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9日,臺北市萬華區漢中街45號,昔日曾開過上海紅玫瑰理髮廳、牛肉麵店、阿毛石鍋燉飯,已荒廢多年的三層樓老屋,即將由臺北市政府進行重建工程,預計在2022年8月完工,搖身一變成為西門町的遊客服務中心。(張哲生 攝)
這棟西門町徒步區裡的三層樓老屋,位於國有財產署所有土地上,原本作為出租店面使用,其中開過最久的店家是「上海紅玫瑰理髮廳」,從1960年代一直開到2001年才因不堪負荷西門町的高價房租而搬到附近的長沙街二段。
近年來,人潮眾多的西門町因公廁設置不普遍,使得逛街時想上廁所的遊客必須繞至較遠的地下捷運站或西門紅樓等地,令他們感到相當不便;為此,在西門徒步區街區發展促進會的爭取下,由臺北市政府主導,向國有財產署購買這棟老屋所在土地,並計畫將這棟內部結構已嚴重毀損的老舊建築拆除,然後重新建造一處遊客服務中心,且兼具公共廁所及機動派出所功能,好讓國內外旅客在西門町觀光遊憩時,能夠享有更優質的貼心服務。
2020年7月16日,北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建築工程設計科蕭志龍科長表示,漢中街45號位於漢中街及武昌街二段交叉口,且鄰近西門捷運站,國內外旅客行經往來絡繹不絕,改建後將成為地上4層鋼骨構造的玻璃帷幕建築,白天通透的立面點綴著綠意,夜間遊客中心如發光的透明盒子,乾淨素雅的外觀與周邊五彩繽紛的商家形成強烈對比,未來將成為西門徒步區的新地標。
1樓設有遊客服務中心、機動派出所和公共廁所,讓觀光客能夠獲得專業的旅遊諮詢服務,並解決周邊公用廁所不足的問題;其內部以玻璃磚隔間,使空間呈現通透明亮之感。
2樓設有販賣中心及遊客休息區,中庭樓梯空間採挑空設計,光線將引導遊客至2樓享受開闊的休憩空間,並結合公共藝術,把西門町的特有流行文化融入其中,使中庭成為該建築物的打卡熱點,販賣中心則提供輕食及紀念品供遊客選購。
3樓與4樓為觀光局及警察局共同使用之行政空間。
漢中街45號重建工程目前已完成都市設計審議及基本設計,預估施工經費約新臺幣7千萬元,總樓地板面積為673平方公尺;北市府在2020年12月25日於網上公告工程招標,之後定於2021年9月開工,工程預計在2022年8月底完工,未來將提供西門町遊客更為友善且便利的多元服務。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文化局、客家事務局(8/25)】 #客家文化活動經費不均 今天首先問客家事務局,雖然說桃園的客家族群以分佈於南桃園為主,但在核定補助各區辦理客家文化活動時,近三年桃園、中壢、龜山分佈極低,是否有具體方針辦理這些區域? 局長雖回應要回到各區公所與地方社團來申請經費,但智翔認為客家...
公共藝術設置經費 在 [天生為民] 李天生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立新國中活動中心及地下停車場工程進度
#特色候車亭

#市府發放美食振興劵
市議員李天生批市長做法草率、蹭新聞熱度。
中央擬發放5倍振興劵,藍軍全面抵制,一致主張發放現金,不過目前包括台中市長盧秀燕在內,卻是紛紛加碼跟進,天生12日質詢批評,盧 立場搖擺,欠缺整體規劃,做法草率,根本是在蹭新聞熱度。
李天生日前質詢「振興劵好?還是 現金好?」,當時列席議會的副市長令狐榮達回答「現金比較好」,今天在交通地政委員會再度提出質詢,列席的副市長陳子敬表示「見人見智」,不過一般是要現金。
天生指出,藍軍激烈反對發放振興劵,不過目前行政院振興劵方案快要定案推出,地方政府紛紛加碼跟進,台中市長盧秀燕也不落人後,聲稱不等中央發放振興劵,要先發放第一波美食振興劵。
天生質疑,市府還沒有完成整體方案規劃,有關財政支出、美食振興劵面額等問題,都還沒有定案,盧 卻公開宣稱要先發放第一波美食振興劵,顯示盧秀燕執政沒有核心價植,只是在蹭新聞熱度,根本是不負責任。
副市長陳子敬強調,有關美食振興劵,市府各局處一直在開會研究,他只是列席議會,並不清楚;觀旅局長韓育琪說明,未來美食振興劵將搭配購物節一起辨理。
此外,天生質詢關切,大里立新國中活動中心及地下停車場工程,由於發生停車場進出入口位置及停車數量爭議,出現延誤,遲遲沒有完成設計發包,將面臨中央前瞻補助款收回的危機。
交通局長葉昭甫說明,已經委請建設局完成細部設計,但由於物價指數調整,出現經費不足,尚未辨理發包,將和公路總局協商,並不會發生中央補助款收回情形,預計112年完工。
天生同時主張,在各區設置「特色侯車亭」,用公共藝術妝點城市,不過應以當地特色為主題,如霧峰「霧峰林家古蹟」,大里中興商圈「大里杙」,打造各區特色。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每年預計興建70座公車侯車亭,其中特色侯車亭造價比一般侯車亭多出10多萬元,將盤點資源,考量維護經費等問題,並進行會勘後,「努力」推動。
公共藝術設置經費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照顧大安 #建設文山!穎孟第五會期問政報告出爐📖
📍 問政快報電子檔:https://reurl.cc/yE8lDO
.
2021上半年歷經了全台三級警戒,對各行各業及所有市民來說,都是特別辛苦的日子,感謝有所有對抗病毒的一線人員,與每一位在日常堅守防疫的大家,才讓疫情慢慢趨緩。
全民防疫期間,穎孟也在議會做大家的後盾!除了持續爭取一線人員福利,更全力監督疫苗接種市政、要求擴大紓困補貼,服務處亦積極協助確診者釋疑、幫助民眾申請紓困。
此外,我也專注於推動轉型正義、性別人權、友善育兒,關心特殊教育、實驗教育,並踏實建設在地,改善社區的行車行人安全。在此向大家報告我的問政成果與服務進度,下半年,穎孟也會和大家一起努力,繼續打造更好的台北!
.
#防疫紓困
▎接種市政
▸成功與區公所協調加開預約疫苗熱線。
▸第一批莫德納疫苗發配到各縣市後,我便以書面質詢建請市府開放讓孕婦優先接種莫德納,6月22日中央也成功宣布開放孕婦任選疫苗。
▸要求市府改善長者接種疫苗配套措施,提出完整交通配套、放寬到宅施打資格,並建立單一諮詢窗口,同時呼籲開放大型場館安排就近施打。
▎市場防疫
▸穎孟持續建請提升市場防疫補助,要求市府公告夜市及市場周邊防疫指引,協助自治會落實分流降載,目前已成功爭取市場處三度提高補貼金額,支援防疫人力與物資。
▸我多次建請市府輔導攤商媒合外送平台、建立扶持交易網絡,已成功爭取市府挹注金額補助攤商每月25%至50%的平台服務費。
▎基層協助
▸持續媒合防疫物資,更協助青商會到台北市消防局捐贈330桶防疫酒精,相當於消防局一個月的用量,為基層人員打氣。
▸穎孟不斷為基層發聲,已讓里長、里幹事納入優先接種順序。
▸成功爭取觀傳局為辛苦的警消醫護,加碼1萬名免費住宿名額,讓一線防疫人員能安心入住,不必擔心染疫或傳染給同住家人。
▎確診者與民眾釋疑
▸協助居家隔離多日的確診者取得隔離通知單。
▸協助確認確診者隔離日到期後之解列程序。
▸解決民眾自費疫苗相關疑惑。
▸釐清實聯制落實情形,要求市府確實協助確診者足跡上傳至「台灣社交距離APP」。
▎紓困爭取
▸穎孟積極要求加碼紓困、放寬條件,已成功爭取完善藝文產業、計時人員紓困。
▸協助確保新創基地的減租計畫,能實際落實到進駐團隊身上,減輕大家的負擔。
.
#轉型正義
▸中央法規已明訂,公共場域若含威權象徵,應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但北市卻獨創保留銅像、僅「抹除威權文字」的手法,來虛應故事,我已在當面質詢市長時要求積極改善。
▸台北市的威權象徵移除進度極其緩慢,至今仍未及10%,我要求市府應指派副市長主責轉型正義工作,但柯文哲市長僅含糊同意將由彭副市長督導。
#友善城市
.
▎推動親子廁所設置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及表演藝術中心,是「5+3無圍牆博物館」政策的重要地標,將陸續落成啟用。然而兩大場館內的尿布台、親子廁所等硬體設備,卻嚴重低於法規要求建置的數量。穎孟歷經與文化局、經營團隊的多次來回溝通,已成功爭取場館承諾改善標誌問題、增設親子衛廁設施。
▸去年開始,我便積極督促公園處改善市有公園缺乏親子廁所的狀況,工務局重新盤點公園公廁整體情形後,已成功將文山區景美運動公園、大安區福州山公園納入優先施作!景美運動公園預計今年八月中即可啟用親子廁所,福州山公園則規劃於2022年施工改善。
▎關注性別人權
▸穎孟發現北市公務人員的性別主流化線上課程中,竟含有許多性別歧視的不當內容,在質詢後已成功要求公訓處下架5堂問題課程。
▸親子館、公托機構等,都是市府委外經營、與親子習習相關的業務,一線人員會頻繁接觸多元家庭與同志家長,卻不見得具備性平知能。我建請社會局在委外契約中,明訂從業人員應受多元性別與人權訓練,已成功爭取於2021年底換約前陸續明文納入。
▸商業處的「友善店家」標章,具備友善空間與反歧視精神,如:寵物友善標章,由動保處訂定手冊,清楚告知店家空間規劃、服務上的應注意事項。但性別友善標章卻缺乏相關指引,容易造成實際情形與標章原有目的產生落差、構成民眾困擾,我已提案建請局處製作相應之輔導手冊。
▎無家者關懷
「城市導引員」是協助無家者建立信心,由社會局、勞動局等合作建立的臨時職缺。許多無家者都有積極重回職場的意願,但政策執行2年來,轉職率卻極低。我已成功建請就服處納入每3個月一次的評估期,建立具體輔導轉職期程,今年已有1名無家者成功穩定就業。
▎監督社宅建設
北市社會住宅興建速度緩慢,柯市長上任7年,實際完成進度卻不到當初宣稱「八年五萬戶」的一半。我向柯市長當面要求,興建戶數應提升至30~50%、往每年至少應完工兩千戶以上調整。
.
#教育關懷
▎優化特殊教育
「心理評量」是特殊教育中,執行相關鑑定、幫助孩子獲得適性安置及支持的重要工作。
但台灣的心評工作由特教老師一肩挑起,不僅造成教師負擔超重,也連帶侵害孩子的受教權。穎孟要求教育局全面檢討改善,擬定優化待遇方案,並參考外國經驗,朝特教心評專職化發展,才能讓特教老師專心回歸教學工作、有足夠的時間照顧每個孩子。
▎爭取公托資源
公共托育中籤率低,是所有家長的煩惱。穎孟發現大安區平均每名兒童可享有的公托資源數,竟是全市最低,私立托育機構也僅有38%成功轉型「準公共化」。
我已要求社會局特別關注大安區,提出因地制宜的托育推展策略,並訂定準公共化轉型的年度目標,務必完善友善托育服務。
▎關注教育民主
北市宣稱將於6月全面解除學校的髮禁、衣禁。中央法規已要求,學校僅有在保障安全、健康與公衛的前提下,才能對學生髮式訂定規範,但教育局卻以華岡為「藝術型學校」為由,讓華岡成為解禁的漏網之魚。我已要求教育局積極改善。
▎環南沿線加裝氣密窗
捷運環狀線南環段,是木柵居民期待已久的建設,但預計工期長達9年,沿線又經過7間學校、市圖永建分館及文山區親子館等設施,施工噪音勢必影響學童上課的安寧。
穎孟特地提案,建請市府出資,為沿線受擾的教育機構裝設氣密窗等隔音措施,相關提案將進入委員會研議討論。
.
#綠能減碳
▎鼓勵民間減碳
柯市長宣示將於2030年減碳30%,但去年整體用電量仍微幅增加。我建請環保局提出檢討與具體改善方案;也和財政局討論,應如何以稅務補貼或減免,鼓勵綠能、節電、綠建築。
▎統整氣候治理數據
▸北市的氣候治理計畫和預算散布在各局處,因此我要求主計處統整各局處數據,建置清楚的氣候預算架構,規劃整體性能源政策,處長也承諾研議。
▸產發局今年已釋出私部門電能管理狀況,及用電大戶資料,卻未同步以開放資料的格式,放到「台北市資料大平台」中,我建請局處將資料上傳,才能讓民間運用、促進公私協力資料治理。
▎推動產業節電
▸產發局的節電政策,部分受中央「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的經費補助,但中央經費已於今年停止,我已建請市府主動補足經費、勿讓計劃停頓。
▸市府節電工作雖訂有2030年目標值與KPI,但卻僅有估算值,我建請產發局應掌握實際用電增減數量,才能有效推動政策。
▎掌握降溫效率與實績
內政部研究已指出,綠屋頂覆蓋率需達80%才有降溫效果。但北市目前田園城市計畫所推展之綠屋頂,多為盆栽種植,覆蓋率不高。我建請局處與研究組織合作,才能掌握田園城市計畫的降溫實績。
.
#建設在地
▎推動智慧站牌
穎孟致力推行大安、文山公車站牌100%智慧化,今年已會勘完成天恩宮、政大學苑、草楠橋口、指南山莊等多站設置,景福街、文山運動中心亦已納入規劃改善。
▎增設Youbike 2.0 站點
我經常接獲居民陳情,希望增設Youbike站點,今年會勘後,已成功確定於景美醫院前增設站點,預計新增15個車柱,8月底即將完工。
▎推動學校風雨操場
博嘉實小是主力於藝術美學教育的公立實驗學校。文山多雨,但博嘉一直苦無可以遮雨的大型活動場地,穎孟便在教育委員會建請中央補助興建風雨操場,成功獲得校長、家長、里長及市府齊心協力的支持,風雨操場已在今年5月正式落成。
▎東區、師大商圈振興
由於商業處目前多以單次行銷活動,推動地方振興,不僅難以留住人流及商機,也缺乏空屋率、空店率等指標性數據。我已建請市府依據各商圈的特色與困境,提出具體的長期振興計畫,並建置例行指標以評估成效,商業處也承諾會朝向此方向努力。
.
#安心出行
▎人行安全
萬寧街人行道狹窄,輪椅無法通行,經會勘協調後已移除立桿式道路燈,改為附掛式路燈,並安排公車站牌內移。
▎道路安全
▸景美堤便增設標誌,並將人孔蓋降噪改善,保護行車安全。
▸光輝路21巷、光輝路71巷、下崙路交叉口增設號誌桿。
▸渭水新生南路口,交通標誌改善。
▸協調改善新生南路與八德路、市民大道兩路口,及光華商場周邊號誌秒數,減緩尖峰時段車多、滯留路中央,與行人通行不易問題。
▎整理市容
▸育英街57巷的側溝已長期堆積淤泥,不僅無法排水,還有黑色液體從旁邊管路不斷流入,會勘協調後已確定將翻新改善。
▸敦化南路一段161巷69弄7號旁國有地綠美化,將設置步道供民眾休憩,預計2022年4月底完成。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公共藝術設置經費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智翔的議會質詢-文化局、客家事務局(8/25)】
#客家文化活動經費不均
今天首先問客家事務局,雖然說桃園的客家族群以分佈於南桃園為主,但在核定補助各區辦理客家文化活動時,近三年桃園、中壢、龜山分佈極低,是否有具體方針辦理這些區域? 局長雖回應要回到各區公所與地方社團來申請經費,但智翔認為客家人的活動未必都要以地域性做依據,希望未來各區的客家人都能享有文化活動的資源分配。
#桃林鐵路沿線文物設置
桃林鐵路的文物設置一事,過去跟文化局有做過一些討論,目前大家都希望桃林鐵路的景觀上能重現鐵道運輸文化的意象,也有將台鐵車廂設置做裝置藝術的規劃,但整體仍須文化局來做整體一點的規劃,智翔認為目前正是搜集資料的時機,未來在與都發局討論時,可以一起讓桃林鐵路的空間變得更好。
#蚊子APP下載次數
過去我們都會說利用度低的公共場館是蚊子館,但市民們是否發現政府耗資製作的APP,也有蚊子化的趨勢? 政府規劃活動時,宣傳或資訊的統整時常仰賴APP作為溝通工具,但許多一次性活動的APP,仍上架於手機平台,民眾在使用時容易發生混淆,建議先下架,另外,APP的開發與維護也是一筆經費,但下載次數低落,效率不彰,是否能將經費挪回充實活動本身,也希望文化局在規劃活動時,能思考看看。
#在地劇團排練場地僧多粥少
南昌營區在紙風車劇團大火事件後,再度浮上新聞版面,市府也願意協助紙風車進駐,成立新基地,但智翔認為,桃園自身在地劇團多年來反應排練空間匱乏,今後若規劃為南昌藝術村,使用上也不能排除在地的小劇團,而今天文化局長也反駁,文化局已規劃米穀統制組合倉庫做黑盒子劇場供未來小劇團使用,也有每年補助在地劇團。
智翔僅希望,市府在補助與追求亮點的同時,不要忽視整體友善的環境,足以滋養更多未來的後起之秀的潛力,而既然說到米穀統制組合倉庫,以下就是關於這題的質詢。
#桃園米穀統制組合倉庫進度
位於舊市區的米穀統制組合倉庫,於2017年底登錄為歷史建物,去年公告進行規劃作為黑盒子劇場及展覽空間,至今一年快半過去了,今天詢問進度,文化局則回答還在細部設計,預計下個月可進行工程招標,智翔也希望會後能提供目前的設計進度,方便後續討論。
#桃園市古蹟歷史消防設置
去年智翔曾針對審計報告中,桃園市多處非建築類古蹟資料未通報消防局,不利救災一事,包括20公尺內設置的消防栓不足等問題,今年審計報告指出仍未改善,連兩年消防設備是否支應災害發生都被檢討,去年文化局長有說是審計部不了解古蹟的防災,因屬性特殊故僅能使用灑水系統。
那究竟是審計部真不了解古蹟的消防,還是桃園市文化局對於古蹟的消防措施與審計部存有巨大的認知落差,還請文化局提供資料,讓我們檢視看看,是否為審計部連兩年都不聽我們桃園市文化局的解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EaWU9ZdPdc/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R_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5dHyJ8bVSYADaay5uH8_UaIZxyQ)
公共藝術設置經費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報告案細項:
"00:06" 前言:台北市政府策略地圖
"00:37" 海綿城市
"01:07" 田園城市
"02:40" 推廣禁用一次性餐具
"04:06" 推動兩袋合一
"05:10" 清新空氣行動計畫
"06:38" 換裝LED路燈
"07:11" 市有房地設置太陽光電
"07:54" 台北市城市發展策略
"08:17" 西區門戶計畫
"09:12" 大同再生計畫
"10:16" 社子島開發
"10:22" 市場改建與改造
"11:23" 機場捷運及C1D1開發
"11:41" 舊城區藝術觀光饗宴
"12:16" 台北燈節
"12:48" 東區門戶計畫
"13:32" 土地活化利用
"15:14" 道路與鄰里公園移撥
"15:30" 鄰里交通改善計畫
"16:20" 交通優化多管齊下
"17:43" 捷運服務升級
"20:01" 捷運工程與規劃進度
"20:55" 市場改建與環境改善
"21:52" 都市更新及168專案
"22:48" 公共住宅推動計畫
"23:00" 設置共融式遊樂設施
"23:41" 城市博物館
"24:03" 北投文化振興
"24:43" 艋舺再生活化
"25:48" 大稻埕再現風華
"25:52" 城南空間再現
"26:04"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26:24" 河岸觀光推廣
"26:55" 雙層觀光巴士
"27:05" 推動祭拜精緻化
"28:56" 智慧城市辦公室
"29:08" 促參專案辦公室
"29:16" 投資服務辦公室
"29:32" 打造創業搖籃
"30:41" 老人照護據點升級
"31:44" 強化社會安全網
"32:28" 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32:31" 推動公共化幼兒園
"33:31" 創新實驗教育
"34:29" 翻轉教學
"35:59" 居家醫療照護團隊
"36:47" 提升疫苗接種率
"37:51" 強化偵查 科技內控
"38:48" 強化防救災軟硬體
"40:03" 單一陳情服務
"40:22" 法規查詢系統優化
"40:54" 開放政府
"41:18" 智慧支付整合平台
"41:37" 數位印鑑 戶籍書表掃描
"41:53" 105年減債134.67億
"42:18" 單一且自住房屋優惠
"42:58" 2017世大運
"43:52" 2017訪問東南亞
"45:12" 結語:永不放棄
上任第三年,到市議會進行的施政報告,乘載的不只是市府團隊的打拼成果,還有市民朋友的殷切期盼。
至於行政院所核定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我們早就準備好,我在2月24日就與林欽榮副市長及局處首長,親自到行政院報告台北市的申請案。
未來,林副市長將擔任北市府的召集人,率市府相關首長參與立法院的公聽會,為了向市民負責,我們會努力向中央爭取確實有用、能夠執行的建設經費。
從西區門戶計畫、東區門戶計畫、市場改建、興辦公宅,以及即將到來的世大運,這座城市正一步步改變,現在,這些改變的成果,透過這份施政報告,歡迎關心市政的朋友給我們批評指教。
#改變開始成真
|施政報告投影片傳送門:https://goo.gl/UkEEC0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f7ENJ-sdJ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lmH2nT8lgibAsDhaezBR4eKVZKw)
公共藝術設置經費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天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林佳龍強調,單單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102年度預算竟要多花近5000萬聘派遣人力87人,已經有19位國科會人員調兼至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為何還要這麼多派遣人力,他質疑,這樣的人力配置及運用,明顯違背常理。
林佳龍表示,根據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第7條規定:「...為應業務需要,得分組辦事,所需人員,均由有關機關就其現職人員中調兼,在原服務機關支薪...。」國科會為應科發基金業務需要,已依該規定由國科會調兼19名現職人員至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再加上102年度編列超時工作報酬123萬3千元,不能理解為什麼還需要這麼多名派遣人力。
林佳龍指出,國科會聘僱人總計263人,占預算員額比率高達近40%,現又想於於科發基金編列派遣人力經費,僱用派遣人力共87人,占該會預算員額數亦高達33.1%,辦理的業務涉及經常性及核心性質之公務工作,這樣的人力配置及運用,明顯不合情、不合理也不合法。
另外,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依目前規劃進駐對象以具研究性質之政府機關為主,102年度預計赴國外招商,然至哪國考察什麼尚未確定,招商對象未明,另外還安排參訪文化創意產業區之規劃設計,也不是科學工業園區營運範圍,國科會竟編列出國旅運費49萬8千元,林佳龍亦將提案將其刪除。
林佳龍表說,補助優秀學者,以及促進國際研究機構合作,有許多是要有水到渠成的條件,不能硬推並且用消耗預算的思考來推動,應該改用類似國發基金的方式,成立專項基金,並且用獨立委員會審查的方式來推動,避免浪費國家寶貴的財政資源,有時候當年沒有適合的案件,存下來的錢也才能預備給真正重要且大規模的案子。
林佳龍說, 中科台中園區的公共藝術設置(第一階段)編列了20,442千元,他質疑為什麼這種不是核心功能的工程,要編列經費建置,為何不能讓企業以實物方式捐贈?他建議,不如多思考如何重新檢討與強化中科內部必要的防災基礎建設,如防震防水等等部分的考量,以因應近期中部地區再度頻繁的地震現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kT52TZ8IM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