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國產疫苗能快速上市嗎?
獨家文件揭露,食藥署去年做一個大膽決定
高端解盲之後,
#台灣最快可望7月開打這個全球第一款未經三期臨床試驗,而是以「免疫橋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許可(EUA)的新冠疫苗。《天下》取得關鍵文件,獨家專訪訂出EUA條件的負責人,一位擁有哈佛學位的醫師,揭露引起重大爭議的決策內幕。
醫護正在施打莫德納,急需疫苗的台灣,不久後國產疫苗即可能支應。急需疫苗的台灣,不久後國產疫苗即可能支應。
2021-06-10
6月10日,
國產疫苗進度最快的高端疫苗,在紛擾中,端出二期臨床試驗期間分析解盲結果「達標」的好消息。
近4000名受試者在3個月內接種兩劑後,所有安全性與免疫相關數據均達標,將立即送件食藥署,由食藥署根據免疫橋接研究(Immuno-Bridging Study)結果進行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高端總經理陳燦堅更表示,今年已經準備好1000萬劑的產能。
「大家一起打疫苗,把疫情控制住,」高端主管在記者會中興奮地高喊。
高端開記者會宣布解盲達標,記者會中也提到,最高齡的受試者為89歲,「就是我媽,」剛卸任的前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說。
基於支持國產疫苗的理念,他本人及母親,都是高端疫苗二期的自願受試者。解盲之後,高端會告知,他母親注射的是疫苗,還是屬於隨機抽樣,佔總數七分之一的對照組,注射的是無害的生理食鹽水。
如果是疫苗,高端會通知他,母親血液裡的中和抗體濃度。
「一個89歲的老媽媽,能不能產生(中和)抗體?」醫師出身,擁有耶魯大學衛生政策博士的郭旭崧表示,這點很有科學意義。
「她有抗體,我就很開心,」他說,這代表母親對新冠病毒已有相當程度的免疫力,不然,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台北,他依舊得要求身為高危險群的母親不能外出,並設下重重保護措施。
他這段話,其實充分說明了當前國產疫苗的爭議。
「中和抗體」當依據,全球首創
#中和抗體是什麼?
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透過表面的抗原進入人體細胞,複製自己的遺傳訊息,因而製造出成千上百的病毒攻陷人體。而中和抗體可以堵住抗原、讓病毒無法入侵細胞。
理論上,可依受試者體內中和抗體的「效價」,也就是血清裡中和抗體的濃度,來合理預測疫苗的療效。但過去,仍須執行大規模的三期臨床試驗,來驗證疫苗的療效,也就是讓上萬名受試者施打疫苗,檢視實際面對病毒的保護力。
然而,高端二期期中分析解盲達標,最快可望在7月得到政府的緊急使用授權,在台灣施打,直接跳過傳統的三期臨床。
#我們應該是世界第一個(這樣做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新藥科技組組長詹明曉對《天下》坦承。
事情的起源,是2020年10月下旬,衛福部食藥署對高端、聯亞與國光三家國產疫苗廠商,發出EUA的查核表,並明確告知三家廠商……
#三期臨床試驗不是必要的東西。」
根據《天下》獨家取得,食藥署2020年10月19日訂正版「COVID 19 Vaccine EUA應檢附之技術性文件」,包括臨床、毒性與生產三部份規範。
文件中最關鍵的「風險效益評估報告」部份,備註寫著,「初步療效得以免疫原性做科學上合理的連結與推估。」
這段簡短、有點含糊的文字,代表食藥署做了一個大膽決定,要以科學方法,確認沒有經過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仍有相當的保護力,並可核發EUA。
美國還在觀望,台灣已實戰
協助食藥署做出該EUA決策的CDE,成立於1998年,是食藥署背後的專業幕僚單位,提供審查法規建議。
這份台灣EUA說明指引
#出自集結了20幾名專科醫師的CDE新藥科技組。
身為小兒科專科醫師、擁有哈佛公衛碩士的詹明曉解釋,療效評估未寫明具體做法,是為了「保留一個科學上未來推估的空間。」
參考的是,2020年6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的「預防新冠肺炎疫苗之開發與許可的產業指引(Development and Licensure of Vaccines to Prevent COVID-19-Guidance for Industry)」的一段:
「一旦科學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機制有進一步了解,能合理預測疫苗接種後人體的免疫反應及保護力,就有可能以替代指標來加快批准過程。」
只不過,美國這段指引還停留在「未來式」,台灣的食藥署已經拿來實戰。
擴大「二期人數」的統計意義
事實上,去年至今,過去常被批評為保守的台灣藥政單位,在本次疫苗的EUA規範上,卻是大步躍進,幾乎樣樣「超英趕美」。
例如,去年10月6日,美國FDA因應嚴峻疫情修改傳統的藥證審核流程,針對新冠疫苗首度發布EUA指引。最大的改動在於,允許藥廠申請EUA當下,持續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而且不要求三期臨床受試者像傳統須數萬人規模,但必須至少3000名。
台灣食藥署緊接著在10月14日首度召開專家會議,訂出台灣的新冠疫苗EUA指引,直接比照美國EUA,將受試者人數從原先的數百人,大幅提高至3000名,只不過是放在臨床二期(編按:再加上15%的對照組,總共受試者為3500~4000人)。
詹明曉表示,設計出「大規模的二期」,目的是要確保疫苗的安全性,「達到國際EUA(核准)一個新疫苗的標準。」
他表示,臨床3000人的統計意義,是有95%的機會,觀察到千分之一的不良事件。以疫苗而言,發生機率小於千分之一的事,很難在臨床試驗觀察到,要靠上市後的監測。例如,AZ疫苗的血栓副作用,便在上市後才發現。
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是提供食藥署審查法規建議的單位,新藥科技組組長詹明曉(前排左2)表示,即使國產疫苗跳過三期臨床,審核的嚴謹度仍超過美國標準。(詹明曉提供)
等不到國際數據,改用熟悉方法
確定了安全性,這時候就是最大重點——疫苗療效的評估。
台灣CDE原本期待,到2021年,歐美第一波接種的疫苗,可能產出一個「魔術數字」,也就
#保護力關聯指標(CoP,Correlates of Protection)。
一旦輝瑞、AZ公布其疫苗的保護力關聯指標,台灣疫苗廠便可依此比對出自家產品的性能,不須三期臨床試驗。
但CDE後來發現,要等大廠公布,甚至WHO訂出新冠疫苗保護力關聯性的全球標準,還有好長一段路。
「完整的具體指標要用非常複雜的方法學去驗證,」詹明曉指出,WHO光是解釋CoP的指引,就有6、70頁。
眼見CoP的產出遙遙無期,台灣不能被動等待,所以食藥署才當機立斷……
#在3月就決定,換以「免疫橋接研究」作為審核通過EUA的標準。
對詹明曉而言,這是很【熟悉】的方法。
例如,CDE
#每年審查藥廠應對季節性流感不同病毒株開發的「新疫苗」,便是透過免疫橋接,加速核可流程。
只不過,要做「免疫橋接研究」,就必須自己找已上市的疫苗,做對照實驗,而且條件相當嚴謹,必須使用同一個實驗室、同一種測量方法。
免疫橋接的研究對象,便是今年1月爆發院內群聚感染的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以下簡稱部桃)。
3月,台灣採購首批AZ疫苗開始施打,部桃醫護是台灣第一批接種AZ疫苗的人員。
當時,CDE立刻建議政府,應該在部桃醫護施打兩劑28天後抽取血清,測量其中的中和抗體濃度,與國產疫苗擴大二期的結果比對,用實驗室數據取代三期臨床數據。
疫情壓境,審核會放低標準?
詹明曉直陳,台灣EUA擴大二期是疫情發展、國外採購疫苗狀況無法掌握等綜合條件下,考量法規必須與病毒傳播速度賽跑,所做出的決定。
「作戰就是不能沒有(自己的)武器,」詹明曉指出,從海外疫情爆發之始,政府就決心要發展國產疫苗。
但也理解,若要依照傳統做法,
#針對有感染風險者做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去年一整年幾乎沒有本土疫情的台灣,若持續到今年也仍無大規模疫情,就不可能執行;若到海外招募受試者,不僅費時,也要耗資數十億起跳。
#時效性和選擇性都不站在我們這邊,詹明曉說,CDE每週與疫苗廠商開會,了解就台灣新藥產業的有限量能,必須做出取捨。
然而,當前台灣疫情空前嚴峻的考驗下,CDE會因此放低標準,讓國產疫苗快速通關嗎?
「沒有,我們很嚴謹,」他笑著說。
「我們用的方法,其實就是你做出來的結果,幾乎要跟AZ差不多好,或是更好,才過得了我們的統計檢定。」
也就是說,儘管美國FDA的EUA準則明訂的是,疫苗整體保護力只要有50%就可通過。但根據5月份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公告,施打兩劑AZ疫苗,保護力可達85%至90%,用AZ作為國產疫苗的標竿,某個程度來說,比美國標準嚴格。
「沒有辦法,我們(當時)也只能拿到AZ,」詹明曉說。
一篇論文給了「科學界共識」
但並不是所有學者都認同詹明曉與食藥署的做法。
今年3月,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在個人臉書發表「台灣疫苗進度落後沒面子?國產疫苗不要急著上路」一文,便引起廣大迴響。
他認為,中和抗體作為療效替代指標,學界尚無共識,不必急著在此時放寬技術標準,讓國產疫苗匆匆上路。
然而,5月17日,一篇刊登在《Nature Medicine》期刊的論文,
#讓國產疫苗的支持者士氣大振。
該論文把包括輝瑞、莫德納等所有已拿到EUA的疫苗接種者與新冠康復者體內中和抗體濃度比較,發現有保護力的正相關。
這形同為食藥署的EUA指引,提供進一步的科學基礎。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他本來也對中和抗體能否作為新冠疫苗保護力的替代指標,存有疑慮,但5月這篇《Nature Medicine》論文,說服了他,「現在比較像是科學界的共識了。」
#WHO也著急了?
5月26日,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與WHO組成的COVAX舉辦工作坊,熱烈討論了5個多小時,只在一個重點:如果決定疫苗保護力的人體試驗不可行或不符合倫理,要如何用免疫學上的指標替代,來緊急通過疫苗許可?
即使最後仍未訂出具體國際標準,但來自各國的科學家都指出,在人體所有抗體與非抗體的免疫機制中,血清的中和抗體濃度與疫苗保護力的關聯性最強,也最好測定。
工作坊主持人
#在全球疫苗界地位尊崇,高齡89歲的德國麻疹疫苗發明人普洛特金(Stanley Plotkin)接受《天下》電郵訪問。當記者問普洛特金,儘管新冠疫苗中和抗體的國際標準還未出爐,台灣若以此通過疫苗審查,合適嗎?
他回覆《天下》,「現在既然已經知道有關聯,我個人認為
#根據保護力關聯性通過疫苗就是可行的。」
這代表,中和抗體極有潛力當作疫苗保護力替代指標,可以加速臨床流程。這個發現為什麼關鍵?因為全球疫苗還是不夠。
5月底,WHO秘書長譚德塞就指出,全球疫苗市場已經嚴重不均到近乎可恥,「少數有能力開發和購買全球大部份疫苗的先進國家,掌控了其他國家的命運。」
不僅不夠多,更不夠應付實際需求——不是每個國家都能負擔AZ、莫德納以及輝瑞疫苗背後的冷鏈運輸成本。
例如,高端所用次單位蛋白疫苗技術,
#成品可保存在攝氏2度以上,便很適合缺乏冷凍設備的發展中國家。
高端疫苗如果如期7月開打,將是全球第一款以緊急核准方法通過的疫苗。圖為高端生醫園區。(王建棟攝)
台灣是第一個,但不是唯一
如果有了替代指標,就能加速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苗的開發與製造。WHO期待全球通過的疫苗愈快、愈多、愈好,最好能常溫保存甚至有噴鼻等更利接種的新劑型問世。
如果高端、聯亞拿到EUA,台灣會是全球第一個以免疫橋接通過緊急授權的國家。但台灣並不是唯一一個。
除了台灣,法國Valneva藥廠在英國執行的4000人三期臨床試驗,就應主管機關要求,展開與AZ疫苗比對免疫原性的研究;韓國、泰國藥政單位也都已在考慮把免疫橋接取代三期,作為EUA要件。
疫苗與病毒賽跑,若利大於弊又有基本的科學數據支持,法規並非不可變通。
【美國經驗】提醒
#疫苗要能自己量產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只要疫苗帶來的可能副作用,不要比傳染病帶來的危險還高,有迫切的需求,
#她支持讓國產疫苗快速上市。
事實上,她在今年3月聯亞疫苗徵求65歲以上志願者時,還帶了一群親朋好友去施打。
今年2、3月,高端、聯亞傳出年長受試者不足時,不少公衛大老都呼朋引伴去打,包括前副總統陳建仁、台大獸醫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郭旭崧則帶著高齡的母親。
賴秀穗告訴《天下》,他自願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國產疫苗做的都是穩定安全的次單位蛋白技術,而且「為了讓國產疫苗趕快上市。」
郭旭崧更表示,支持國產疫苗「已經成為我的信仰,」他2002年擔任疾管局長時,曾在訪美時正巧遇到小布希總統下令,萬一禽流感變成人傳人的大流行,禁止美國疫苗出口。
當時白宮首席公衛幕僚、世界知名公衛學者韓德生(Donald A. Henderson)告訴他,
#台灣一定要有量產疫苗的能力
#否則危急時刻,
#美國也救不了台灣。
這個警告,已在今天靈驗。
印度、泰國等國,因國內疫情嚴重,限制新冠疫苗代工廠出口,已經造成國際疫苗市場大亂,也是台灣雖然簽約2000萬劑的進口疫苗,至今拿不到100萬劑的主因之一。
「疫苗是戰略物資,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郭旭崧說。(責任編輯:王儷華)
Copyright © 2021天下雜誌
「冷凍食品代工廠台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冷凍食品代工廠台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冷凍食品代工廠台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冷凍食品代工廠台北 在 Re: [問題] 想問冷凍食品的代工及設備方面- 看板toberich 的評價
- 關於冷凍食品代工廠台北 在 【新北】三重隱形冠軍"大賣場"麵包代工廠年賺上億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冷凍食品代工廠台北 在 [問題] 想問冷凍食品的代工及設備方面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冷凍食品代工廠台北 在 代工超商鮮食.麵包百年工廠年賺10億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冷凍食品代工廠台北 在 營業通路的“麵包代工廠”|親民食品|【台灣真善美】2020.09.20 的評價
冷凍食品代工廠台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防疫日常
我愛漢堡排。
還好,台北喜來登飯店推出了冷凍的「人氣嫩切漢堡排」,在家裡就可以輕鬆享用!
聽說這次喜來登推出一系列的冷凍食品,多半都是飯店主廚自製而非請代工廠OEM的,所以做法也相對細緻很多。
就拿這個漢堡排來說,盛裝在一個黑色耐熱盒裡,打開之後會發現,除了它是冷凍的之外,看起來就像是已經準備好要讓你隨時開動的樣子!
是的,照說明看來,只要把它放進微波爐裡,沒多久就可以享受多汁的牛肉漢堡排。
呃~但~~瑞凡,我家沒有微波爐!嗚嗚嗚~
沒關係,於是我決定讓它稍微解凍之後,移至我最愛的波浪珐瑯盤裡,放到電鍋裡蒸啦👍~~
哇哈哈~我最拿手的就是用大同電鍋覆熱食物了,嘿嘿!
只是我太得意忘形,放進電鍋裡就把它忘記了,結果熱過了頭,以致於肉汁有點流失···
但好在,吃起來還是肉香十足,雖然沒那麼嫩,但是配著「少女之心的米」煮的白飯🍚,嗯哼~又是滿足的一餐!
除了漢堡排🍔本人之外,還有紅蘿蔔🥕和洋芋🥔作為配菜喔!完成度真的很高,哈哈~~🥰
重點是,這樣一分有著新鮮手打牛肉的漢堡排只要180大洋!
怎麼訂👉🏻👉🏻👉🏻
https://twanga.mohist.com.tw/LIKEGO/detail.php?GetStore=MHH&ProductId=25369
#eatathome
#igdaily
#beefburger
#frozenfood
#lifestyle
#cookingathome
#漢堡排
#米兒情事
@ Sheraton Grand Taipei Hotel 台北喜來登大飯店
冷凍食品代工廠台北 在 [問題] 想問冷凍食品的代工及設備方面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問題]想問冷凍食品的代工及設備方面@toberich,共有16則留言,4人參與討論,3推0噓13→, 大家好,我們開在內湖的小店家最近這ㄧ年生意穩定, ... ... <看更多>
冷凍食品代工廠台北 在 Re: [問題] 想問冷凍食品的代工及設備方面- 看板toberich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fifi0724 (菲菲)》之銘言:
: 大家好,我們開在內湖的小店家
: 最近這ㄧ年生意穩定,想要將店裡的某些產品,慢慢轉型為冷凍食品的模式,可以供店內
: 使用並同時販售給消費者~
: 有問過幾家代工廠,單一肉品品項下訂就要300公斤起跳,我們希望初期量可以少一些,
: 之後生意好再慢慢增加~
: 所以想請問:
: 1、有人可以介紹冷凍或常溫調理包的代工廠嗎?或者有版友在從事相關業務可以提供一
: 些資訊或幫忙代工呢?
: (或想要合作也可以,我們的店已經小有名氣,有穩定客源一直在等我們出冷凍包,對於
: 走冷凍這塊蠻有信心)
: 2、如果想自己生產的話,我知道在網上販售要有8大項標示這沒問題,但我們沒做過冷凍
: 食品,想問問有沒有知道相關knowhow的朋友,可以指點一下簡易版本的冷凍食品生產流
: 程及需要的器材設備,像東西烹調好如何降溫、冷凍,保存等(目前暫無資金能做到外面
: 中央工廠的規模),有可以教我們一下的我們願意支付諮詢費用哦!
: 謝謝大家~~
您好
鄙人剛好也是冷凍業界的,分享一下我的專業
您會問到想想自己製作冷凍食品,想必您是發現冷凍食品業的秘密了,就是毛利率高且投
資額不大,甚至小家庭都能自己量化生產。真正的門檻在KNOWHOW而非錢。而KNOWHOW不再
於大方向而在如何做到的小細節。
委託人家代工,最簡單,但是您一定會被代工廠玩死,你給人代工,原料如何控制?量少
很常用到次級原料?萬一他添加不當的加工助劑呢?代工費偷藏損耗(硬加在您身上
)?.....???????舉例不完。除非您有駐廠人員做監督,否則冷凍食品一般不會小量委託代
工,因為完全被人掐脖子。
舉例:平平是牛的胸腩連體,代工廠給大公司的是92%以上的[解凍轉換],您拿到的是85%
解凍轉換,您的損耗大而且口感一定差。代工廠一般都是利用小客戶清庫存或清邊角料。
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一,產品成本結構
一般來說,建議控制食材成本佔總成本的20~30%以下,包材成本5~10%以下,其餘再扣除
加工成本與冷凍儲存運輸成本,剩餘的就是利潤。如果您的配方,食材,加工程序經過巧
思設計,您的毛利率應該要控制在40~60%之間。
在小規模的生產中只要選擇幾個製程瓶頸(例如:費工/費時/耗能...)購置設備即可,其
他可透過上游供應商解決,或暫時自己手工處理,這樣可以降低設備攤提成本,實現獲利
最佳模式。我有EXCEL未來能與您分享
二,配方設計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不同的配方,要對應不同特性的食材與不同的加工程序/不同的設備
,不過共通的一點都是如何通過[相的轉換](水>>冰>>水)。
冷凍食品最容易受到加工破壞的階段是冷凍階段,在降溫過程中,零下1度到零下5度稱之
為最大冰晶形成帶,對產品質地破會很大,如果通過的時間過長(視性質,一般是30~60分
鐘),會造成質地受到冰晶擠壓破壞,解凍時會有過量的解凍液滴產生,所以在配方設計
上就要思考。
另外舉例:如果產品沒有[包油][包水]又含多量的澱粉(尤其是直鏈澱粉),會很容易導致
澱粉阿法化(a化),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如果產品偏向油脂與蛋白質,又沒有[包油][
包水][包冰],會很容易造成冷凍焦化(凍燒)。
我有標準結構,未來有機會再分享
三,加工流程
要看您配方設計與產品特性來決定,不過小量生產冷凍食品有一定有幾個加工原則
1.進料>>2.預處理>>3.清洗>>4.分切>>5.殺菁/川燙>>6.調理>>7.降溫>>8.包裝>>9.預冷
>>10.快速凍結>>11.裝箱>>12.冷凍儲存>>13.運輸
1.進料:一定是憑人工,這一點最重要,不好的料一定不會有好產品
2.預處理:不需設備,例如:拆包/解凍/分秤/浸泡....
3.清洗:看您的食材特性,如果量不大就別買設備,量大:水循環清洗機/氣泡清洗機
....等
4.分切:這很費工,建議買小型設備,不貴(幾萬塊)但速度極快且規格一致,盡量選擇能
換刀頭的就能一機多用,例如:全能切菜機(切段/切丁/雜切,自由變換),打絲機(切絲/
切泥),切片機...
5.殺菁/川燙:大煮鍋即可,但旁邊要附帶水槽,因為完成後要立即降溫,否則軟爛(品質
差)或出水(製程差)
6.調理:看您的產品,煎/煮/炒/炸/烘/烤...都有小型設備(便宜)
7.降溫:流水降溫/電扇降溫...便宜快速又有效
8.包裝:初期建議人工裝,量穩了可思考:自動包裝機(固體/黏稠),自動定量機(液體)
。如為袋裝產品封口可採用:按壓式封口機/連續封口機/豎式三方封口機....
9.預冷:讓產品第一段先降溫到4~7度以下,能更快速完成後續極為耗能的快速凍結階段
,也降低快速凍結壓縮機的能耗(差.很.多),否則光電費就嚇死你。
10.快速凍結:視性質,30~60分鐘通過最大冰晶形成帶,達到零下10度即可(這階段不要
到零下18度,太耗能了),建議購買:盤管式冷凍設備(IQF個別急速冷凍設備太貴,而且
您批量不夠達到IQF的經濟規模)
11.裝箱:如果箱體規格一致,買自動封箱機,否則手工封箱即可
12.冷凍儲存:冷凍庫達零下18度以下
13.運輸:非正規方式,短距離(1小時內),常溫車保冰快進快出。正規方式,冷凍車運輸
。
四,法規
注意幾項基本法規:食品添加物限量標準/生熟食混合即食衛生標準/冷凍食品衛生標準/
食品標示法。
其他法規不是不重要,而是您規模還不到,能多了解也不錯,沒空就先主要看上面那幾項
吧!
五,其他
老實說您在PTT詢問,不會得到太有幫助的結果,因為,免費的諮詢都是一些大方向或學
理上的答案,您會了解狀況但還是做不出來。真正的經驗知識與實務操作不會在這裡的。
雖然我解釋這麼多,不果有沒有發現,裡面沒有作業細節,因為如果要談細節,字彙多到
打不完,所以~~有問題再問我囉。
PTT ID = Line 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20.170.2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oberich/M.1496451580.A.D53.html
※ 編輯: mhwork2004 (211.20.170.224), 06/03/2017 09:20: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