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褲子還是大了一號
#相信自己,還是聽信他人?
「妳穿XL就行了!」
「不不不,我就是要2L(比XL更大一碼)的褲子。」
「你看誰誰誰,他也才穿XL的。」
「老師你不知道啦!我真的是大尺碼啦!」
再爭論下去,一旁練拳的其他師兄師姐就要過來圍觀啦!
太極拳老師終於妥協了,幫忙訂了 2L的褲子,她很是安心,鬆了口氣。😉
褲子拿到手,回家一試,看著鏡中人,她心裡涼了半截😰,
老師說的沒錯,真的太大了!但總歸是大一點比較好吧!
心中回憶起青少女時買褲子的慘痛經驗,
因為試穿的尺碼不夠大,往往讓店員帶著奇妙的表情笑她「看不出妳竟然要穿到這個size呢!」,
又或者運氣不好碰上個店員說「妳應該很難買衣服吧,一般都沒有做到這麼大的size。」
#到底該信別人還是相信自己呢?
原以為自己最了解自己,但是這次堅持好像錯了,
到底是什麼讓她堅持自己就是大尺寸呢?
應該是那從青少女時期就揮之不去的尷尬印象吧!
別人眼中的自己,跟自己心中的自己,似乎尺寸不合。
說到自評與他評的尺寸不合,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有人太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幾乎無法自己判斷與負責,
他會做什麼選擇都視他周邊到底圍繞著些什麼人而定,
這樣的人很容易後悔,因為他自己不用為決定負責,
若是結果不如預期,只需說一聲,都是聽信某某的建議,都是他害的啦!
👉也有人太堅持己見,別人的意見從來都聽不進去,
相信自己的判斷最正確,
並且當堅持著想要證明自己時,別人講什麼根本也沒真心在乎,
覺得別人一定是誤會了,或是不瞭解,或是有偏見,或是沒我聰明,
總之,自己的判斷絕對值得往前直衝。
在多年從事夫妻諮商的工作中,
對於那種很希望諮商師能夠告訴他該如何選擇的人,我一向很小心。
我們有這麼多問題,到底該不該嫁?又或者是說我們有這麼多問題,到底該不該離婚?
這些問題基本上諮商師通通無法回答,
諮商師能做的僅僅是在這掙扎矛盾的過程中,#盡量陪妳探索自己真正的想望。
因為,每個人的個性價值觀或是周遭支持系統完全不同,
就算是一模一樣的情境,#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可遵循。
像是對先生很多埋怨的她,身邊好友個個都是單身,抑或是已經離婚重新恢復單身,
在她抱怨自己的另一半如何不體貼時,
朋友站在自己有共鳴的立場,很容易給出「妳應該要離婚」這樣的建議,
當一個人抱怨多了,聽到離婚的建議多了,她自然覺得應該做此選擇。
⚠但危險的是,她很可能沒有她朋友那麼獨立,也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不在意家人的意見。
但是,相反地也有人完全不聽親朋好友的意見,過於相信自己一時情緒下的判斷,
特別是被戀愛沖昏頭的時候。
親友說對方有種種缺點,妳會覺得他們都不瞭解;
親友提醒對方對待前任就是太過自私,妳會覺得那是他沒碰對人;
甚至急起來,還會懷疑朋友是忌妒你們的甜蜜,看不得你們好。
有時得多相信一點兒自我,有時又得聽聽旁人的意見,
若是能在兩者間能達成一個微妙的平衡,
那麼無論是在職場或是在人生,都該能過上至少心境自在的小日子。
【本文同時刊載於109年5月號科技生活雜誌】
同時也有9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90的網紅林林夫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媽媽不會無性生殖 😈路人小孩:「哇啊啊啊哈哈哈~」 😡路人媽媽:「你們幾個坐好!不要跑來跑去!不要尖叫啦!」 😶路人爸爸:「(手機滑呀滑~)」 🙄路人甲:「你們很吵耶!小孩會不會教啊?」 😡路人媽媽:「干你屁事!那麼厲害你來教啊!」 😐路人爸爸:「(手機滑呀滑~)」 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這有時...
到底該信別人還是相信自己呢 在 林林夫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媽媽不會無性生殖
😈路人小孩:「哇啊啊啊哈哈哈~」
😡路人媽媽:「你們幾個坐好!不要跑來跑去!不要尖叫啦!」
😶路人爸爸:「(手機滑呀滑~)」
🙄路人甲:「你們很吵耶!小孩會不會教啊?」
😡路人媽媽:「干你屁事!那麼厲害你來教啊!」
😐路人爸爸:「(手機滑呀滑~)」
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這有時候會在路上、店裡、餐廳或搭車時看到的場景😓...
有人說「😤不會教那就不要生小孩啊」!
但誰生來就那麼厲害很會帶小孩呢🤔?大家都是真的當了父母後才開始努力學習,假使真的要像這句話一樣,很會了才生,人類應該早就滅絕了😱...
自己身為爸爸媽媽,有時也很希望大家可以多一點同理心❤️,多體諒身心俱疲的父母👫(不論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父母),但說實在,旁人的愛心也不應該被無限上綱🆖,沒有人有這個義務要幫你顧小孩、承擔你們造成的影響,孩子是先生和太太兩個人的(👉對!並不是媽媽一個人無性生殖),夫妻倆就應該要共同努力照顧,相信大家都會因為看到你們的努力💪,而多一點🤗包容和同理心,而不是晾在那裡沒事滑手機,讓大家白眼你🙄...
🧐所以應該換句話說...
「不想照顧小孩就真的不要生拜託🙏~」
不過話說🐖豬隊友有時候也是媽媽自己慣壞的...
📖古語「慈母多敗兒」...
🤓我說「慈妻多敗尪」...
「👼神隊友」、「🐷豬隊友」,都幾?
🎙「EP36-天啊!要不要這麼厭世?我到底該怎麼辦?老公太廢、小孩崩潰、媽媽兮累累~」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raY4lZ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Kx9L69
✅KKBOX Podcast:https://reurl.cc/bzma6y
✅SoundOn:https://sndn.link/00ff77/GcX1fw
✅Spotify:https://reurl.cc/R6kEdZ
✅Listen Notes:https://reurl.cc/MZzLvv
🖥YouTube頻道影音版:https://youtu.be/FtkXXr9N0PI
#看到新聞真的很有感
🔺林林夫妻 :https://pse.is/f7
🔺巧鈴Ling : https://pse.is/lingfb
🔺Blog :https://lingmami.com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00ff77/
🔺 YouTube:https://bit.ly/2xqBRtn
👉TG頻道網址 https://t.me/lin00ff77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tkXXr9N0PI/hqdefault.jpg)
到底該信別人還是相信自己呢 在 Meimeiwawa Multimedia 妹妹娃娃多媒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看看這集所有討論的問題跟影片的時間點~ See all questions and time codes below!
Q1: 0:22
最近報讀了一個新的課程(中醫)。雖然成績是不錯,但其實我很確定我是不會從事這行業的,因為這課程我也是隨便亂選,也是沒想到會被選中。但老師也一直在叫我再進修其他跟中醫有關,更深入的專科。我現在就是在想到底要不要去,因為其實我蠻討厭中藥。但也覺得再學多一點也不錯,一直都處於這矛盾的狀態。還是應該是報讀了再算呢?但我又不太想每天花十幾個小時去上課,大概是每天七點出門,晚上八點多才回到家,但不讀下去又好像浪費了別人的學位。
Q2: 5:18
因為未來要去留學,但是現在自己的英文都沒有辦法講的像美國人一樣,發音有時候還是會有一些口音。這件事已經困擾我很久了,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進步嗎?
Q3: 9:04
我覺得也相信「希望」應該是像是太陽一樣,能照亮生命,帶來溫暖,讓生命充滿能量;然而現實讓我感覺所謂的「希望」卻像是黑暗夜空中的月亮,令人著迷,感覺近在咫尺,但當你想擁有它的時候,才發現其實它遙不可及,伸手去捉反而會讓黑暗中唯一的光亮消失,讓世界變得更黑暗,這時候會明白月亮不過是太陽的反射,也沒有任何溫度,卻因眷戀月亮的美,而囚禁在月光之中,直到某些事狠狠的把你打醒,才了解所謂的「希望」只不過是「絕望」的偽裝,因而畏懼「希望」,也對「希望」有所質疑,所以想問妹妹娃娃妳們覺得「希望」是什麼?
-----------------------------------------------------------------------
Subscribe to Our Channels for More Videos
每週創作新影片,請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user/meiwamedia
https://www.youtube.com/user/meimeiwawa
Official Website: www.meimeiwawa.com
Like us on Facebook 請按讚~!
妹妹娃娃Meimeiwawa (生活粉絲頁Lifestyle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meimeiwawaofficial
妹妹娃娃多媒體 Meimeiwawa Multimedia (製作粉絲頁Production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meiwamedi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eiwadiaries
Lara梁心頤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ellolaraliang
Lara梁心頤 微博 Weibo
http://weibo.com/lianglara
Esther梁妍熙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sther.veronin
Esther梁妍熙 微博 Weibo
http://weibo.com/u/liangesther
Twitter
http://twitter.com/meiwadiaries
妹妹娃娃多媒體 Weibo微博
http://weibo.com/meiwamedi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NU5zVF_TE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h-4Yrq69Otk3X1jq_j6R2fcfCYw)
到底該信別人還是相信自己呢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那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哦!
我想對於任何一位有心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朋友來說,適時地把心靜下來,了解自己的現況,並且去提煉出哪些功課是自己需要再精進的,都是一個很必要的過程。
不然的話我們的努力很有可能只是努力「自己想努力」的部分,然而那些真正要面對的問題,我們可能會一直逃避它,甚至於會自我催眠,覺得那還不重要,或者是我現在還不需要去面對;只是當你在檢討你自己或者是回觀你自己的時候,你用什麼樣的角度看待自己呢?你是用那種不斷地挑毛病呢?還是只是還原你此刻的真實?
為什麼談這個呢?因為啊,當我們在回觀自己的時候,如果你是用那種挑毛病或者是找出自己缺點的角度或方向的話,可能會為你帶來的壞處會遠多於好處的;世上呢很多研究都告訴我們,其實負面思考的天生習性,它是我們演化當中一個留下來的機制,因為當你能夠去看那些可能的威脅,或者是把焦點放在那邊的時候,你才能夠幫助你逃避一些潛在的危險,避免掉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只是當我們對於這部分少了一些覺察的時候,當負面的思考成為我們的慣性,我們就很容易進入一種「失敗主義」或者是「無能為力」的感覺,在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雪莉蓋博(Shelly Gable)和強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他們做的一項研究分析他們就發現了,雖然我們正面的生活經驗大概平均數上是負面的大概三倍之多,但是卻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聚焦在那些負面的經驗上面。
更有數據告訴我們,我們大概需要五次愉快的經驗,才能平衡掉一次同樣程度的負面經驗,所以如果你想要讓你的人生更平衡、更自在,那麼正面經驗跟負面經驗的比必須是5:1耶!然而反過來說,如果你覺得現在自己的生活沒有什麼樣值得太開心,但是也沒有什麼值得太抱怨的,那麼事實上來說,你很有可能是正面經驗跟負面經驗的比,大概就是5:1或者是4:1。
所以當你能夠還原你的生活的真實樣貌,你就會發現,其實你的正向經驗還挺多的,只是那些相對佔比比較少的負向經驗,很容易太過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所以讓我們忽略我們真正擁有的東西,那更不要說去享受我們的生活了,
進一步來看哦,因為這樣的習慣,我們也很容易把自己的成就視為理所當然,即便那是你花了很多年的努力才得到的成果,而當你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仍然不滿意,因為除了傾向接受負面的訊息之外,你也會逐漸地「適應」生命當中的那些好事,這裡的「適應」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叫做「習慣化」。
簡單來說呢,就是那些你第一次感覺到很棒的體驗,而同樣的狀況再來一次,你的主觀感受上就會沒有感覺到這麼棒,那你已經「習慣化」了,可是負面的經驗或感受它的「習慣化」的歷程,它就不像是正向經驗,它有時候會讓我們過分地聚焦,甚至於俗話說的「鑽牛角尖」。
所以回到今天開頭所談的,你想讓自己變得更進步、更好,你當然必須要去看那些自己不足的,可是你從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它呢?你是用自我批判的嗎?「覺得自己真的很糟」、「覺得自己真的很差」、「覺得自己真的完全不行」嗎?如果你是用那種自我批判的角度去看這些自己有待加強的地方,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你只會在努力的過程當中越來越挫折,
儘管客觀的條件已經是越來越好了,能力越來越強了,可是你的主觀感受卻完全感受不到成就感、幸福感或者是滿足感,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其實我必須說,人沒有完美,我們一定有需要前進的地方跟我們需要好好地去改善的功課,只是啊,當你看待自己那些功課的時候,你的角度何不從那種嚴厲地自我批判、覺得自己不夠好,而轉向成「你只是了解自身現在的現況」,那這一份了解在實作上面到底可以怎麼做呢?
比如說吧,我是一個方向感不太好的人,不過我因為方向感不好這件事情,我進入了嚴厲地自我批判,我可能會這樣子說自己,叫做「你笨透了,長那麼大連個路都認錯,左右方向還會搞不清楚,同樣一條路走了這麼多遍,怎麼還是記不住呢?」
當我用這樣的內在語言來說自己的時候,其實哦,我會在找路的過程當中,只要有任何一次的錯誤或者是疑似的錯誤,我就會更加深加重,我的方向感真的很差,儘管我很努力,我似乎在這裡面感覺不到任何前進的成就感,
可是如果我只是說「是的,我認路認方向的反應比較慢,有時候還會判斷錯誤,可是我會願意去一步一步的建立起我對這個區域的認識,而我也很清楚知道,如果真的走錯了路,會有很多的輔助工具來幫助我找到正確的方向」。
好的,如果你是我,當你這樣的內在對自己聽完自己感受完,你會發現我從來沒有去扭曲一個真實,就是明明方向感真的蠻爛的,然後硬是要說成自己方向感很好,自己是有天分的,我也不會去扭曲這樣的真實,
但是我只是如實的去說,不用一種批判的角度、不用一種責罵的角度去說我現在在方向感這件事情我的程度是如何,而且我還點出了我有什麼資源,我有工具啊,我可能有Google map啊,我可能有導航系統,甚至於我有旁邊可以問,我有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嘛!
所以呢,回觀我們的人生,真的有太多事情你可能需要前進,你可能需要幫自己優化,可是呢,有一些人他是越優化越覺得自己很棒、越來越開心。
儘管呢,他真的還是要面對一些有點難的挑戰哦,但是有很多人哦,就不是這樣子,他心裡永遠有更多的需要去圓滿的事情,但是即便他用盡全身的力氣圓滿了很多很多部分,他仍然對自己不滿意。
因為他一直在批判他自己,他從來沒有用一個更適當的方法去還原真實、去瞭解他的現況啊,那麼當你聽到這裡,我邀請你思考一下你是哪一種呢?
我想你會聽我的內容,一定是對自己的成長跟前進有所期許的,我很鼓勵你哦,既然有這樣的期許,何不用一個更「還原真實」的方法說自己,而不是批判自己,不是去拼命的找到或點出自己的缺點,而是如實的去看見你現在的現況是如何?你有什麼、可以怎麼樣幫助自己?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給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談的,你用什麼樣的內在語言跟自己對話呢?
你如果想要調整自己的內在語言,給自己更多的支持跟溫暖的話,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加入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這門課呢,是由哈克(黃士鈞博士)所主講,他會運用潛意識工作跟隱喻的方法陪伴你,不只是跟他人連結,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可以先跟自己好好的連結,透過他最溫柔的聲音,我相信你可以找到跟自己連結的那個入口,期待你的加入。
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歡迎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b0HKzfLJ6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