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 #十八學者方案 的 #公民推薦元素,背後理念正是 #以民意衝擊提委會。 王慧麟博士是橋王,而家佢推動 #以民間公民提名衝擊選委會,正好打破 #ABC造王 之類的虛假論述,回到 #革新保港 的正道。
星期日選委選舉,請高教界和社福界朋友,全票投Politics 1001 - 學者抗命和社工復興運動 Reclaiming Social Work Movement兩張名單。
[選舉廣告] 兵分兩路。團隊一方面,與「社工復興運動」開聯合記者會,闡明我們下一波的跟進行動,即「民間公民提名」等還票於民的行動,亦呼籲其他泛民選委支持及加入。另一邊廂,我們亦要理解方案的可能性,王慧麟就去到大埔找方志恒博士Brian Fong傾下,民間公民提名方面,在技術操作上的種種可能方案。方博士介紹了,佢地搞的民意調查中心如何運作,亦說明了民間公民提名的操作方法等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拜票只是第一步,行動最實際。
#選舉廣告
#Politics1001 #學者抗命 #王慧麟 #何式凝 #洪榮傑 #曹文傑 #梁旭明 #許漢榮 #陳效能 #陳凱欣 #陳燕遐 #黃宇軒 #黃偉國 #歐陽檉
公民推薦元素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其實有關十八學棍方案,有好多野可以屌,不過實在太忙,呢度只探討一個我認為關鍵卻很少人提的概念問題: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個方案所謂「公民推薦」的理念是甚麼:它美其名是一種「公民提名元素」、是一種門檻,但實際上是一個把關的關卡。它的概念是就算你小圈子提名委員會怎麼不民主都好,至少你要經歷一定程度的民意洗禮,獲得一定程度的認受性。
若「推薦」是為了把關而不是提名特首候選人的話,那理論上應反過來盡量提高推薦的門檻,否則這個「推薦」的意義根本不大:反正不被提名委員會認可的候選人在最終都會被刷下來,一個擁有幾十萬提名的「被推薦人」,至少提名委員會都要面對一下否決後隨之而來的民意壓力。
所以若我是中共,不單歡迎這個「推薦」關卡,還會主動把推薦門檻降得更低,反正被推薦的人愈多,篩走不合意候選人時就愈容易。
反過來說,其實以目前建制派的動員能力,要推薦一個幾萬,甚至十多二十萬的特首候選人有何難度?不要忘記,公民推薦是以公開署名方式進行,各中資機構迫使旗下員工推薦之餘,還能即使查閱他們有否作弊。
結果這個方案**最危險**的地方時,基於建制派候選人必定能獲提名委員會認可,已握有入場先機;而這個「公民推薦」元素更進一步讓欽點候選人透過動員機構有效獲取虛假的認受性,最後這十八位學棍,反而成為了最新一屆建制派特首的造王者。這不是隨隨便便下地獄就能清洗的罪孽。
最後加一句,王慧麟說甚麼:「如果北京連呢個方案都大棍扑落去的話,咁就真係唔好意思,我都建議不如政改拉倒,交畀班八、九十後去衝擊了。」老實說,你和其他十七位學棍早已與時代脫節,現在就應該交比其他人去衝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