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南岸有種美麗的鄉村感,
這次參加小團的巴士旅行,一天可以跑四個景點,
安排的不會太累也不會坐太久的車,我覺得是真的滿方便的,
如果你打算玩冰島不自駕(冰島不開車),
可能沒有駕照也可能覺得開車很累很麻煩(?),
想找冰島私人團 or 冰島旅行團,
那就可以參考我這篇冰島Local tour的遊記摟~
👉https://athena77.com/southern-iceland-small-group/
我參加的是這家 BusTravel Iceland 我有先在台灣預訂!
真的要先預訂喇,我當天有遇到一對夫妻想現場報名沒有辦法唷很尷尬😅
從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出發🇮🇸 去的點有
☑️斯科加爾瀑布 Skogafoss (彩虹瀑布)
☑️索爾黑馬冰川
☑️黑沙灘/途徑維克小鎮
☑️塞里雅蘭瀑布 (水簾洞瀑布)
👉參加的注意事項和優點
1.巴士接駁時間會在9:00 – 9:30之間(請9:00準時在接駁點)
2.司機身兼導遊,到定點就放大家下去 他會在車上等你
3.沒有提供午餐,但會給你午餐時間(約50分鐘)
4.只有冰川那個點的自由時間為50分鐘,其餘都是30分鐘 但重點都可看到
5.冰島天氣變幻多端一定要帶傘或是雨衣
6.英文導遊說故事,不用自己開車導航悠閒玩冰島
–
更詳細的遊記參考文章吧🔍
https://athena77.com/southern-iceland-small-group/
冰島首都 英文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旅人故事:【在冰島遇見捕魚的作家】
「你究竟有多喜歡吃意大利麵?」他問。
那已經是我連續吃意大利麵的第五天了。由於冰島物價不低,飯餐盡可能都想自行解決,於是我只好每天完成行程後,趁超級市場關門前搜購最便宜的食材。由於天氣實在太冷,冰島大部份食材只能入口,還好本土唯一能飼養的冰島羊價格還算合理,因此羊肉意大利麵幾乎成了我每天的例行晚餐。
「我在冰島捕魚,但實際上我是作家。」他說。
也許他只是想找個人聊天,便逮住了經常獨自吃麵的我。他是比利時人,一位英文不甚流利的中年大叔。令人意外地,他喜歡中國作家,特別是拿了諾貝爾文學奬的莫言;另一個喜歡的作品,竟是《西遊記》。
「從來故事都是由前人口耳相傳流傳下來的,」他說:「隨著年代一直被後人改寫、續寫。完全原創的新故事,其實是很近代的構念。」
他說,他年輕時的夢想是做電影導演,可惜失敗了。失敗的細節他沒有多提,只說是因為一部電影而讓他失去所有積蓄。孑然一身的他,便隻身來到冰島,在他口中這個「Middle of Nowhere」的地方工作。
他在冰島靠捕魚唯生,這種純體力活的工作只要做足半年,便能讓他賺到足夠的錢到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生活半年。他這幾年的生活,就是在冰島工作半年,到亞洲寫作半年,然後又回到冰島工作半年,如此類推。我覺得好奇,為甚麼他不可以安定地留在一個地方,找份穩定工作,下班後再寫作?至少不用如此辛苦地靠體力活營生。
「你不明白,創作是不可以這樣的。」他認真地說:「你只能全心全意投入創作,寫作時只能寫作,不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寫作。」
他的計劃是靠一部小說成名,然後翻身,再將小說拍成電影,奪回他年輕時失去的一切。
在我離開冰島前一天,他說錢包在洗澡時被人偷走了。從他冷靜的神情看來,著實不像一個遺失了錢包的人,不過,反正損失不大,我請他喝了一罐啤酒,然後和他在冰島首都 Reykjavik 的 Laugavegur 大街逛了一圈。我和他聊了很多亞洲作家,我說我喜歡三島由紀夫,他說三島太新派了,還是比較喜歡川端康成筆下的那個比較傳統的日本。
「總有一天吧。總有一天,你會看到我的故事。」他說。後來我沒有再聯絡他,不過我期待某天能在某個地方看到他的故事。
Storyteller:黃宇恆
Illustration by Patpatkate
👀觀看更多旅人故事:〖https://bit.ly/31g9LxH〗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ubscribe our newsletter〗
正在準備新嘗試,subscribe 我們將會搶先看到全新的storyteller:https://bit.ly/2YWEwYs
‧
歡迎任何合作,創作各類型插畫和故事,品牌企劃或慈善推廣,請電郵至說故事工作室 info@story-teller.com.hk
‧
👉 現在可於 Cabinet of Stories 訂購「Storyteller x 白蘭樹下 x 香港電車 115 周年特別限量版」現時全港*免運費,立即訂購:https://bit.ly/2qfjyrb
冰島首都 英文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氣候暖化是現今全球科學家共同關注的議題,對於透過化石遺跡了解動植物生活樣貌與人類文化型態等線索的考古學家來說,更是一大挑戰。這兩天很重要的科學新聞,即是冰河Ok的告別式。冰河之死意味著人類文明與環境變遷的線索的永遠消失,讓我們透過關注 【CSR@天下】的這則深入報導,承認人類正在失去的過去,也想想我們可以採取的行動個。
延伸閱讀: 地球圖輯隊 情報總部 的這篇文章:「與氣候變遷賽跑 跟北極融冰爭奪化石的考古學家」https://dq.yam.com/post.php?id=6706
-\-\-\-\-\-\-\-\-\-\-\-\-\-\-\-\
將在當天正式揭幕的紀念碑上,刻著一封名為「致未來」的訃聞如此寫道:「Ok是第一條失去冰河地位的冰河。在未來的200年,所有的冰河都將殊途同歸。這個紀念碑是為了承認,我們知道現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必須採取什麼行動。只有您會知道我們是否辦到了。」
...
這條冰河是2018年一部名為《很不OK》( Not Ok)的紀錄片主角。這部由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人類學家豪伊(Cymene Howe)與鮑耶( Dominic Boyer)共同製作的影片,是由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前市長與喜劇演員葛納(Jón Gnarr)旁白,內容描述Ok冰河如何自2014年以來逐漸邁向「死亡」的融冰過程。
...
紀念碑上有個「415PP CO2」的註記,就是今年5月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創下新高的數字。簡單的英文字母與數字清楚點出冰河的死亡原因——氣候變遷導致的全球暖化。根據這部紀錄片的報導,科學家擔憂在2200年前,冰島有超過400條冰河都將「壽終正寢」。
「透過標誌Ok的過世,我們希望讓人注意到當地球上的冰河消失時,我們也失去了什麼,」豪伊說,「這些冰塊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蓄積體,冰封在裡面的是大氣的歷史。他們也是充滿了重要意涵的文化型態。」
(引用自https://csr.cw.com.tw/article/4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