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知情照護 #童年逆境 #ACE
早上在群組看到同行分享了兩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是由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與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留佩萱製作的「創傷知情照護」影片,獲益良多
🟧創傷知情照護—教師篇
 ̄ ̄ ̄ ̄ ̄ ̄ ̄ ̄ ̄ ̄ ̄ ̄
成為創傷知情老師,用不一樣的眼光和態度看待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做調節,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好好學習。
📹 https://youtu.be/e42GvnB2Slg
🟧創傷知情照護—家長篇
 ̄ ̄ ̄ ̄ ̄ ̄ ̄ ̄ ̄ ̄ ̄ ̄
看見創傷,讓我們成為創傷知情照護者。重新看待孩子的行為。用更好的對應方式接住孩子,防止孩子再度受傷。
📹 https://youtu.be/RFPjz3JZnNE
- 影片撰稿:留佩萱
- 插畫動畫製作:鄭斐齡(Feeling illustration)
- 製作:兒福聯盟兒童創傷療癒中心
🟧兒福PODCAST節目:尋找復原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YONmmL
Firstory|https://reurl.cc/yENWXE
🟧創傷知情相關好書推薦
 ̄ ̄ ̄ ̄ ̄ ̄ ̄ ̄ ̄ ̄ ̄ ̄
【書評】《深井效應》
https://reurl.cc/gWXpZN
【書評】《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
https://reurl.cc/4aVvQD
🟧留佩萱諮商師著作
 ̄ ̄ ̄ ̄ ̄ ̄ ̄ ̄ ̄ ̄
📖 ⑴童年會傷人 https://reurl.cc/noG4Z6
📖 ⑵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https://reurl.cc/6anYLb
📖 ⑶尋找復原力 https://reurl.cc/qgW4Zy
「創傷知情ace」的推薦目錄:
- 關於創傷知情ace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創傷知情ace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創傷知情ace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創傷知情ace 在 [閒聊] 童年- 精華區proza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創傷知情ace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創傷知情照護#童年逆境#ACE 早上在群組看 ... 的評價
- 關於創傷知情ace 在 創傷知情照護_通識課完整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創傷知情ace 在 童年逆境經驗量表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 圖書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創傷知情ace 在 童年逆境經驗量表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 圖書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創傷知情ace 在 華人創傷知情推廣團隊 :: 社區大學終身學習網 的評價
創傷知情ace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你現在的身體或心理有一些疾病,先不要怪罪你自己,先停下來,想想「你對你自己做了什麼」。你對自己做「某些事」,可能在別人的眼裡是一種自我傷害,但其實你很清楚,那是你目前可以想到,唯一可以獲得解脫和呼吸的方法。
前幾天Sunny Day 推薦了我這個紀錄片,我看著看著,覺得靈魂的某一塊好像被撼動了(影片限時免費觀看到今天8/1為止,我放現實動態上滑和留言)。
成癮跟創傷,就像是一體兩面,當你越依賴性愛、食物、購物、自殘、酒精、藥物、還有那些你「明明知道使用越多會越厭惡自己」的東西,就代表你有一個更強大的東西正在逃避當中——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想要逃避的,是那個厭惡的自己。
怎麼會這麼討厭自己呢?為什麼那個自我厭惡,沒有辦法停下來呢?如果你小時候曾經受過一些創傷,而且那個創傷來自於本來應該要好好愛你的人,內心會出現兩種假設:
-是這些大人不好嗎?
-還是我不好呢?
大部分的人會選擇相信後面這種假設,相信這個假設有很多好處,因為如果是我不好、如果是我不乖,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改變」自己,只要我變乖了、變好了、把自己的情緒藏起來了,就可以被愛了。
但真正的事實往往是前者。這些大人過往他們的創傷、透過一代一代的代間傳遞,把他們童年所受的痛苦、忽視情緒的方式,傳遞給你,所以是大人的問題,而不是你的問題。
只是相信前者,會讓你對生命失去控制感。因為你不再能夠做什麼讓那個對你來講很重要的人愛你了,你會感到很恐慌,甚至你得要開始相信,那個本來應該愛你的人或許某個程度是個壞人,這種恨、這種徬徨好難承受。
搞到最後,不論相信哪一個假設都有痛苦,於是你在這兩個假設當中擺盪,漸漸的,你開始不知道該怎麼辦,到了最後你會選擇逃離你自己的感受,以為這樣會比較好過。
因為停下來看自己,那種感覺太羞愧了、太難受了,所以會用一種方式暫時逃開,投入瘋狂工作、投入各種物質的使用,讓自己可以和身體的感受暫時斷開連結,這樣就不會感覺到痛了、這樣就不會感覺到悲傷了,這樣就不會感覺到寂寞了,這樣就不會想起小時候曾經被虐待的那些痛苦,這樣就可以暫時遺忘某一些已經被記憶給抹除的創傷⋯⋯,可是當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同時也把真實的自己,關在這個巨大的身體裡面的某個牢籠。
有些人耳鳴,因為他的情緒關在耳朵裡面(對我就是在說我),有些人胸悶,因為他的情緒被困在胸口裡,有些人經常性的偏頭痛,那是因為某一個讓他很受傷的記憶,塞在他腦袋的某個地方。《The wisdom of trauma》紀錄片裡面談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多很多身體的訊息,都是在告訴我們同樣一件事:你得停下來好好想想,你對你的身體,做了什麼?
可能過往在你很小的時候所受的傷,沒有人看見,甚至,他們用貶低、侮辱、責罵、忽視等等方式,讓你覺得你不重要;然後你也學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跟自己說處理事情比較重要、處理情緒不重要;跟自己說不要管那些傷口,往前走就對了,可是在這個巨大身體當中的某一塊,你還是渴望被愛,渴望簡單地被擁抱。只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你卻做不到。
怎麼會這樣呢?因為你太習慣用嚴格的方式來對待自己了,這是過往你和內心的情緒和創傷隔離的一種方法,相反地,要你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感受,那會有一種巨大的恐懼,你不曉得把這個洞打開了,會不會掉到沒有底的深淵,你也不曉得,如果把這個脆弱的部分拿出來,會不會有人可以接住,與其讓自己受傷得更嚴重、承擔跌落山谷的風險,不如把自己鎖起來。
「當你願意走到地獄盡頭,就可以看見天堂。」
我老闆經常跟我說:「傷口是毒也是藥」,以前我總覺得是一個口號,但當我看完這個紀錄片(大概一個半小時,由於過度努力,所以用兩倍速看),突然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感動,不知道為什麼,到一半的時候覺得有點想哭⋯⋯然後從那一刻的時候我發現,原來這就是我對待自己的方式:用快轉的形式來進行我的人生,讓很多的訊息進入我的身體,所以我的耳朵可能在告訴我,或許,你該練習慢下來。
於是我把影片暫停了下來,想一想我的耳朵想要告訴我什麼。一開始不是很容易,但當我稍微給自己一點時間的寧靜,我發現還真的有一個聲音,它在跟我說:「你需要休息,我好累了。」
然後我聽著聽著有點心疼,原來我一直以來都是用這種方式來對待自己。雖然,相較於五年前我學諮商之前,我覺得這幾年我變老了,速度也慢了下來(尤其在開始錄podcast之後),可是這個慢可能還是以一個身體沒有辦法承受的速度,而我,在這麼多事件當中迷失了自己,遺失了最重要的東西。
以為荒唐到底會有捷徑*,卻不知要打開那個需要密碼的盒子,需要的只是對自己心疼。當你開始心疼自己了,允許自己哭泣了,讓一些情緒可以在特定的空間展現出來,這個盒子或許就會慢慢一點一點的開啟了(可惡寫著寫著眼眶就紅了)。
這個世界總是給那些生病的人一些更負面的標籤,好像只要吃藥、定期治療,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但這個紀錄片告訴我們,這些方法並不是不好,只是這是權宜之計,真正需要解開的是在那背後,很深很深的創傷,那個被看見的、被重視的,好想要被擁抱但是卻沒有好好被抱的,真實而脆弱的小孩。
由衷推薦這部片給大家。
讓我們一起留意自己心中那個被自己忽視的聲音(因為常常會忘記,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己、彼此提醒),像照顧剛出生的小孩一樣,細細柔柔照顧他,用擁抱代替責罵。或許過去他都沒有被看見,但現在我們都看見他了,他不會再孤單了。
你也是,你不會再孤單了。
願我們都可以在遺失的城市當中找回自己。
#traumarecovery #ACE #創傷知情 #depression #anxiety #addiction #Addiction recovery #成癮 #憂鬱症 #焦慮症 #自殘 #酒精成癮 #藥物成癮 #成癮 #創傷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知情 #創傷治癒
*告五人《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歌詞。
創傷知情ace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兒虐-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保護每個孩子健康安全長大,即是保障國家的繁榮前景,沒有人會否定這樣的理念。但無法享有充分保護的孩子,童年經歷對日後有何影響?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的研究,始於 30 年前,美國醫院在診治肥胖症病人的意外發現。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CDC)很多年前就開始研究這個議題,不只分析極端個案,而是廣泛討論兒童期不良經驗,包括遭遇:被忽視、貧困、身心虐待、家庭變故等情況,日後帶給成年人的影響,從17,337名長期追蹤案例以及相關研究,所勾勒的事實,令人不由得心生警惕,也帶動美國醫療、教育、社工等領域的實務調整。【註1】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
包括兒虐(情感、語言、肢體)、疏忽(生理、心理)、性侵、雙親具有精神疾病、雙親具有藥酒癮問題、主要照顧者入獄、家暴目睹兒童。
由於兒童時期大腦正處於發展階段,當超出負荷的壓力來臨時,兒童的腦內壓力中樞(杏仁核、下視丘、腦下垂體)被迫要面對這個年齡無法因應的壓力調節,就會產生病理性的改變,有的改變甚至是永久性的。
以目前的研究,這類的經驗會造成腦神經發展的問題(腦容量降低、神經連結減少、出錯或與壓力系統的鏈接過度敏感化)、基因表現的異常(包括免疫機轉的基因調控)與腦及腎上腺素的系統過度活化,進而衍生出許多嚴重的後果。
除了憂鬱、焦慮、強迫、成癮等精神問題外,過度敏感的壓力與免疫系統甚至會導致氣喘、肥胖、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癌症等生理疾病的產生。
這幾年,關於兒童負面經驗的醫學研究實證,明顯的指出,這是整個社會需要慎重面對的問題,從行為到健康,都會產生相當鉅額的社會成本。【註2】
■兒童期負面經驗越多,健康狀況越糟;受虐兒罹患癌症機率高,平均壽命少19年:1998 年的後續研究,交叉比對了1萬3,494名成年人的「兒童期不良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問卷得分以及個人健康狀況,所得結果顯示:兒童期經歷的負面經驗越多(ACEs得分越高),健康狀況越糟糕,罹患身心疾病、上癮問題的比例越高。
而研究也指出,經歷7種以上ACEs的人,罹患癌症、狹心症機率更高出一般人3倍,平均壽命僅僅60.6歲,比其他人短少19年以上。
兒童期創傷對健康的影響,最突顯的例子,莫過於美國聯邦女法官布勒克(Judge Mary Elizabeth Bullock)的故事。她曾出書公開童年的不幸遭遇,布勒克長達10年遭父親性侵、凌虐、奴役、甚至被迫賣淫,雖然她沒有放棄自己,靠著堅毅與努力取得高學歷與成功事業,但健康上卻災厄不斷,罹患了4種癌症、紅斑性狼瘡、以及多發性硬化症。
初步調查發表後,吸引更多專家投入研究;童年的負面經驗對成年後的健康影響,逐漸清晰。【註1】
■家暴,影響比我們想像得更深、更遠
甚至到改變基因表現的程度。這樣的改變,甚至可能透過遺傳影響到下一代的下一代。家暴,遠遠不僅是身體的傷害跟心靈的創傷。下次出手前,請想一想,你正在改變孩子的基因。【註2】
■受傷的孩子可以復原嗎?答案是肯定的!
四十來歲的茜生長在充滿暴力的家庭,爸爸從小在子女面前揍媽媽,生來不太聰明的茜,也成為爸爸家暴的對象。茜的童年就在「媽媽被打、哭泣、害怕、尖叫、自己被揍、被抓去掄牆、兄弟時而求情時而躲起來自保」的回憶中長大。長大後,茜被趕出家庭、弟弟多年前自殺、媽媽罹患癌症,一家人形同陌路。
答案是肯定的!但孩子不會自動痊癒,需要用心陪伴,若您是教育工作者,請從「創傷知情照護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當孩子下次又闖禍時,試著想想:「這孩子發生了什麼事?」而不只是問:「這孩子有什麼問題?」若孩子能感到環境安全、被理解接納,他們便能靜下心學習。(關於創傷知情照護請參考註三連結)
若您是孩子的照顧者,「提供絕對足夠的安全感與陪伴」是最重要的,孩子能擁有令他們安心、熟悉與有能力的照顧者,就會比較容易復原,通常也較不會受到創傷事件長期的影響。
■在此提供三個照護創傷兒童的技巧:
1. 「情緒安撫」
當孩子有激烈情緒時,除了語言的回應外,若孩子願意,可以試著輕柔的擁抱搖晃孩子,許多遭到虐待與疏忽照顧的兒童需要身體的刺激,這麼做可以有效調節孩子的壓力反應系統。
2. 「事先告知」
環境中的任何變動都可能讓孩子感到不安焦慮,變動前,請事先告知孩子提高他對環境的可預測、可控制性。
3. 「耐心等待」
關於創傷事件,切勿急著與孩子討論,在孩子未準備好前恐再次傷害他。尊重孩子想說的時間與方式,孩子若得到足夠的理解與回應,就比較能以具彈性(flexibility)的方式重新看待過往創傷。
提供友善的成長環境與正向人際經驗,是每個人的責任!關懷互動愈多,哪怕只是點個頭或眼神接觸,都能夠提高創傷孩子的復原力(resilience),幫助他們讓從傷痛中成長。我們一起,用愛守護下一代。【註3】
【Re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
- 兒童虐待之現今困境與解決之道: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6-2/
- 兒虐議題之資訊整合與政策建言: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7-6/
- 兒虐議題之教育推廣與提升警政人員專業兒保效能: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8-1/
1.來源
➤➤資料
∎【註1】
(報導者 The Reporter)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https://www.twreporter.org/a/adverse-childhood-experiences
∎【註2】
李俊宏 (Chun Hung Lee)(嘉南療養院醫師)「兒童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3141168934257&id=1133119129
∎【註3】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有一種毒,比塑化劑更毒,它叫做童年創傷(ACEs)」: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0816
➤➤照片
∎ 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Nurse Practitioners「ACEs Aware - Using Science to Break the Serious Long-Term Health Implications of Childhood Trauma」:https://canpweb.org/resources/connections-newsletter/2020-editions/connections-march-2020/aces-aware/
∎【註3】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兒童期負面經驗 #ACE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創傷知情ace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創傷知情照護#童年逆境#ACE 早上在群組看 ... 的推薦與評價
創傷知情 照護#童年逆境#ACE 早上在群組看到同行分享了兩部值得一看的影片是由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與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留佩萱製作的「創傷知情 ... ... <看更多>
創傷知情ace 在 創傷知情照護_通識課完整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當你聽到 創傷知情 四個字時,你想到什麼呢?你可能覺得:我又沒經歷過創傷,這跟我沒關係吧!或是你認為,我經歷的事件又不嚴重,應該不算創傷吧? ... <看更多>
創傷知情ace 在 [閒聊] 童年- 精華區proza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曾經是像刀刻一樣深刻的童年,在這幾年的精神消磨之下也跟著其他記憶一起被封存了。
今天的研習主題是創傷知情與應對,裡面有個ACE測驗,是關於童年創傷對未來的影響的
嗯,拿到4分以上就是最高等級,我是5分,好像有點知道醫生為什麼說我很堅強了,分數
看起來有以上任何一種狀況都正常,但除了憂鬱跟哭之外,都還能忍耐。
大風吹,吹什麼?我好像已經不介意了,不管怎麼樣,終於撐到了假期,先好好休息吧。
感冒藥依然很好睡,若有似無的香味好像也有幫助,夢的顏色變淡了,最近會夢到隔天要
做的事,夢裡忙碌的過完這天,醒來再過一次......
天氣變好了,希望感冒也能快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32.2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ozac/M.1611249000.A.5A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