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動雙聯學制穩定發展
雙聯學制能增加學生間跨境交流頻率,也能進一步促成國內外學校合作,不僅僅是 #跨國學習 拿學位的一種趨勢,也是學校國際化程度的指標。#雙聯學制 已在大學行之有年,近期有部分高中也開始推行雙聯學制,讓學生在校利用選修或課後跨國學習部分課程。
我國青少年於高教階段選擇出國留學比例偏高,而近年國內大學甚至高中遭遇生源逐漸減少,「與其讓學生離開,不如讓學生在國內也能獲得出國學習的資源」,雙聯學制可為學校維持招生的競爭力、提供學生另一種選擇,所以秀寳支持教育部持續挹注資源來推動相關政策。此外,#後疫情時代 學生不像以往方便出國,在雙聯學制下如何強化數位工具,或兩校學程政策因疫情需要調整,教育部亦應積極協助處理,讓學生跨國學習不斷線。
#分科測驗成績採級分制,有關單位應與各方團體溝通審慎辦理
為推廣 #108課綱 精神,先前由招聯會議定 #111學年分科測驗成績採級分制,期盼「成就每一個孩子」,延續學測科科等值、避免考生分分計較。雖說過去有關單位曾進行模擬分析,並評估 #同級分超額 的情形可控制,遇到同級分超額時也有篩選作法;然而分科測驗改採級分制,若級距越大,同級分超額的狀況就越可能發生。
秀寳認為,#考招新制 上路本就各界會有不同看法,但基本原則就是要讓人對制度能夠信任,並認為制度能確保考試公平公正。針對同級分超額篩選疑慮,教育部已請大考中心再進行相關評估,發現有少部分校系仍有同級分超篩的風險;也已請招聯會要依近期多數團體建議,評估改採60級分或75級分。秀寳對於教育部積極回應各界疑慮予以肯定,不過仍要再次提醒,就算考招新制用意良善,但在制度尚未穩定確立前,都需要多加溝通;有關單位也要更加審慎辦理,才能讓制度與大家期待相符,真正完備。
#寳貝學生 #寳貝您❤️
分科模考成績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抽好書】《高層次閱讀與思考》(送出2本)
#建中名師黃春木親授
#克服閱讀萬字長文的障礙
#快速抓到重點比補習更有效
#國高中生閱讀思考重磅級好書
💖【參加辦法】(四步驟:按讚、留言、標兩個朋友,公開分享)
1. 即刻起至9/27(一)晚上12點止,在本文按讚
2. 在本文底下留言【高層次閱讀與思考】並【標註兩個朋友】
3. 在自己臉書公開分享本文
4. 9/28(二)進行電腦亂數抽獎(將以私訊通知)
💖 一人僅限參加一次 (貼文兩次以上也只算一次喔)
………………………………………………………………
【高層次閱讀與思考】 推薦文/ 彭菊仙
在凡事都有估狗大神應門回覆的新時代,青少年搜尋資料的能力愈來愈快,但也愈來愈破碎片段,或許科技趨勢反而是弱化青少年高層次思考的阻礙。
目前入學考試都走向「多文字」、「長篇章」、「跨領域」、「混合文本」模式,考核的目標不只是表象的閱讀理解,更是深層訊息的分析與評鑑,也就是批判性思考。
青少年常誤以為批判就是一昧的反對,往往提出的是「斷言」,而非經論證的「主張」;搬出的雖是「事實」,卻非鞏固主張的「證據」;
而論證寫作,更非端出一篇言之有物的漂亮文章,而是如黃老師所言,須嘗試發展自己的CAE:主張(Claim)、論點(Argument)和證據(Evidence),甚至更進一步展現獨樹一格的創新亮點。
黃老師此書本身就是逐步構築思考的代表作,同時也用邏輯清晰的各種圖表來表現高層次思考歷程,此書就是多元論證寫作的最佳示範。
為了讓青少年發展自己的思考,每一篇都有黃老師精心設計的練習,連我這個半百媽媽都感覺到腦神經細胞快速重組、重新連結的衝擊力道。
這本書太棒了,我極力推薦給正在形式運思期的青少年及父母們,相信經過本書點過穴,竅門全開。-
.
✔迎戰108課綱閱讀素養,最權威攻略
✔國高中生必備,一路完勝會考、學測、分科測驗
✔高中教學現場實證,圖文解說 × 範例練習
✔有效增強文字理解與思考,看得懂、讀得快,學習力全面升級
✔全臺中學校長、名師、教授強力推薦)))
.
各科念書抓不到重點,成績一直沒有起色?
讀到超過千字的文章就頭大,看到圖表就頭昏?
作文老是寫不好,內容空洞、提不出自己的想法?
愛讀書,不等於會讀書;讀得多,不等於讀得懂。
有策略的閱讀與思考,才能成就學習的新高度!
在建中教書超過25年的黃春木老師,是教學生思考的專家,多年擔任建中「人文社會科學資賦優異班」的召集人。
他在教學現場發現,考試常勝軍的建中學生居然不會「讀書」!
給學生一篇文章問他文章講什麼?學生還答得出來;但接著問:作者用什麼論點處理這個問題?用什麼證據支持那個論點?作者提出的結論和論點能否扣連在一起?
一堆學生就兩眼昏花、被打趴在地。
這個現象其實也是全臺學生普遍面臨的痛苦!尤其「108課綱」全面上路,大學學測、國中會考型態都已經翻轉,超過萬字的多文字、長文章,跨領域、圖表與文字混合的題目大幅增加,「背多分」已經不靈光。
沒有閱讀理解與批判思考的能力,各科學習就容易落後,跑去補習也不見得救得來。
擺脫僵化的腦袋不能等了!現在就學著拆解有效閱讀與思考的必要元素,跟著書中的圖文解說、範例練習,一步步打穩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素養基礎:
➤第一步 閱讀理解
如何讀懂一篇文章?什麼是文章的主旨?如何作好筆記?寫摘要的訣竅是什麼?面對長文章,怎麼讀才能快又準?
➤第二步 批判思考
如何分析文章的主張、論點和證據?同不同意作者的論點?理由是什麼?如何找證據支持?
➤第三步 論證寫作
怎樣寫好一篇條理分明、有說服力的文章?論證寫作的檢核表有什麼?如何提升寫作力?
➤第四步 創作思考
如何更有創造力,思考更靈活?創造思考的歷程包含哪些階段?
~ 一本適合各學習階段,親師生隨時取用的好書 ~
增進老師掌握閱讀素養的教學技巧,
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獲取高分的訣竅。
無論你是為學習所苦的中學生、關心孩子的家長,或是教學第一現場的老師,這本書都將幫助你跨入閱讀與思考的新境界。
👉【書訊】高層次閱讀與思考/ 建中名師黃春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135?sloc=main
分科模考成績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教育,窖獄,覺慾】
這一篇要來聊聊我兒子的教育、我自己的學習成長故事、還有我當講師這幾年觀察到的成人學習狀況。我大學不是學習教育相關科系,研究所也不是在念相關內容,講的只是我的鄉野調查心得與自己經驗,拜託如果是教育魔人就不要來戰了喔~
我從2016年開始當教育講師(當然當講師前有學習教育相關的研習、也通過好幾次的考核),除了自己進修時見識到歐美與亞洲學生特質差異大,台灣教學這近幾年,也一邊觀察著接受填鴨式教育的成人們,學習時呈現的狀態。
這些經驗對我是很棒的啟發與震撼教育,尤其是面對這快要一年來,奶諾的小學一年級生涯,常常反思,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適合他的?
#誰規定他是男生的
譬如,有一天,奶諾有一個英文作業是看圖說故事,作業上沒有任何文字只有三格圖畫,要他們模仿例句的形式,口述出三格漫畫的內容。例句是:「He is a boy,he has a dog,he is washing his dog」。接著翻到下一頁,是一位短髮穿藍色衣服的小朋友,正在餵貓咪的圖畫;再下一頁,是個穿紅色衣服綁辮子的小女孩,提了鳥籠裡面有小鳥的圖案。
如果這是考試,我想我們都會很直覺的在藍色衣服小孩那一頁填寫:「He is a boy,he has a cat.....」,然後下一題填寫:「She is a girl,she has a bird......」
奶諾看了看,回答藍色衣服那題說:「She is a girl,she has a cat.....」,然後筋肉老爺就打斷了他,說著:「你講錯了啦~他是男生誒~!」
奶諾十分不服氣地說:「為什麼?我覺得她是女生啊!女生也可以穿藍色,剪短頭髮啊~我們學校女生也有短髮的啊!」
爸爸嘗試著解釋:「但如果這是考試,考試就是要考你會不會分男生與女生該用的代名詞啊~這樣你可能會被扣分~」
奶諾很生氣,生氣地哭了,哭聲把我吸引來;當和事佬之餘我認為兒子非常有道理,誰說粉色的就一定女生穿?男生就不能長頭髮?
但是啊,爸爸說的似乎也沒錯,在台灣的升學體制下,什麼都是以考試成績為標的,高分才能進入理想學校,拿到優先選擇的門票;即使很嘔這樣的體制,用高低之分把萬象眾生一分為二,把一萬種可能的解答變成只有「是」與「非」兩種選擇......但如果目前還打算在台灣唸書,還可能要升學,就很難避免去「學習寫出考試要的答案」。
最後我們跟奶諾說:「我們也覺得他是女生,媽媽以前也剪過好短的頭髮!不如你去學校問問老師,看看老師給你的建議呢?因為以後還是要面對考試啊~」
#但是選擇題裡沒有我要的答案啊
又有一天,奶諾的英文習作內出現了選擇題,題目是:「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選項欄中,有各種氣候單字,只有一個選項是與科目相關的詞彙;我想這是要考孩子會不會區分出來關於科目的單字,而奶諾先生決定不寫這一題。
「奶諾,你不會這題嗎?為什麼跳過了呢?」我問。
「這沒有我要的答案啊~他問我最愛的科目,這裡面又沒有自然科學的單字!」奶諾說著,眉宇之間很倔。
但是的確啊~他明明會這一題,出題者期望孩子辨認單字,兒子做到了,卻因為沒有想要的答案而跳題。如果是考試呢?他這一題就沒有分數了,考試的機制下,將會讓他變成「英文差」「無法解答問題」的小孩。
#誰准你說唸書是為了賺錢很現實
於是我想到,以前國中時,老師要我們在聯絡簿上寫下:「為什麼要好好念書?」的短作文。
我只記得升上國中後,國一就開始為了高中聯招而戰戰兢兢,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唸書,但我知道許多長輩都說成績好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賺到錢,對於這樣的說詞有點厭惡感卻又說不上為什麼,於是青春期叛逆的脾氣讓我寫下了:「念書就是為了高分,高分就是為了賺錢,我們被逼著唸書考試只是為了長大能賺很多錢!」。
老師用紅筆圈起來,上面寫著:「價值觀偏差」,然後聯繫我的爸媽,我回家面臨被訓話被處罰,回學校老師要我重新寫一次,就是沒人跟我說:「那到底為什麼上了國中以後就只能以念書考試為主了?」;我只知道,講出我看到的就被罵,那我只好寫:「唸書是為了以後能成為有用的人,能回饋社會。」,老師給了一個大大勾勾,說我這樣寫才很棒。
我寫了學校要的,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回饋社會,更不知道什麼叫做「有用」,最重要的,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每天都要考試不能玩。
後來又發生了一些事情,媽媽大費周章終於讓我轉班了,換了一個很棒的班導師,雖然還是每天都要考試,考不到高分就被分科老師打(我那年代老師還可以用藤條打人哩~),但是至少這個老師會分享人生的故事,也願意聆聽我們的想法,不會貿然認定我是怎樣的學生。
我在填鴨體制下長大,直到30歲後才體會到學習真諦:為興趣而學習,為了讓自己成為專家而廣泛接觸各種知識,為了解答疑問而到處找專家發問,為了證實自己的推測而努力挖文獻與自己實驗......這個早該在我小學、國中、高中就需要被啟發的能力,卻在我都生了孩子後才培養出來。
但我是幸運的!我看到太多成年人,還是活在填鴨教育的遺毒下,成為了「失去自信」「遺忘天賦」「沒有想法」「不知道如何思考」的人。
歐美國家的學生,很喜歡發問,很愛挑戰老師,超愛分組深論,每當老師到了Q&A時間,學生的問題永遠回答不完,學生們不害怕自己的問題可能被人笑很蠢;
台灣的學生很討厭分組討論,最好老師都不要點到他的名字,老師本人在台上演講到底最好,問問題時間永遠沒人舉手,課程結束後又很愛私下問問題,原來是因為怕被笑,或者根本就是提不出疑問。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本來應該是要幫他找尋天賦、開發興趣,激發學習樂趣與熱忱的目標,最後卻還是變相成為了「變化式填鴨教育」的犧牲者。
為什麼說是變化是填鴨教育?
因為許多私立學校最終還是以升學成績為目標;因為許多公立學校例行改革,最後反而變成效法私小功課多、考試多的模式!
許多熱血老師對於教育充滿了理想與創新,最終卻可能敵不過校方高層的決策與業績目標.......於是,最後,逐漸變成披著教育改革外皮卻依舊壓抑孩子內裡的腹黑大野狼。
#教育不該變成孩子們奔放思想的窖獄
#教育不是應該讓人激發覺醒與學習慾望的嗎
但我要說我們現在的學校已經算很不錯了。雖然教材偶爾詭異,至少老師們與校方都很認同多元學習。但是能幸運多久呢?我們就活在這樣的交予體制之下啊。
(兒子的腳被咬很慘,因為他下課喜歡跑學校小農場研究昆蟲……有好用的防蚊噴霧可以告訴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