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到的那個我 The me you can't see
.
.
你最近還好嗎?
.
最近的我在忙碌的私生活中穿梭
從五月初開始
我們就在籌備六月的品牌活動
而六月因為是我們的慶生月
每個禮拜都馬不停蹄的工作著
與此同時還有家人來美探訪
我們六月又搬了家
接下來七月底還會再搬家
這陣子的我們無論在公事、私事上
幾乎都沒有喘息的機會
.
前陣子
我們終於新搬到了一個 Airbnb
也安置得差不多了
當晚我先生跟朋友有約出門聚會
我一個人在住處
頓時間 才發現自己好久沒有獨處
.
我坐在沙發床上發愣
打開電腦上的 Apple TV
看到歐普拉的新紀錄片《The Me You Can't See》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
我就是一個人坐在床上邊看邊爆哭
.
這個紀錄片訪問許多名人不為人知的心理疾病
包含英國皇室亨利王子的成長陰影
Lady Gaga 被強暴之後的創傷症候群
以及世界級拳擊選手 Ginny 的強迫症等等
.
連續幾小時的大哭醜哭
讓我覺得格外的療癒
不只身體變輕 心情也變得比較舒服
.
有意思的是
我這陣子並沒有特別為什麼事情傷心難過
也沒有為雜事感到壓力重重
但在那一刻,開始爆哭的那刻
我突然間覺得不是我自己想哭
而是我的身體主動要哭的感覺(好難形容喔
.
於是我便開始在想
也許潛意識的我,是有壓力需要釋放的
但我自己可能因為忙碌,可能因為樂觀
所以完完全全沒有自覺,日子也照樣過得愉快
.
不過,反過來說
我們生活中或許根本沒有這種「喘息」的時間
讓你可以坐下來盡情的宣洩、盡情釋放
這在現代的確是一件不容易也滿難得的事情
.
.
最近美國開始解封
生活比起幾個月前,有非常明顯的轉變
我們開始可以去博物館
美國國慶日也開始市內辦大型派對
.
然而,我也發現
我們所看到的其他人的生活,都很片面
如同歐普拉的新秀 #TheMeYouCantSee
你看見的生活,是熬了十個月之後的結果
.
還記得 2020 的四月
所有的美國人都傻了眼
那時如同前陣子的台灣
新聞報的所有內容都是疫情,沒有其他
當時的感覺是生氣、緊張、無助、氣憤
當時的我們就是一群害怕的人在網路上掩飾害怕的情緒
.
過了三個月,來到2020的夏天
當時的我和大部分的美國人
似乎開始比較能接受事實
雖然不喜歡,但也比較少抱怨
大家知道就是盡自己的能力,做好本分
同一時間,繼續維持有創意的生活
學著自得其樂,保有耐心,持續等待好消息
也許在那個當下
我們都對「正常的生活」保有一絲希望
我們就是一群寂寞的人在網路上互相取暖
雖然無奈,但至少還有得陪伴
.
然而,又過了三個月
時間來到2020年的年末
那段時間,我記得自己與身邊的人是很麻痺的
對於那種「早日康復」的希望感日漸消磨
我們的生活規律,我們的生活無趣
我們變成一群無聊的人在網路上講無聊的事情
講來講去,了無新意,疫苗好像有進展,好像沒進展
日子變得很麻木不仁,說無奈也變得沒有意義
.
最慘的時期大概是 2021 年的初期
我記得當時是一、二月
也許因為天氣冷,士氣低迷
看著遠在家鄉的家人朋友過農曆新年
也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
.
我記得某一天晚上
我跟我先生兩人躺在床上,睡不著,但也沒說話
翻來覆去了許久,我轉頭跟他說:
「你知道嗎?我覺得今天是我這輩子長這麼大,第一次在想我是不是有憂鬱症誒」
我先生立刻轉過頭來跟我說:「我也是!」
.
接下來的一整晚
我們深度的討論了彼此的心靈狀況
雖然後來覺得我自己應該不是真的生病
但我也上網查了許多有關 Covid depression 的資料
而專家也不斷探討疫情對於人類「心理」上的影響
以及我們心靈上那些看不見的負擔
.
那一個月
我記得自己打電話給許多一樣在美國的朋友
彼此都不約而同地說了一模一樣的情況(有點憂鬱)
.
一位朋友說他發現自己會一直無意識地吃垃圾食物
明明知道不想吃但又吃,吃了又吐出來,吐完繼續吃
另一位朋友發現自己有一點購物成癮
經常會買一些明知道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
我們的共通點都是情緒起伏不定
心情煩躁,但想哭也哭不太出來
對一切莫名的反感,很不耐煩
但好裡加在,我們都知道應該要打給朋友
因為這的確不是任性耍孤僻的時候
.
好險,不久之後
因為疫苗的普及,生活終於明朗
這段歷程就像是走進一個又深又暗的隧道裡
你只能往前,卻不知道還要走多久
很多時候,你都覺得看不見盡頭
你可能會想要停下,或乾脆躺下
反正在隧道裡日子生活久了也可以過
.
但是,只要你願意持續往前走
總有一天,你會感覺有一絲微光
你會發現你好像能看見出口
你好像能感受到隧道有盡頭
.
這些故事,這些感受
都是你看不見的我
都是我們看不見的他人真正的生活
.
多一點耐心,正視心理健康
在這個難得的機會中持續療癒,持續滋養
There's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隧道的盡頭有光芒
艱辛的生活有芬芳
.
Love,
Zoey❤️
.
如果你喜歡我這類型的長文分享
歡迎Follow 我的IG👉 @zoeyk.co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一郎人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可以跟我留言討論,非常喜歡,可以分享我的影片,超級無敵喜歡,可以訂閱我的影片喔。 《情緒發炎》傳送門 https://bit.ly/2TOil5u 掌握90秒法則,救出深陷情緒浪潮的自己 每個禮拜三『YouTube』晚上六點發片『臉書』晚上九點發片。 禮拜六不定期更新。 ‣ ...
創傷 麻木 在 晞。觀影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些年來的情路跌踫,你學會了甚麼?🚬】
#生活隨筆
#長文慎入
最近忽發其想數數,這些年來,真正付出愛過又被傷過的女人有多少?
就看你從哪一刻算起,若真從你情竇初開最單純的中學時代算起,嘩,原來也不少,傷得死去活來的也不少。
常在想,愛一個上一課,這麼多年來你付出真感情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你都總學會些甚麼。從最年少時的情路走來,你一如每個男人情路上學會的第一課:切勿做兵。當兵是男人最終極的惡夢,別做那個毫無尊嚴的「兵」,年輕時你試過「兵」得極致,待某天你醒覺了,千做萬做,萬萬不能做「兵」。
你一直警惕自己,切勿做「兵」,有了這個覺悟,怎料逃得過「兵」的界線,你又會步進「後備」。你滿以為逃得出「兵」的地位,真可以變成「正選」了,可原來這世界有一種比「兵」更恐怖的層次,那是「後備」。對方明言自己有男朋友,你可以做個「後備」,待她與男友分手後,你就能從「後備」升至「正選」。然後,你知道無論如何努力,還不過是一個大後備,你醒覺了,不能做兵,也不能做後備。
你一直堅持別兵也別後備,終於遇上了非兵也沒有男友的女人,問題在那是網友。對方會與你每天通電話、每天短訊、每天以男女朋友關係相稱,你曾以為這就是個認定了的人,可沒想到一見面,對方就馬上打回原形、從此互不往來,明明見面時氣氛極好。那在你成長過程中受到極大創傷,原來,自己的樣子會這樣的嚇怕人,繼而你會多加一條規則:別兵、別後備,哪怕是網友,也得要先見過面才付託感情。
你一直告訴自己,別不相信愛情、別不相信女人,往後的那些年,你不斷在不同的跌踫中成長,卻讓你愈來愈模糊。
可能這一個女人拖得太久,讓你錯失姻緣,原來你沒有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令你對下一個女人用盡了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又令對方過大壓力;
你滿以為跟對方話得投機,非兵也非後備彼此亦非外貌協會,但原來有個人跟你每天跟你通電話閒聊約會天天說很掛念你,也只是友達以上;
你以為一切全均是100% perfect match毫無問題時,又發現對方滿口謊言,連住在哪區、下午吃了甚麼都可以是個謊言,說謊是她的習慣,且看你能否接受得來;
待你確定了一切無誤更已經牽手時,你又會發現,原來牽手再做了一切情侶會做的事情,這個人也未必會視你為情人,待要確定關係時,一切仍會灰飛煙滅,你還是搞不清那到底是甚麼關係。
曾有一刻,你會覺得自己不配被愛。
自此之後,你學會了愛情並無特定的公式,愛一個上一課並不能套用於所有關係身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
最後,你嘗過了奇奇怪怪的Speed dating不果,不如投身在那個玩app的世界中。你很難相信有真感情、很難再相信有真愛,不如即食,但原來即食的世界,玩得多也會累,你本想要認真的感情,奈何app的世界沒有太多人會認真。你明白到,那些在現實生活中遇上的傷痛,其實也沒有甚麼「騎呢」,真正的「騎呢」世界原來可以更墮落更不堪。
在app也好,在現實世界也好,每一次的受傷你都會歸咎於自己做錯了甚麼、每一次都會反覆思量、每一次不斷的反省,其實細想起來你未必有錯,到頭來無非是,愛與不愛,就是一字之別;背後強加更多的原因,還不是不夠愛、沒有愛。想到天方地老,終歸你都沒有做錯過甚麼,就是單純對方不愛你,更甚是,你無非只是「攝時間」之用,待要承認一段關係時,也會突變成近乎反目成仇。沒有原因,沒有愛之後,會突然變恨。
這些年來,每一段關係,你都盡量想保持良好關係、不去記恨、不成為仇人,可原來現實中「再見亦是朋友」是很難,也太難。你不想彼此記恨,但對方原來會就此把你變成仇人。
你經歷了太多的謊言、更多的荒謬,寂寞的盡處,仿佛你就成了別人寄託的最好對象。你嘗試不將每一個人都這樣視之,可到頭來你所付出的,沒有誰會珍惜,真相揭宗後,錯的反而是你。
「冇人叫你要關心我呀」
「冇人叫你要聽我電話呀」
「冇人逼你陪我呀」
「冇人話拖你手唔可以fing開我呀」
「我知道你掛住我,所以我打俾你,本質都係你問題,所以我覺得你好煩囉」
不愛的下場,自己就是對的、錯就是你的,甚麼都可以扭曲。
你曾經安慰自己,愛一個上一課,要感謝上一個對你所做成的傷害,才更懂得下一個如何去愛,漸漸,你覺得無論輪迴千百度,每一次還是有新的一課要上,重點是,你要學會如何去愛人,更要學會如何愛自己;別讓自己的形象太低落、被女人傷得毫無自信,自己要時刻記著,還有資格去被愛。
上過再多課、跌倒再多次,也開始迷失了。有說壞男人都是從壞女人身上煉成的,當你看見身邊朋友歷盡傷痛終成玩家時,但自己怎樣玩也玩不來,倒不如別去玩火。身邊人都叫你別對感情太認真,情場上總有「潛規則」,你別做最後一個回覆、適時要突然消失、交流之間要有多少分鐘的間隔、約會買禮物總要找辦法測試對方是否拜金... 你嘗試過後,會覺得計算太多,自己也太累,不如想怎樣愛便怎樣愛。
你發現自以為成長了很多、看過了許許多多人和事,其實也沒有成長過甚麼,反懷念廿多年前的那個自己,沒有想甚麼、沒有計劃太多,就這樣子,頭一回鼓起勇氣,買一紮花送給自己心儀的女生表白。今天的你或會覺得過份衝動,那天的你沒有甚麼計劃才是最勇氣的表現,事後回想對方從沒有拒絕過你,只是那年的你沒有再進一步。小時候你花上幾年時間去追一個人或太費事失事,起碼,最後仍能成為朋友。
昔日回憶在腦海中百千轉流動,最後自己不想成長太多、不想學習太多,只想回到那個最純粹的年頭,那個在情路上還是一張白紙的你,仍相信這個世界還有毫無雜質愛情的你。中學時代的你,其實沒有人去傷害你,只是你自己沒有勇氣邁進一步,繼而,當你傷過一次又一次後,過度保護自己、想得太多,反更容易受傷,慢慢對愛情麻木。
友人笑言:
「請別輕易相信女人,也別完全不信愛情。」
也許吧。
‼️電影網店全新貨品已上架,低至$5起,快啲嚟搶購啦:https://bit.ly/3qLPkpk
【Patreon加強版】尊享優惠、更多深度獨家電影文章:https://www.patreon.com/travelerwithmovie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bit.ly/3a9wOzy
或使用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MeWe請Follow】mewe.com/p/travelerwithmov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創傷 麻木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些年來的情路跌踫,你學會了甚麼?🚬】
最近忽發其想數數,這些年來,真正付出愛過又被傷過的女人有多少?
就看你從哪一刻算起,若真從你情竇初開最單純的中學時代算起,嘩,原來也不少,傷得死去活來的也不少。
常在想,愛一個上一課,這麼多年來你付出真感情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你都總學會些甚麼。從最年少時的情路走來,你一如每個男人情路上學會的第一課:切勿做兵。當兵是男人最終極的惡夢,別做那個毫無尊嚴的「兵」,年輕時你試過「兵」得極致,待某天你醒覺了,千做萬做,萬萬不能做「兵」。
你一直警惕自己,切勿做「兵」,有了這個覺悟,怎料逃得過「兵」的界線,你又會步進「後備」。你滿以為逃得出「兵」的地位,真可以變成「正選」了,可原來這世界有一種比「兵」更恐怖的層次,那是「後備」。對方明言自己有男朋友,你可以做個「後備」,待她與男友分手後,你就能從「後備」升至「正選」。然後,你知道無論如何努力,還不過是一個大後備,你醒覺了,不能做兵,也不能做後備。
你一直堅持別兵也別後備,終於遇上了非兵也沒有男友的女人,問題在那是網友。對方會與你每天通電話、每天短訊、每天以男女朋友關係相稱,你曾以為這就是個認定了的人,可沒想到一見面,對方就馬上打回原形、從此互不往來,明明見面時氣氛極好。那在你成長過程中受到極大創傷,原來,自己的樣子會這樣的嚇怕人,繼而你會多加一條規則:別兵、別後備,哪怕是網友,也得要先見過面才付託感情。
你一直告訴自己,別不相信愛情、別不相信女人,往後的那些年,你不斷在不同的跌踫中成長,卻讓你愈來愈模糊。
可能這一個女人拖得太久,讓你錯失姻緣,原來你沒有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令你對下一個女人用盡了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又令對方過大壓力;
你滿以為跟對方話得投機,非兵也非後備彼此亦非外貌協會,但原來有個人跟你每天跟你通電話閒聊約會天天說很掛念你,也只是友達以上;
你以為一切全均是100% perfect match毫無問題時,又發現對方滿口謊言,連住在哪區、下午吃了甚麼都可以是個謊言,說謊是她的習慣,且看你能否接受得來;
待你確定了一切無誤更已經牽手時,你又會發現,原來牽手再做了一切情侶會做的事情,這個人也未必會視你為情人,待要確定關係時,一切仍會灰飛煙滅,你還是搞不清那到底是甚麼關係。
曾有一刻,你會覺得自己不配被愛。
自此之後,你學會了愛情並無特定的公式,愛一個上一課並不能套用於所有關係身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
最後,你嘗過了奇奇怪怪的Speed dating不果,不如投身在那個玩app的世界中。你很難相信有真感情、很難再相信有真愛,不如即食,但原來即食的世界,玩得多也會累,你本想要認真的感情,奈何app的世界沒有太多人會認真。你明白到,那些在現實生活中遇上的傷痛,其實也沒有甚麼「騎呢」,真正的「騎呢」世界原來可以更墮落更不堪。
在app也好,在現實世界也好,每一次的受傷你都會歸咎於自己做錯了甚麼、每一次都會反覆思量、每一次不斷的反省,其實細想起來你未必有錯,到頭來無非是,愛與不愛,就是一字之別;背後強加更多的原因,還不是不夠愛、沒有愛。想到天方地老,終歸你都沒有做錯過甚麼,就是單純對方不愛你,更甚是,你無非只是「攝時間」之用,待要承認一段關係時,也會突變成近乎反目成仇。沒有原因,沒有愛之後,會突然變恨。
這些年來,每一段關係,你都盡量想保持良好關係、不去記恨、不成為仇人,可原來現實中「再見亦是朋友」是很難,也太難。你不想彼此記恨,但對方原來會就此把你變成仇人。
你經歷了太多的謊言、更多的荒謬,寂寞的盡處,仿佛你就成了別人寄託的最好對象。你嘗試不將每一個人都這樣視之,可到頭來你所付出的,沒有誰會珍惜,真相揭宗後,錯的反而是你。
「冇人叫你要關心我呀」
「冇人叫你要聽我電話呀」
「冇人逼你陪我呀」
「冇人話拖你手唔可以fing開我呀」
「我知道你掛住我,所以我打俾你,本質都係你問題,所以我覺得你好煩囉」
不愛的下場,自己就是對的、錯就是你的,甚麼都可以扭曲。
你曾經安慰自己,愛一個上一課,要感謝上一個對你所做成的傷害,才更懂得下一個如何去愛,漸漸,你覺得無論輪迴千百度,每一次還是有新的一課要上,重點是,你要學會如何去愛人,更要學會如何愛自己;別讓自己的形象太低落、被女人傷得毫無自信,自己要時刻記著,還有資格去被愛。
上過再多課、跌倒再多次,也開始迷失了。有說壞男人都是從壞女人身上煉成的,當你看見身邊朋友歷盡傷痛終成玩家時,但自己怎樣玩也玩不來,倒不如別去玩火。身邊人都叫你別對感情太認真,情場上總有「潛規則」,你別做最後一個回覆、適時要突然消失、交流之間要有多少分鐘的間隔、約會買禮物總要找辦法測試對方是否拜金... 你嘗試過後,會覺得計算太多,自己也太累,不如想怎樣愛便怎樣愛。
你發現自以為成長了很多、看過了許許多多人和事,其實也沒有成長過甚麼,反懷念廿多年前的那個自己,沒有想甚麼、沒有計劃太多,就這樣子,頭一回鼓起勇氣,買一紮花送給自己心儀的女生表白。今天的你或會覺得過份衝動,那天的你沒有甚麼計劃才是最勇氣的表現,事後回想對方從沒有拒絕過你,只是那年的你沒有再進一步。小時候你花上幾年時間去追一個人或太費事失事,起碼,最後仍能成為朋友。
昔日回憶在腦海中百千轉流動,最後自己不想成長太多、不想學習太多,只想回到那個最純粹的年頭,那個在情路上還是一張白紙的你,仍相信這個世界還有毫無雜質愛情的你。中學時代的你,其實沒有人去傷害你,只是你自己沒有勇氣邁進一步,繼而,當你傷過一次又一次後,過度保護自己、想得太多,反更容易受傷,慢慢對愛情麻木。
友人笑言:
「請別輕易相信女人,也別完全不信愛情。」
也許吧。
✨ 網店正式開張!新張期內貨品低至$5!請即睇:https://bit.ly/3qLPkpk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使用QR code:https://bit.ly/3a9wOzy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創傷 麻木 在 一郎人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可以跟我留言討論,非常喜歡,可以分享我的影片,超級無敵喜歡,可以訂閱我的影片喔。
《情緒發炎》傳送門 https://bit.ly/2TOil5u
掌握90秒法則,救出深陷情緒浪潮的自己
每個禮拜三『YouTube』晚上六點發片『臉書』晚上九點發片。
禮拜六不定期更新。
‣ IG很多給掰照片:http://www.instagram.com/ic_ichiro/
‣ 專頁很多很多東西:http://www.facebook.com/ichirolife/
#替代性創傷
#同情疲勞
#情緒發炎
‣ 相機 | SONY A7C
‣ 鏡頭 | SONY SEL24F14GM
‣ 麥克風 | RODE Wireless GO
‣ 影片剪輯軟體:FCPX
‣ 合作邀約
ichirolife@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4vpf0yhLzc/hqdefault.jpg)
創傷 麻木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解夢 你喜歡夢嗎?常做夢嗎?夢天天都有,有些夢境曲折離奇、有些是預知夢、有些人惡夢連連,甚至「媽祖託夢」也成為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做夢」一直是腦科學家及心理學家在意的主題,夢境是怎麼來的?人為什麼會做夢?夢的內容真的有意涵嗎?今天宜婷和雅惠一起帶你來解夢!🔜🔜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心理學及腦科學家對夢的解釋!
🔸 睡眠的分期組成?
🔸 快速動眼期,精彩的做夢期!
🔸 佛洛伊德和榮格如何闡述夢?
#影片大綱
🔸各領域對夢的解釋
▫民間信仰:靈魂的訊息,或是神明啟示。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透過做夢解放受到壓抑的慾望
▫心理學家:榮格,夢對自我發出的訊息,了解自己的潛意識 。
▫腦科學家:「活化-整合假說」 大腦皮質自發產生的隨機神經電衝動的狀態。
🔸睡眠的組成
▫非快速動眼期:睡眠開始的階段,大腦皮質神經元活躍程度下降,大腦開啟睡眠模式,進入深眠期。
▫快速動眼期:進入非快速動眼期後約60-90分鐘,大腦皮質開始活躍,這時期的夢會特別天馬行空,帶有豐富情緒的故事情節,故又被稱為「做夢期」。
▫大腦的天然保護機制:睡眠時會阻斷感覺及運動系統,因此身體是處於睡眠狀態,不會將夢境演出來,避免受傷。
🔸不管是民間信仰,或是從心理學、腦科學的角度,我們都相信夢具有的正面意義。
TalkShow :賴宜婷。汪雅惠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導演: 汪俐彣
後製剪輯: 汪俐彣。 Festiva Hsieh謝劭玟
.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夢魘症 #睡眠異常 #夢境 #自我察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潛意識 #做夢 #佛洛伊德 #榮格 #媽祖託夢 #快速動眼 #解夢 #壓抑 #惡夢 #睡眠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 https://goo.gl/8Tigkr
🎧 Spotify ▶ https://reurl.cc/Gk4WLy
🎧 Apple Podcast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iKQP3vWnQg/hqdefault.jpg)
創傷 麻木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惡夢 #夢魘 #失眠 惡夢真的讓人心好累😭相信大家都有做惡夢的經驗,劇情太誇張的,噗哧一笑便過去了;但如果經常做惡夢,甚至讓你害怕 入睡,可就一點也不好笑了!到底為什麼會做惡夢,經常做惡夢又該怎麼辦?讓雅惠跟宜婷分析給你聽!🔜🔜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減少做惡夢的方法!
🔸 惡夢竟可能與生理問題相關?
🔸 為什麼會做惡夢?
🔸 我得了夢魘症嗎?
#影片大綱
🔸不斷惡夢的夢魘症
▫連續恐怖情境:重複出現恐怖情節,且在夢中自身安全備受威脅。
▫夢境記憶鮮明:惡夢記憶生動鮮明,但醒來後可以分辨惡夢與現實的差別。
▫嚴重影響日常:如注意力無法集中,疲倦,甚至害怕入睡。
🔸為什麼會做惡夢
▫壓力、焦慮所引起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因精神疾病產生的幻覺
▫藥物濫用或服用特殊藥物
🔸減少惡夢的方法
▫佈置睡眠環境:房間保持涼爽、昏暗、避免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
▫適度有氧運動:傍晚時可適度運動,如伸展、快走、慢跑。
▫注意睡前飲食:睡前6-8小時避免刺激性飲食、酒類、含咖啡因飲料。
▫避免過度情緒波動:睡前避免情緒太大起伏,如吵架、看恐怖片。
▫書寫、分享夢境:透過書寫及分享察覺自身壓力及宣洩負面情緒。
▫尋求醫師協助:評估是否有潛在生理問題如:不寧腿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藉由服用藥物降低惡夢發生率。
TalkShow :賴宜婷。汪雅惠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導演: 汪俐彣
後製剪輯: 汪俐彣。 Festiva Hsieh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夢魘症 #睡眠異常 #夢境 #自我察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潛意識 #睡眠呼吸中止 #不寧腿症候群 #睡眠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ZZ1eRzVIi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