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上一篇「幸福」的話題
二十世紀分析哲學家諾齊克(Robert Nozick)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這個思想實驗先假設有一臺「經驗機器」,能透過刺激大腦的方法,給予任何我們想要的經驗,我們在裡頭也會以為這些經驗都是真的。
例如我希望獲得「我是籃球高手」的經驗,那麼進入這臺經驗機器後,我就能享受到這類經驗,並且我會真的以為我是籃球高手。總之,這臺經驗機器,可以讓我們享受任何想得到的「快樂感受」。
這個思想實驗的問題在於,如果進去機器後就得在裡頭待一輩子,我們願意進去嗎?
諾齊克在這裡想凸顯的討論是:如果幸福就是快樂感受,那麼我們應該會毫不猶豫的走進經驗機器,並在裡頭透過機器製造的「感受」來享受人生;相反的,如果我們不會毫不猶豫的走進那個機器,就說明我們可能不認為幸福只是快樂感受,甚至也不只是主觀感受。
幸福或許還跟其他東西有關,例如「真實」。我們可能希望經驗不只是快樂的,而且還要是真實的。我們可能希望「成為籃球高手」是靠我們真實的實力,而不是靠機器的設定。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一輩子待在這樣的經驗機器裡嗎?
或者,你認為這個思想實驗,是否真的能反駁幸福就是快樂的理論?
(文字撰寫/柯甯予)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952742784879380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5.1 - 2021.5.8 👍感謝 衛城出版提供2本贈書 - ►本集語錄...
「分析哲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分析哲學 在 咚東 // Dong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分析哲學 在 超級歪 Super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分析哲學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分析哲學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分析哲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分析哲學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分析哲學 在 [轉錄][轉錄]當代分析哲學簡史(1) - 精華區NCCU01_PHILO 的評價
- 關於分析哲學 在 哲學部- 《學分析哲學要讀哲學史? 推薦Stephen P. Schwartz... 的評價
- 關於分析哲學 在 哲學部- 《學分析哲學要讀哲學史? 推薦Stephen P. Schwartz... 的評價
分析哲學 在 超級歪 Super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哲學爽歪歪EP2維根斯坦哲學解析!
https://supery.pros.si/3er5j3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5.1 - 2021.5.8
👍感謝 衛城出版提供2本贈書
-
►本集語錄:
「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
-《邏輯哲學論》5.6
「衝撞這禁錮我們的語言牢籠是完全無望的舉動。只樣道德源自於闡述生命意義的渴望,它就不可能是科學,它所說的一切不會增加任何知識。但它呈現了人類心靈的傾向,對此我忍不住由衷敬佩,終其一生都不會輕蔑它。」
-劍橋大學演講
►本集關鍵字:分析哲學 | 數學哲學 | 數學原理 | 羅素 | 形式邏輯 | 真值表 | 使徒會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邏輯哲學論 | 語言圖像論 | 神秘主義
►本集推薦書目:
維根斯坦《哲學研究》
Wolfram Eilenberger《魔法師的年代》
Bertrand Russell《贏得幸福》
【訂閱超級歪YouTube頻道,加入會員】
https://reurl.cc/R62Ly9
分析哲學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 #哲學 思索難民與移民問題,有解乎?】
#德希達 指出,隨著自由市場帶來的 #全球化,民族國家、疆界、領土、公民身分等的概念所形成的 #共同體,卻成為種族衝突與暴力的來源。
不只是全球化的問題,前幾年爆發的歐洲 #難民潮,也加深了歐洲各國公民與難民、非法移民的衝突。數以萬計的中東難民進入到歐洲,不同的文化、宗教、種族,對整體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衝擊,許多社會問題亦隨著產生。
社會需要投入龐大資源安排難民住所,提供飲水、食物、教育、醫療和工作機會等,該社會的公民也得忍受、適應難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價值觀。
對於陌生的外來者,很多人也會心生恐懼和排斥,又或者基於不了解、誤解而用自己的主體意識來同一化這些外來者。
德希達在1990年之後,將「#延異」(différance)的概念運用在政治上,並透過「好客」、「友愛政治」等概念來思考正義與民主的問題,故有人認為晚期德希達有一個「倫理轉向」或「政治轉向」,但德希達否認這一點。他表示,對倫理政治的思考在過去一直都存在,思考「延異」和思考政治總是同一件事。
對德希達來說,一個社會的「共同體」對「外來者」的排斥,建立在公民/非公民、內/外的二元區分之基礎上,這樣的區分跟上述提及的「理體中心主義」有很大的關係⋯⋯
「民主」是一個永遠處於「尚未到來」的承諾 👉 https://bit.ly/31DNb4B
分析哲學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952742784879380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5.1 - 2021.5.8
👍感謝 衛城出版提供2本贈書
-
►本集語錄:
「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
-《邏輯哲學論》5.6
「衝撞這禁錮我們的語言牢籠是完全無望的舉動。只樣道德源自於闡述生命意義的渴望,它就不可能是科學,它所說的一切不會增加任何知識。但它呈現了人類心靈的傾向,對此我忍不住由衷敬佩,終其一生都不會輕蔑它。」
-劍橋大學演講
►本集關鍵字:分析哲學 | 數學哲學 | 數學原理 | 羅素 | 形式邏輯 | 真值表 | 使徒會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邏輯哲學論 | 語言圖像論 | 神秘主義
►本集推薦書目:
維根斯坦《哲學研究》
Wolfram Eilenberger《魔法師的年代》
Bertrand Russell《贏得幸福》
【訂閱超級歪YouTube頻道,加入會員】
https://reurl.cc/R62Ly9

分析哲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83海德格(M. Heidegger):庸眾(The they)的分析
存在有一種內在沉淪的傾向。
首先,一般人將人生看成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的特徵就是規律性。過往的農業社會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現代的商業社會則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規律性是周而復始地運轉,逐漸引生平穩性。平穩性的特質就是習以為常,一切看起來都是如此熟稔,如此明明白白。逐漸一般人失去了反思的能力,沉淪為庸眾或者「一般人」。
講者:陶國璋 (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分析哲學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很多人一般只看到創業成功的一面,忽略了他們創業過程的艱辛。要想成功創業,創業者除了努力,善用自身資源都很重要。今集 #Hea富優閒投資,郭釗 Steven 會分享一個從零到一創業成功的故事。
喜歡我們影片的朋友,請按贊及分享。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創業故事 #從零到一 #自身資源 #過程 #心態 #Zero to one #分享
======================
1) 郭釗 - Hea富外地樓試堂 *所有收益將全數捐贈《宣明會》
香港站:https://edu.money-tab.com/hea
澳門站:https://edu.money-tab.com/hea-mo
2) 《我要做富翁》網上版登入/APP下載:http://onelink.to/mtap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dWNwPua...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分析哲學 在 哲學部- 《學分析哲學要讀哲學史? 推薦Stephen P. Schwartz... 的推薦與評價
此書便是由Stephen P. Schwartz 所寫的《分析哲學簡史》(目前只有英文:《A Brief History of Analytic Philosophy: From Russell to Rawls》),而我想有一般英語水平的 ... ... <看更多>
分析哲學 在 哲學部- 《學分析哲學要讀哲學史? 推薦Stephen P. Schwartz... 的推薦與評價
此書便是由Stephen P. Schwartz 所寫的《分析哲學簡史》(目前只有英文:《A Brief History of Analytic Philosophy: From Russell to Rawls》),而我想有一般英語水平的 ... ... <看更多>
分析哲學 在 [轉錄][轉錄]當代分析哲學簡史(1) - 精華區NCCU01_PHILO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W-Philosophy 看板]
作者: popandy (pop)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轉錄]當代分析哲學簡史(1)
時間: Wed Apr 21 21:11:33 2004
來源:https://book.peopledaily.com.cn/big5/paper18/4/class001800004
當代分析哲學簡史
當代分析哲學流行在英美語繫國家,故「分析哲學」往往被視為「英美哲學」的同義語。
分析哲學不是一個學派,而是一種運動,分析哲學家們共用相近的方法──語言和邏輯分
析,以切入各種哲學議題──傳統的、新興的、緣於分析方法所產生的新問題。
分析哲學一般公認源自弗列格(G.Frege),弗列格本來是個數學家,他的研究工作主要在於
數理邏輯,他被尊為「現代邏輯之父」和「現代語言哲學之父」、「現代分析哲學的奠基
人」等等。在弗列格時代,心理主義盛行,主張邏輯法則不過是人的心理法則,因此邏輯
法則也應該由對心理學的經驗科學研究來考察,但弗列格反對心理主義,主張邏輯是一形
式化的學科,不能由經驗科學來揭露,邏輯法則一點也不是心理法則,哲學應該建立在邏
輯分析之上。於是開始引發哲學和科學的定位問題。
最初羅素(B.Russell)主張哲學仍是一種知識,它是對科學和常識的精練,所精練是指用形
式化的邏輯語言而把已知的科學知識重新表述。什 是形式化的語言?就是符號邏輯語言,
在羅素所著的「數理原論」中,他便是把數學的基礎建立在全然符號化的邏輯語言上。除
此之外,羅素也主張哲學應該援用科學方法而成為「科學化的哲學」。
維根斯坦拒絕羅素的觀點,他的主張可由「邏輯哲學論說(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的下列命題所明白宣示:
4.111哲學不是自然科學其中之一
4.112哲學的目標是思想的邏輯澄清。
哲學不是一學說體系,而是一活動。所謂哲學不是一「學說體系」即是拒絕哲學本身乃是
一知識,而是知識的澄清活動。也就是把一般的科學知識、科學命題、科學的表達,透過
嚴謹的邏輯語言重新表述出來,並且澄清諸命題間的邏輯關繫。在維根斯坦看來,哲學家
不探討知識,探討知識是科學家的任務,哲學家負責「澄清思想」。
維也納學圈是二、三十年代在德國的一群物理學家、數學家、哲學家們所組成的思想團體
,他們厭惡德國哲學界的黑格爾傳統,於是提出「科學的世界觀宣言」,主張應用科學嚴
謹來改革哲學。弗列格、羅素和維根斯坦都被他們視為「先知」。他們接受羅素、維根斯
坦的部分看法,雄心勃勃地推動統一科學計劃,試圖透過符號邏輯來建構一個理想的形式
語言,以做為各種學科的基礎,最明顯例子是卡納普(R.Carnap)的「世界之邏輯結構」,
這本書的主要目標是「在指稱直接所與(immediately given)的概念之基礎上」合理地重
建「一切知識領域的概念」(這種建立在「直接所與」概念的立場後來被稱作「現象論
(phenomenalism)」)。維也納學圈反對形上學的思辨,他們認為形上學不具備知識的知
資格,隻是像詩歌、文學一樣是想像的產物,當然這並不是在說形上學沒有價值,而隻是
認為形上學不是一種如科學一般的知識。
對比於維也納學圈之企盼建立一完美的形式語言之趨向,英國長久以來存在的常識哲學傳
統也自謨爾(G.E.Moore)開出「分析版本」,標舉日常語言的價值,認為傳統哲學、形上
學(如唯心論、心物問題等等)的爭論來自於日常語言的誤用,因此應該以日常語言的用
法為判準來解決傳統上的哲學問題。此一觀點為牛津學派(Oxford School)所繼承,主要
的哲學家有奧斯丁(J.L.Austin)、萊爾(G.Ryle)、史陶生(P.F.Strawson)等人,在劍的維
根斯坦也約莫在此時(四、五十年代)發展出他的後期哲學,同樣鼓吹回到日常語言。他
以光滑的冰面來比擬他自己早期的所構思的完美和理想的語言,而以粗糙的地面來比擬晚
期的思想和日常語言,他說:
「我們走在沒有摩擦的光滑冰上──在一定意義上的條件是理想的,但正因如此,我們不
能行走。我們想走路的話,需要摩擦。回到粗糙的地面吧!」
然而,不管是由弗列格、羅素、早期維根斯坦和卡納普所一脈相承的完美語言之邏輯結構
分析進路;或者謨爾、牛津學派和晚期維根斯坦所信奉的日常語言用法之分析傾向,他們
均共同主張語言分析方法以及語言意義之澄清乃是哲學探討的起點。
邏輯實證論發展到後來,由於不滿於「實證論」的立場,開始擴大為邏輯經驗論,他們為
意義澄清提出了一個核心的區分:分析且先驗/綜合且經驗。這個區分最早為康德所提出
的,但康德相信數學是「先驗綜合命題」則不為邏輯經驗論所接受,他們隻堅持先驗的一
定是分析的,經驗的就一定是綜合的,這個區分也平行於「演繹/歸納」。
分析命題是包括「天下雨或天不下雨」、「1+1=2」、「單身漢和王老五」這一類所
謂套套邏輯、數學命題和同義詞語句,它們均不具經驗意義;經驗命題的具有經驗意義,
它的判準是「檢證原理(verificationist principle)」,亦即命題是可檢證的(不管真
或假)才是有意義的。形上學命題均不可檢證,故既不真又不假,隻是「無意義
(meaningless)」──精確地說,無檢證意義或認知意義。宗教、倫理、美學命題也和形
上學命題是同一類──隻有情感上的意義。
正因為有無意義的判準是由可檢證性而來,檢證雖是科學的工作,但一個概念或語詞是否
具有「可檢證性」卻可由哲學來討論,科學理論由命題或語句所構成,因此檢查這些科學
語句是否具有可檢證性和一個科學理論是否可以檢證(驗證)(由分析其邏輯結構),便
可據以判定一個理論是不是夠資格稱為「科學」──這就是形成了早期的科學哲學。
對邏輯經驗者來說,分析命題和經驗命題兩者間存在一條嚴格的界限,分別是哲學/科學
的任務。哲學專門分析「分析命題」和它的邏輯結構;科學則專門檢證經驗命題,並且以
歸納法來檢證。五十年代起,開始有人質疑檢證原則本身是分析命題或綜合命題?
奎因(W.V.Quine)在「經驗論的兩個教條」一文中開始攻擊「分析/綜合」這個區分;在
科學哲學方面,邏輯經驗論的歸納檢證主張也受到波柏(K.Popper)的否證論
(falsification-ism)的挑戰,六十年代更受到科學哲學中的歷史學派──庫恩、費耶若
本(P.Feyerabend)的批評,在歷史學派從科學史的研究中大量證據顯示科學實況全然不是
邏輯經驗論所設想的那樣,形上學也不是阻礙科學進步的腳絆石,於是形上學的地位漸漸
復興。
如果邏輯經驗論的「分析意義/經驗意義」之區分不能成立,那 意義的判準為何?又意
義本身又是什麼?或者是有「意義」這種東西嗎?需注意的是我們以「意義」來譯
「meaning 」指的是「語言的內容」,而「意義」這個中文詞本身還有「價值」的意思,
但分析哲學所討論的「意義理論」並沒有價值意味。換言之,當意義判準受到矚目時,意
義理論也順理成彰地躍居哲學的舞臺上,語言的意義是什 ?各種語言單元如專有名稱的
意義又是什麼?有意含(sense)和指涉(reference)的二分嗎?意義和語句的真值條件之關
繫又為何?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間,英美重要的哲學期刊大抵為語言哲學所統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64
※ 編輯: popandy 來自: 140.112.5.64 (04/21 21:2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21.1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