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五倍券重點整理
行政院公布振興五倍券的規劃細項,包含使用場景、領用方法、消費時間、內含消費額等各式內容都完整公布,目標是能夠有效拉抬民間消費力,讓經濟活絡,有效增加成長。
這次的圖片與細節較多,建議大家到多圖易讀版閱讀
https://www.potatomedia.co/s/0jgbDo7
一、民眾不需負擔費用
去年的三倍券,是由眾人支付一千元兌換而來,中低收與弱勢民眾則由政府負擔,而今年的五倍券這一千元則由政府負擔,提供五千元消費面額的振興券提供民眾使用,所以領取時民眾不需負擔費用。
二、規劃三種面額 200 / 500 / 300
為了因應各種使用場景,這次的面額分別規劃200元5張,500元2張,1000元三張,除了兩百元是我們生活日常中較少用到的面額外,其餘使用上問題都不大,商店家在促銷金額的規劃上,也都可以優先以面額作為考量。
建議除了大額商品外,多利用兩百為單位的促銷,相信會有奇效。
三、使用期間半年
這次從2021年10月8號開始使用,一路可使用到2022年的4月30號,而商店家的對話時間則延後兩個月到6月30號,規劃期限是希望能在短時間內增加流通,也希望能讓民眾願意消費,而不是過度儲蓄。
四、領取範圍
包含2022年4月30日當天出生前的國民,外籍配偶,持永久居留證、持外交官員證都可領取,這也代表如果許多媽媽預產期是在這之前,就可以立即享受到一個大紅包,也算是意外驚喜~
五、發放時間表
這次使用行動支付 / 信用卡 / 電子票證的,都是9月22號就開放綁定,一樣是10月8日就開始消費。
全台超過15000家的超商超市也開始提供發放服務,從9/25開始預訂,10/8號開始領取。
至於郵局的預約與領取時間較晚,從10月4號透過網站或電話預約後,10月12日開始領取。
可以預期的是,數位與行動支付方便性最高,但相對的優惠力度也會最小,所以多數人應該都還是會選擇紙本,那紙本中便利商店與超市的預約與領取時間較早,能夠在推出第一天就花掉,郵局較晚幾天開放,但也能想像發放的等待時間能夠舒緩許多。
建議大家不要都急著前幾天就想要馬上拿到,基本上過一周後再去領就不用排隊了。
六、防偽機制
這次的振興五倍券設計中與鈔票一樣,包含變色油墨、正反套印圖案、螢光纖維絲與螢光圖紋、空壓圖紋、凹版觸感印紋與視障浮凸符碼,微小字、隱藏字等設計。
七、使用範圍以實體店面為主
這次的規劃是以振興受衝擊較大的產業,包含餐飲、夜市、市場、學費補習費、百貨公司、書店、演唱會、婚宴會館、體育賽事、旅遊住宿、國內電商網購等。
限制範圍則包含境外電商、股票、繳稅罰單、行政規費、菸品、保單、國民年金、信用卡費、禮券、儲值等。
限制使用範圍,的確也能更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
八、電商與外送的合作
這次振興計畫上線後,國內電商與外送平台也會響應振興計畫,提供專區來支持在地商店家以及小農,包含會配合免上架費,降低抽成,減免廣告費與服務費等。
九、各部會加碼
包含經濟部的好食券、文化部的藝Fun券等,總共八個部會都會提供不同階段的加碼措施,細節也會在之後公布。
最後大家有考慮要買甚麼東西了嗎?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00的網紅南道不知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電影 無雙 上半部是在演印刷課無誤 從城城開始在監獄裡面畫郵票那就是所謂的專業完稿 戲裡有講到凹版丶凸版到變色油墨等等的劇情 也提到紙如何去裱浮水印 這些都是在印刷裡面必須要的版丶油墨跟紙的三位一體關係 我在學校上的印刷課堂裡面 會叫同學往下面一些線索去找找 1-城城由臨摹畫家𨍭由畫版畫,是應用印刷...
凹版 畫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數位轉型,驅動傳統印刷華麗轉身
科技快速發展,大家對實體紙本的需求愈來愈低,傳統印刷業也因此面臨轉型,尋求永續經營的解方。
為此,工業局委託印刷中心輔導印刷產業數位轉型,藉由多元化技術布局,滿足跨產業的印刷需求。
💁♀️案例分享
#大勤化成 客製化車內面板 營業額增三百萬
109年透過工業局「紋理影像跨域應用輔導計畫」,運用高解析掃描及影像優化技術,搭配智能化圖紋分類演算,建立圖紋資料庫,並以凹版印刷結合水轉印工藝技術,將客製化圖紋印刷於ABS或PP材質之車內裝飾面板,給予車內裝飾面板精緻的高解析印紋,強化其產品設計的競爭力,並以此獲得新款車型車內裝飾面板訂單,營業額增加 300 萬元以上!
#綺益彩印科技 雲端少量多樣客製化 營業額增6百萬
在工業局持續輔導下,他們切入近年來市場需求量持續攀升的包裝印刷,創立「袋袋印」雲端客製印刷品牌,以少量、多樣及客製化為主要行銷模式,輔導建構客製包裝公版資料庫及線上編輯,並融合產品3D預覽及色彩數據庫服務等一站式印刷雲端包裝體驗服務,滿足軟性包材、彩盒、提袋及標籤等客群客製化需求,帶動營業額增加 600 萬元以上!
#多元化佈局 #加速數位轉型
實體紙本式微,加上防疫期間「0接觸經濟」,對傳統印刷產業的衝擊著實不小,也因此加速了他們在多元化經營上的佈局,其中 #數位轉型 讓印刷廠能在跨領域的需求上,提供 #即時模擬 及 #客製化 的印刷服務,也唯有與數位科技共舞,印刷產業才能奠定智慧製造發展的基礎,華麗轉身,迎向更寬廣的未來~
📰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https://bit.ly/3BcsI7x
凹版 畫 在 Huy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I The magician ▪️
Mezzotint print. I really enjoy the moment creating this :) 15 limited editions, mp if you want to get one.
疫情前做的版畫,一直拖到今年回巴黎才收尾的「魔法師」🪄 是用美柔丁技法在銅版上做呈現。限量15版,有興趣可以私訊~ 但不知道寄回台灣會不會丟(汗)
#intaglio#intaglioprint#print#gravure#magician#tarot#tarotcards#dragon#magic#metal#魔法#魔法師#塔羅牌#龍#印刷#銅版画#凹版
凹版 畫 在 南道不知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電影 無雙 上半部是在演印刷課無誤
從城城開始在監獄裡面畫郵票那就是所謂的專業完稿
戲裡有講到凹版丶凸版到變色油墨等等的劇情
也提到紙如何去裱浮水印
這些都是在印刷裡面必須要的版丶油墨跟紙的三位一體關係
我在學校上的印刷課堂裡面
會叫同學往下面一些線索去找找
1-城城由臨摹畫家𨍭由畫版畫,是應用印刷中的什麼版式來印假鈔。
2-在劇中他們去國外標購什麼紙來印假鈔。
3-關於變色油墨是怎樣形成的。
4-劇中的小塊金屬鈔票模版是什麼模版,有什麼用途。
5-掃描鈔票會出現的「摩爾紋」或稱「莫列波紋」,在光學上所出現迴紋,它在印刷上是叫做什麼。
6-印刷品質的精密是由什麼構成的。
▶️相關出版資訊可看:
全華出版「紙版墨色工 印刷設計手冊」
全華出版「Pd華文包裝設計」
上海交大出版「包裝結構設計」
站酷音頻「掌握設計師必備印刷知識」
高高手視頻「從零開始學包裝」
享學雲視頻「包裝設計快狠準」
▶️更多南道不知道影音:
FB:https://m.facebook.com/Nabrowang
IGTV:https://reurl.cc/E77Wdg
Pinterest:https://reurl.cc/7oome9
微博:https://reurl.cc/lVVl66
站酷:https://reurl.cc/AqqpN8
▶️線上免費收聽!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9Xo9L8
Spotify|https://reurl.cc/mnWXA9
SoundOn|https://reurl.cc/3D8m9l
Google播客|https://reurl.cc/Y6q34O
kkbox|https://reurl.cc/GraENy
喜馬拉雅|https://reurl.cc/pyZGK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fN8pfK8B9E/hqdefault.jpg)
凹版 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闇曖之光-藝術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 柯幸彤 (柯卉珊)
闇曖之光
「面對陽光,陰影就在背後。」她嘗試透過創作訴說,恐懼並不是來自於缺陷與外在的困境,而是心的方向。能正向面對的人便能超越自己,前往無限的世界。
柯幸彤以創作自敘 經歷黑暗之後必達光明
在創作者柯幸彤的記憶中,小時候她就極度害怕一個人處在於一個黑暗的空間裡,不管父母親怎麼安慰哄勸,當他們一認為柯幸彤睡著了,從起身到關起房間電燈的那刻起,她必定馬上驚嚇醒來,立刻衝去將房門口的電燈開關開起,接著就是不斷地來回抗戰到她真感疲憊而陷入熟睡時,才結束一整晚的黑暗恐懼症。
柯幸彤成長背景較特殊,從小身處在傳統民間宗教家庭裡,因為面對各種法會、道場場景等等所產生的恐懼與不好回憶,進而造成她對於睡覺這件事有極大壓力,並不是睡不著,而是不敢睡,她深怕一睡著,那些看不見的,只存在闇曖世界的魅影,會出現在柯幸彤周圍。因此代表休息的「安靜房間」,卻讓她產生了矛盾、想像、恐懼的心理反應。
透過宗教尋找心之所向
年幼時在鋼琴老師的介紹之下,柯幸彤開始接觸到基督教的世界,在與生長環境完全不同的信仰中,認識了不同於以往的宗教氣氛,並看見存在於黑暗中的光,讓她對黑暗燃起了想克服的勇氣,卻總因為自己的信心不足,導致時常在面對恐懼前便失去了勇氣。
柯幸彤在創作上以「闇曖之光」為題,「闇」字有遮掩的意思,形容詞上則同暗字,因此關燈的房間,就是一個「闇室」,一個遮蔽、淹沒光亮的地方。而「曖」字則有「昏暗、不明」的意思,是她對於一個關上門的房間,從進門到入睡過程中的心情。而白光、明光從來就是黑暗的敵人,一道光就可以劃破黑暗的邊界,照亮幽暗。因此光是她的信心、意志,也是在闇曖世界中尋找的那道劃破黑暗的力量。因此柯幸彤藉由此創作,去跟最不想去面對的恐懼面對面,透過不斷的創作與之對談,讓心中對於光的信仰將不再時而強大,時而薄弱,而是永遠劃破黑暗。
以不同層次的媒材構圖表現內心的變化
以版畫為主要媒材創作,由製版、套色與重複疊印去印刷等過程製造出來,運用紙板為底版或木版所表現的刻紋,並使用不同肌理紋路的現成物、石膏、批土、膠帶、白膠等等媒材,來增加創作上媒材實驗的可能性與效果。製版階段大多以直覺性的在版面上刷或製造出肌理紋路,來完成製版。以凹版裡的版畫調子,表現柯幸彤內心當下最深沉的恐懼心理,再以凸版運用滾筒於紙板或任何版面,進行上墨,再透過壓印機的印製,遮蓋等技法與上述的製作過程,重複多次的來回創作,充分表現柯幸彤出當下,對於恐懼的層層混亂與矛盾的心理狀態。
作品畫面多以滿版的「抽象」造形構成,因無邊框而使滿版有無限延伸的感覺,主要呈現柯幸彤在面對恐懼時,不斷蔓延的焦慮與惶恐不安,相同方式也應用在她一直再追尋的那道劃破黑暗,無邊無際的光。在色彩表現上,一開始色彩風格較為黑暗,是屬於觀看時會感受到一種壓迫恐懼感的色彩,用了大片黑與範圍性的紅色,表達出她的內心,已陷入龐大的焦慮恐慌中。也因為要表現黑暗中的渾沌與微弱的光,作品畫面的配色較為混濁、混亂甚至曖昧不清,到後期系列作品才逐漸慢慢走向較為光亮,用對比強烈的色彩呈現在暗裡的光,傳達她在心境上對於黑暗恐懼的轉變。
透過各種的肌理紋路,例如石膏、紋路紙、寒冷紗等特殊媒材的應用之下,與刀刻後所產生的刀痕,製作出許多不同的獨特肌理版,來表現柯幸彤在每個面對恐懼當下的心理情緒,例如使用寒冷紗來製作肌理紋路,產生出如同紗窗的樣貌,代表此心理情緒從窗而來,而刀痕則代表情緒發洩轉移後的自我療癒過程,並透過凹凸等不同版種,重複套印或者相互併用,以作品來表現出心理上的層次。
由藝術療癒自己 也期盼能鼓勵他人
藝術創作是傳達生活及自我的一種途徑,柯幸彤經由版畫創作不同版種的相互應用,期許其創作能更觸動人心。她以直覺地的版畫創作方式,在紙凹版與木版畫的製版及印製過程剖析自我,在創作進行自我的療程,將自己對於恐懼的情感轉移至創作中,與自我重新對話,得到一個新的療癒契機與成長。也因為創作的能量,將柯幸彤的內心指引到最美好的一面——即是不再害怕的自己,她藉由創作克服恐懼的心理障礙,並在其中找尋、發現那隱藏在當中的光明與重生的自己。
藝術家簡介:柯幸彤
學歷:
2017 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
2013 畢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學系
獲獎:
2018 金車美展入選
2017 第35屆桃源美展,版畫類,第三名
2016 中華民國第32屆版印年畫-推薦展出
2016 第22屆第22屆國際藏書票比賽-優選
2014 第2屆王陳靜文繪畫創作獎 版畫類- 佳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QdSJTdyE0w/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V9rOTtbRTVxiiPuIsu1rpWQWaAw)
凹版 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恍如昨日版畫展 林玉雯專訪
恍如昨日的生活痕跡 藝術家林玉雯的版畫實驗室引領當代版印潮流
喜愛挑戰自我的藝術家林玉雯,堅持著「不想和別人一樣」努力在創作上突破、實驗性與原創性的結合之中,呈現出不凡的當代風采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林玉雯從小便熱衷於學習藝術
「從我有印象開始,創作是我唯一堅持到現在的事情。」來自彰化的青年藝術家林玉雯,自小因家裡環境的支持,曾經在才藝班修習過鋼琴、舞蹈、繪畫等課程,自認對音樂及舞蹈三分鐘熱度的她,對於繪畫的熱情卻始終沒有更改過,追求藝術的那股熱,依然持續燃燒至今。
「那時遇到帶我入門的恩師,課餘時間教導我畫畫,竟不肯收我的學費。」因此從幼稚園時便跟著老師學畫,下課時順路老師還會送她一程。然而,在藝術的道路上家人是最堅強的後盾,特別是林媽媽;總是鼓勵她走自己的路。當時高中畢業後,林媽媽一路陪著玉雯從彰化來到台南,應考七技制度的各種考試—直到今天,玉雯滿懷感謝的說:家人的支持,對她而言真的很重要!
學藝路上家人與師長的支持 成為創作路上的最大動力
憑著自己的努力與家人的陪伴,玉雯順利考上七年制的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在校期間開始自具象的寫實技法學習;按部就班的從基礎扎根,玉雯也因此接觸到眾多媒材,最根本的素描、水彩、國畫不能少,陶藝、紙漿也親手下去試做,後來在課堂上學到抽像畫風時,由於授課教授的教導,讓她相當享受創作過程。「原來我可以很開心地創作啊。」以至於後期選組時,林玉雯選擇了專攻抽像,她認為這樣能夠在創作時充分的抒發自己。
經歷了六年的平面繪畫洗禮,找到自己創作風格的林玉雯還在尋求突破;原本在校就修習過版畫基礎課程的她,曾在兩三年前看了一場版畫展覽,突然間打破了她對版畫既定印象的認知,原來版畫還有這麼多不同版種的呈現;其實相當地多元性,再加上受到研究所指導教授的引導,以及校內版畫所齊全的設備讓她能逐步的摸索。「我想塑造一種跟別人不一樣,且又讓人驚艷的風格!」熱門程度不及主流繪畫的版畫,對玉雯來說是個很不錯的選項。
併用版結合一版多色手法 挑戰媒材也樹立了自我的創作風格
在版畫創作的版種選擇上,林玉雯使用了併用版做為主要呈現手法,當初經由指導教授的帶領之下,她以自己較熟悉的版種來嘗試做併用。「併用版困難的地方在於同時使用不同的版種壓印,除了融會貫通熟悉的版種以外,相對的技術性也會提高。」因著版種的複雜性,需考量到不同版種的特性該如何使用,步驟為何?操作上如何突破?思考著怎麼才能達到想要的畫面效果。「相對的也開拓了更多的畫面的可能性!」併用版不僅是單一一種版種,較其更具豐富性;能夠在細微中看到更多的層次,這樣的特性也是林玉雯相當喜歡的。「我喜歡挑戰的感覺,不管是學習或者是創作,這種樂趣讓我想要繼續做下去!」
了解併用版的特色後,玉雯在版畫印刷上則是採用了一版多色的技法,這種技法其實是來自英國版畫家海特發明的套印技法,是用酸水和凹版工具在版面形成幾個高低不同的面,再使不同稀稠之油墨,經各式軟、中、硬質滾筒附在版面,所造成油墨互斥或重疊演色的效果。「我一開始就對這種特別的技法很有興趣!」,曾觀摩過部分較保守技法的學長姐作品,因為想讓自己的風格獨樹一格,便相當努力在一版多色的技法學習上,不斷地嘗試更多創作上的可能性。
融版畫於生活之中 藉由不斷的對話在創作中發現自我
對於林玉雯來說,版畫其實是一種間接性的創作方式,透過不停地醞釀、發酵,創作過程中細膩與精準的刻畫;她將言語注入於畫面與之對話。斑斕絢麗的色彩,萬千變化的未知型態,藉由不斷的畫面重組,她企圖帶領大家探索一個幻象寓意。林玉雯認為:冷與暖的「溫度」,交織也交雜在複雜的思維當中,即便她身處在虛實交錯的「空間」裡,還是能辨別出那虛構畫面中,來自於內心—那坦然流露而出的感動。
創作之於林玉雯,就像是紀錄記憶的溫床一樣,伴隨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淡忘的溫度,試圖藉由壓印後的痕跡;捕捉與描繪。她追尋著「未知」的灰色地帶,就像是一個不斷追求完美結果的實驗家,半突破、半創作的逐步前進,玉雯也透過材質語言的轉換;在色調與肌理兩者之中注入情感。而創作中迷惘的思緒,經由時間的輾轉流逝,反而更加清晰。
「想要被看見,換一個城市、換一群人,試著離開原本習慣的舒適圈。」林玉雯如是說。指縫中彷彿還能嗅出那油墨所殘留下的刺鼻,感性的她望著佈滿顏料的手掌心,那是種被喜悅所充滿的感受。凝視著創作,腦海中任由思緒盤旋、纏繞,玉雯也試圖在找尋一絲連結的共鳴。「創作」每分每秒都在腦海中醞釀,空白的圖面中,層層的堆疊與延伸。(文:金車文藝中心)
林玉雯簡歷:
學歷:
2014,學士,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目前正就讀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研所 ,擔任中華民國版畫學會 活動幹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EW25ZMa-S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