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恍神,就忘了分享上個月入手的書,真的不得不說,現在是靜下心來好好閱讀最合適的時刻,雖然整體購書量下降,但書中的含金量卻始終沒有變過,依然很多好書、值得細細咀嚼的作品持續出版,大家不妨參考一下,而且七月的書豪華非常,待上市後再與來一一分享。
⠀⠀⠀⠀⠀
先看六月份選書,其實早已讀完,但尚未分享,是已經單獨介紹過的「幡」書系第十一本:林芙美子的《#浮雲》曾由日本昭和時代最重要的導演成瀨巳喜男於 1955 年改編為同名電影,同時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之一。「我想寫人的命運。我想寫在不合理的世界裡,無以名狀、存在於小說外側的小說。」由紀子為了擺脫與伊庭的祕密戀情,自願來到越南擔任軍方打字員,眼見整個世界在戰火底下動盪不安,此地安逸反而有如化外之境,由紀子不禁與富岡愈靠愈近,陷入另一段無法自拔的不倫戀情。戰爭結束後,兩人重返日本,卻始終無力攜手從頭來過。愛情的磨難,始於幻滅以後,因為徹底絕望,才更壓抑不住對希望的渴求。「我是宿命論的流浪者。我沒有故鄉。」在初版即暢銷六十萬冊的《放浪記》當中,林芙美子為自己寫下最佳注解,倘若令其成名的《放浪記》是一生只有一次的迷醉青春,生前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浮雲》,便是她人生集大成的終極巨著。林芙美子曾任二戰時期筆部隊、國際交流作家、戰地記者,作品中可見豐富的異地見聞,堪稱日本女性旅行文學先鋒,其徘徊於婚姻制度之外的虛無愛情觀,時似自我放逐,時似毅然獨行,亦為人稱頌,本書描寫無法圓滿的不倫戀情,呈現日本戰後的舉國頹敗,藉由無處可去的情欲書寫重省生之意義。《浮雲》不僅是林芙美子人生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更可謂其畢生最高傑作。
⠀⠀⠀⠀⠀
其次,是原本考慮要選的拉丁美洲作家胡安卡洛斯奧內蒂《#短暫的一生》,此書不容易閱讀,卻相當值得挑戰。胡安瑪利亞布勞森才被廣告公司資遣,他的妻子此時卻罹患乳癌,失去一邊乳房。在妻子罹病後,布勞森接下朋友寫劇本的工作。在劇本裡,布勞森虛構一座名叫聖塔瑪利亞的城市,主角名叫亞瑟,他借用亞瑟來體現自己對波特萊爾的「惡」的渴望,他沉浸在虛構的情節中。布勞森的劇本設計亞瑟的鄰居住著一名叫葛嘉的女子,他常自房間薄牆聽到或偶爾偷窺到,繼而猜想葛嘉的生活與感情世界。葛嘉的職業是名妓女,緊挨著她的是皮條客。布勞森塑造的亞瑟形象,口袋裡總放著一把手槍,他讓亞瑟可以對葛嘉做出布勞森從來沒對妻子荷杜娣絲做過的事:在床上愛她的同時毆打她,而且打算殺她,一如卑鄙的皮條客對待他的妓女們一樣。奧內蒂是存在主義的信仰者,《短暫的一生》是奧內蒂樹立風格之作,採用大膽手法構思小說與人生的關係。奧內蒂的小說多以他的出生地蒙德維的亞,以及移居之城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故事的發展背景,令人窒息的城市生活,一直是他小說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常常將經歷的人事物,清楚地折射在他的小說字裡行間。
⠀⠀⠀⠀⠀
接著,是非常高興能擔任推薦人之一的作品:《#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A Life。波娃在世時,就已寫下許多回憶錄,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且涉及他人,所以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情被噤聲。Kate Kirkpatrick 這本最新傳記《成為西蒙波娃》,則全盤檢視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最近幾年才公開的波娃日記與私人信件,補足過往未曾被看見的細節,也澄清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還原了立體而動態的細微面貌。不僅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更深刻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她的一生精采動人,有對自由的沉思,對真理的信仰,對自身不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也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此書利用最新公開的日記、信件等私人材料,重新檢視波娃過往的傳記、回憶錄、訪談之內容,也讓讀者重新認識過往那個仍舊嚴重性別不平等的年代。記住歷史,才更能理解平權之珍貴,也才更能在觀念上持續進步。另一方面,除了性別議題,更重新建立起波娃身為哲學家的一面,帶領讀者一窺她如何思索「存在」,並且「活出」哲學。波娃與沙特的感情,不只是世間一般情愛,更帶有深邃的哲學思辨、理智批判,最後,更會感動於他們智識的交織。
⠀⠀⠀⠀⠀
還有幾日前做了贈書活動,傳奇紀實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口述傳記《#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1944 年出生於巴西鄉下,薩爾加多從小接觸大自然,父親是農場主人,希望他接管農場或是成為律師,但隨著庫比契克,當上巴西總統,國家經濟復甦,薩爾加多決心要成為經濟學家。1964 年,布朗庫元帥發動軍事政變,民間爆發大規模的抗議運動,為了逃離危險,他和妻子蕾莉亞於 1969 年踏上海外流亡之路,前往巴黎。在巴黎讀完經濟學博士班課程後,他為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在此時,他擁有人生第一台相機,短短時間,他已陷進了攝影的魅力之中,甚至決定放棄經濟學家的身分,成為攝影師。薩爾加多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工作,並於 1994 年自立門戶,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2016 年,他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攝影組院士。攝影是他的語言,照片是他表達的方式,富含著他的思想、成長歷程與人生經驗。
⠀⠀⠀⠀⠀
當然,另一本重量級作品《#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也是這批書單中不可忽視的一本,《我的奮鬥》為 2009 至 2011 間挪威最重要的當代作家之一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所創作的半自傳小說,共六冊,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克瑙斯高在第一部《父親的葬禮》以死亡作為開篇,談論了父親於他的意義及父親悲慘的晚年,他大膽地揭露了自己的生活,直白且露骨的創作風格吸引了無數讀者,光是在挪威的銷量就突破了五十萬冊。在接續的第二部《戀愛中的男人》裡,他描寫的是如何與第二任妻子墜入愛河的故事。 從追求、戀愛、結婚到生子,克瑙斯高完整地記錄了一段愛情中最熱烈與最黑暗的時刻。
⠀⠀⠀⠀⠀
以及,個人相當喜愛的作家《淘金殺手》派崔克德威特新作《#野蠻法國行》,同樣被改編成電影,敘述豪門寡婦法蘭西絲的人生計畫:就是在沒錢之前死掉。沒想到二十年過去,她還活著,她與獨子馬爾康幾乎將丈夫的遺產揮霍殆盡,於是決定拋下紐約的一切,不與任何人道別,帶著僅存的現金和已成年的兒子一同前往巴黎,還有家中的老貓小法蘭克,因為法蘭西絲相信死去丈夫的靈魂在貓身上。佔有慾強、咄咄逼人的寡婦母親,和優柔寡斷、似乎不想長大的成年兒子,看似不和的兩人,一路上演鬧劇般的互不相讓,古怪的默契又意外令人動容。然而,紐約客的聰明和刻意的儀態終究掩飾不了內心劇烈的傷痛。名流富豪的生活絕非人人都能擁有,卻也沒有人能不活在他人的目光下,看似「野蠻」的儀態和沒有限制的人生,不代表一切可以自由選擇,生命有各自的泥淖。卡繆曾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全書看似諷刺上流社會,其實在荒謬與鬧劇背後,作者始終有意藉由「不尋常」的人物,探索人的「處境」。如同前作《淘金殺手》,作者派崔克德威特的小說語調再輕鬆滑稽、漫不在乎,情節再荒謬歪樓,對白再辛辣好笑,都不妨礙他冷不防地拋出值得深思的哲學問題,人要去哪裡才能活得自由?天生氣場難自棄的法蘭西絲當然有被討厭的勇氣,她看似什麼都不缺,誰能明白她缺少什麼?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她這樣野蠻地活著?結局令人回味無窮。
⠀⠀⠀⠀⠀
還有《#在所有母親之間》也頗具吸引力,是主人翁布萊絲向前夫敘述她身為母親的困境與遭遇,與讀者開展一部懸疑驚悚的家庭故事。布萊絲的不安溯源家族三代,她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都不是稱職的媽媽,每個母親都以防衛甚至折磨的方式對待女兒,而長大後她也成為一位看似神經質的媽媽。當女兒薇歐列忒出生後,布萊絲的期待破滅了,她感受到雙方不對盤,女兒總是乖戾而拒絕合作,當她抱起女兒想要安撫卻換來尖叫淒厲,她甚至覺得自己目睹女兒惡魔般的行為。然而,薇歐列忒在爸爸面前卻表現像個小天使,夫妻之間逐漸產生裂縫。後來,弟弟山姆出生,在兒子身上,布萊絲終於找到期盼已久的親子之愛,薇歐列忒似乎也愛這位弟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撕裂了她的家庭,當她重新回想起來驚覺,女兒好像伸手推了這一切。親子關係是自古以來的課題,愛與恨,教與養,各種心理戰爭,本書帶領讀者進入一位母親的告白,驚悚的氛圍讀來心驚膽戰,故事的轉折讓人感到唏噓,震撼之餘也讓人反思自己與家人的親密關係。
⠀⠀⠀⠀⠀
馬奎斯的另一本書又出版了,《#苦妓回憶錄》是他對愛情的禮讚,也是一首獻給生命的頌歌,更是他寫給遲暮人生的最後一封情書。晚年與病魔纏鬥多時的馬奎斯,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幾乎取消一切公開活動,全力投入回憶錄與這本封筆之作。書中每天都走在死亡邊緣的老記者猶如馬奎斯自己的化身,他藉由主角放蕩又純真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知道人生最悲慘的莫過於孤獨死去。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愛,生命也許無法抵擋時間的流逝,但真摯的情感卻永遠都不會消失。以及,米蘭昆達拉的《#相遇》,他與文學、美學、藝術的相遇。相遇是「石火,電光,偶然」,雖然短暫,未必深入,但有時卻足以啟發一場偉大的文學邂逅和思維激盪,甚至影響小說藝術的歷史與生命。本書便收錄了昆德拉與其所崇敬的小說家、藝術家和偉大作品之間難忘而驚喜的相遇,透過隨筆、論述及訪談,暢談他所熱愛的文學、美學與藝術,也讓我們得以走入昆德拉龐大而深邃的思考世界,一睹這一次次相遇所迸發的思想火花。
⠀⠀⠀⠀⠀
最貼近這個當下的小說,是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的《#十月終結戰》,故事從日內瓦一場世界衛生代表會開始,印尼一個難民營出現 47 人死於急性出血熱,僅被當作小事提出,出席會議的美國 CDC 副主任、流行病學家亨利帕森斯卻認為情況並不單純。亨利受託,親入險境尋找病原體,卻先受政治阻撓、後遭神秘病毒困住,同時,令人擔心的事正要發生:一名感染者正前往每年有數百萬信徒聚集的聖城麥加,參與朝聖之旅。感染果然一觸即發,沙烏地阿拉伯官方下令封城,但三百萬朝聖者能一個人都不離開?疫情入侵美國,國土安全部副主任對可能發生的生物戰能做出正確回應?全球旅行頻仍的時代,一場大流行挑戰了裂痕重重的全球關係,病毒侵襲的不只是生命,還有支持文明的各種體制。書中的微生物學家、流行病學家在發現了可怕的流行病毒後,不惜親身歷險,尋找解決讓世界陷入困局的神秘病毒起源和治癒方法,萊特透過小說對所有第一線醫護專業人員致敬,在這個圍繞醫學、政治、科學與人性的故事中,我們更得以知道他們存在的重要性。
⠀⠀⠀⠀⠀
壓軸的是一本華文小說與韓國小說,鄧觀傑《#廢墟的故事》以八篇短篇小說組成,地景從馬來西亞首都西北的小鎮漂洋過海來到台北的邊陲地帶頂樓加蓋公寓。從異文化的邊陲到異國城市的邊陲,語言、文化的差異讓敘事者重新學習,學習如何透過敘事重新站立在世界的中央。國家,民族,地域,家庭與個人,鄧觀傑試圖為這些問題提出階段性的解答,作為青年時期的終結。「童年,是作家的提款機」鄧觀傑的這台 ATM 似乎沒有提款的上限,源源不絕的情節漫布在每則短篇裡。
⠀⠀⠀⠀⠀
而閔智炯的《#她厭男她是我女友》,敘述主角金勝俊再次遇見她時,是在要求墮胎合法化的示威現場,這個讓他思念多年的初戀情人,會成為人們口中的「女性主義者」,而最沒料到的是,他發現自己再次無可救藥地愛上她。儘管網路上、好友間充斥各種對女性主義者的批評,勝俊仍深信兩人的邂逅是命運給的第二次機會。但她卻斷言他們之間不可能,最後還提出交往的條件:如果勝俊先想要分手,就要給她一百萬。勝俊不過是想談一場平凡的戀愛,卻沒有一件事情照著他的想像發展,彼此價值觀的歧異讓他的壓力日漸累積,終於在某個事件後徹底爆發開來。作者初戀是在國三時,大學二年級正式談了第一次戀愛,發現自己好像有戀愛的天賦,所以努力發揮才能地戀愛和分手。2016 年受到「江南殺人事件」的衝擊,開始研究女性主義,深刻體認到女性主義對人際關係和愛情的影響,而這部小說便是這些體認的成果。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
前夫每天都在想復婚結局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個翻新幸福的眼光
幸福眼光1/ 原來對我最刻薄的,是我自己
★「我是一個好媽媽」不是因為我做得多好或為孩子付出多少。是孩子用單純天真的愛,在我這個不完美的媽媽身上,貼上一枚「好媽媽」勳章。單親媽媽更需要時常肯定自己的價值,我們或許不是CEO,但我們正在養育未來的CEO!
幸福眼光2 / 不必總在孩子面前扮演堅強的媽媽
★ 我該做的是,接受我們家缺了一角的事實、承認自己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省察自己內心的憤怒或憂傷,然後溫柔的告訴自己:「沒有關係。」
幸福眼光3 / 從「合夥教養」到「獨資照顧」
★ 養小孩就像開公司,以前有合夥人一起打拚,現在是獨資。一間公司是獨資還是合夥,並不是很重要。當你著眼於如何帶領公司成長,根本不會去想有沒有人跟你一起扛業績,去拚就對了!況且,生命比想像更堅韌,你一定可以好好把孩子養大的。
幸福眼光4 / 單親孩子不一定會被笑
★ 當孩子跟爸爸或媽媽的依附關係夠緊密,心靈的地基穩固了,在面對外界的眼光時,就會有足夠的韌性;即使暫時被壓傷,也能自我調適和恢復。
幸福眼光5 / 孩子不是「配偶代理人」
★ 把大人間的醜陋真相攤開在孩子面前,只會讓孩子更受傷。媽媽期待被孩子理解,但孩子更需要媽媽的愛。當感受到「媽媽真的很愛我」,孩子怎麼會不和媽媽心連心?
幸福眼光6 / 我的孩子不是問題兒童
★ 據美國學者研究,雖然單親媽媽要承擔雙倍責任,付出雙倍精力,但我們教養出來的孩子,和完整家庭長大的孩子沒什麼差別。
幸福眼光7 / 如何接住孩子的情緒?
★ 家庭破碎了,家中的每個人都一定有情緒,大人有大人的功課要學,小孩也有權利悲傷、生氣、不安……我們不需把他們的情緒轉正,只需讓他們知道:「你的感受,我不能完全了解;但是,我會一直在你身邊。」
幸福眼光8 / 如何向孩子提起缺席的父親?
★ 對孩子來說,重點不是爸媽之間發生什麼事,而是「爸爸是什麼樣的人」。當有足夠的線索,他們才能在心裡勾勒出父親的樣貌,讓「爸爸」不只是抽象的稱謂,而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
幸福眼光9 / 享受一個人的風景
★ 承認自己覺得孤單、失落,把這些感覺從心裡拿出來,去審視它,不要讓它隱藏在心裡。更何況,孤單不是單親媽媽才有的感受。相較於某些感情變質散發的臭味,單親的孤寂,顯得多麼溫柔而清香。
幸福眼光10 / 育兒時光每天都在倒數計時
★人生很短,所以活著的每一天都值得好好歡慶;人生很長,所以再難過的日子也都會過去。這樣的想法往往能讓我在跌落情緒低谷時,為自己設好停損點。若是這樣還沒辦法驅走負面情緒,就再來一杯珍珠奶茶吧!
幸福不在於擁有哪些東西,在於我們對幸福的感知能力;
媽媽要自己先體會什麼是幸福,才能把這份幸福感傳遞給孩子。
單親如你,單親如我,命運或許開了我們一場玩笑,
但精采旅程正要展開!
愛裡沒有懼怕,
好好享受,沿途的瑰麗風景。
…
出身單親家庭的愛情作家黎詩彥,從小,就在母親的身上看見一位單親媽媽的堅強與自卑,「我絕對不要成為單親媽媽。」她下定決心。卻在婚後第七年、老三出生第十天,罹癌的先生意外離世,被迫成為自己最不希望的身份。
「我怎麼會淪落到這種地步啊!」她曾生氣、崩潰、痛哭,最後決定帶著希望往前看,「我不想當一個偉大的單親媽媽,我要當一個快樂的單親媽媽。」
她以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單親的挑戰、體悟,陪伴每位單親家長走過這條看似艱苦的旅程。「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這是她想給每位單親家長的鼓勵,更是她虧欠母親的一句話,還好,她還有機會說。
「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會想走到這一步。但是別忘了,這齣灑狗血的連續劇才演到中場,精采大結局還在後頭!只要不放棄,就能開創逆轉的下半場!」
取自《我那不完美卻幸福的單親旅程》
……………………………………………………………..
各位朋友,早安:
我很關心單親家庭的議題,剛好親子天下出了這本書,我非常積極跟出版社互動,希望能在版面上跟各位朋友分享。目前我們社會上的單親家庭比例,已經到了十分之一,我感覺我們可以多一點主動去理解。
有時候歧視與傷害來自於誤解,希望各位朋友幫個忙,試著去看著單親家庭的狀態,不用太快評論與標籤。這本書也有贈書活動,也許藉著您的分享,能讓人多一點關懷與善意
摘文裡提到的議題,便是我們版面上很常討論到的內容。也許多一些覺察,能再多一些幸福的可能性。
祝願您,有能力感受到幸福,並且試著傳遞出去!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別讓孩子成為「配偶代理人」
【文/ 黎詩彥】
「配偶代理人」這一詞,是我從一個好姊妹口中聽來的。當時她和男友已經論及婚嫁,後來卻閃電分手。我聽她解釋分手的原因。
「我前男友說我們結婚後,一定要跟他媽媽住在一起,因為他們家是單親家庭,他媽媽一個人把他撫養長大,他不能有了老婆就丟下媽媽不管。和婆婆一起住,這我還可以接受,但是到了訂婚紗時,前男友說他媽媽也要順便拍,因為他媽當年是未婚生子,沒有穿過婚紗,拍婚紗照是她長久以來的願望。後來,我們在計劃蜜月旅行時,他居然也要帶他媽媽去,說這樣才能證明他不是有了老婆就忘了娘……我實在忍無可忍了,覺得他不應該娶我,應該娶他媽媽,因為他從小到大,根本就是他媽媽的『配偶代理人』!」
▍被迫長大的親職化小孩
這樣的狀況其實不在少數,我見過許多有兒子的單親媽媽,都會把兒子視為下半輩子的倚靠、情感的寄託。若是家中沒有爺爺、舅舅等其他男性長輩,身為家中唯一的男性,小男孩勢必被迫長大,要保護媽媽、要賺錢分擔家計、要像個大人一樣,扛起許多原本該屬於爸爸的責任。
這在學術上稱為「代位父母」,也就是所謂的「親職化小孩」,特別常見於只有單一性別的家庭。當家裡少了爸爸或媽媽的角色,孩子會自動補位,扮演缺少的那一角,而這樣的變化,通常來自於大人潛移默化的期待。
以我們家為例,希希是老大,也是三個孩子當中唯一出席爸爸喪禮的孩子,在喪禮上,好多親戚一見到希希,就告訴她:「你以後要多幫忙媽媽。」
希希也很自動自發的想要補爸爸的位置,不僅嚴格的管教妹妹,也會主動幫我做家事,甚至還想出一些賺錢的主意。她那時還在讀幼兒園大班,卻被迫長大,時常觀察媽媽在做些什麼、她可以替媽媽分擔哪些。
我不希望她變成超齡的「小大人」,所以決定申請外籍幫傭,在外傭上工的等待期,我特地邀請許多朋友,每晚輪流來我們家作客,陪我一起照顧三個孩子。我告訴希希:「你看,媽媽有這麼多人幫忙,所以你不需要『幫媽媽』照顧妹妹們,你只需要當一個好姊姊就可以了。照顧妹妹是媽媽的責任;而你的責任,是愛妹妹。」
有兩個孩子以上的單親家庭,通常年齡最大的孩子,也很容易管過界,出現權力過大的狀況。
我自己小時候就深受其害,家裡沒大人時,兄弟姊妹之間「大的管小的」似乎是很合理的事,老大通常是出於責任和對手足的關愛,是為弟弟妹妹好,但是被管束的弟弟妹妹心裡卻會很不服氣,覺得:「我們是平等的,你又不是爸爸媽媽憑什麼管我?」「為什麼你可以管我,我不能管你?」一肚子委屈卻無處發洩。
為了預防這樣的狀況發生,我和希希約定好,如果妹妹做了什麼不恰當的事,她只需要跟媽媽說,由媽媽來處理,不能私下打罵妹妹。她什麼忙都可以幫,就是不能「幫媽媽處罰妹妹」。
▍避免讓孩子提早進入大人的世界
我和不少單親媽媽一樣,因為沒有另一半,所以和孩子的感情聯結特別緊密。我和三個孩子不僅是相依為命的生命共同體,更有一份攜手走過大風大浪的革命情感。由於家裡沒有其他大人,有什麼重大決定,我只能讓孩子一起來參與,若我碰上什麼麻煩,孩子也常是我訴說心事的對象。
但是我秉持兩個原則:一、只說孩子的年齡能夠理解的部分;二、說話前先檢視自己的動機,孩子需要知道這些事嗎?抑或是我自己想要抒發情緒?
通常,只有和孩子切身相關的事,我才會讓她們參與討論,像是要不要請外籍幫傭?孩子放學後要不要上安親班?其他的事,像是我工作上的煩惱、家族間的恩怨情仇……我一律對孩子封口。畢竟她們年紀還小,看事情的角度還不夠成熟,我不希望孩子提早進入大人的世界。
我身邊有些單親媽媽,因為身負打官司、爭監護權的種種壓力,難免會在孩子面前吐苦水,述說前夫和前婆家的不是。她們心裡堆積了許多負面情緒,實在不吐不快,也希望藉此讓孩子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
其實,是非對錯,有時孩子看得比大人還清楚。把大人之間的醜陋真相攤開在孩子面前,只會讓孩子更受傷。媽媽期待被孩子理解,但是孩子更需要媽媽的愛,要是能夠感受到「媽媽真的很愛我」,孩子怎麼可能不和媽媽心連心?單親的孩子已經比一般孩子見識過更多風風雨雨了,讓他們保有純真的視角、無憂的童年,是我們能夠為他們守住的最後防線。
至於那些堆積在心裡的苦、吞下去的淚,就去和姊妹淘、心理諮商師、上帝或菩薩說吧!別覺得自己很孤單、很寂寞,有心事只能跟外人說。換個角度想,許多夫妻結婚五年後,彼此之間就沒話可說了,那些有丈夫的太太們,遇上煩惱一樣只能去和姊妹淘、心理諮商師、上帝或菩薩說……。
事實上,少了配偶,並沒有讓我們更加寂寞。差別在於,在婚姻裡,我們甘願獨自消化這份孤寂感;而走出婚姻後,這份寂寞顯得過於喧囂,促使我們不得不與它,正面交鋒。
.
以上文字取自
我那不完美卻幸福的單親旅程
https://cplink.co/tx6FRKzB
親子天下
黎詩彥愛d天空
.
7/11台北公益免費_葛拉威爾《解密陌生人》新書分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36708193381293/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前夫每天都在想復婚結局 在 陳詠燊 Sunnyhahah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匪夷所思的倫理故事》
【now.com】這是一個關於H、前夫與孩子的倫理故事。
H當年接近盲婚啞嫁下,與一個男人結婚了,不久還生了個孩子。那段婚姻並不是自由戀愛,H覺得難受,而在一段時間的相處下,H發現對方根本是一個壞人。他控制H的人身自由,監視H的一舉一動;他不講道理,每逢家裡發生任何問題,都會把責任搬到H頭上,野蠻起來,他還會動粗打到她要住醫院。H感到痛苦,很想離婚,但他當然不容許。
於是H,帶著孩子逃跑了。
H逃走後,結識了另一個男人。那個男人對H不錯,雖不至於愛得關懷備至,但至少以禮相待,還對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供書教學,讓他見識這個世界。而最重要的是,在這位丈夫面前,她擁有自由與自主,擁有一個人應有的驕傲,能夠抬得起頭做人。
怎料,幾年過去,緣份的安排下,這位男人死了。而同時間,H重遇了她當年苦苦避開的那位前夫。
可笑的是,前夫今天竟成了一位暴發戶。他變得有財有勢,在社會有著十分之高的地位。他向H示好,H怎樣決定?
H決定,帶著兒子,與這位前夫復合。
「叫聲爸爸吧,他會讓你得到很好的將來。」
於是,孩子與這位生父相認了。然而相處後,孩子發現這位生父的為人與本質,與當年根本沒有兩樣。他表面上給了孩子很多的錢,但同時間也控制著他的人身自由,甚至還剝奪了孩子發展自我的權利。
孩子感到難受,他問母親H,為甚麼要走回頭路?
H答:「他讓我們變得有錢了。」
孩子問:「但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H 想了想,終於答:「其實…他對你都不錯,至少還沒有像當年對我一樣,動手打到你入醫院。你已經得到很多了,還不感恩?」
孩子無言。
當年自己千方百計要逃離的一個地獄,經過裝修後變得美觀了,竟然就盲目地走回頭路,還要跟自己的孩子說,其實地獄的生活已經很不錯,還有甚麼好怨?
故事未完,不過就講到這裡為止。
你覺得劇情如何?
情理不通?匪夷所思?對,我自己都覺,可是這個劇情,每天都在上映著。
還未明?好,曲線要講明。這個故事,其實不是一個故事。
事情的未來將會怎發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H的主角戲份,其實早已結束,只是她自己不自知而已。
有能力寫下結局的人,已經變成了那位未來的主人翁。
今天的孩子,才是主角。
陳詠燊@ Sunnyhahaha
若喜歡這篇文章,請Share,謝謝。
原文連結:http://news.now.com/revamp2014/newsDetails.m.jsp…
fan page:http://www.facebook.com/SunnyhahahaChan
(圖片來源:電影《A ROYAL AFFAIR》 圖片文字: 陳詠燊 )
陳詠燊最新專欄結集《我們要錯過多少個 以為對的人 才知道什麼是對》,現已登陸各大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