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眼案悲劇其實可避免
#補強社會安全網不能再等
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超商女店員因提醒客人戴口罩,竟慘遭對方徒手攻擊眼睛,導致女店員嚴重受傷,雙眼可能失明。
據了解,該名嫌犯 #早已是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雖然多次進出醫院治療,但出院後就停止服藥,導致病情經常發作,今年6月就曾經因為隨機砍殺路人被強制就醫,才剛出院不久,又發生暴力行為。
蔡英文總統 #去年就職演說中曾提到,精神疾病、毒癮、家庭暴力等問題,不只是個人或家庭的事,更是政府的事,「當家庭無法妥善照顧這些患者時,#政府就有責任介入協助。」但這些年來,我們只看到類似事件一再發生,政府官員們致歉、表達遺憾之後,相關制度的加強卻沒了下文。
雖然衛福部與法務部去年合力催生精神處遇的醫療資源,然而 #最快要到明年,才能跟既有的精神療養院合作,設置4至6家的司法精神病房;而心理衛生社工以及社區關懷員的長期不足,也是社會安全網漏洞百出的關鍵,導致民眾無端暴露在風險之中。
長期關注社會安全網議題的 賴香伶 委員就表示,先前鐵路員警遭刺殺的悲劇,已引發各界對 #司法精神病院 的討論,嫌犯審判中也面對「是否得具保釋放」、「是否得主張因精神障礙而不能辨識行為違法阻卻罪責」、「應否及如何執行監護處分」等爭議,但像是《刑事訴訟法》中關於緊急監護的草案,#即使相關作法已有充足討論,至今卻遲遲未進行審議。
比起道歉跟遺憾,政府更該做的是補起社會安全網的漏洞,相關制度的建置只差法制化的臨門一腳,政府必須負起保護人民的責任,別再讓民眾活在恐懼不安中。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
民眾黨2歲了,#歡迎一起加入民眾黨,「起造新台灣」💪
https://joinus.tpp.org.tw/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何解想不開?與情緒病患相處,旁人總有許多不解。曾患嚴重抑鬱焦慮症的Cookie分享,「很奇怪的,我不曾覺得不幸,患病卻使我視自殺為任務。」兩度與鬼門關擦身而過,丈夫George作為照顧者, 感觸良多:「我希望用好多時間,甚至下半生陪她,不會再有第三次發生。」 10年前,George和Cookie初...
出院後 照顧 在 Luke I am your mother 英國小人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英國不論你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都是隔天就出院了
這點一直到現在還不能接受,回想起兩胎都因為胎位不正剖腹的我,在病床上躺到了第四天拆麻醉
痛到下床都寸步難行
實在沒辦法想像隔天就出院是要怎麼生活
每次聽到在英國生孩子的台灣人妻,都認不住想起立敬禮
但英國公衛NHS有一個很不錯的系統
就是生完出院後一直到孩子正式上學前(4歲)會在一定時間安排health visitor到家裡探訪
確認小孩的生長狀況外,也會關心媽媽產後的身心狀況
而我們這次回到英國登入NHS系統後,他們也就主動安排了Health Visitor第一次的拜訪
Health Visitor到訪主要是了解Esther生長狀況,像是基本的生長曲線,發展階段疫苗施打狀況跟環境適應情形
跟我們在台灣定時小兒科回診的確認事項差不多,只是我們因為疫苗施打台灣跟英國有一些差別,所以特別針對Luke跟Esther台灣已經施打好的疫苗跟英國做核對
在了解完兩位小孩後,Health Visitor就開始詢問我們父母方的狀況,從過去習慣到彼此婚姻調適,媽媽生產完後的調適,跟到英國後的適應狀況,還有讓我感到比較有趣的是了解我們雙方的原生家庭,跟彼此的教養想法
我們有聊到對於女兒Jade離世的故事,她也很關心我目前的心理狀況,也說明有時我們自己覺得沒事了,但仍還可以藉由專業的諮詢確認心理深層是否完全康復,未來若有任何需要諮詢的需求,或是想再找人聊聊,也都可以透過NHS預約,都有心理諮商專業的服務可以提供給我們免費使用
對於英國這點很細心,因為在我們生活裡常常生完孩子後,媽媽都被擺在後頭,關心的都是孩子的狀況,有沒有健康,有沒有平安,但都習慣忽略媽媽們除了懷孕的各種不適,產後賀爾蒙的調適,還有更多面臨到迎接新生命後的生活變動跟反差,其實是最需要被關心與被照顧的
畢竟有健康狀況好的媽媽,才能照顧好一整個家
有快樂的媽媽,才能有幸福的家
#但大家有注意到一點嗎?
就是英國人習慣穿鞋子進室內..
Health Visitor來訪那天還下雨,還是直接穿著踩完泥濘的鞋子上樓😂
基於禮貌,我們還是沒有要求她把鞋子脫下....
只好在她離開後做好清潔(但一般英國人事後也不會清潔😌😌)
出院後 照顧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是,我是江俊翰,我是一名同志,我是個Gay
這30多年來,因為過去社會風氣還沒有辦法認同,我從事演藝圈,必須隱瞞我的身分,這心中無法形容的壓力,其實常常讓我懷疑選這行到底是對是錯……
我在感情路上並不順遂,因為個性較為封閉,所以能夠有幸認識相同性向的人的機會並不多,但我交往過的對象都是善良的人,為了保護我,甚至沒有公開交往……
我前兩年出過事情,讓我患有輕度的憂鬱,機緣巧合,我在IG認識了這位P先生,我們偶爾交談,真正認識他是去年4月,我有機會和他有密集的交談,確認對彼此有所好感,於是約了見面,看了電影,我認為對方是個可以交往的對象,隨後,我邀他跟我一起同住,成為彼此的伴侶…
剛開始在一起,我們過的很幸福,我進劇組前幾乎都會接送他上下班,不過就在某一天開始,這樣的生活開始變了調……,我發現他突然很容易起疑心,比如我整理居家環境,他會懷疑我趁他不在約人回家,或是我打個盹,他也會懷疑我為何那麼累,甚至對於我跟粉絲的互動,他都認為有曖昧,以致我們會因他莫須有的指控而吵架,各種栽贓、污衊或無中生有的指控,都讓我們的關係破裂,甚至我曾在忍無可忍的狀況下,拿刀傷害自己,我左手背的刀傷,就是這樣而來的,我只希望他停止這一切不理性的行為。
或許他因為家庭因素,所以一直都沒有安全感,他也一直求助於專業,希望能夠幫助他改善容易猜忌懷疑的問題……,但每一次莫名指控雙方爭執後,我的心軟原諒,只是換來一次又一次更嚴重傷害。儘管我嘗試過分手,但他的反應只會更激烈,他沒辦法接受分手,因為「分手」就等於是「拋棄」,甚至威脅我說,他過去交往過的人,分手絕對都不會有好下場,如果我真的敢這麼做,他第一件事就是向媒體爆料我是「同志」,他很清楚我是一個公眾人物,只要他這麼做就可以輕鬆毀掉我……,他不惜毀謗我還吸毒,甚至引誘他吸,我因為害怕同志身分曝光,還有因為過去的事件而失去演藝工作,就活在這種家暴、分手暴力陰影之中,直到昨天……
今年7月中,我們因為他的懷疑而起爭執,但受傷的除了我,還有我媽媽,媽媽為了保護我要搶我手上的刀而受傷,媽媽受傷是我不孝,我非常自責,我被他鬧到狀況真的不行了,去醫院住院,P先生才終於願意搬離,但對外卻一直宣稱是我們家人趕走他,儘管P先生曾經當著我媽媽的面發誓,說不會再傷害我,但可惜的是,他卻從來沒有實踐過他對我家人的承諾…
原本出院後,所有人都勸我不要再跟P先生聯絡,但我一直都不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我擔心他,他也好幾次提及懷念過去的生活,甚至,他跟我提到經濟困難,我還二話不說就匯了一些錢給他,對我來說,即使他做出這麼多傷害我的事,但我也顧念情份,不希望看到他生活困難。
他在FB跟IG上的發文內容,對我的各種指控,都是不實在的,是分手暴力的一部分,我看到他所寫的那些不實指控,心裡只有痛還是痛……我在生活中對他的照顧、假日我開車載他去許多地方玩、每天叫不同的宵夜給他吃、一起看影集、一起出門吃飯看電影、他全部都不提,然而,如果我真的這麼糟,他為何一直巴著我,就是不肯分手呢?
面對以同志身分來威脅我的人生,我必須挺直腰桿說,身為同志我沒有錯。我一直不願意攻擊P先生,我總相信人性本善,我知道P先生情緒一上來失控,就會做出脫序的行為,我雖然遍體麟傷,但我還是對人性抱著一絲希望………
所以,我要跟P先生說,你對我的傷害如你所願已經造成,但真的請你適可而止,兩人個性不合,真的沒有必要為了你自己不願意分手,而用這種偏激想要毀掉別人的方式來傷害人,這些傷害對我來說,真的已經夠了,會跟著我一輩子了。
出院後 照顧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何解想不開?與情緒病患相處,旁人總有許多不解。曾患嚴重抑鬱焦慮症的Cookie分享,「很奇怪的,我不曾覺得不幸,患病卻使我視自殺為任務。」兩度與鬼門關擦身而過,丈夫George作為照顧者, 感觸良多:「我希望用好多時間,甚至下半生陪她,不會再有第三次發生。」
10年前,George和Cookie初相識,一個在大公司做銷售經理,另一個任職中學教師。Cookie說話遣詞清晰,表達流暢。多説兩句,才發現她曾是流行音樂填詞人,難怪放低教鞭六年,中文老師的氣息依舊。若抑鬱症沒有找上門,她也許還在春風化雨。「當老師是我的中學志願,實習時和學生打成一片是最開心的回憶。」她喜歡設計小組討論、遊戲,認為要讓學生感興趣,學習不應沉悶。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29/OJSFHZ3JE5HJRCLJX2XWQVZI5M/
在香港,政府設有15間精神科日間醫院及診所,近年也有私家醫院開始提供精神科專科住院治療。麥醫生表示,住院治療是透過行為改變及藥物治療幫助病人,一來有24小時的護理,防止病人傷害自己,二來能適時調整用藥和觀察反應。
麥醫生指住院生活很有規律,一般早上七點起床、晚上九點熄燈,三餐時間固定,活動安排都有時間表,「有助病人出院後,循着這個規律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點像坐牢?「這説法不公平,其實是都市人生活習慣太差。」猶如一般人曬太陽、做運動後心情會好點,行為和情緒、身體反應互相影響,建立積極的生活方式,是面對失控情緒的最佳方法之一。一般情況下,住院的限制不多,包括不能使用智能裝置,避免侵犯他人私隱,也會勸喻家人不要給病人送太多零食或可能構成自殺風險的物件(如繩狀物件、膠帶)。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29/2X42S7OYT5DKZMEEXZAXQY2Q3Y/
現年40歲的Connie是一位媽媽,在5年前,她面對親人離世,小朋友有嚴重濕疹問題,加上自己有小產的經歷,一連串的問題,令她身體各處都出現痛症。求診過不同醫生,仍然未能確診病症。這5年內,找不出病症,成為了她「心」中的疑惑……
這些症狀,包括了緊張時手震、突然間口乾、睡眠時出現心悸。Connie形容:「個心會跳得好大力,突然之間好快,又或者跳下跳下有幾下突然之間係唔暢順,時大時細咁樣。」當時她去求診中醫,中醫指出心臟有問題,令她一直認為自己心臟出了毛病。再去求診心臟專科時,醫生看過心電圖後,卻說她並沒有患上心臟的疾病。與此同時,痛症、心跳不正常仍然困擾着Connie,當時心情十分無奈。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109/IIRDL3VC7FGHBP47LNQSDLN4F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情緒病 #壓力 #驚恐症 #心臟病 #濕疹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3o6r4M8PEc/hqdefault.jpg)
出院後 照顧 在 義起幸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北市五股區一名阿嬤丈夫過世19年,兒子被收容安置,1女兒植物人長期臥病,另2女兒失聯,僅剩孫子協助照顧她生活起居,但阿嬤長期臥躺長褥瘡,短短半年腎衰竭進出醫院4次,經由陳明義議員協助下,取得社會局補助,讓她得以住院治療,日後將再幫忙入住安養機構,讓她獲得妥善照顧。
據了解,住在新北市五股區的85歲呂姓阿嬤身世坎坷,原本與丈夫育有1子3女,但19年前丈夫過世,接著兒子被收容安置,其中一名女兒又車禍成為植物人,剩下2位女兒卻離家失聯多年,僅剩34歲的孫子獨自照顧她的生活起居。
但好景不長,阿嬤因長期臥床,屁股尾錐處長了褥瘡,深可見骨,孫子不得已辭掉工作,在家專心照顧阿嬤;10月間,陳明義議員服務處與成洲里陳林益里長得知消息,立刻請社會局介入關心,協助孫子請領相關社福補助,並將她送到淡水馬偕醫院接受治療,出院後也會幫忙入住安養機構持續照護。
陳議員與林口區湖南里里民共同發起捐贈物資,更邀請鄰里志工到阿嬤家中協助整理清掃,希望阿嬤在醫院獲得治療後,返家能有乾淨舒適環境。
原文網址: 身世超坎坷...85歲阿嬤褥瘡糜爛見骨 4度急性腎衰竭險死 | ETtoday社會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109/1850496.htm#ixzz6dM2tRSK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YYi6WAPdAw/hqdefault.jpg)
出院後 照顧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住院一個月後,收到院方通知要強迫出院,家屬開始焦慮症上身,病人還倒臥在床,進食丶清潔都不能自理,這是要怎樣出院?出院後誰來顧?我不是醫護背景,我有能力顧嗎?還是要去那裡找人分攤照顧的責任?
在這個出院的時間點
就是要以中醫傷科買辦邏輯介入
復健的黃金時間
一旦錯過
拿枴杖丶請看護丶臥床丶坐輪椅大概就是這種套路結局
復健是在病人還沒接回到家之前
就要找買辦開始在家中開辦
家屬要尋找對的經辦
腦中要有整套的可能復健想法與結果
買辦丶經辦要能說得出口
要能有問必答
要能在家屬腦中描繪場景
這是 大象中醫 的專業
家屬常發生的求助無門
是因這一塊是中西醫醫療地圖上的大盲點
沒有醫生丶沒有護士丶沒有中醫可以説得清楚全局丶
醫師頂多是下一步指示,十五天內回診有掛號費減免
家屬只能擠牙膏式亂買
最後物品全堆在病床旁,很難民
大象中醫以病人復健為思考主軸出發點
問的是 家屬希望病人好嗎?
希望病人好到什麼程度?
10個問答之內
就大概可以知道
家屬內心人性的拔河虛實
篩出10% 想真心治的家屬
放棄90% 迫於親友壓力之下的不得不照顧的回家表演秀
大象中醫只會與10%的家屬繼續往下深談對答
一直到找出5% 真想救 願意改變的家屬
以出院臥床病人復健為核心的思考
這個檔稍提到
一出院,就要經辦 買對5個東西
1丶床
2丶枕頭
3丶椅子
4丶桌子
5丶瑜珈彈力繩
對照病人家屬會玩的5個無效復健
1丶找民化代有力人士再繼續轉院
2丶找身份証辦重大傷病丶申請保險出險補助丶輔具要補助
3丶召開家族會議丶逼沒上班的出來顧
4丶各路宗教床旁感恩紅包一日行
5丶針灸神醫搶掛丶中藥神丹管灌匯報
大象中醫 會扳起臉 說明
1丶時間成本是最貴的
2丶多重復健醫療,在搶奪患者每日少量的清醒元氣體力,是十分不智且幼稚的醫療行為。
客製化丶少才是好。
3丶無辜選錯出院復健模式,結果等同不作為不照護,法律上雖不會認定遺棄。但會帶來慢性臥床凌遲趨勢,未來倒打的還是家屬自身,與不知要付到何年何月的看護帳單,一代傳過的一代的有樣學樣作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JQkhDzjge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