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Yylamproduc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咩叫「腹誹」?兩個古代大臣被冤枉至死的故事 記住訂閱呢個channel,然後開啟YouTube通知,咁就唔會錯過任何一個中文小知識喇! ————————————————————— 繼續學習語文知識: 睇唔起人嘅三個成語:「不值一哂」、「不屑一顧」、「視如糞土」 https://youtu....
冤枉例子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課前擔心自己無法駕馭課程 //
⠀⠀
從學生時期以來就知道新思惟,也聽到很多好評。對於學術萌芽期的菜鳥來說,這是很吸引人的一個課程,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下定決心,抱持著再看看的心情,錯過好幾梯次。而觀望的這段期間,也試著投稿過幾次論文不過都是被拒絕收場,一轉眼就當住院醫師了,也認知到在醫學中心需要具備的技能,這次終於下定決心,參加這次在台南舉辦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 課後發現,講師讓寫論文變得容易上手。//
⠀⠀
不過事實上是自己過於擔心了,整天的課程下來,主題內容明確,都是在寫作的路上會遇到的問題。課程簡報內容,都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講解最重要的資訊,也會舉實際例子讓我們瞭解,不流於死板的文字,讓即使是新手的我們,也能快速擷取精華。
⠀⠀
每堂課大概是半小時,這個時間剛好,不會過長也不會太短,是集中精神的最佳時間,且每堂課結束都有 10 分鐘提問,並讓我們消化剛剛學到的東西以及提出問題。在課程中,回想起過去寫作與投稿的經驗,可以瞭解過去自己的不足並且做觀念修正。除了寫作外也教你許多投稿、選擇期刊的技巧,讓你少走許多冤枉路,畢竟,投稿出去並不是結束,刊出才是結束。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開放報名!
⠀
🚩快速拼出自己的 SCI,2021 最後一班。
➠ 全新梯次|11 / 2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突破從 0 到 1 的困境。
冤枉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 生 流 流 長,難 免 會 有 被 誤 會、冤 枉 或 受 委 屈 的 時 候,你 嘗 試 去 解 釋,結 果 情 況 並 沒 有 好 轉,反 而 變 糟,因 為 不 是 每 個 人 都 願 意 聽 你 的 解 釋,很 多 時 候 人 只 會 堅 信 自 己 所 認 为 的,他 並 沒 要 求 證 什 麼。
.
不 知 從 何 開 始,
當 我 被 誤 會 時,
我 都 不 去 解 釋 了,
我 都 靜 靜 地 任 由 劇 情 自 然 發 展。
.
聖 經 名 言:
“有 人 打 你 的 右 臉,
連 左 臉 也 轉 過 來 由 他 打。”
.
聽 起 來 好 像 很 變 態,
是 傻 的 嗎?
幹 嘛 不 還 手 跟 對 方 死 過。
.
不。舉 個 例 子:
今 天 你 遇 到 一 位 奧 客,
百 般 刁 難,
你 知 道 你 可 以 跟 他『斗』過,
不 怕 得 罪 他,讓 他 難 堪,
因 為 你 知 道 你 並 沒 做 錯。
不 過 你 選 擇 深 吸 一 口 長 氣:
“不 好 意 思,滿 足 不 了 你 的 要 求,謝 謝 。”
對 方 繼 續 不 停 臭 罵 你,
你 也 一 笑 置 之,
繼 續 靜 靜 做 你 的 工 作。
.
我 想 說,
我 發 現 不 多 解 釋 是 好 的。
很 多 時 候,到 後 來,
是 對 方 主 動 回 來 跟 你 解 釋
他 為 什 麼 會 那 麼 激 動。
.
誤 會 經 常 都 會 發 生,
沒 有 對 錯,
但 致 命 的 從 來 不 是 誤 會,
而 是 當 下 彼 此 的 回 應 和 情 緒。
冤枉例子 在 Yylamproduc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咩叫「腹誹」?兩個古代大臣被冤枉至死的故事
記住訂閱呢個channel,然後開啟YouTube通知,咁就唔會錯過任何一個中文小知識喇!
—————————————————————
繼續學習語文知識:
睇唔起人嘅三個成語:「不值一哂」、「不屑一顧」、「視如糞土」
https://youtu.be/wlCpDt84trY
測試代溝遊戲?補習老師與潮流的距離?!
https://youtu.be/Lqwrf2NMdM4
YYLAM 2020 - 2021 常規課程攻略
https://youtu.be/ORiNDqwg5-8
Dear Jayden《銀河修理員》
https://youtu.be/u0rt8RLUILI
—————————————————————
FACEBOOK PAGE:YYLAM https://www.facebook.com/Beacon.YYLam
INSTAGRAM:YYLAMJAYDEN https://www.instagram.com/yylamjayden/
中文課程資訊:https://www.beacon.com.hk/tutors/yyla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dhvigk8su8/hqdefault.jpg)
冤枉例子 在 豆豆媽咪健康生活家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創 #收納 #廚房
大創有許多便宜又好用的廚房收納小物,一直深受大家喜愛,但是這麼多種類,要如何分析評估哪一種最適合自己?如何避免買到雷品收納物?環保和整齊收納如何兼顧?
首先豆豆媽要來和大家分享 #買收納用品前你一定要想的3件事
1.要放在哪裡
2.要放什麼東西
3.一定要買嗎?
豆豆媽也要來跟大家分享我的血淚史,收納用品不見得買愈多愈好、也不見得都適合我們,在挑選前,你應該知道的觀念釐清和分析比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
大創是出了名的有許多便宜好用的收納小物,可是常常同類的收納品,架上有好幾種選擇,很容易讓人眼花瞭亂~
豆豆媽這次舉了三個例子: #碗盤收納層架 #平底鍋收納架,還有各式 #收納盒…,不同尺寸材質,該如何選擇呢?
另外還有在買收納用品前要注意的事
1.尺寸是否適合
2.考慮後續清潔是否方便
3.環保和整齊收納如何兼顧?
這些相信是大家在採買這些收納用品前,容易忽略的問題~~
有這集的分析,相信大家以後可以少花一些冤枉錢買不適合的收納品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5m1K8vwnJE/hqdefault.jpg)
冤枉例子 在 RagaFinance財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疫情未受控,今集為左保障番各位主持既健康,唔好出咁多街,我地改左用Google Meet 做網上直播,時間緊逼,望各位觀眾包涵!希望大家俾多個like幾位主持同好幫手既Raga幕後人員John同EV!
今集主要就講番唔少人就用財經網站既免費報價買賣輪證,連隻輪既買賣差價同埋街貨量情況係點,莊家開價響咩野位都唔知,輸左唔少「冤枉錢」。
Ivan 今晚用左一隻中芯輪11148做例子,教大家高街貨輪點解會好容易令大家買錯左貴貨。
除此之外,三位亦都講左證既買賣差價點訂,咩野係莊家買賣價,街貨量高低對輪價既影響,教大家做個精明既消費者!
仲有Ivan亦都即席示範左如果要隔晚掛定輪證既買賣算,點樣用模擬計數機幫自己計價,分析埋呢種方式有咩利弊,亦都回答左唔少網友既問題。
https://youtu.be/b8vPtMJ5l9I
第一節精彩內容:
1. 街貨量即係咩?咩野為之高街貨量?
2. 街貨量去到咩野水平係高?
3. 點解莊家有時唔可以增發隻輪?
4. 街貨量高點解會影響到輪價?莊家回購輪證要睇咩野因素報價?
5. 點睇到莊家最佳買入價放響邊個價位?
https://youtu.be/b7Ya0Phmdvw
第二節精彩內容:
1. 莊家買賣盤係點訂?點解輪價買賣差價會時闊時窄?
2. 輪證流通量係咩,無成交既輪點解都唔怕買?
3. 隔晚掛定盤有咩問題?用模擬計算機計價掛盤應該點做先準啲?
4. 買賣輪證用市價好過排隊買同沽?
5. 大size掛買/掛沽隻輪既盤,對正股走勢有無啟示?
https://youtu.be/XLe1skd78eE
呢個新單元既內容繼續豐富實用,大市暢旺,大家想用輪證部署,立即學好輪證基礎!逢星期三晚九點至十點,即場直播接受提問,互動教學!
錯過左之前既兩集,就按以下條link睇番啦!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Blwm-p_M-QyKWIt2BYv9YJN-95US6LKL
#認股證 #窩輪 #街貨量 #認股證教學 #瑞信 #Season #小兵Gary #輪證錦囊 #Ragafinance #莊家 #買賣差價
大家如果對輪證知識有咩野問題唔明,歡迎留言問,又或者登記成為瑞信認股證牛熊證既會員,可以優先問問題,Ivan話問得下集一定搵個時間答!
瑞信全新輪證網站
https://warrants-hk.credit-suisse.com/tc
登記成為瑞信會員
https://warrants-hk.credit-suisse.com/tc/about/membership
輪證錦囊案內所交流區:
https://t.me/joinchat/DH7y1w5TCKbB-w2aqiPpqw
本節目由瑞信認股證/牛熊證特約播出
瑞信免責聲明:
https://warrants-hk.credit-suisse.com/tc/seminar/disclaimer
RagaFinanc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agafin/
《Calvin直播室》眾籌計劃 ?
http://patreon.com/calvinchoy
-------------------------------------------------------------------------------------------------------------------------------------------
免責聲明:《Raga Finance》竭力提供準確資訊,惟不保證絕對無誤,資訊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不論公司是否與侵權行為、訂立契約或其他方面有關),本公司概不負責。
同時,《Raga Finance》所提供之投資分析技巧與建議,只可作為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Raga Finance》主持、嘉賓、編輯及記者無關。
同時,《Raga Finance》所有節目或資訊,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Raga Finance》立場。
Raga Finance
網址: www.ragafinance.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7Ya0Phmdvw/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mn3ghSPYw8WSoOOcOpu_nPcoL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