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電力出了什麼問題-上文
《 台電五月大停電,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
在五月肺炎疫情的最高峰,臺電接連發生513與517兩次大停電。正如同總統所說,讓人無法接受。而在野黨發動的公投在即,擁核勢力蠢蠢欲動,行政團隊若無法徹底檢討,拿出兼顧務實與前瞻的能源發展論述說服社會,恐讓這些年施政的成果,淪為「只打上半場好球」。作為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委員,治芬將各種專業意見進行整理,希望與大家共同討論,作為能源政策滾動檢討基礎。
一、 精進臺電管理,政府責無旁貸
今(21)天媒體已經披露,513大停電臺電內部調查報告,源頭指向外包廠商中興電工的工頭未依規定恢復管制狀態,導致設備防呆設計失靈。不過臺電數十年來皆仰賴專業外包商進行各項工程系統服務,出事的時候,卻往往只針對單一事件進行檢討。經濟部與臺電實有必要對於臺電的委外管理機制,徹底檢視,才可能帶來系統性的改變。
而社會大眾更關切的,恐怕是「電到底夠不夠用?」然而這牽扯到的是兩個層次的問題:規劃與緊急調度。513大停電時,一次跳機就少掉220萬瓩電力,而因時間點發生在下午,剛好是太陽能供電量下降時。解決之道原本是透過抽蓄發電所進行的儲能,但是受到水情影響,抽蓄發電減少達100萬瓩。
但從規劃的角度,正如同經濟部長坦承,臺電在安排機組規劃時,並未參考近年的天氣變化,而氣象是個持續變遷的過程。所有發電設施本來就要輪流進行歲修與預檢修,如被在野黨誤為「神主牌」的核電,因為設施老化檢修時間就越拉越長,但這類的歲修與預檢修都是事先安排的行程(並非壞掉了拿去修!)。而作為儲能及應變主力的抽蓄與慣常水力因水情能量不足,今年初即已掌握,為何仍無視主客觀條件進行調整?以能源跨部會級的重要性,行政院應該要好好檢討!
二、 技術日新月異,儲能與調度也該精進
電力基礎設施的新建與維護,都是數以十億起跳的龐大金額,就算如在野黨網軍宣稱的,大舉拉高所謂的「備用容量」與「備轉容量」,不考慮調度的彈性與設備的妥善率,關鍵時刻電才真的發不出來。以先進國家近年配合電力技術革新的成果,除了蓋綠電與新型天然氣機組,也要重視儲能與調度。
根據臺電資料今年臺電儲能目標值是49千瓩,2025年目標值590千瓩。在已實現的部分,設在台電變電所的聯合再生15千瓩與華城電機15千瓩,再加上對外購買儲能服務5處設施,應已達45千瓩,惟2025年綠能裝置容量目標值為25百萬瓩,若以10%即2.5百萬瓩計算儲能需求,超過儲能設施與抽蓄水電加總。
用來維持電網穩定的另外一種方式,是加速傳統發電廠的調整速度。天然氣不但是相對低碳排的發電方式,啟動時間3小時更比燃煤電廠快一倍,然而如麥寮電廠推動煤轉氣就遭到雲林縣政府的冷對,不但不顧民眾健康,其實也有害用電安全!
三、 電源開發相關工程,應得到更多重視
必須要承認的是,各種綠電設備的建立,在工期上與目標值仍有一段差距,我們要給第一線工程人員更多鼓勵,但政府也必須拿出方法,讓民眾與開發單位能夠有效對話、有制度遵循,而不是如許多陸域風機在開始施工後才發現問題,進而影響電源開發進度。
而現在不是威權時代,所有的公共建設都會有不同利害關係人必須要協調,綠電如此,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一樣如此。擁有最多資訊的行政團隊也應該要主動說明提供資料,一切都搞神秘,才是對能源政策許多誤解的起因!
四、 公民參與電力發展的機制仍待建立
從國際能源轉型的歷史來看,藏電於民的公民電廠、合作社非常重要。然而因其併網調度困難,目前全國僅有5家綠能合作社,其所建置之公民電廠總裝置容量不過約1000瓩。政府對合作社以及社區公民電廠的獎勵推廣真的需要加把勁!尤其社區微電網規模雖小,但臺灣山高水深,「防災型微電網」對許多地區是有用且經濟的。針對經常性災害導致斷電形成孤島的地區,結合當地政府與學校等防災避難處所,打造在沒有外來電源時也能自主運轉的電網,讓在地居民得以安全等待後續生活機能的恢復。
而現在臺灣民間熱錢眾多,民間資金若能引導投入基礎建設、賺取合理利潤,可創造更大的效益。然而針對大型綠電與儲電投資,一般民眾就算有意願,也缺乏完整合理的投資分潤機制,政府在規劃後續能源政策時,也應同步思考。
五、 對新型發電方式欠缺重視
臺灣投入太陽能發電較早,而風力發電則是目前成本效益最高的發電方式。然而除了相對成熟的太陽能與風力外,雖然過去能源國家型計畫從地熱、生質能、可燃冰列舉洋洋灑灑,相對鄰近國家已明顯落後。以地熱而言,目前對地熱資源的探勘,往往仰賴1970年代的探勘資料,這和當前的技術是否相符呢?又比如當前先進國家紛紛投入將離岸風電等便宜的再生能源電力轉成易儲存可運輸的氫能的研究,我國這時的未來發展圖像又在哪裡呢?
改革總是艱辛的,光是相對單純的太陽能饋線,目前就有400瓩、1100個案場在排隊。但改革也是必要的。根據國際知名經濟學家Claudia Kemfert博士的研究,能源轉型顯著有利於經濟發展。在改革的過程中,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來疑問,管理失當更會引起對改革方向的全面質疑。希望行政團隊要徹底檢討,不要輕忽、不能心存僥倖。(上文)
公共工程工期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博高架橋拆除第五日下午16:00工程進度達69.5% 宣告帝冠式車站—高雄願景館遷回提前在即
每日監控中博高架橋拆除工程進度及周邊交通車流狀況,是市府團隊時時刻刻不能放鬆的嚴肅課題,目前鋼樑切割吊運作業已近完成,正同步進行鋼柱切割吊運作業,工程進度至本日下午16:00已達69.5%,仍持續超前預定工進,隨著3月8日早上6:00站西路通車這一刻的即將到來,高雄願景館回娘家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這一路,走了有19年之久,於高雄的城市發展歷史,無疑是值得鐫刻銘記的一筆,同時也引發媒體的興趣與關注,市府不斷接獲國際友人傳達希望以影像紀錄此一盛事的期待,而今天我接受電視台記者的專訪,帶領媒體朋友走進工地,也希望透過鏡頭語言的呈現,能讓更多人關注這樣一件於高雄、於台灣均是意義深重的大事。
1941年啟用的舊高雄車站,屋頂是具有中國唐代風味的式樣,內部則有四根帝冠式的大柱,此種混用中、西方裝飾元素而顯得雄偉且華麗的「帝冠式」建築,不論是在台灣,甚或放眼國際,都是極為特殊的存在,2002年高雄決心保存它,成為全國首座為保存而遷移的火車站建築,也因此,她展開了這趟奇妙的旅程,時至今日,終於踏上了歸途,交通部鐵道局宣布即將在今年8月展開遷回作業,並預定於2022年1月完成定位與封固。
回想起當年的工程團隊,採取的是「總掘工法」,館體總重為3500公噸,約計1000輛砂石車的重量,每移動一次,均由工作人員在柱腳基礎上裝設水平千斤頂,並透過精確計算,同時朝固定方向推進的反覆架設和移動作業,而每一次的推進移動,也僅有60公分。願景館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那麼不容易!自2002年8月16日起至2002年9月1日,就靠著這樣的堅持與毅力,每天移動6.4公尺,共計耗費1 4天走完全程82.6公尺。
隨著工程科技的日新月異,並配合新高雄車站200年防洪計劃高程,工程團隊將採取「頂升工法」,先完成既有地梁補強,架設千斤頂第一次頂升1.8公尺,然後再一次進行既有基礎補強,第二次再頂升2.14公尺,總共頂升3.94公尺,接著施作基礎下的鋼承鈑及鋪設軌道並架設挪移裝置,先往北挪移4.8公尺,再往西挪移57.86公尺到定位點。
先頂升,後卸降---
高雄願景館回歸永久位置的移動路徑,將經過已完成之新火車站地下結構物,所以需先頂升3.94公尺,至永久位置後再卸降2.19公尺,以配合防洪計劃高程,將大幅提升工程的技術性需求。
配合滾輪及軌道作業的兩階段挪移---
為進行頂升作業,須採兩階段挪移方式,先於建築物下方佈滿千斤頂,鋪設向北之滾輪及軌道,挪移後,調整千斤頂位置,再鋪設向西之滾輪及軌道,挪移至永久位置;相較於19年前因無頂升作業,舊基礎旁無千斤頂裝置,裝設滾輪後可直接往東南向挪移至臨時位置,定位後願景館基礎將直接放置於新作混凝土基座上。
前一次,2016年春節期間,我主導相類似繁複的公共工程,那就是在8天期間,拆除台北市的北門高架橋引道;而今高雄的中博高架橋,承擔高雄核心都會區南北交通量的21%,僅略少於排名首位的民族路(30%),且施工影響所及除中山、博愛路外,還連帶擴及九如路及建國路等都會核心區的重要聯外道路,對於市民生活影響甚鉅,「最短工期、最小衝擊」是工務團隊的首要考量,因此,有別於過去台北選擇於春節期間進行工程,著眼於春節期間台北的交通流量僅為平日的1/3,市府團隊針對多年累積的假期車流量數據,進行縝密且科學的分析,認為春節雖長達7天卻非最佳施工時點,最後擇定於228連假施工,並與施工團隊經過十餘次的反覆討論,逐項確認施工排程及工期計算,並於24小時運作的專案應變中心隨時因應工程進度,研究加速工進的解決方案,即時決策、即刻執行,嚴格控管進度甚或超前,全速實現對市民的允諾。
透過鐵道局中博高架橋拆橋的即時影像回傳,高雄車站附近南北端的博愛路與中山路的建物視野,逐漸隨著鋼樑卸下而變得開闊,相信市民朋友也在這段施工期間日日見證高雄新站的改變,而根據車流資料分析,市民朋友透過交維計畫的宣導,已在228的3天連假逐漸適應替代道路,加上交通警察大隊、義交人員,每日提前於清晨6時站崗,並於交通尖峰時刻,提早在主要替代道路中華路、自由/復興路等部署疏導並加強拖吊勤務以淨空車道,即便上下班時間車流量增多,仍能保持整體車流順暢,除了感謝第一線人員的辛苦付出,更要感謝市民的包容與配合,同時也是高雄市民了不起的成就。
中博高架橋拆橋即時影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mzHwGhQ_0
公共工程工期計算 在 簡煥宗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三屆第四次定期大會】
市政總質詢 ft.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 何權峰 高雄市議員 × 李柏毅@左楠 × 改變趁現在!邱俊憲 × 康裕成 高雄市議員
#義大二期
林欽榮副市長過去也曾任台北市的副市長,在柯文哲第一任市長時期,以鐵腕政策在就任職時就有相當多的亮點成績,許多台北市政府的議員都讚揚林欽榮副市長相當有魄力。甚至在面對遠雄大巨蛋的工安問題時,以最嚴謹的態度使用專業及科學的方式,務實檢視大巨蛋逃生問題。總樓地板面積超過35,000坪的大巨蛋,如此超大型的公共建物需要鐵腕魄力以及嚴謹態度,市政府才能保障市民朋友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高雄也有一個迪斯耐華城開發案,該開發案嚴重超容積已逾34,000坪,相當於一個台北大巨蛋。今天我就該計畫的相關進度就教工務局長蘇志勳,並表達我的擔憂,像這樣的被市府勒令停工的建物,未來會不會像大巨蛋一樣默默地長好,希望未來市政府可以針對這個案子妥善處理。
#亞灣智慧公宅
高雄市都發局配合內政部政策要推出8800戶的社會住宅,其中一處是亞灣智慧公宅,落址在前鎮區的亞洲新灣區內。該區域的房價以及地價都相對較高。在這樣的蛋黃區中設立一個社會住宅,我相信有許多市民朋友都相當的期待。過去,林副市長在台北也負責推動社會住宅的業務,但明倫社會住宅在台北市政府的百分百自償率計算公式下,租賃一間社宅竟要四萬塊,引起許多社會議論。
市政府未來要在亞灣區,也就是城市的蛋黃區中設立社會住宅,我擔心在這樣地價較高的區域興建社會住宅,亞灣智慧公宅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明倫社會宅?
#開放高中職外出用餐
落實18歲公民權,現在朝野已有共識將會優先處理這個議題。18歲也正是高中求學階段,現階段因應108年度的新課綱,多所高中已跟大學合作,讓高中生可以跨校選修部分課程,外出上課。但在中午外出用餐的部分,目前還是被禁止的。過去,可以看到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也有民眾提出一樣的政策提議,但教育部所回覆的態度較為保守。現在學生使用外送平台頻率相當高,外送食物也會衍伸其他問題。所以我在議事廳內也請教謝文斌教育局長,未來高雄是否有機會來開放高中生午餐外食?
#經濟發展促參成績
根據財政部統計數字顯示,2019年高雄市的促參件數僅有5件,總金額下滑到76億。而,今年10月以前統計的促參總數更是下降到只有1件,總金額是4.76億。過去兩年,因為高雄政局動盪,導致廠商對於投資高雄感到卻步。現在高雄整體發展政策已趨向穩定,市長說要兩年拚四年,未來高雄該如何推動促參案件,突破促參數下滑的窘境?
#旗津閒置土地招商流標
過去舊旗津醫院以及舊區公所的兩筆土地,目前閒置已久。自2016年起不斷的流標,今天我也就招商不利的原因,跟觀光局周玲妏局長進行討論。
#旗津第二聯外道路
旗津屢屢招商不利的關鍵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在於交通。旗津自1984興建過港隧道至今,每日都有重車進出旗津,整體運量已經發揮到了極限,但同時也威脅到旗津人的用路安全,影響回家的路。現階段過港隧道已完成延壽工程,相關單位將使用年限拉長至2049年,但這樣的延壽工程絕不是長久之計。我認為旗津人需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興建第二條過港隧道是極為龐大的工程,需要及早規劃。我在議事廳內,建議市長積極向中央爭取建設旗津第二條聯外道路經費,保障旗津人用路安全,打造一條平安返家的路。
#輕軌旗津線可行性評估_建請納入共構車輛過港隧道
捷運局於2018年提出了旗津輕軌線計畫的可行性評估,要興建大眾運輸系統,我並不反對。但市政府考慮到自償率的問題,只單做一個輕軌的過港隧道,那我想這樣的建設,對於當地居民來說可能不是那麼的有感。所以我建議輕軌過港隧道,納入與汽機車共構計畫,達成客貨分流,提供旗津人一條安全返家的道路。
#渡輪汰舊換新
旗鼓航線可說是進出旗津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之一,但今年年底,旗鼓輪即將退役,屆時僅剩下七艘渡輪可以營運,勢必對渡輪運輸系統造成衝擊。爭取一艘新的渡輪,從有計畫到核定經費施作,可能需要7-9年的期程,一艘新船才有辦法正式上線。如果按照這樣的期程去提報爭取渡輪的計畫,可能趕不及旗鼓一號、二號的退役年限。我建議在考量期程的狀況下,市政府須加速爭取打造新的渡輪。
#旗津內港沿岸排水問題
旗津內港沿岸每遇農曆6、7、8月,適逢大潮,即便無風無雨天氣晴,也會發生海水倒灌的問題。在水利局的努力之下,已經優先改善北旗津的倒灌問題,也陸續進行大汕頭以及中洲的排水改善工程。但目前兩樣工程都因為不同的因素而暫時停滯,希望市政府可以繼續努力,使排水改善工程可以如期完工。
#0522鹽埕淹水問題
今年的5月22日高雄下了一場大雨,造成鹽埕區大淹水,而在七賢路與興華街路口淹水將近60公分,附近大樓地下室所擺放的汽機車全數毀損。在10月16號的農林部門質詢中,我也針對這個議題向水利局進行質詢,水利局蔡長展局長初步回覆,當天的鹽埕區淹水與七賢截流抽水站故障有相關。我認為該區域的受災情況適用高雄市災害救助金的核發辦法,市政府應盡速與受災戶進行溝通。
#愛河微滯洪
我在農林部門質詢時,也有針對愛河沿岸排水整治問題跟水利局進行討論。愛河如遇到滿潮,即使抽水站正常運作,也有可能產生排水不及的現象。因此我希望市政府可以正視這個問題,運用愛河沿岸的綠地空間打造微滯洪池,改善愛河周邊的排水問題。
#內惟地區供水問題
鼓山區建國、自強、內惟、龍井里周邊社區因為地勢較高,又屬自來水管線末端。如欲自來水公司減壓送水,經常會有無水可用的問題發生,我也曾邀請自來水公司設法解決這個窘境。自來水公司承諾將會從北邊的油廠國小多加設置管線分流,改善內惟地區的供水問題。但是,近年來內惟、桃子園地區大型建案陸續完工,新興住宅區成型後,該區域的供水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嚴重。我今天也請市政府偕同自來水公司研議長期應對計畫,改善內惟地區供水問題。
#重新打造鹽埕運動中心
鹽埕活動中心因為海砂屋以及結構的問題,在2016年10月拆除。這個活動中心,過去是世界球后戴資穎小時候經常與父親常去練球的場域。在她得知鹽埕運動中心即將拆除的時候,她也曾發文表示不捨。現在這個閒置場域即將重新打造運動中心,運發局以及開發廠商也曾來和我討論施作方向。我也向他們建議,如果未來可納入羽毛球作為整個運動中心的主軸,並適時帶入戴資穎的故事,我相信這個運動中心會更加的有意義。
#輕軌二階
市府已針對輕軌二階爭議路段做初續建決議,其中大南環段也於12月1日初勘,我提到此路段已整合多時,是否在專業履勘後能順利在元旦前通車;另外,附近居民針對C23龍華國小站未來興建狀況有疑慮,我請捷運局針對這幾項問題做出說明。
#C級長照及巷弄站設置
聯合醫院內有一個C級長照站,在輕軌二階路段北移後,聯合醫院將改變醫院空間設置,擴建院體。我擔心聯合醫院的擴建計畫會影響到院內的C級長照空間,希望相關單位在整建院體時,可以兼顧長輩的長照需求。另外,鼓山區登山里里內原本有一C級巷弄站,每天提供長輩供餐地點。但該共餐場域是屬私人產權,明年亦不再提供。原鼓山分局停車場,未來在鼓山分局完成興建之後,該場域將不再使用。我希望衛生局可以協助相關單位妥置C級長照/巷弄站,以替高齡化社會做提前部署。
#九如路橋拆除問題
過去我在工務部門質詢中,也曾問過相同的問題,當時工務局局長答覆,市府傾向拆除重建,預計整體工程將會有420天。但輕軌二階在復工後,未來可能兩者工期會重疊,意味九如陸橋的拆除工期可能會進行調整。今天我就九如陸橋拆除期程,請工務局向市民大眾進行說明。
公共工程工期計算 在 日曆天工期計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二、 本原則所稱工期,包含公共工程. 規劃設計階段之作業時程及工程. 開工至竣工之施工期間,其計算. 得分為日曆天、工作天及限期完. 工。 本原則所稱工期包括規劃設. ... <看更多>
公共工程工期計算 在 日曆天工期計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二、 本原則所稱工期,包含公共工程. 規劃設計階段之作業時程及工程. 開工至竣工之施工期間,其計算. 得分為日曆天、工作天及限期完. 工。 本原則所稱工期包括規劃設. ... <看更多>
公共工程工期計算 在 [轉錄] 遠見:全台最貴公路在屏東!半年燒光78 - 看板HatePolitics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