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吃麵吧 Jai Mi Ba 帶來的美味
這些年來主廚 Kedy 將最棒的概念完整呈現
對麵食文化及歐陸料理的熱忱與初衷發揮到極致
四月起台南吃麵吧將暫時歇業一年,接下來團隊將上台北展開一段新的冒險,加入 Asia's 50 Best Bar 的 Le Kief 團隊,這全新餐飲企劃勢必將帶給所有識貨的老饕們更多美味的驚喜!
胡麻蝦汁擔擔麵採用高級的伊比利豬肉燥配上鮮蝦甜、榨菜回甘的酸、蘿蔔片的清甜、小茴香的濃郁香氣,搭配湯頭微辣的口感,讓人欲罷不能!蛤蠣豆漿湯麵光湯頭就鮮到不行,灑上那蛋酥增加口感和香氣,層次感十足。炙燒牛舌松露醬拌麵疊著日本進口海藻、牛舌切片、炸雞皮、蔥蒜絲,以特製山葵松露拌麵醬調味,把配料和麵拌勻,山海一家香味撲鼻。烤孢子甘藍焦香十足熟度佳,風味十足足。馳名的招牌甜點焦糖布丁綿密甜焦香苦,加了Ricotta起司,滑順濃郁風味卓絕,果然名副其實。現場煎烤的小巧黑橄欖甜餡餅也是一絕,濃濃香氣更勝一般甜點店!
#吃麵吧 #吃麵吧jaimiba #jaimiba
#台南美食 #CCFoodie #CCFoodie美味無極限 @ 吃麵吧Jai Mi Ba
其實豆製所歇業 在 波動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既2014年寫了「灣裡美食」打油詩,
過了7年之久,想說來更新一下。
2021年版本的「灣裡美食2.0」打油詩!
其實就是用2014版的來改版的~
有點落落長,請各位慢慢參閱,謝謝。
-
來到台南最南邊,有座廟宇萬年殿
散步運動好休閒,萬年公園耕心園
黑輪米血三輪車,香腸大腸要配蒜
樹下剉冰金爐邊,紅豆芋頭加粉圓
春風化雨孕桃李,省躬南寧為書院
社區介紹別棄嫌,脆肉薯條加點鹽
傳香飯糰在晨間,椅子坐坐新據點
直走來到市場邊,周圍美食隨意唸
家禾弁當與家鄉,炸雞老師姓口天
名家蛋糕古早味,扁食蚵嗲甜甜圈
豆花肉串煎鳥蛋,流動攤販一直變
冰店一嚐忘不了,花枝鱔魚炒意麵
麻油米糕和麵線,蔥餅只要十塊錢
包仔黑輪泡菜餅,天然果汁在旁邊
香酥雞排億客徠,帳篷黑輪市場前
進入市場走一回,傳統小吃在裡面
蘇媽肉粽和碗粿,陳記牛肉有夠鮮
永隆阿惠杜丫嬤,還有別忘粿仔麵
古早肉粿林媽媽,青草涼茶公園邊
踏出市場往南走,仁和前身是醫院
平價現炒鮮魚湯,幽靈蛋餅起司牽
佳湘麵包要烘焙,家一在賣牛肉麵
明倫書坊文具店,杜氏宗祠在後面
卜蜂雞排有夠脆,金媽鍋物能驅寒
八方鍋貼種類繁,阿梅便當自助餐
萣祥牛肉來煮湯,永和豆漿吃早點
全家前方小丸子,劉家刈包任君選
湯包蒸餃傻師父,小七巷口向右轉
老兵退休在賣麵,對面忠和什錦麵
附近還有很多間,叭噗紅茶無名麵
香腸熟肉黑白切,鴨肉羹湯真清甜
八八咖啡炒飯麵,黃色奇蹟夏天見
返回路口向右走,豆腐酥脆真垂涎
麵店叫作不夜城,厝邊水餃跟意麵
孟河蔘藥健康飲,阿華是間早餐店
蕃薯芋餅白糖粿,就是阿婆賣糕點
藍白招牌旗魚焿,麵食旁邊粉鳥店
越南河粉異國味,元氣鍋燒在斜邊
水果奶油紅豆餅,還有一間陽春麵
華夫鬆餅水妹妹,素食館內可嚐鮮
阿英攤位小店面,來姆在煮鍋燒麵
彩花糕餅一味香,飲料就喝三零三
自助便當客來意,巧味魚粥肉燥飯
肉粿搭配糯米腸,文青蛋糕小攤販
豬血肉燥米粉炒,和風麵包中西點
當歸麵線桐米糕,就屬林記糕鴨店
明傳早餐無招牌,轉角還有地瓜飯
萬年富粿京富號,北美粥品鍋燒麵
賓山番茄薑糖醬,雅得是開便當店
九母魚酥火城麵,明興路上新店面
花坊對面抓餅攤,內饀材料由你添
丹丹販售嫩骨飯,現榨果汁西瓜田
消暑退火青草茶,前方葉家水餃煎
來到全家三角窗,更多美食在眼前
高山茶坊來一杯,丼飯味鳥滷排飯
正展肉粽豆醬湯,阿嬌賣麵不顯眼
高粱香腸鹹豬肉,龍眼干茶熱湯圓
阿安熱炒海產粥,友好家芳𩵚魠麵
庄角豆腐跟翡翠,排骨酥湯叫峰原
吉倈食堂興南街,品臻港式燒臘店
姐妹碗粿肉粽攤,潮州滷味擔仔麵
歹銅古社彩繪巷,貝勒拉芙咖啡館
傳統產業工業區,零售通路來全聯
晝有美月夜有德,鴨肉料理這幾間
米粿加蛋已歇業,明興快炒和萊園
正庄牛肉牛腩讚,咩的羊肉夠驚嘆
燦坤3C大賣場,紅毛碗粿和魚麵
甘蔗原汁米粉炒,就在KLG的旁邊
吉祥麵線天之精,熊媽特製大飯糰
饗悅牛排和南馨,鍋鍋的店燒烤棧
吃完來到南萣橋,明興路上走一遍
橋邊原汁牛肉麵,清記鵝肉不明顯
道路兩旁接著看,廟口還有素食攤
石頭火鍋有兩間,甜蜜蜜與小甜甜
吳記魚湯肉燥飯,茶與綠豆鱔魚麵
燒肉盒飯三井椿,品味牛排吃排餐
十字路邊米粿攤,虱目魚湯叫阿蘭
寧蒙咖啡在巷內,喝茶品茗找采萱
快樂茶飲吉炭吉,若菜日式便當店
寂寞先生喝咖啡,饡鍋獨享不孤單
繞回同安的市場,還有一間賣麵攤
社區美食吃一輪,走到濱海十七線
方舟矗立海岸線,黃金海岸的岸邊
夜晚到來繼續吃,回到市場的前面
三六夜市路一條,林家姐妹介紹先
牛排鳥蛋箍仔粿,章魚丸子潤餅捲
東山鴨頭小上海,地瓜球叫QQ蛋
深坑豆腐三角骨,藥膳排骨烤小卷
手工湯圓燒仙草,音樂馬車憶童年
壽司番麥鹹水雞,豆乳調味雞翅串
蚵仔麵線沙威瑪,雞蛋糕裡包內饀
茗茶甜湯川多利,綠豆冰沙蜜餞攤
魷魚脆腸杏仁茶,蝦仁花枝蚵仔煎
酥皮濃湯蔥油餅,碳烤煎餃和涼麵
莫名夜市已逛完,夜深人靜該休眠
提供住宿的旅館,為楓清水漾兩間
介紹至此已極限,如有遺珠再補全
希望助你更了解,有緣灣裡來相見
-
#為家鄉灣裡寫一篇美食打油詩理所當然吧
#一樓附上2014年版本比對前後店家的變動
其實豆製所歇業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從老到新」1979 vs 2020
上圖由 James W. Brown Jr. 拍攝於1979年7月17日,畫面往左為西門路往北,與中正路交會(目前路口北側為麥當勞,南側為寶島鐘錶),路上可見「西遊記」人物打扮的喪葬陣頭。
其實早在「孝女白瓊」喪葬陣頭形成之前,台灣民間即有「五子哭墓」、「三藏取經」、「牽亡歌陣」等喪葬陣頭,其中的 「三藏取經」源自明代神怪小說《西遊記》,屬於小戲性質,通常在告別式現場演出,其劇情為:「唐三藏取經回程中,孫悟空以火眼金睛查知,有某家善人亡故,因此就以取得之真經為亡者超渡。」,「三藏取經」陣頭並無哭喪之表演,出殯時亦隨送葬隊伍遊行,意謂帶領亡靈前往西天極樂世界。
下圖由好友鄭嘉瑩於2020年12月26日在同地拍攝,非常謝謝他專程前往拍照予我製作今昔對照。可以看到西門路二段82號「吳胃腸科」的招牌依舊,而隔壁(84號)的「上海老天祿」則已經變成了「新東陽」。
同地 Google 街景:http://goo.gl/maps/pXX4f
關於上海老天祿:
老天祿本店創立於清末民初的上海市浙江路。上海老天祿的創始人蔡毓根先生在年僅12歲時(1939年)就離開江蘇老家到上海打拚,當時蔡毓根的長兄任職於上海市「老天祿」本店,便安排蔡毓根在老天祿學徒習藝。
民國38年(1949年),因為國共戰爭而渡海來台,在人地生疏、舉目無親的情況下巧遇同鄉友人趙寶根與邵東壽,於是三人集資合夥經營小型食品工廠,蔡毓根先生負責產品的製造與研發等技術面的工作,其他兩位則負責銷售與業務,在當時台北市西門町合開兼賣滷味的上海餅店並沿用大陸上海的老天祿招牌。
後來因為生意不錯,因此分家各自開業,蔡毓根創立上海老天祿食品公司,趙寶根以新天祿為店名,劭東壽則成立老天祿食品號。後來趙寶根的新天祿因為經營不善而關店,因此現在僅剩位在成都路的上海老天祿,以及武昌街的老天祿(已易主給謝玉泉)。
當年蔡毓根的「上海老天祿」就設立在台北市最熱鬧的西門町(成都路12號,目前西門圓環NET那棟)。創建之初,蔡毓根以拓荒者的精神,踏實經營,一切從零開始。憑著創業的幹勁及一身好手藝,不出數年,老少咸宜的美食在口耳相傳的好評中,「老天祿」三個字逐漸樹立了名聲,指名購買的顧客愈來愈多。
上海老天祿在開業期間搬遷數次,民國48年(1959年)因租約到期,搬遷到漢中街119號,更名為「上海老天祿食品號」。民國55年(1966年)2月5日的西門町大火,燒掉了蔡毓根十多年來辛苦經營的心血,損失慘重,但在許多當年的老顧客,包括台灣水泥公司董事長辜振甫先生等人在資金上的支助,蔡毓根在當年五月以信用貸款增資成立「上海老天祿食品有限公司」,並在成都路56號現址復業。
蔡毓根當年在上海老天祿所學習的是茶點與糕點的製作,因此到台灣之後所開設的上海老天祿一開始就是專賣茶點與糕點,但隨著時代的演進,這類食品的購買人口逐漸減少,因此蔡毓根的夫人便開始嘗試滷一些食品來賣,最早的滷味是以整隻的雞鴨與猪肉去製作,來賣給附近的上班族,口味簡單,後來購買的人愈來愈少,而這樣的產品又相當佔空間,因此就改賣一些體積較小的滷味,例如豆干、翅膀、雞腿等,沒想到反應不錯,也愈賣愈好,直到香港藝人劉德華在偶然的機會下吃了武昌街「老天祿」的鴨舌頭,深深的為這個鴨舌頭所吸引,透過媒體的大肆報導,打響了整個上海老天祿與老天祿的名號,讓滷味與老天祿劃上等號。
老店的品牌,常常會有一些紛爭,上海老天祿與老天祿也不例外,但與一般家族分家後的品牌之爭不同,他們是共同使用老天祿這個名號而各自創業。
當年劭東壽在中華路與衡陽路口的新聲戲院滷味部經營的滷味店,一樣是以「上海老天祿」為名。
不過,最早上海的老天祿所著名的是上海糕點、糖炒栗子、金華火腿等食品,並無販售滷味,而邵東壽製作的廣式滷味,則讓老天祿在台灣以滷味聞名。
目前武昌街「老天祿滷味」的老闆謝玉泉在年輕時是新聲戲院滷味部「上海老天祿」的員工,他刻苦耐勞的客家精神贏得邵老闆的信任,而將店鑰匙交給他負責開門與打烊。邵東壽曾說,他會在對面的中華商場偷偷觀察員工的工作情形,結果發現一些與他同鄉的上海員工只要老闆不在,就會偷懶、聊天、嗑瓜子,而只有「小謝」在認真做事。
後來,曾有位劉先生跟邵東壽承租小部分的店面做滷味生意,可惜沒做起來,在劉先生放棄之際,省吃儉用的「小謝」謝玉泉已存了不少錢,於是向邵老闆表明欲承接滷味部的意願,讓他來繳納店租給戲院。於是,在邵老闆的首肯下,開啟了謝玉泉的滷味人生。
當年戲院文化漸漸興起,買滷味進戲院品嘗的觀眾愈來愈多,謝老闆回憶道,張小燕的媽媽曾是新生戲院裡老天祿滷味的常客。
後來,劭東壽舉家移民美國,謝玉泉便以新台幣四百萬元向邵老闆買下上海老天祿品牌,並頂下新聲戲院裡的滷味部店面繼續營業。
民國65年(1976年),謝玉泉又買下現在的武昌街店面,於民國68年(1978年)開設名為「新天成」的滷味店,此時謝老闆同時坐擁中華路上的上海老天祿與武昌街上的新天成。
民國73年(1984年),新聲戲院欲收回滷味部所有權,並進行全面翻修,於是謝老闆決定將重心放在武昌街的新天成滷味。
由於不少老顧客在新聲戲院翻修而暫停營業時,改跑到成都路的「上海老天祿」去買滷味,而不知道武昌街的新天成才是同一個老闆。於是,謝玉泉決定將「老天祿」三字註冊為滷味相關營業項目之商標,並將武昌街的「新天成」更名為「老天祿」。
1988年5月7日,整修中的新聲戲院發生大火,燒成了廢墟,造成兩人輕重傷。於是,新聲戲院歇業,戲院內的滷味部同時走入歷史。(2002年,此地改建成目前的商業大樓,即錢櫃KTV中華新館的所在地。)
然而,謝玉泉在武昌街開設的「老天祿」雖然在民國67年(1978年)才以新天成之名開幕,但仍以老天祿的創始老店自居,因此,成都路的「上海老天祿」展開了與武昌街「老天祿」的品牌之爭。
在法庭上,「上海老天祿」提出各項資料,包含當年創立的營業登記證,照片及其他相關的資料,雖然後來的判決結果是雙方都可以使用「老天祿」這個名字,但為了有所區隔,「上海老天祿」仍繼續冠上「上海」為名,並以「1949年的創始老店」重新打響名號。
如今,源出一脈的武昌街「老天祿」與成都路「上海老天祿」,將一起努力將上海的老口味延續下去,且讓我們樂觀其成。
其實豆製所歇業 在 觀光局旅遊補助ptt 的推薦與評價
咖啡豆種類介紹. 台中市文心路三段117 號 ... 炸豆粉. 蜘蛛吃雞. 葛根粉吃法. 二手改裝品. 高畫質數位電視接收機. 手帳分享文. ... 其實豆製所東門店. ... <看更多>
其實豆製所歇業 在 其實豆製所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豆製所 停業公告 這幾年讓我們感到驕傲的是: 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為了使用台灣大豆而努力,其實豆製所把台灣大豆呈現給大家,我們一直與農友們一起把台灣大豆放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