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翻閱的書,是近期即將出版的《#梵谷兄弟》,淚腺開關越來越鬆的人如我,差點沒有讀到淚流滿面,過去未曾接觸過一本關於梵谷的著作寫得如此完整,如此溫暖,深入淺出,每個人都知道西奧與文森倆兄弟的關係非常密切,卻無法理解他們自幼是如何影響對方的內心世界,進而在多次分分合合後彼此扶持了兩人的一生。作者細膩寫下了這些真實的愛與恨、相斥與相依,有他們平凡的一面,與他們不願妥協的一面,譜成了這一部不只是文森梵谷的傳記,還有西奧梵谷,以及這對兄弟相互攀附的命運軌跡。
▍《梵谷兄弟》博客來:https://bit.ly/378IWQT
要向周遭的人解釋梵谷之於我的意義真確是困難非常,有人的反應是那些畫作太通俗,有人的反應好似眾多一日球迷,毛姆說,藝術真正的意義不在模仿自然,而是體現自然,當我們置身兩者跟前時,都會感受到一股無以名狀的強烈能量連結著彼端與自我,從內心深處湧上的感動令人不自覺得開始流淚,梵谷就是第一位讓我真正感受到藝術與心靈之間奇異連結的畫家。曾佇立在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館盯著《自畫像》、《麥田群鴉》、《黃房子》和《向日葵》一幅又一幅再熟悉不過的真跡,毫無思考餘地,久久無法移開目光,彷彿看得再久一點,再用力一點,心底暗自假想異色瞳孔中的藍天與夜空,就可以跟到天涯海角,跟著一生一世,後來才明白當時感受到的震撼,便是五顏六色的顏料所撐起的人生代價。
重點不是這些永恆的畫作多麼舉世無雙,重點更在於其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蘊藏著的靈魂是多麼真實而撼動人心。
或許你認識的文森梵谷,是瘋狂的梵谷,是割下自己耳朵的梵谷。但你可能沒想到也不知道,在成為世人皆知的「梵谷」之前,他先是一個家庭裡的孩子,一個在社會中浮沉的小人物、跌跌撞撞的愛人、豪邁的朋友,最重要的是,他是西奧的哥哥。
文森情感奔放、意志堅定,但在人生道路上深深迷失。他的弟弟西奧穩重、忠誠、可靠,卻很寂寞。西奧是文森的支持者,文森是西奧的啟發者。兩人跟彼此分享一切,愛戀情仇、成敗悲喜,還有各自的夢想和抱負。他們始終守護彼此。兩兄弟的感情既熱烈又堅定,既激起風暴,又密不可分。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作品。
沒有西奧,這個世界就不會有文森。
「透過這本書認識文森和西奧時,你彷彿走過展出這對兄弟一生的博物館,裡頭有繪畫、素描和速寫。因為文森梵谷畫的素描跟油畫一樣多,也因為他的畫風隨著歲月改變、成長,所以我也跟著主題、文森的不同生命階段,或手中掌握的資料改變寫法。其中有傳統的寫法、速寫、印象、情緒澎湃的場景、情緒藏在空白裡或藏在細節的畫面,有時黑色線條道盡一切,有時激情全由色彩和光線表現。」
《梵谷兄弟》裡提及畫作時,QR Code 就放在文字旁邊,手機掃了隨時都可以明確知道是哪一幅世界名畫,作者清楚爬梳了梵谷相關的文獻資料,以優雅的散文細膩地織出梵谷兄弟的人生故事,不僅刻畫出梵谷滿腔熱情卻被人視為古怪的性格、他受難的歷程、他的鄉愁、兄弟深刻的情誼與奇妙的命運,也帶領讀者一窺藝術傑作誕生的背景、梵谷如何揚名於世,以及精神病患在那個時代的處境。細細讀來,時而引人深思感嘆,時而令人動容。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割 耳朵的 自畫像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85年,34歲的日本人森村泰昌,按著梵谷那幅割了耳朵的自畫像,把自己化妝、扮演成他,並自拍下照片,十分逼真,在藝術圈引起轟動。之後的30多年,他繼續把自己扮演成各種角色自拍:油畫裡的蒙娜麗莎、畢卡索、瑪麗蓮·夢露、奧黛麗·赫本、愛因斯坦……“通過扮演這些不同時代的人物,有種時光旅行者的感覺。”
#變裝 #名畫 #角色扮演 #藝術 #YYIT
影片授權:一条 YIT
割 耳朵的 自畫像 在 李清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愛情藝術車
文、攝影\李清志
藝術是無所不在的,許多人把藝術創作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讓人感覺藝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高貴事物;普普藝術家則喜歡將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帶到藝術殿堂裡,顛覆傳統藝術高不可攀的既有印象。
普普藝術家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1923~97),擅長複製當代流行文化,喜歡將連環漫畫照抄放大,例如《在車內》(1963)作品即是將漫畫直接放大而成,這種作法經常令人會心一笑,因為那些漫畫是大家熟悉又常見的事物,如今出現在藝術殿堂,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奇特感受。
想不到那天我漫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街頭,竟然就發現一輛小型SMART,車身繪製著藝術家李奇登斯坦《在車內》作品,一男一女一起開車兜風,正好符合小車只有兩個座位的特色,同時也讓《在車內》作品重新回到日常街頭,實在是巧妙的構思。車主與其女友經常開這輛車在市區繞行,接受人們對他們投以羨慕的眼光,而這張作品也充分表達了這對戀人間的纏綿情愫與互動張力,無時不刻地向世人宣告他們熱烈的愛情。
彩繪小車已經成為現代藝術常用的手法,草間彌生曾經將一輛MINI車塗成黃底黑圓點點,就像他的「南瓜」作品一般;保羅‧史密斯也曾將MINI車畫成他特有的彩色條紋線;村上隆來台演講,更特別為贊助廠商賓士公司的BENZ車作畫。這些車輛有了藝術家的加持,穿梭在市區街頭,肯定十分拉風炫目,同時也增加了其價值感。
看了這些藝術彩繪車,我突發奇想,應該把米勒畫作「晚禱」貼在農夫的發財車上,那麼每天黃昏時刻,田野間就會出現許多晚禱的畫面;也可以把奈良美智的夢遊狗,畫在環保局捕狗車上,增進工作效率;或是把梵谷割耳朵的自畫像貼在救護車上,警告大家小心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傷害等,藝術畫作藉著汽車重現街頭,將可以達到某種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