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沙舟 x 高雄市觀光局] 美食探索系列
⠀
先前介紹了高雄的小吃名店「郭家肉粽」(https://reurl.cc/310M49)以及隱藏版的老店「李家圓仔湯」(https://reurl.cc/VarWMA),都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小吃。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則非常不同,是近期偶然挖掘到的潛力新銳餐廳:
「咔嚓羅馬披薩。」
店如其名,一走進這間窗明几淨的小店,你會看到各色鮮豔可口的羅馬披薩陳列架上,在此起彼落的「咔嚓」聲中,化作一道道美味佳餚。
為何會有咔嚓聲呢?
這要說到羅馬披薩的由來。披薩作為義大利的代表食物,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世界飲食文化舞台上的要角。而在台灣,我們最常吃到的,仍是大型外送連鎖店的美式披薩。不同於美式餅皮的鬆軟與厚實,義式披薩五花八門、形態各異,沿著那狀如長靴的義大利地圖,越向北走,披薩的餅皮就越薄。其中,羅馬披薩便是獨樹一格的存在,它不僅皮薄酥脆,形狀更是少見的長方形,而非我們所熟知的圓形。
「羅馬的披薩店就像台灣自助餐一樣,要吃多少、什麼口味都能立即剪切享用。不像一般披薩店,一個人來要嗑一整張,往往吃得太撐又太膩。」老闆Brandon說。
這間店的初衷,就是想把老闆當初在歐洲生活記憶中的美味帶回來,那味道,就是羅馬街頭那隨處可得、又平易近人的好吃披薩。
熱騰騰的披薩送上前來,是不敗經典款—瑪格麗特,也是評比披薩的標準口味。望著嬌豔欲滴的鮮紅番茄,回烤的餘溫香氣飄然,拿起披薩狠咬了一口,嗯,是幸福的滋味。
我本來就是薄片披薩的擁護者,在平均單位體積的餅皮上,薄片披薩承載著更多餡料。如果厚片披薩提供的是厚足的飽食感,那麼薄片披薩讓你享受的,則是餅皮與餡料更充分融合的豐富酥脆口感,以及能夠多吃一、兩片不同美味的餘裕。這個優點,在咔嚓羅馬披薩店裡體現無疑。在這裡,你能夠用最低一片$70的價格享受美味,也可以用$200~$300一人輕鬆嘗試數種不同口味的披薩饗宴。
另外最特別的,是這間披薩採無菜單制料理。師傅每日到高雄最大的果菜市場,挑選產量過剩、外觀不那麼美麗,但是口味一樣優良的蔬果,此舉不但能夠壓低成本,也不浪費農民的辛勞,但考驗的,就是師傅的配料變換與烘培調理的功力。這種「剩食」文化,在歐美無菜單制餐廳已蔚為風潮。在這裡,咔嚓不但落實了「披薩平民化」的目標,還進一步讓顧客用實惠價格品嚐到新鮮蔬果的原型、讓每次的光顧都帶著一份不同的期待。望著眼前每一公分見方塞滿了新鮮小番茄的超豐盛瑪格麗特,老闆的理念令我很是佩服。為表敬意,我情不自禁再咬下了一口。
咔嚓羅馬披薩,店如其名,在這間窗明几淨的小店裡,你會聽到美味的「咔嚓」聲。一個是師傅剪下的,一個,則是顧客嘴裡咬著的。
_
KAXXA PIZZA 咔嚓羅馬披薩:高雄市三民區建昌路9號
#美食探索系列
#高雄觀光代言
同時也有24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剩食文化 在 舌尖上的攝影師:百飲募集/美食攝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的態度完成虛構的作業
// 總結前陣子學學品牌課
很久沒有參加類似設計課程,有點懷念,我也沒想到當時報名後會和之後的高階課程完美撞在一塊,從原來"很忙"的生活變成"很忙Plus",Anyway這次是上Project On Museum的課,講師是Jay與Kelly雙講師。
上課不難,難得是作業😓
本來以為是爽爽坐著聽的授課方式,卻沒想到也是深度的"體驗式"學習,利用一塊現有的場地去規劃它,可以發想也可以是現有的一個品牌結合場地的企劃,有鑒於大家都是社會人士,連結度通常都不深,首先會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達成共識,也是很剛好的利用別的課程所學套用在另一個課程上,讓結果說話😎
這個作業好玩的地方在於,一切可以是虛構的,在空想與現實之中將其具體表現出來。
分組部份為3人為1組,由2位設計背景+1位非設計背景組成,透過不同的觀點與技能去實現。
前兩週還蠻辛苦的,因為原本生活以繁忙,突然要生出這個企劃也頗吃力,針對主題的定向花了不少時間,幾乎沒有太多的進度,後來才逐漸跟上,最後就掌握百分百時間,做能做到的部分,以當時的身心靈狀態能做到這樣已經備感欣慰了😭
這次也特別感謝對味廚房料理實驗室的主廚Toledo Hung,以及陽光基金會的Sunvis 陽光活力中心提供如此優質的場地,讓我們完成作業之餘還兼做了公益~
Toledo本身正在發起午食對味-營養午餐的美味革命學校團膳的改善計畫,也正巧有朋友正在找尋有意義的採訪對象,透過這個作業,完成四方引薦,一次滿足!可以分享的東西太多,就不多做展開....
就讓我們看下去。
-------以下進入正題-------
品牌名稱:醜餘兒
作業場地:北師美術館
核心精神探討「剩食」議題,其中結合了醜蔬果與即期食物的再處理,透過高品質的攝影、設計盛盤方式包裝,將教育的意涵融入在空間之中。
背景設定創辦人為舌尖上的攝影師:百飲募集/美食攝影和實驗私廚,致力探討美食和食安、環境等議題,針對「剩食」文化十分有興趣,計畫透過視覺的力量來扭轉大眾對於剩食蔬食的印象。�定期舉辦名廚創作活動,設定每季的食物方向,再以攝影手法,讓再普通不過的剩食獲得高水準的視覺呈現。
我們的產品宣傳上會將剩食這個概念,透過店內文宣物的設計,將教育精神融入其中。
#誰說剩食不能成為餐桌上的藝術品
--
Nick Li / 共同企劃 / 攝影與設計執行 / 簡報
Chad Huang / 共同企劃 / 空間建置 / 設計執行
Sophie Wei / 共同企劃 / 資料搜集與後勤支援
Pin Ting Lo / 神奇小幫手
Toledo Hung / 料理王神支援
文字的那些小事:接案觀察日記 / 採訪
剩食文化 在 倫敦人妻先生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敢分享原因好簡單:我好肯定我呢個專頁的讀者係最高質的那一班,如果你地都約完放飛機的話,我諗「香港人」呢三個字都真係抵鬧了~
#賭上香港人的名義
#放飛機的人要吞一千舊S
#對於承諾的執著我同姐姐係好似
#男人的浪漫
--------下文是 健吾 姐姐的文字------
我為人,真的討厭人浪費別人的好意。浪費人在廚房的努力,就罪加一等。
#請廣傳
#香港人真係好L討厭
我的前輩友人 一個女人· 行樂有時 A flaneur's journal 何秀萍姐姐煮得一手好菜,中西韓fusion敢做敢試,現在一星期數天在油街實現的廚房,推廣「剩食」文化,一天煮一次中飯,天天收集樣醜但可食用的食材化腐朽為神奇,像當年把我引薦給商台的高層一樣,簡直是《今晚食乜餸》的真人實現版。
好了,一天只有六個位子,而且預約是免費,參加這活動是免費,結果就引來一群只預約,說不出現就集體不出現的香港人,總是令她大費周章之後,看著食物獨憔悴。
難得有藝術家有創作人策展人這麼努力,我一個月總會聽到一兩次叉姐說「香港人又爽約」。反而那些尊重人和事,來港旅遊或短暫工作的外國人,還會對煮飯的人有點尊重。
從小到大,我家人都叫我入廚房。因為,他們想我知道,煮飯的人是辛苦的。夏天燒菜時熱,冬天洗菜時冷。有什麼好事在香港發生,就是會出現這種「我都冇畀錢咁我唔得閒丫嘛乜你咁認真做咩喎哈哈哈哈哈」之類的香港人出現。
在香港生活很難,你不出現可以有一千個理由:可以去了跑步,可以去了做朋友的演唱會嘉賓,可以去了跟朋友吃素菜,可以去了打邊爐……香港仍有一點自由,還有自主的自由。但我接受不了的,是一個女人,巧手善心,伶牙俐齒,推廣剩食翻叮upcycle 文化,免費給香港人身體力行做示範,而不是在網上拍拍片打打嘴炮叫人「唔好晒嘢」那麼沒成本,天天身水身汗。你答應了,你說不來就不來?
就像當年選行政長官的時候,我邀你訪問,你大可以不來,但你答應了就不來,我就會記一輩子。因為,你當初可以不用答應。
浪費別人心血,我信有報應的。不浪費食物之餘,請也不要因為「免費」,就可以大安旨意的浪費別人心血。
如果你想「做這一個承諾」,請去 盛食當灶 XCHANGE : Social Gastronomy 登記敲詢。
#請廣傳
12月14日,晴。昨天才跟「一時入席」的參加者聊到人對承諾的輕率、對責任的忽視、對人情的冷漠,今天就遇到了不守約的人,隨隨便便的做個預約,不想清楚不記下來,不認真對待約了的人和事,現在是越來越多這種人。不單是我會遇到,任何人身邊都有,可能是共事的人,或一般泛泛之交最易「口輕輕」⋯⋯幸好我已到了一個百毒不侵的階段,不會被這些品行差劣的人觸怒或感到失望。這是教養問題,從前是很少這種只想自己不顧別人的人,可嘆世風日下,社會暗湧處處,人們的不安全感更嚴重,所有範疇都沒有餘裕去讓人學習設身處地,體貼别人,律己以嚴。人際關係的形成和提升並不是光靠言不及義的「吹水」,但很多人就只懂挑容易的做,而互相尊重、守信、關懷(不是八卦)、觀察(不是偷看)、聆聽、扶持以至放手這些對自己有要求的修養就愈來愈少人有,我也許old school,但我堅守這樣與人交往。
也好,從吃飯看人性,我真的很慶幸有這麼一份工作讓我天天遇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人性,除了偶爾出現的輕浮自私、言而無信之人,大部分都是品格良好的,有些如我一樣old school,願意與人相向交流,享受慢吃慢活家常菜,真心分享他們的剩餘物資而不是借我們的手替他們丟棄廚餘。
我們不會製造廚餘,天天都控制好菜式份量,一定吃光它,今天被同事們吃光的是番茄煮蛋和粉絲肉片雜菜湯😋😋
剩食文化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KFhU-1he4c/hqdefault.jpg)
剩食文化 在 我是小馬 A Man in his Cav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FunBox秋季盒新加入訂戶會拿到👇
這幾週下來真的非常忙碌,馬不停蹄地打包、寄出Fun Box秋季盒的同時,我們也新增了新的訂戶,謝謝你們的肯定!不過這也意味著......只剩下那幾盒,我們秋季盒就要賣完了!
所以我們打算來一點特別的,與其做一個開箱的影片,我們決定做一支「包箱」影片(不是去唱歌的包廂啦!🤣),這樣子每個人都可以看到Fun Box裡頭都放了些什麼!
Fun Box每個盒子都有:
**1袋手作包,內含有4個親子手作工藝
**1本兒童期刊,裡頭有手作包的說明和好玩的語言遊戲
**輕鬆帶到廚房不怕被弄髒的食譜
**1本我們獨家設計ㄅㄆㄇ遊戲書
**3本中文童書繪本
「等等!可是我看到這個影片中有2本ㄅㄆㄇ遊戲書和5本童書繪本耶!」
沒錯!這個Fun Box秋季盒的內容,是我們從現在新加入的訂戶才會拿到的。確切的童書繪本可能會根據供應情況略有不同,但凡是購買我們一年方案的人(一年的快樂),將不會收到你家有的童書,我們提供換書的保證!
這個盒子裡,我們也為新訂戶提供了1本額外的童書。有時候,我們也甚至會提供「一套2本書」當作3本童書中的其中一本......「蛤?會不會太好了吧!」
不僅如此,現在購買Fun Box秋季盒,我們也會送第一本ㄅㄆㄇ遊戲書《注音歷險記1》
別再考慮了!快點來拿最後一批所剩無幾的秋季盒吧,要不然...就只能拿冬季盒了....最快12月初才能拿到!
#FunBox秋季盒
#新訂戶包箱影片
#瑞典阿爸
*嗨,大家好,我和太太安娜為海外孩子的中文學習專門設計了一個好玩的「Fun Box」,想了解更多的,可以點我▶ https://funandco.ne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se0nVARjS4/hqdefault.jpg)
剩食文化 在 跟著多多一起走Dada Ki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次來麻豆除了親眼見到文旦外,還去麻豆吃了「鹹菜」。
過往鹹菜之於麻豆的重要性,大概就像文旦之於麻豆一般。冬日裡白晝日照溫暖,入夜後靠海而寒冷,日夜溫差的關係,使得麻豆的「芥菜」適合生長。加上得天獨厚的臺南日曬,因此產生了美味的鹹菜。
臺灣其實西半部到處可見醃漬鹹菜的文化,但麻豆的醃漬鹹菜可不是門前一小甕就能解決的事。在鹹菜文化興盛的那段歲月裡,麻豆人製造了高達兩公尺的巨型的木桶,聽說一次能醃漬一萬斤的鹹菜。那時醃漬鹹菜的巷道,更有了一個親切的名字,就叫「鹹菜巷」。
隨著工業的發達,手工醃漬鹹菜的技術逐漸脈絡,巨型木桶更是無人修復,即便現在前往麻豆,也難以看見製作鹹菜的師傅。只剩下巨型木桶,被保留在了培文國小之中。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假日時到培文國小一睹舊時木桶的風采吧。
金多多、ED敬上
〔今日美食地址〕
龍泉冰店:台南市麻豆區平等路2-4號
洪記現炒-五柳枝:台南市嘛都區中山路80號
Chúwa café:台南市麻豆區中山路25號
〔旅遊景點〕
總爺藝文中心:台南市麻豆區南勢里總爺5號
#臺南 #麻豆 #想見你
-------------------------------------
❤️訂閱l구독 : https://bit.ly/2JFyo17
🌐Dada Kim官方網站:https://www.dadakimforb.com/
📖Facebook : https://bit.ly/2FUeH3p
🌟Instagram : https://bit.ly/2Q6MNct
🐷「美食家多多的台灣日常」貼圖❤️
:金多多第一版貼圖誕生啦!在影片裡看不到的金多多日常,都在這裡,跟著多多一起享受美食與生活吧!
📌LINE STORE網址 http://bit.ly/2Yfm0c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MTPGqj2O2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