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自己不是負擔,是進步的證據》
上周末跟女兒到Home Page首頁讀書館開窗透氣工作,我們各據一角寫稿上課,後來不時傳來她的笑聲。我狐疑地查看究竟,她正拿著我的第一本書《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看得津津有味,抬頭問我:「這些都是真的嗎?我小時候真是難搞又好笑耶!」
當然是真的。
沒有這麼難搞,我怎麼會需要寫下來紓壓解放?
若沒有一些困難,哪來如此多的學習和體會?
沒有這麼好笑,我怎麼會越當媽越覺得有趣?
若沒有一些成就感,哪能頭也不回地離開職場只想專心陪妳?
女兒讀的這本是八年前超青澀文筆,記錄最具熱情和獨特觀點的初始階段,
她初生而為人,我剛成為新手媽媽幾年,
當時的我們都很「新」、很「原型」,
她幫我「開發」另外一個面向的我,這過程「快樂並痛苦著」。
她一口氣看完把書闔上後打開話匣子,
滔滔不絕分享她還記得小時候的哪些片段殘影;
自己有什麼「巨變」、哪些心情還是一樣;
她不僅試著揣摩猜測改變的原因,
也對過去自己的決定感到「不可思議」,
自己獨白到最後靦腆地拍拍我的肩:媽,辛苦你了。
原以為這只是個生活插曲,卻沒想到餘波盪漾。
這一兩天她面對即將開學的複雜心情,
有點焦慮、有點興奮、加上很多擔心小劇場,
連課桌上的桌墊都能成為一個議題,
正當這一切看似黑洞爆發無法收拾之際,
突然她想起書中幼兒園的自己
像是如夢初醒一般大叫:
「我小時候就是這樣對不對,只是現在煩惱事情不同而已。媽,當我明年後年來看現在,一定也會覺得現在很蠢,幹嘛為這種事情煩惱。這樣想很有用耶!」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平凡的偉人,讀偉人傳記,不如好好讀自己的故事。
每一位身為家長的大人們更是個個身經百戰的戰士,才能平安幸福地擁有一個家庭、讀著這篇文章。只不過,我們可曾好好回想一路走來的大小戰役?
這些故事,會不會讓我們對自己有信心,哪次沒有關關難過關關過?
這些歷史,會不會讓我們領悟自己的行為模式,這次就能跳出重複迴圈?
或許這些過去和考驗無法為現在的困難帶來什麼答案,但卻能給自己打氣加油,漸漸生出韌性的意志肌肉。
#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
現在不妨翻翻照片,回想一下孩子苦盡甘來的事,能寫下來很好,不想寫就開天闢地講古,帶著些許欽佩的眼光,讓孩子知道他們都是宇宙戰士,每一個小小改變都是具有正能量的里程碑。
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相信大家在家陪小孩已經到「無我」的境界,也就是「沒有我想做的事可以做」的境界。
究竟,還有誰能夠幫助我們媽媽,在疫情期間,與小孩共存?
最近,我也備妥了不少教材、玩具、線上課程…..想要與孩子好好度過這個歷史的一刻,無奈,自己想做的事不能做,不要小孩做的事情他們一直做的時候,真的是一把火,從腳底燒到頭頂。但是又想到,外面無數眾生為了疫情都在共同努力時,我們又得耐著性子,跟小孩們搏鬥。
其實,他們很可愛;其實,我也想要當個有耐性、有愛心的媽媽,可是,當眾多繁雜的事等著我們辦,孩子們又不配合,老公....這裡不方便說。
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如何重新調整心態、建立新的運作模式,才能讓媽媽們調養生息,大家各就各位、自立自強!?
娘子軍的課程懂得媽媽的需求,這次請到重量級親職作家羅怡君來跟大家分享
《居家工作的媽媽如何和停學在家的孩子共創美好的防疫生活? 》
分享重點:
--從衝突中進化溝通方法
--什麼心態造成自己的困境
--如何協助孩子建立自主學習
我熟識的怡君,曾任職於奧美公關、三立電視及美商3M臺灣子公司, 扮演行銷公關、媒體企劃與企業溝通之角色,歷經職場12年後專職教育與教養領域。
寫過許多受媽媽們好評的親子溝通及親職教育作品:
「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
「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
「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
「愛的生存遊戲—引導孩子作對選擇、遠離危險的安全課」
「愛,我的內向小孩」
「孩子的人生成長痛,小說有解」
課程時間:6/24(四)上午9:30-11:00
上課方式:Zoom直播,事後用FB私密社團看回放
課程費用:500元
報名方式:私訊律師娘
媽媽們深呼吸,救星來了~~
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個我朋友的故事
「那時候的狀態,是工作上累積到某個程度,開始有點餘裕,覺得工作對妳的刺激慢慢減緩。一般人通常都會選擇換工作,可是我當時認為光是換工作無法解決我的問題,反而會因為跳槽後有更好的收入,又落入溫水煮青蛙的狀態。我內心的思考是:現在的工作繼續做下去還能做多久?如果過了十年,我還能保持一樣的熱情和動力嗎?還是可能失去了競爭力後,不敢再有任何改變?」
三十幾歲就是外商公司主管,事業如日中天的羅怡君,並不因為身處職涯中的高峰而覺得滿足,反而在那時候自覺,如果繼續在原單位待下去,有一天,她可能連轉換跑道的機會都沒有了。
一直在關注社會趨勢的她,心知肚明,在這個時代,不管是什麼職業,都講求創新,過去大家覺得穩定的工作,現在反而不是個優點。面臨人生中別人難以理解的低潮,她雖然也考慮過要轉職,但仔細評估以後,覺得真正的問題不是「在哪裡工作」,而是需要對下一個十年的自己負責。
仔細思考,她發現在原本工作中最能引起自己興趣的是各種社會議題,如果可以找到一個新的選項是能夠兼顧家庭的,或是自己一睜開眼就非常想去做的,或許是她可以嘗試的挑戰。當時,她想到的,就是與教育相關的工作,有可能會給她遠大於目前工作上老闆肯定的成就感。
我記得,跟怡君是在新書座談或親子相關活動認識的,一開始跟她不熟,只知道她是教養書籍《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的作者,常常在親職的頻道或活動看到她,總覺得她應該是個非常有教養理念的媽媽。
後來,可能真的有緣分,幾次的活動相遇,讓我們一下子就熱絡起來。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我是內向人格特質的人,她則是超級外向人格特質的人,她甚至為了好好理解內向人格特質的女兒,還經營了一個社團「愛,我的內向小孩」,來討論怎麼跟內向人格的人相處,但我們相處上卻完全無隔閡(我自己覺得啦!)。
很喜歡她直來直往的個性,以及善於分析策略的特長,跟她經營社群、一連串教養或親職相關著作的爽朗風格比起來,我更欽佩她在口語表達的幽默與犀利。而這些讓人喜愛的特質,同時又結合她對教育、教養的熱忱,讓她一路出了六本書,演講邀約、合作不斷,但這些其實都跟她當年的工作完全沒有關係。
「前一份工作離職時我已經有小孩,因為小孩所以接觸到教育,發現到自己的興趣度很高,也會覺得自己若對教育做了什麼或改變什麼,就會很有成就感。原先上班的工作有機會接觸公益團體,所以我對於社會議題或公益的部分也很有熱情,會不自覺去注意這些新聞,自己做連結;所以在轉換的時候就思考,想法不需要那麼侷限,除了換工作之外,我有沒有可能換一種生涯?」
曾經想過騎驢找馬的怡君,其實也躊躇過,後來覺得既然不可能在公司待一輩子削弱自己的競爭力,就乾脆展現決心先離開後,重新整理再出發。於是她在還沒有計畫的狀況下,毅然辭職,打算第一年先花老本過生活,算是對自己的投資。
同時,怡君的女兒剛上小一,開始閱讀並接觸新事物,有很多想法,怡君把自己跟女兒相處的過程寫下來,沒多久就被一些媒體看到並轉載,讓她得到肯定,也有動力繼續寫下去。
和怡君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她的觀點常常和別人不同,讓我很驚豔,也觸發了我用不同方式來思考,相信很多喜歡她的網友也是這麼覺得。不一定是大家眼中所謂專家或老師的教養觀才值得參考,重要的是她對事物的觀點,如何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網路寫作到第六個月,有出版社問怡君要不要合作出書,促使她認真思考,這就是她下個階段要走的路嗎?一旦投入,可能就很難再回職場,但她很快就下定決心,做出了她的選擇。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培養,也是一個等待。等待我自己有沒有新的想法出現、等待我自己有沒有新的面向出現,因為人三、四十歲後,是一個價值觀的轉換,我希望我往後十年,能為不同的價值觀奮鬥。」
聽到怡君這段話我好有感,四十歲的我,也面臨了為不同價值觀奮鬥的抉擇。
出了第一本書《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後,怡君更專注在寫作,是平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工作項目,雖然還沒辦法成為收入,但起碼有一個重心在。出書效應也會有一些演講邀約,一連串開啟了不同的賺錢方式,演講帶給她更多自信,這條道路,她越走越順。
到目前,怡君的斜槓人生算是發展到中期,轉眼已是她離職第七年,總共出了六本書,都是她每個階段關注的重點,可能是孩子碰到的問題,或是整個外在環境影響……等;她特殊的個人潛質,讓她挖掘的議題都領先時事討論,只是出書的當下,有時社會共識還不成熟,所以單以銷售量來說,成績都不是太亮眼。但對她而言,重要的是她在某些議題的發言權,能夠傳達她的想法與理念。
出書後,她也開始經營小朋友的讀書會,得到更大的成就感。雖然很少在Facebook 上招生,靠著大家口耳相傳,很多區域的家長都把小朋友送來參加。面對孩子的問題,直球對決並臨場反應,變成她的專長,她也希望運用這樣的方式,來建構跟別人不同的定位。
「其實很多小孩願意來讀書會,並不是這裡讓他寫作進步了,而是他可以找到趣味相投的朋友和得到意外的放鬆,這給我更大信心─我想要當一個能放心說話的大人,讓更多小孩子有這樣的人生經驗。」
最新的進度,是怡君忽然又開了間「Home Page 首頁讀書館」,她認為這個社會裡給孩子的空間太少,特別是注重同儕的青少年,幾乎沒有可以討論聊天的地方,連去圖書館都會被嫌太吵,因此結合推動閱讀的想法,這間號稱是「可以說話的圖書館」也就因此誕生。
從認識怡君以來,雖然看到她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社會議題在關注,但不變的是她仗義執言,不畏權勢的風骨,都展現在她所有的文字或演說上,特別是對青少年議題的發聲,總是讓我十分有感。接下來她還有個想法,就是可以帶領經營線下社群的孩子,讓想法真正結合生活實踐,從做中學、從團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協助孩子們找到目標感,進而對人生產生動力與熱情,可說是結合陪伴孩子與社會價值的斜槓媽媽。
#怡君的斜槓心法
有些媽媽陪伴孩子會很鬱悶,或是一斜槓就過了頭,忘了不去上班的初衷是陪伴孩子長大,其實追根究底,是自己沒有肯定「陪小孩是一件有價值的事」。不管身旁的人有多少冷言冷語,妳都要明白,為什麼一開始自己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才不會離初衷越來越遠。
這是我朋友的斜槓之路,給大家參考喔!
臉書搜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的事
斜槓身分:媽媽/作家/講師/活動主持Home Page 首頁讀書館書館讀書館館主
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 在 真正優秀的孩子,從不忍氣吞聲!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倒是班上同學認出我來,對著妹妹大喊:「妳媽媽來接妳了。」妹妹立刻朝我跑過來,抱住了我。 ... 【新手父母: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授權轉載. ... <看更多>
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 在 #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上周末跟女兒到Home Page首頁讀書館開窗透氣工作,我們各據一角寫稿上課,後來不時傳來她的笑聲。我狐疑地查看究竟,她正拿著我的第一本書《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