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射箭再畫靶?「未審先拆」荒腔走板的國門廣場基座文資程序】
為了原定2021年10月、俗稱 #林右昌市長畢業展 的基隆市城市博覽會(已延期至2022年4月),基隆市市中心各處都在進行工程,也包含基隆火車站前作為本次展覽門面的「國門廣場」空間改造。
而就在火車站圓環內、不久前仍矗立著蔣介石銅像的基座(下稱 #國門廣場基座),由在地地團體比對1917年日治時期的火車站前樺山資紀銅像照片,指出該基座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並有文史老師提到,基座乘載過日本統治、台共標誌以及威權的象徵,見證過殖民統治、共產主義以及獨裁政權之歷史。
站在鐵路起點、見證國際港口狂飆年代且超過百年的基座,強碰上掛著「讓城市煥然一新」、趕著要於2021年底前完工的工程,該怎麼辦呢?首先,超過五十年的建物,按照文化資產保護法第15條,文化主管單位需先評估文化資產價值再行處置。此外, 一般較無爭議的做法是按照文資法召開文資審議會、確認文資的價值和身分,以決定最好的共存方式。
然而, #基隆有基隆的玩法 。基隆市文化局除了沒有基座歷史與文資價值的敏感度、在文史團體提醒後才進行「初步」的評估,更在文資調查未深入且 #沒有文資審議會議、 完全沒有確定基座的文資身分的狀況下,因為 #神秘的力量(?)超譯文資委員的現勘意見,做出了「未審先拆」的決定,逕行將基座拆解移至沙灣異地保存。
翻閱今年兩次與基座文資價值評估現勘會議記錄,第一次(2021年1月25日,見留言1),出席文資委員皆認為國門廣場銅像基座具有文化資產價值或潛力並應進行評估。第二次(2021年3月5日,見留言2),出席文資委員皆認為基座具歷史意義與價值,更有兩位委員建議登錄歷史建築,並有委員建議應持續挖掘調查,然而,最後卻做出與委員發言毫無根據可循的結論──將基座列冊追蹤並拆除至異地。
更甚至,在突兀的「異地保存」結論、也就是基座被拆幾個月後,於2021年9月15日事後辦理的文資審查的國門廣場基座「報告案」中,文資委員更直接詢問文化局「基座的文資身分難道不用決定嗎?為什麼現在是報告案?」以及「基座異地保存的結論是怎麼做成的?」
基於簡略的調查就決定了百年基座去留的荒謬過程,完全不見基隆市文化局的專業性與公正性,而橫空出世的「未審先拆」結論除了逼迫文資委員背書,更將其拖下水一起背上程序黑鍋。文化局無法說明文資身分而草草結束的「國門廣場基座」報告案,更讓人質疑是為了林右昌市長的畢業展,要加速城市博覽會門面工程,以工程至上的理由,跳過正常程序,讓基座失去和國門廣場工程共存的可能性,更扼殺了國門廣場呈現基隆轉型正義與人權反思的機會。
基隆市長林右昌強調「基隆市城市博覽會要呈現過去四百年的基隆,並指向未來四十年的基隆」,然而,作為城市博覽會門面的國門廣場工程,就發生尚未確定文資價值之文化資產提報標的「未審先拆」、漠視基礎程序情事。如果這一切是為了加速工程的進行(但城市博覽會已經延期到2022年...),我們是否在這樣的「毫無目標」的加速中,失去好好審視與論述歷史價值的過程、也失去過去與工程設計共榮的可能,也讓這座城市失去一段見證殖民、威權時代且引人反思的重要記憶?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10.30議會影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 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首部曲,質詢市長施政報告 (975) 第十屆議會第二次大會,主要是針對明年的預算進行審查。 5月份大會,我質詢的主軸,是從比較城...
共存共榮日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生存報告
#是否要繼續留在日本⁉️
時序進入9月後,還來不及跟夏天揮手道別,秋天就悄悄地到來了🍁
之前在IG的限時動態上做了問卷小調查,發現大多人對於青醬在日本工作的情況感到好奇,希望可以多寫一點日本職場的事。
有在追蹤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的工作是訪日觀光產業,因疫情的關係從去年5月份開始休業了好幾個月,不管是面對日本控制不住的疫情,還是收入減少的壓力,好幾次都想説乾脆搬回台灣算了!但後來會決定留在日本,有一部分還是為了男友啦😏
好消息是今年從下半年開始,世界各地的疫情似乎有緩和的徵兆,而我的工作也開始變得忙碌,得以繼續燃燒我的社畜魂🔥至少生活變得相當地充實飽滿😆公司也提倡大家WFH在宅工作,不用搭電車通勤的生活輕盈了許多✨ 不過與病毒共存共榮的生活,在台灣生活的大家應該很難想像吧!
總結來說,2021年下半年算是有好的開始、新的進展吧!理想的是每週定期更新一篇網誌,之後會想寫一些旅遊以外的內容,再請大家持續追蹤了!不過,也真心希望年底前台灣可以開放持有疫苗護照免隔離,屆時應該就會立刻買機票飛奔回家去😎
📷照片是去年秋天在新宿御苑散步拍的楓葉樹大道
🦋熱海鞦韆海景咖啡廳:https://bit.ly/3n3JBN1
🦋更多日本生活在IG:https://www.instagram.com/aoiiice/
共存共榮日本 在 上下游 News&Mark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英國是全球的離岸風電大國,也四面環海漁業盛行,如何兼顧能源與漁業共存?記者詳讀英國法規並專訪外國學者指出,英國有明確法源進行嚴謹海域規劃,官方保障公民參與,開發商從規劃期就必須提供完整資訊、在市政廳展示開發計劃等,在環評程序中,也必須承諾會諮詢特定的利害關係人,例如漁業、航運、環保組織及沿海居民,或者召開聽證會。
令人費解的是,我國官員多年來頻繁到英國參訪該國風電,台英再生能源交流會議更連開了15屆,為何卻未能借鏡他山之石,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並建立完備溝通機制?內文並附錄德國與日本的規範作法,一併瞭解他國經驗!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78/
【重磅調查: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台灣是世界級的優良風場,將風轉成電,是能源轉型契機,可惜台灣制度尚未完備,風電即已急行上路,導致海線居民生活生計與生態受到巨大衝擊。
《上下游》歷時一年田野調查與跨國採訪,發現相較風電先進國的良好規範,台灣陸域風機與社區距離規範過於寬鬆,噪音眩影妨礙生活,海上的離岸風機則因缺乏海洋規劃與專法管理,風場與漁場、航道高度重疊,重創以家計型漁業為主的沿近海漁業。
《上下游》調查,全球離岸風電最大國─英國,制度最為完善,不僅成立專責海洋管理單位,也極為重視民眾的早期參與,透過「漁業聯絡」制度,風電商在開發初期就與當地居民和漁民開啟對話,謀求共存共榮之道。
《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專題,由海岸的田野到跨國經驗分析,遍訪專家學者、政府相關單位、事件中各不同利害關係人,歸納出風電制度五大缺失和解方,企圖找出綠能與社區共存的可能解答。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共存共榮日本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30議會影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 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首部曲,質詢市長施政報告 (975)
第十屆議會第二次大會,主要是針對明年的預算進行審查。
5月份大會,我質詢的主軸,是從比較城市的發展,比較民國71年以來,嘉義市和新竹市同步升格成為省轄市,主要的發展差異,在於科學園區的設立與否,造成嘉義沒有產業,沒有就業的困境,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結構性因素。
本次大會,我質詢的主軸,會放在如何運用公共政策和數位科技,與文化連結,做城市規劃和城市品牌設計,提升觀光產業,讓今天的日本,成為明天的台灣,成為明天的嘉義。
今年到日本名古屋黑部立山的參訪,讓我們看到日本,從1868年明治維新後,用150年的時間,將現代化科技,水電、汚水下水道、交通運輸,和消防安全設施,融入傳統文化和現代城市發展,共存共榮,不只發展出滿足70%城市居民需求的公共運輸系統,也立法要求汽機車自備停車位,最後取消路邊停車,建立乾淨的城市意象, 帶動觀光產業的發展,成為為進步的國家,成為光榮的城市。
城市的發展和管理,如同人類生活必要的三要素一樣,需要陽光、空氣和水。
這是一種三度空間的規劃管理。
陽光,指的是地面以上空間管理規劃,透過都市計畫,讓市場、公園、學校、交通道路和土地區分等平面規劃,再透過能滿足70%居民需求的公共運輸系統,把所有的平面規劃和生活,串連起來,滿足市民的城市發展需求,也同時滿足觀光產業的發展。
目前,交通處交通動線的規劃,和公共運輸系統的建立,在中央政府補助下,應該加入在地文化的元素,逐次和同步滿足觀光、上學,到上班生活的公共運輸系統。
我也會在都市計畫專案小組,討論嘉義市招牌管理自治條例,要求智慧科技處,透過數位科技和產官學合作,應用AR和QR Code數位科技,將中山路(大通)中正路(二通)和文化路等主要的商業街道,做好有文化觀光商業 電子地圖, 完成後,再拆除實體突出的街道招牌,像日本一樣,有乾淨的城市天空 (天際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zSddwKosTg/hqdefault.jpg)
共存共榮日本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首部曲,質詢市長施政報告(975)
第十屆議會第二次大會,主要是針對明年的預算進行審查。
5月份大會,我質詢的主軸,是從比較城市的發展,比較民國71年以來,嘉義市和新竹市同步升格成為省轄市,主要的發展差異,在於科學園區的設立與否,造成嘉義沒有產業,沒有就業的困境,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結構性因素。
本次大會,我質詢的主軸,會放在如何運用公共政策和數位科技,與文化連結,做城市規劃和城市品牌設計,提升觀光產業,讓今天的日本,成為明天的台灣,成為明天的嘉義。
今年到日本名古屋黑部立山的參訪,讓我們看到日本,從1868年明治維新後,用150年的時間,將現代化科技,水電、汚水下水道、交通運輸,和消防安全設施,融入傳統文化和現代城市發展,共存共榮,不只發展出滿足70%城市居民需求的公共運輸系統,也立法要求汽機車自備停車位,最後取消路邊停車,建立乾淨的城市意象, 帶動觀光產業的發展,成為為進步的國家,成為光榮的城市。
城市的發展和管理,如同人類生活必要的三要素一樣,需要陽光、空氣和水。
這是一種三度空間的規劃管理。
陽光,指的是地面以上空間管理規劃,透過都市計畫,讓市場、公園、學校、交通道路和土地區分等平面規劃,再透過能滿足70%居民需求的公共運輸系統,把所有的平面規劃和生活,串連起來,滿足市民的城市發展需求,也同時滿足觀光產業的發展。
目前,交通處交通動線的規劃,和公共運輸系統的建立,在中央政府補助下,應該加入在地文化的元素,逐次和同步滿足觀光、上學,到上班生活的公共運輸系統。
我也會在都市計畫專案小組,討論嘉義市招牌管理自治條例,要求智慧科技處,透過數位科技和產官學合作,應用AR和QR Code數位科技,將中山路(大通)中正路(二通)和文化路等主要的商業街道,做好有文化觀光商業 電子地圖, 完成後,再拆除實體突出的街道招牌,像日本一樣,有乾淨的城市天空 (天際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iDd_sW9duE/hqdefault.jpg)
共存共榮日本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鄭宇碩、柯耀林、索羅B、胡穗珊
把花生留住,請付費支持: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s.com
PayPal 付款賬號: hkangrypeanut@gmail.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jbirTTBlkc/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VL5W3SyN2C9tMNSBGnZHHpBGC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