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1
李登輝逝世一周年:留給台灣的未竟之業,我們要盡快完成
邱志偉,立法委員
前總統李登輝距今逝世已滿一周年,他生前所欲推動的許多政治工作,至今仍有許多未竟之業,留待我們後輩完成。李登輝作為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更在關鍵時刻將台灣一舉推升至完全民主化國家,其任內所完成的歷史工程,至今仍是台灣歷任民選總統之最。但其生前仍有不少遺憾,未能完成,包含制憲、修憲,更重要的還有他是台灣第一位民選的總統,有關其任內的決策方式,都應當是台灣未來學界所能發展研究之重點方向。
回顧李登輝的一生,作為獨裁者的繼承人,他沒有延續國民黨的專制獨裁道路,而是帶領台灣人走向先進國家的民主化之路,造福台灣後世的影響之大,是我們所有後輩之福。很難想像,若當年並非李登輝繼任總統,或是李登輝僅作為一位過度總統,最後再由保守派當家執政,屆時台灣是否又會重回戒嚴老路?甚至在關鍵歷史時刻,早已和中國完成政治統一談判,台灣現今命運又何嘗不會與當前的香港重疊?每回憶此種種,就對九零年代李登輝所帶起的關鍵改革無比敬佩。
但除了知往,更重要的是鑒今。身處變化莫測的2021年,台灣此刻面臨的仍是前所未見的歷史關鍵。台灣最大威脅:中共政權,在此刻亦因帶給全球世紀罕見的疫情,正面臨千夫所指,而習近平修憲刪除國家主席任期,更讓全球看清中國政治發展的本質。
我們若回顧李登輝執政時期,同樣在天安門事件與全球經濟制裁中國時,未能有效阻止台商赴中,直到1996年才推出戒急用忍政策,已難在最有效的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因此,當前政府不可再錯失這樣的歷史機遇,我們務必要好好慎思如何面對現在這樣的歷史時刻,例如針對廣大返台投資的台商,以及國際空前友台情境,如何爭取最多的國際空間,甚至改變台灣國際地位,這都需要政府有明確擘劃與執政者堅定的推動決心。
李登輝生前最在意的就是台灣二次民主改革,簡言之,就是台灣仍有再次修憲之必要。李登輝曾做過十二年的總統,他深知執政者治理上的困難,以及台灣承襲中國法統而來的不合身政府體制,有修憲改革之必要。同時,我們憲法當中對於釐清兩岸關係之定位,仍舊曖昧不明。民進黨在此刻有意推動修憲,但目標僅放在十八歲公民有些可惜,未來若發動修憲公投,這是台灣關鍵的憲法時刻,以台灣現今的高修憲門檻,國內主要政黨應當尋求共識,讓更多的體制改革在未來公投可以一併納入,以免都已投注資源,卻僅能不成比例的改變,就稍嫌可惜。
此外,李登輝生前亦相當希望能成立其專屬圖書館,讓其豐富藏書及相關重要歷史資料,可與國人分享。惟這項心願,直到今日都未能實現。當前全球民主國家,就以美國總統圖書館的立法與建置最為完整。美國是從1955年開始,明確制定了「總統圖書館法」(Presidential. Libraries Act)正式明確定義美國總統圖書館的法律地位,並強調美國總統文物與史料的重要價值。之後美國又陸續制定總統紀錄與資料保存,以及總統文件等相關法令,使得總統文物的規劃管理愈趨完善。
因此,我認為制定專屬總統圖書館法令,仍有其必要,但至今在國會還未見討論,著實可惜。台灣目前尚有國父紀念館與中正紀念堂,兩座可轉型運用的現有建築,個人認為以其空間與建置,轉型為專屬總統圖書館,亦未嘗不可。雖然李家後人目前規劃是以舊台大法學院作為總統圖書館地點,但其空間與規模是否可以成為未來總統都能使用之空間,亦或是台灣也希望尋求美國模式,以非定點方式設立總統圖書館,李登輝已逝世一年,我希望國會能盡速進行相關討論。
最後,我希望台灣的政治學界,除了投注心力研究中共領導人的決策之時,應當也要投入心力在我國總統研究(presidential studies)之上。美國因為已經有46任的總統,所能研究的樣本數非常多,因此在美國政治學研究當中占有一席之地。台灣即便僅有7位總統,若以直選至今做劃分亦僅有4位,但我們仍應當對此做出學術相關的反省,並綜合總統決策或體制的研究,提供未來領導者相關建言。
台灣過去專制戒嚴時期的總統,面對歷史決策的錯誤,其實也很能提供借鏡給當今的中共政府,這都絕不只是單純的新聞討論或歷史爬梳。而事實上從李登輝之後的歷任民選總統,相關訪談與資料都已經累積相當多,如何爬梳並產生學術價值,絕對有加以探究之必要。教育部及科技部亦應針對相關研究祭出鼓勵辦法,提醒學界重視此事。我認為如此將能提升政治學研究的價值,並讓一個學科的經驗研究,得以回饋社會,對往後學子投入相關研究,才會更有使命感,而非僅有升遷考量,對學界發展將有正面意義!
李登輝過世一周年了,他所留下的未竟之業,留待我們完成。回顧他的一生以及其所留下的許多課題,都值得我們加以研究並盡力做的更好。期盼明年此刻,當我們再度回憶起李登輝時,我們已能在許多重要事項上有明確進展,並能正面討論對台灣有意義的歷史課題。
制憲門檻 在 官逼民反_人民當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別忘了!敗選者聯盟連任失敗的前雲林縣長李進勇被提名為現任 #中選會主委 啊!
#中選會高於憲法!
達成連署門檻卻遭駁回?中選會難逃雙標質疑
目前已成案,甚至被投票否決的罷免案,從高雄市長、立法委員到直轄市議員,簡直族繁不及備載,而其罷免理由不論是否符合客觀事實,或帶有提案人之主觀意志及政黨偏好,中選會對於依法跨過連署門檻者,都僅能依法宣告成案。雖然罷免案與公投案依據之法律不同,但兩者同屬人民參政權,且都是國民主權的具體展現,不論中選會喜不喜歡公投案之內容,本就應該在符合形式要件的前提下,放寬成案標準,由人民依其自由意志決定此依民代是否去留,此案是否通過,而非由中選會直接批駁,否則中選會難脫雙標的質疑,以及對公投案進行實質審查的批評。
憲法政策創制並非直接制憲或修憲,而是人民要求行政與立法機關積極討論、研議並推動之國家重大政策,若立法者若因政黨因素而致懈怠無法以立法程序實現民之所欲,則中選會應積極促進人民以憲法政策創制公投案,敦促政府與國會主動應對,而非自行替政府或國會把關,阻擋創制案,甚至還越俎代庖,幫人民決定那些公投案可提,那些不能提。
【中選會不應自我定位成「憲法法庭」 隨意駁回人民的憲法政策創制權】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9031 )
制憲門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是誰,忘了初衷?
一如預期,三接外推方案,政院正式提出。
提出之後,「部份環團」表示接受,民進黨環保立委洪申翰,大談所謂「環保與環保的抉擇」,希望大家可以「創造雙贏」。另一頭,大量網友留言批評珍愛藻礁公投團體,是一群「毫不妥協」「反對政府」「沒得商量」的冥頑團體。
蔡總統都出面喊支持外推方案了,年輕人們,還不趕緊跟進嗎?
2013年,蔡英文主席說「藻礁永存」;2021年,蔡總統說「三接外推藻礁不會被破壞」。2018年,環保人士洪申翰說「三接不蓋也可以」(發電無虞);2021年,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說「1.5公里外的海底,根本沒有藻礁」。
什麼叫「昨是今非」?這就叫做「昨是今非」。
蔡總統打臉2013年的蔡主席;洪立委打臉2018年的洪環保鬥士。自圓其說、唾面自乾,是誰?忘了初衷?
前兩天獨派大老辜寬敏辭退總統府國策顧問,痛罵蔡總統,都當了兩任總統,拿了817萬票了,卻還不願「制憲」「建國」,只想著要「修憲」降低18歲投票權門檻,根本騙票。
講到激動處,我一度懷疑,辜老先生,是不是快被氣哭了?
看來,被蔡總統用美麗詞藻拐騙,死心踏地投票支持她上位,滿心期待總統「兌現承諾」卻落得失望一場空的,不只潘忠政一人。
是誰,忘了初衷?
暐瀚 2021-5-4 de 台北
制憲門檻 在 制憲公投達提案門檻林宜正:中國別插手台未來-民視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民視即時新聞】由台灣 制憲 基金會發起的「 制憲 公投」提案,包含「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啟動憲法改造工程」,以及「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推動制定一部符合 ... ... <看更多>
制憲門檻 在 台灣制憲基金會TNC - 你知道現行憲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是立法院第十屆修憲委員會第一場公聽會,我們對於朝野政黨願意正視憲政議題感到欣慰。但可惜的是,僅僅只是修憲對於台灣的困境並無太大的幫助,只是緣木求魚的行為而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