原因。他指出在全國國土計畫中,將糧食問題列為國安問題,可見問題的重要性。而在台南市109年提報中央的國土計畫書中提到,宜維持農地面積為78,699公頃,但台南市的耕地面積卻有92,450公頃,蔡旺詮質疑,這其中少報的14,000公頃,是否早已規畫投入種電? 對此,農工科張順得科長則說明,目前台南的宜維持地面積為92,137,將「國土保育地區」也計入其中,與蔡旺詮所提到的「耕地面積」不同,似乎沒有搞清楚狀況。
蔡旺詮也肯定農業局在取締農地違規使用上的努力,在2019年臺南市的農地面積有小幅增加,應該就是取締成果,但取締畢竟有限,在台南市的國土計畫書中並未提及其他增加農地的舉措,實在令人憂心。蔡旺詮質疑,在台南市稻作面積逐年減少的狀況下,考量到台灣的糧食自給率,還將農地用於種電,是否有欠考慮? 蔡旺詮強調並非反對種電等環保能源,而是農地種電的政策不夠完善,如漁電共生在遮蔽率有40%的限制,漁獲也必須保持70%以上的產量,農地方面卻沒有太多的詳細規範,只一味大規模的投入種電,只會排擠農地使用。此外,蔡旺詮也擔心農戶人口流失的問題,種電帶來土地價值提升,有些地主有炒作哄抬地價的嫌疑,連光電業者都望之卻步,何況一般人。現在想要投入農漁業需要大量資金買地,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農漁業者漸漸退休,未來誰來接續這些產業,也是一大問題。
蔡旺詮也提供確切證據指出,在台86線往光電園區兩公里處,發現有不明人士傾倒廢土,他提到不少農地在傾倒廢土之後就轉作種電用途,其中是否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 關於這點,經發局長陳凱凌也允諾,將與環保局聯手調查,查明真相。最後蔡旺詮也呼籲綠,能是國家未來發展大計,糧食是國安問題,當兩者面臨衝突時,不得不慎重考量,市府應審慎評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y5Ao02KjSM/hqdefault.jpg)
全球糧食自給率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oIrt1Bic8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tbc9itKa4uhf__kFh-gprvuRR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