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學的新課綱,將以往的「中國史」改成了「東亞史」。換言之,除了中國歷史,國中會學到一部份的日本、韓國、越南,以及北亞地區的歷史,高中則會將上述內容進行加深加廣。
對此變化,我實話說:「乍看之下理念很好,但最終誕生出的具體結果實在太糟糕了。」這其中的糟糕要是細究起來,那我發半個月以上的文章都未必說的完(何況我也不是太想這種批評為主的文章,畢竟有趣有料且值得探討的東西那麼多,我真不想把時間耗在糟糕的事情上),這裡我提一個自己覺得很失望的點:對於北亞(也就是草原民族)方面的歷史,課綱還是太站在中國角度去描述了。
舉一個現在艇多人會揶揄的事情,就是中華民國的版圖究竟包括哪裡?有些人會認為:那當然是包含蒙古在內的大秋海棠。然後以前課本還會提到蒙古的消失,都要怪邪惡的蘇聯夥同外國勢力訂下的《雅爾達密約》。
但事實上,早在民國政府成立沒多久,蒙古就一直在鬧獨立。甚至在北洋政府時代,當蒙古獨立時,當時段祺瑞的得力部將─徐樹錚,特別組織部隊閃電襲擊蒙古鎮壓當地獨立運動,這件事情甚至讓當時與北洋政府爭鋒相對的孫文都特別寫上賀詞,肯定徐樹錚無疑是「現代班超」(為了怕有人不知道,班超是東漢時代,協助東漢政府拓展西域管轄權的軍事人物,代表名言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從以上歷史事件就可看出:蒙古地區很早就想與漢人政權分道揚鑣。事實上,歷史如果倒帶到明朝,蒙古跟明朝可是長期互掐的死對頭,蒙古之所以會與漢人結合在一起,這還是因為滿清政權的緣故,是滿洲人先將蒙古人納為自身勢力的一部分,又隨著滿洲人征服了漢人政權,原本不搭嘎的雙方才被湊在一起。
所以,與其說蒙古從中華民國被剝離,不如要問:那為何蒙古不會想要跟漢人文化聯合?
事實上,我覺得我們的課本至今還是大多還是強調漢朝與匈奴、北宋與契丹之間的衝突,或是以唐朝為中心的角度來談所謂的胡漢兼容並蓄。可為何不是從草原民族,或是說從蒙古本身眼光來認識這個與漢文化截然不同的另一種文明?以及從草原民族的眼光是如何看待漢文
化?
(不過,我也稍微為課本說一些話,新課綱課本的某些部份其實是有提到一點點北亞為主的觀念,但比例很少,而且越往後的章節,這樣的概念就越淡薄,甚至好像根本消失一樣。)
千言萬語,其實可以用一句問題來做為總結:我們有明白為何蒙古會是個獨立國家呢?
所以今天我就要介紹《蒙古國:一部土地與人民顛簸前行的百年獨立史》這部作品,而我要先講清楚一件事:我沒有說這本書是絕對正確的真理,但我覺得看事情應該試著去接觸不同的觀點,那怕最終並不同意。
我個人對於以蒙古自身的角度,尤其他們夾雜在超愛擴張的俄國毛熊,以及動不動就喜歡當人祖宗的中國戰狼之間,為何想獨立(抱大腿不好嗎?)、又該如何自處(想想我們光面對一個大國就已經渾身不適,而蒙古是在地理位置更加封閉的形勢下面對兩個大國呀)?
然後......對,我知道其實很多人只是要注意接下來的話,那就是:要抽獎啦。
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篇文章
2.
請在底下留言「我想知道蒙古國的百年獨立史」,另外說一個你對蒙古的印象是什麼。
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2位中獎人,可以獲得本書,有興趣的朋友,記得把握機會喔!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234?sloc=main
#蒙古國一部土地與人民顛簸前行的百年獨立史
#時報出版
#我說到蒙古會想到成吉思汗
#說到成吉思汗我會想到_呼哈呼哈呼哈呼哈
#或是會想到跟蒙古其實沒關係的蒙古烤肉_味道是比較少印象但那大長筷倒是從沒忘記過
前蘇聯版圖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由12個歐洲聯盟成員國,前蘇聯加盟國、前華沙組織和前南斯拉夫國家的組織論壇,鄰近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黑海地區,故稱「三海倡議」(Three Seas Initiative, TSI),冷戰結束期間東歐有意組織新的共同體作為區域對話,2015年起由波蘭和克羅埃西亞發起成立,在美國、歐盟的支持下,在安全戰略和經濟有具足輕重之地,2021年5月,邀請日本、南韓和卡達加入夥伴關係
台灣這次的東歐國家疫苗捐贈意義重大,不只是外交合作,也是讓台灣在三海倡議內部搶下灘頭堡,未來深化交流和拓展歐盟版圖也有一大幫助,也有利突破中國一帶一路的策略
前蘇聯版圖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705)
「多災的信仰」
2018年,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導演楚原獲頒終身成就獎,他在獲獎感言說,「最後我送給大家我喜歡的幾句話:當你回首往事時,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那你就可以驕傲地說,你不負此生。」
他說的這幾句話,似甚熟悉。我想起讀中學時深受影響的一部蘇聯小說,其中被多番引用的主人公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他在臨死的時候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楚原長我三歲,我讀中學時,他應該在廣州中山大學讀書。那時中共建政不久,是實行向蘇聯「一面倒」政策的時期,在青年教育中,最被推崇的一部蘇聯小說,書名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是蘇聯紅軍的騎兵,1920年秋在俄國內戰中負重傷,23歲時全身癱瘓,24歲時雙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憑着口述請人紀錄寫成這部基於個人經歷的小說。據報導,這部在1933年寫成的小說,中譯本從1952年至1995年的44年間,一共印刷57次,發行250萬冊。中國教育部列為「中小學生必讀叢書」之一。楚原85歲還記得其中句子,而我也在六十多年後仍然記得,可見印象之深。
小說還算寫得流暢易讀,有戰爭,有敵有友,有男女情仇,情節也緊湊。主人公名叫保爾·柯察金。他出生在當時歸屬俄羅斯帝國的烏克蘭,少年時做過苦工,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兩年後,保爾參加紅軍,擔任騎兵,並成為共青團員。在一次戰鬥中頭部負傷,右眼失明。此後,保爾積極參加共青團工作,與各種反對力量鬥爭,摻雜友情愛情,經歷嚴重傷病,年紀輕輕就成了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的人。但他沒有放棄生命,而是以堅強意志在病痛中寫了一本戰爭小說,並獲出版。這樣,「保爾又拿起了新的武器,開始了新的生活。」
幾段愛情中,與他初戀情人冬妮婭的感情最具政治意識。信奉共產主義之後的保爾與冬妮婭的「小資產階級思想」格格不入,他說:「如果你認為,我首先應該屬於你,其次才屬於黨,那麼,我絕不會成為你的好丈夫。因為我首先是屬於黨的,其次才屬於你和其他親人。」兩人終於分手。
保爾以年輕而殘破的身軀去堅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將黨的利益凌駕私人感情,這種追求理想的人生觀,總括成「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這段讓年輕人刻骨銘心的話,對年輕人影響具感性而深邃。
年輕時感情衝動,容易受「英雄」榜樣所影響,對激動人心的話語照單全收。
但在人生旅途上,當遇到真正的愛情時,就知道除了自由,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置於真愛之上。經歷漫長的人生歷程之後,就會想到,生命只是一個過程,碌碌無為也是人生,為什麼要「羞恥」?年華終會消逝,何謂「虛度」或「不虛度」?什麼是「人類的解放」?誰付託你、授權你去「解放」?強加於他人的「解放事業」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而這種為人類解放而鬥爭的事業,在過去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就是徐志摩當年預測的在不斷「製造血污海」。
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蘇聯出版之初,受到評論界的冷遇。因為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傑作甚多,這本作品與那些殿堂級作品放在一起,顯得膚淺而庸俗。後來是蘇聯通過政治力量催谷,才聲名鵲起。中國在文革之後的一段思想解放時期,對這本作品也有了異議聲音。南京大學俄國文學教授余一中在1998年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讀者來說「就像受鈷60的照射,使昆蟲喪失生育能力一樣能使讀者失去獨立思考,喪失正常戀愛、交友、與友人相處和做有益工作的能力」;「我們的譯者、出版者不要再製造、販賣裹着糖衣、使人心靈失常的毒藥了。」
在冷漠了一個時期之後,2021年中國又力推這部小說,人民網稱之為「經典流芳」,網上不收費提供全文閱讀。
何韻詩在2010年推出一首歌,歌名也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歌詞作者黃偉文,第一句是:「從頭溶掉我多災的信仰/鑄造更光更亮」。與小說同名的歌曲,卻是新時代否定前者的覺醒時代的聲音。小說真是帶來中國無數人「多災的信仰」,這「多災的信仰」也影響我二三十年的生命,其後我努力去「從頭溶掉」它,不敢說「鑄造更光更亮」,但至少恢復了正常生活的能力,展現真正的我。(32)
圖1,中國出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文版;圖2,1952年與同學往廣州旅行,左起是我、吳國棟、陸志堅、張良輔;圖3,16歲讀中學時照片。
前蘇聯版圖 在 前蘇聯的時候,版圖那麼大,到底是由哪些國家組成的? 的相關結果
根據列寧的設想,原沙俄境內的各民族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加盟國然後加入蘇聯。因此,在原屬於沙俄的中亞地區陸續建立了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 ... ... <看更多>
前蘇聯版圖 在 Interactive Map 互動地圖 - Aristo Educational Press Ltd 的相關結果
KEY Soviet Union Soviet satellite states ; 圖例 蘇聯 蘇聯的東歐衛星國 ; KEY Russia Other former Union Republic ; 圖例 俄羅斯 其他前加盟共和國 ... ... <看更多>
前蘇聯版圖 在 蘇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蘇聯 憲法規定蘇聯實行聯邦制,由15個權利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 ... 更多加盟國,版圖不斷擴張。1924年蘇聯首任領導人列寧逝世後,蘇聯共產黨中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