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9週年 #圖說八九六四 #八九天安門大事記
1989年6月4日:凌晨清場,屠殺引國內外一片撻伐
【八九天安門事件大事記:89年6月4日 星期日】
...Continue Reading
八九天安門大事記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六四29週年 #圖說八九六四 #八九天安門大事記
1989年5月31日:港支聯、學聯輸送物資;台灣學生「人鏈」聲援
圖一:89年5月31日,天安門廣場搭起了香港各界民眾捐助的旅遊帳篷。香港學聯代表潘毅、香港支聯會代表李卓人等赴京送來香港各界民眾的大批捐款和物資。
圖二:89年5月31日,(左起)香港專上學聯主席林耀強、著名影視屆人士岑建勳與柴玲﹑李錄、封從德在天安門廣場。
圖三:89年5月31日,北京市委市政府發錢發物,在京郊順義、懷柔、大興、昌平四個縣組織「經公安部門批准,舉行集會或遊行,擁護黨中央、國務院決策,抗議極少數人製造動亂。」各界引為笑談。
【八九天安門事件大事記:89年5月31日 星期三】
作者:吳仁華
鄧小平、楊尚昆批准了戒嚴指揮部關於部隊進入北京市區執行戒嚴任務的實施方案。戒嚴指揮部將實施方案以命令形式下達北京軍區、瀋陽軍區、濟南軍區和空軍。今日,進駐首都重點警衛目標區的戒嚴部隊開始著裝上崗。
早晨,保衛廣場學生指揮部廣播說,天安門廣場內各種簡陋帳篷將分批拆除,代之以香港學生送來的新式帳篷,組成十個帳篷方陣。紀念碑北側有八個方陣,120多個帳篷,每個帳篷可容納20人;紀念碑南側兩個方陣,200個帳篷,每個可容納5人。全部帳篷可容納約3500人。
中午,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從上海乘飛機回到北京。下午5時半,萬里去見李鵬,李鵬把江澤民將接任中共總書記的方案向他透露了。萬里很驚訝,對李鵬說:我原來估計你會接任總書記。
新華社報導,進駐首都重點警衛目標區的戒嚴部隊官兵近日開始著裝上哨。進駐的單位包括首都機場、北京火車站、電報大樓等。(其實戒嚴部隊還進駐了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新聞機構)
鑑於即將對天安門廣場進行清場,為了鼓舞士氣,在前幾日解放軍三總部副主任慰問戒嚴部隊的基礎上,當天,總參謀長遲浩田、總政治部主任楊白冰和總後勤部部長趙南起前往各戒嚴部隊駐地看望官兵。
各戒嚴部隊已做好天安門廣場清場準備,制訂了各種方案,各部隊團以上指揮官均奉命化裝進入北京城及天安門廣場勘察進軍路線、社情、民情。學生及民眾並不了解這個情況,未引起重視。
上午,鄧小平找江澤民談話,談話沒有任何文字記錄。下午,鄧小平找李鵬、姚依林談話,鄧小平擔憂李鵬不服氣,特意要求李鵬、姚依林必須以江澤民為核心,很好地團結。
上午,中共元老李先念、彭真、王震、宋任窮、楊尚聚集陳雲家中,研究如何處理趙紫陽、胡啟立,一致決定應嚴厲處置趙紫陽。11時,李鵬在接到通知後趕到陳雲家中。
李錫銘、陳希同策劃了在北京郊區的順義縣、大興縣和懷柔縣分別舉行支持戒嚴的集會遊行,假借以集會群眾的名義分別發出致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公開信,要求「盡快恢復首都秩序,堅決制止動亂」。這次集會遊行才真正是「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
晚8時,天安門廣場周圍有北京和外地學生1000餘人遊行,抗議警察拘捕三名北京工自聯常委及部分「飛虎隊」成員。遊行隊伍前往北京市公安局靜坐。至晚10時,北京公安局前的靜坐人數近萬人。
晚10時,香港學聯主席林耀強等人出面邀集廣場指揮部(柴玲、李錄、封從德)、北高聯(王超華、梁擎暾、王正云、程真等)、外高聯三個組織的骨幹在北京飯店(後移到王府飯店)聚會,希望這三個學生組織的骨幹通過溝通,形成一些共識。聚會沒有什麼成果。
北高聯秘書長、北大物理系研究生王有才說,作為北高聯成員服從組織決議。但個人認為,目前形勢下在廣場繼續堅持靜坐請願已無必要,也不可能取得什麼成果。所以主張撤下來,好好地反思和總結一下,再決定今後行動,外地學生也應盡快返回原地。
上海、天津等地高校受空校運動影響,大批學生離校回家。各地官方加強了對學生自治組織及負責人的壓力。吉林工業大學學生自治會負責人宣布退出學生自治會。不少高校的學生自治組織已解散。南開大學學生自治會主席以學生運動已取得成果的名義,發表辭職聲明。
法新社台北電:台灣估計約有100萬名學生週三冒雨手牽手連成二百四十英里長的人鏈,象徵台灣青年的「血肉長城」,以示支持中國大陸民主運動。這些學生揮舞旗幟,齊唱愛國歌曲,由台灣島北部的基隆市沿著公路連續至南部的高雄市。該活動是由半官方組織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發起。
左派,親中國官方的香港工會聯合會理事長鄭耀棠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與香港其他五名全國人大代表一起舉行記者會。要求中國召開特別人大會議,承認學生愛國民主運動,解除北京戒嚴。
(2011/05/31發表)
八九天安門大事記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六四29週年 #圖說八九六四 #八九天安門大事記
1989年5月30日:「民主之神」進駐廣場;江澤民奉召進京
圖一:89年5月30日天安門廣場,安裝完畢的民主之神塑像,四周飄揚著北京八大藝術院校的旗幟。民主之神塑像成為新景觀,吸引數十萬人觀賞。官方稱是非法建築物必須拆除。
圖二:89年5月30日北京工自聯發言人韓東方(拿話筒者)、法律顧問李進進在北京公安局前呼籲釋放被秘密拘捕的工自聯成員錢玉民、沈銀漢、白東平。成千上萬學生到場聲援,公安局被迫予以釋放。
【八九天安門事件大事記:89年5月30日 星期二】
作者:吳仁華
凌晨,北京工自聯常委錢玉民、沈銀漢、白東平及骨幹成員劉強分別被捕。沈銀漢在北京飯店附近的東長安街被便衣抓上警車時奮力掙扎,丟下兩個筆記本,一名市民撿到筆記本,特意到廣場學生指揮部報訊。
上午10時45分,北大等校學生、工自聯常委韓東方、法律顧問李進進及一些成員,約4百多人到北京市公安局前靜坐,要求釋放被捕工人。雙方經過談判後仍未獲得解決,群眾越聚越多,包圍公安局達7小時。部分學生及工人轉往公安部及國家安全部靜坐,等候答覆。
新華社北京電:據北京市公安局負責人介紹:一支擾亂首都正常社會秩序的號稱「飛虎隊」的摩托車隊組織已被摧垮,其中11名帶頭鬧事分子已被公安機關拘留審查。這支摩托車隊從5月15日開始在北京街頭出現。這個車隊少則幾十輛,多則三、四百輛。
高達7米的「民主之神」塑像在紀念碑北側安裝完畢,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圍觀者。在「民主之神」像揭幕時,北高聯一名負責人宣讀了表明設立「民主之神」宗旨的〈民主之神宣言〉。
北京市天安門管理處發表聲明說:「天安門廣場是我國舉行政治性集會和迎賓活動的重要場所,是非常莊嚴肅穆的地方現在有人把什麼『女神』像搭設在天安門廣場...。我們堅決反對。我們相信,全國人民也會堅決反對的。」
上午10時許,保衛廣場指揮部在紀念碑台階上召開有中外記者參加的消息發布會,宣布柴玲、王丹將回北大休息,廣場由封從德、李錄全權負責。李錄代表指揮部講話:「現在局面已到了一個緊急關頭,學運發展處於一種非常悲哀的境地。」李錄說:「政府只有答應四項要求:撤銷戒嚴令,撤回軍隊,保證不對參加這場運動的任何人進行秋後算賬,實現新聞自由,我們才能與政府對話。今後,我們仍堅守廣場,進行各種和平形式的鬥爭,同時,發動更廣大的同學參加到這場運動中來。」
北京各大院校普遍貼出了北高聯的通知,要求「實行空校戰略,離校回家搞宣傳,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推進民主愛國運動。」據北京市教育部門初步統計,北京各高校已有約三分之一的學生離校。
中國鐵道部負責人介紹,截止30日晚10時,外地進出京學生已超過40萬人次。現在,進京學生大量減少,離京學生日逾2萬。自戒嚴以來已有18萬人次外地學生離京,僅29日就走了3萬人。進京學生則銳減,29日約為188人,30日約為160人。
李鵬《六四日記》記載:。上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遊行示威集會法草案。沒有通過這一草案,原因是該草案指導思想不對頭,以強調維護公民權利為由,實際上對反黨反社會主義這類活動採取放任自流。會議決定由公安部牽頭進行修改,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再進行討論。
李鵬《六四日記》記載:下午,王震同志握著手杖顫顫巍巍地來見我。他對當前局勢很著急,他說要帶領自己隨身警衛人員到廣場和動亂分子硬拼一場王。老精神雖可嘉,但這個辦法行不通。
李鵬《六四日記》記載:晚上,我主持常委碰頭會,北京市委提出組織百萬工人大遊行方案,以顯示工人反對動亂、支持戒嚴,結束當前僵持的局面。李錫銘表示市委對組織這樣一場遊行有把握。但是我們都感到北京市沒有這個把握,所以,沒有對此建議作出決定。
廣場學生指揮部決定對學生營地進行整頓,柴玲任命郭海峰為整頓總指揮。實際上,整頓方案及圖紙,都是由香港學聯赴京學生潘毅等人完成的。
在新華門外已靜坐13天的30多名中國政法大學學生表示會繼續靜坐,直至天安門廣場的學生撤退為止。這批學生從本月16日始在新華門外靜坐。其中一位學生代表表示,他們連日來的飲食主要靠市民和募捐捐款維持。
下午,江澤民從上海乘專機抵京。這次進京,對江澤民來說頗感突然,毫無思想準備。傍晚,江澤民分別受到陳雲、李先念接見,得知將出任中共總書記。
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發起學生徒步赴京請願活動,已有二百多名學生報名參加。南京各高校都已貼出通告,分頭組織報名,6月1日上午9時在南京鼓樓廣場集合出發。打算通過這次行動沿途宣傳,把這次學生運動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外地大多數高校基本復課。各地高校赴京學生大部分已返校,但受空校運動影響,上海、天津、江蘇等地一些高校在校學生開始減少。北高聯派遣的「南下民主宣傳團」繼續在江蘇、上海、湖北等一些地區的高校中活動。
山西太原仍有7所高校的千餘名學生在五一廣場集合後遊行,呼喊「紀念五卅」等口號,抗議太原鋼鐵公司公安處逮捕參加遊行的工人。
(2011/05/30發表)
八九天安門大事記 在 六四事件:廣場備忘錄- BBC News 中文|天安門|1989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1989年的北京, 天安門 廣場。中國政府動用軍隊, ... 六四事件:奉命前往北京執行戒嚴任務的前中國解放軍- BBC News 中文|李曉明| 八九 民運|. ... <看更多>
八九天安門大事記 在 八九天安門事件大事記:89年6月4日... - 中壢光影電影館 ... 的推薦與評價
八九天安門 事件大事記:89年6月4日星期日(上)/吳仁華零點15分許,又有38軍112師的兩輛裝甲車進入天安門廣場東西兩側大道,風馳電掣,橫衝直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