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 專訪
【管理學潛移默化,成就杜書伍通路帝國】
1970年代初識管理學,杜書伍就深受吸引,更成為他日後打造聯強集團的軟實力基礎。然而,工程師出生的杜書伍,為何選擇通路一行?又如何帶領企業走向市值成長1,052億元的榮光之路?
1970年,聯強總裁杜書伍成為大學新鮮人,進入國立交通大學(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工程系就讀。五十年後,他成為交大在台復校後的第八十位名譽博士。
今年1月25日交大舉辦的頒授典禮上,雖因疫情,並未廣邀貴賓,但仍聚集了多位產業界大佬,包括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光寶集團前總裁林行憲、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等人親往,見證光榮時刻。
近幾個月來,杜書伍可說「喜事連連」。在交大頒發名譽博士前兩個月,2020年10月27日,他才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等共七人,獲頒第九屆工研院院士。
而稍早之前,在《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10月號發布「台灣CEO 100強」評比,杜書伍榮獲第四名,於10月8日才剛參加贈獎典禮。
三個月內連得三大殊榮,讓他的團隊也忙得不可開交,開玩笑說,「短期內應該不要再得了吧。」
在《哈佛商業評論》台灣CEO評比中,杜書伍擔任聯強國際領導人期間,繳出3924%的總股東報酬率及市值成長1,052億元的傲人成績。此項評比進行三屆以來,杜書伍每屆上榜,且全在十名內,經營功力可見一斑。
在領取名譽博士時,杜書伍以幽默且感性的口吻表示,這個博士,他念了五十年。事實上,在大學時期,杜書伍就展現不同於一般科技人的遠見和企圖心。
#管理素養為成功奠基
1970年代,國內資訊科技還在萌芽,一部電腦主機價值上百萬美元,可望而不可及,全台灣電腦數量更是屈指可數。「那時很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杜書伍笑說。他不斷思考,如何補強未來職涯發展能力?
隔年,交大管理科學系成立,讓杜書伍想到,企業營運不但要靠電腦,更要了解管理的內涵。因此他從大二就開始選修許多管理課,愈讀愈感興趣,畢業時一共修了超過二十個學分。
服兵役前,已對管理學深深著迷的杜書伍,還買了一本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著作《管理:任務、責任、實務》(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把這本超過八十萬字的大部頭書,帶到部隊「練功」。這本書至今他仍保留,裡面有當時他逐一劃重點、做眉批的珍貴紀錄。
台灣管理學先驅許士軍教授是這本書的三位譯者之一,而去年杜書伍在台灣CEO 100強的贈獎典禮上,也是從許士軍手中接過這項榮耀,不但巧合,更讓杜書伍感覺意義非凡。
杜書伍回憶,當時還沒有工作經驗,對管理學雖難深刻體會,但產生潛移默化效果,成為深植於內心的管理素養,所以他常說,這是他的「隱藏版學歷」。
#懷抱解決問題的心
這個隱藏版學歷帶給杜書伍最大的收獲,是後來他在經營企業時,非常強調要建立管理機制。有了管理機制才能不斷複製、成長,這也是他帶領聯強成為亞太第一及世界第二大資通訊產品通路集團的重要關鍵。
另外,面對工作的心態,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不挑工作,只想解決問題,」杜書伍強調,從退伍後進入神通集團擔任研發工程師開始,他一直抱持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工作,有什麼需要,他就接什麼工作。
24歲進入神通集團,32歲升任副總經理,1988年聯強國際成立,杜書伍接任總經理時也才36歲,外人看起來似乎是坐著直達車升官,但其實,是他把每一份工作,都當成是自我磨鍊和拓展視野的機會。
杜書伍進入神通集團後,歷經了許多不同於一般研發人員的職涯,一路從研發、業務,到負責行政管理、蓋廠房,甚至還創辦過一本雜誌《微電腦時代》,更難得的是這本雜誌還得過金鼎獎。
杜書伍說,要接行政事務前,有人勸他三思:「你做業務,業績好,大家都拍手,為什麼要去做常捱罵的行政?」但杜書伍想,研發和業務他都歷練過了,但對後面的行政支援不熟悉,而且自己也常覺得行政部門效率不佳,為什麼不自己去做做看?
所以,他去做了一年的行政,「又練了很多功力出來,」晚上11點下班是常態,但他不以為苦。
聯華神通集團大家長苗豐強,跟杜書伍共事超過四十年,很早就發現杜書伍總是公司最晚走的人。苗豐強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可看出杜書伍堅持的性格:當年公司交由杜書伍負責籌建神達電腦第一座竹科廠時,杜書伍只要不滿意品質,就是打掉重做,「我也接到不少廠商的抱怨電話。」
杜書伍總說,進入職場的前十年,「就已經把經營企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經歷過了。」
#開創高科技整合服務
聯強國際的成立,把杜書伍的生涯推上顛峰,多年來,他也成為聯強的代表性人物。
聯強國際在三十多年前開創出一個全新的經營模式,從專業通路商概念出發,將過往各自獨立的銷售、配送、維修等項目整合起來,讓高科技產品從生產到配銷成為一條龍的整合型服務。發展至今,聯強營運據點遍及全球38個國家與地區。
但杜書伍本人是工程師背景,為何投入通路行業?
杜書伍表示,他一路歷練下來,體會到資訊產品要普及,必定要靠通路,但通路的布建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當時絕大多數人都投入研發製造,我就去開發通路,比別人早一步布局。」從這個事業的選擇就顯示了杜書伍差異化策略的本領。
杜書伍在交大的同班同學,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曾說,當年他們的同學大多選擇從事高科技產業,唯有杜書伍選擇了「通路」這個競爭激烈,又要管理龐大物資的辛苦產業。
為何選「辛苦產業」,還一做超過三十年?杜書伍認為,通路事業永遠都有新的挑戰和機會,雖然一方面覺得永遠做不完,但也不必擔心同樣的事情做到想打瞌睡。
除了具備策略思維與工作熱誠外,做為一個經營者,杜書伍非常重視可以快速複製的內部管理機制。深知企業經營要可長可久,不能靠「人治」,還得靠「機制」。
認識杜書伍的人都了解他是個「制度狂」。聯強剛成立時規模不大,幹部有限,很多事都要自己挽起袖子來做。杜書伍深知,公司制度設計不能從教科書或別人的經驗抄過來;再加上聯強是一個創新模式,也無從抄起,只好由自己扛起責任。「前面幾年好辛苦,白天上班,下班後晚上就回家設計制度,」杜書伍難得皺起眉頭說,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把公司帶上軌道。
#杜書伍夢想中的新家
聯強國際近期最令外界矚目的動態,是2019年9月以50.87億元,購入南港輪胎舊廠區改建案其中一棟商辦的部分樓層,未來會將總部從已承租超過三十年的民生東路辦公室遷至南港。
聯強在海外布局已久,在全球許多城市蓋過運籌中心和辦公大樓,但位在台灣的總部反而都是租的,直到八年前,現在的總部用地傳出都更消息,才讓杜書伍驚覺,是該在台灣有一個自己的家了。
在杜書伍的職涯中,一共蓋了超過三十棟廠辦,所以他對「蓋房子」很有自信。新大樓設計不假手他人,因為這不僅是聯強未來的家,也是他未來的夢想。
硬體固然重要,更傷神的是軟體。「(新大樓)這個決策,我的壓力很大!」杜書伍認為,企業總部應該要思考百年傳承,必須考量長期的環境變化和使用需求。
新大樓在物聯網的機制和核心軟體,是他花最多心思的地方。軟體必須是開放系統,未來只要升級軟體,就不怕建築功能過時。舉例來說,辦公大樓在上下班和中午休息時間,電梯很容易堵塞,如何讓電梯順暢運作,是大樓相當重要的一環。
為了創造最高的使用效率,杜書伍甚至親自拜訪電梯公司,了解他們的軟體如何設計,未來修改調整的空間如何……連這類小細節都要親力親為。
新大樓預計在2024年完工,由老闆親自量身打造的總部將以何種面貌出現?令人期待。
從大學時代醉心管理,到後來建立制度,杜書伍還有一項與眾不同的嗜好——透過文字傳播新觀念。
從2000年起,他把自己多年經營企業的心得,撰寫成一篇篇管理文章,已累積二百餘篇,超過五十萬字,部分還集結成書,十分長銷。
即使到今天,杜書伍都還在不斷思考有什麼東西可以做為寫作題材,即使在開會時,靈感一來,他就會馬上在手機上寫下標題,有空時再把文字整理出來,「有時興緻一來一個禮拜寫二篇,有時候偷懶就二個月沒寫,」杜書伍笑著說。
#數位轉型收穫成果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聯強國際全年營收預計微幅衰退1.66%,不過下半年業績已回升,12月甚至還創下單月營收374.6億元的歷史次高。這要歸功於推動多年的數位轉型,發揮了巨大功效。
其實聯強在成立初期就推動資訊化,所有制度都要靠資訊化平台來執行。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生諸多新應用後,杜書伍又發現資訊系統若只做內部管理絕對不夠,幾年前就在公司內部推動數位優化,甚至發展數位轉型。去年疫情,不但剛巧成為驗收成果的機會,更確定這是對的方向。
目前聯強內部資訊已廣泛串連,並利用APP讓員工隨時協同作業,因此去年3月大陸雖突然封閉,但聯強在大陸二十多個據點,連同香港、台灣在內,還是可以維持遠距作業。
聯強推動數位轉型有四項重點。第一是工作模式轉型。就是把一些制式化、勞力密集,像資料輸入這類工作數位化,改由電腦執行,一方面節省大量人力成本,效率也大幅提升。
第二項重點是管理轉型。以往有許多制式化工作,要花很多時間查核,交給電腦後,只要源頭資料正確,就一定可以產出正確結果,促成內部分工及管理方式改變。
第三項重點是商業模式改變。由於所有資訊數位化,不但可以做到橫向內部連結,甚至縱向與客戶連結。在透明和即時資訊流下,不需要再跟客戶曠日費時地核對資料,使得溝通模式、交易方式等等也跟著改變。
第四項,也是最重要的數位轉型重點,是創造新的商業機會。聯強有一個新的發展重點,就是「營運管理服務平台」,產品的製造商或品牌商,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取得協助。
在這個概念下,2016年新成立「通達智能運籌」公司,提供到宅服務、專業配送、智慧倉儲、快速維修和技術服務等五大類業務,至今在台灣已提供超過一百萬戶各類家電用品、淨水器、按摩椅等到宅安裝和維修,如同「家用產品的最後一哩(last mile)」,成長潛力無窮。
從創立初期挑燈夜戰擬定公司制度,杜書伍投注了一生心力,使聯強長成今日規模。外界看他總是意氣風發,但他說每天總是會有大大小小的挫折,但沒有挫折,就沒有克服困難後的欣慰和充實,「所以有時候要學會憋氣往前走,制度對了才能走得遠。」
文章出處:哈佛商業評論 / 作者:張彥文 / 攝影:池孟諭
#連結閱讀:
1.聯強總裁:制度是我們的信仰
http://bit.ly/34HVdsY
2.我的隱藏版學歷
http://bit.ly/3mZTyHC
3.談紀律不如談自律
http://bit.ly/3q4W2WL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9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5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劉德音魏哲家分工 在 TaiTai LIVE WI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展覽通知:從身體創造 BODY KNOWLEDGE】
爬一座山,或是看一場展覽,每個人透過身體所獲得的見解都不會相同,這跟在山上轉彎後會有什麼風景一樣無法預料。
由於我們自己也不曉得近兩個月前在雪山採集的素材,在展覽上會有什麼樣的呈現方式。所以讓我們抱著相同的期待,一起到這座高山博物館走走吧!
_
▩ 一座高山博物館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東二館四連棟
▩ 展覽時間|4/18(三)- 29(日)10:00-20:00
#BodyKnowing #BodyKnowledge #informatdesign
▍一座高山博物館│Body Knowing|身體、自然、創造力 ▍
人類透過理性分工,創造了社會,宰制了自然,建構了文明,卻也同時承受文明的巨大苦惱——人們享受生活,卻無從創造生活,人們活過漫長的時間,卻難以品嚐生命的滋味。
遠古時代的人類,自出生那一刻起,只能透過身體的感受,揣摩相對巍峨的大自然,來認識自己的存在,進而開展生活智慧,於時間中度風過雨。全球各地的原住民以野生動物、荒野情思和自然幻景,來為自己命名(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與狼共舞》),說明著文明前夜的人類,其實身心都處於高張的活躍狀態,身體隨時得有創造性的作為,才能捕捉獵物或閃避危險。
身體,是人們感知的中心,是行動的爆發點,也是確證生命存在感的基石。知覺生理學研究,即便人類演化萬年、文明早已將自然隔絕於日常生活之外,但現代人仍會覺得「蹲著」是會比「坐著」和「躺著」更舒服與自在的姿勢,那是因為在人類悠久的歷史中,「蹲著」是觀察中的姿勢,也是預備行動前的姿勢,人們會因為期待身體即將創造性地開展,而有躍躍欲試之興奮,即便現代人已經不明白身體中這種莫名亢奮的來歷。
文明的苦惱,是幸福卻平庸的大眾生活,社會的救贖,是十九世紀末荒野意識的復興。哲學家(尼采)與睿智者(梭羅)指出:將身體重新拋擲入莫名所以的自然,復甦身體感官的巨大知覺,啟動電光石火的創造感,並於其中萃取生命的意義,是人類走出「文明及其不滿」(佛洛伊德之語)的唯一拯救之路。
創造性的創意,只會來自行動者的身體與他面對的自然,每一個片刻都獨一無二,只有創造,你才活著。
文 / 詹偉雄 社會觀察家/一座高山博物館 協同策展人
----
主辦單位|文化部
執行單位|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華山文化概念館策展人|王耀邦
華山文化概念館展覽策劃執行・文博主視覺設計統籌|格式設計展策
協同策展人|詹偉雄
參展人|江致潔、李秉軍、吳士緯、陳敏佳、詹偉雄、 楊世泰、賴淑玲、戴翊庭(依筆劃排序)
多媒體合作夥伴| Samsung台灣三星電子、 Focal
山岳裝備協力| Rockland、 COW Records、
Patagonia Taiwan
特別感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特藏組
山岳技術攀登顧問| 米亞桑戶外中心
雪山攀登計畫嚮導| 伍元和、 魏泰域
雪山攀登計畫協作|吳佳穎、朱祐璽、鍾澤仕、黃鈺翔
山岳靜態影像統籌|明室意念 - 陳敏佳
紀錄片導演、展場影像統籌| 叄喜映畫 SenseCinema- 程紀皓
紀錄片後期影像協力|劉逸柔、兵逸慈、劉芸芸
配樂作曲| Cicada(Taiwan)-江致潔
木吉他|謝維倫
小提琴|許罡愷
大提琴|楊庭禎
錄音與混音|黃志煜
生態影像製作團隊| dosomething studio- 王宗欣、曾忠嶽、吳仲倫、林永杰、王筱琪
環景360影像拍攝|張哲惟
入口裝置顧問|何采柔 Joyce Ho
翻譯|浩瀚兄弟文創社(王品軒、史帝芬、李冠楨、麥譽耀、張文蒨、黃川容、黃雯郁)、胡宗香、 張韞
----
展務營運|翁熒熒
行銷暨公關統籌|胡蘭玉
展覽企劃執行、文案、展策編輯|楊偉成、陳婕寧、劉力菁
整體視覺統籌|莊皓、方智弘
空間設計、展場工務統籌|格式設計 - 張哲惟、彭一揚
空間執行協力|鳴号室空間設計 - 孫施翔、 謝姍螢
展場攝影紀錄|汪德範
展覽執行協力|陳逸柔、林宜、范至忻、鄒昀達、楊順志、楊和唐
----
▩ 一座高山博物館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東二館四連棟
▩ 展覽時間|4/18(三)- 29(日)10:00-20:00
#BodyKnowing #BodyKnowledge #informatdesign
劉德音魏哲家分工 在 黃少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興趣跟我聊天的人這天可以來
【踏上音樂職人之路-音樂小鮮肝的工作須知】
#限定講座 #300塊了解音樂人生 #趕緊卡位
對流行音樂產業躍躍欲試、萬分好奇
卻不曉得應該裝備好什麼樣的武器及能力嗎?
製作人、詞曲作者、編曲、樂手、錄音師、混音師 · · · · · ·
音樂職業分工百百種,究竟我的天命所在為何?
由金馬獎得主、金曲製作人 林尚德 老師
電子音樂御用編曲、製作人 黃少雍 老師
金曲錄音、混音師 王永鈞 Chief 老師
三位重量級講師聯合分享
透過課程內容解析與學員Q&A
帶領所有音樂新鮮人了解不同專業的工作心法與職場現況!
報名請上 http://bit.ly/2GLYm2g
----
【講座時間】
4/29(日) 下午一連三場講座輪番上陣
★ 現場將附咖啡及小點心喔!
13:00-14:30 踏上職業【製作人、創作人】之路 —— 林尚德老師
14:45-16:15 踏上職業【編曲家、演唱會樂手】之路 —— 黃少雍老師
16:30-18:00 踏上職業【錄音師、混音師】之路—— 王永鈞老師
★ 先來搶先了解三門學問的實質內容
6月 林尚德 詞曲創作戰鬥營 http://bit.ly/2ImibdI
7月 黃少雍 電子音樂實戰研習營 http://bit.ly/2GMaKiU
8月 王永鈞 錄音職人養成營 http://bit.ly/2EaFgha
【講座地點】
松山文創園區
協辦單位:MCU音樂美中心
----
【講師介紹】
#林尚德 老師
- 金曲製作人、創作人、電影配樂家
- 獲得第52屆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
- 製作統籌彭佳慧《大齡女子》專輯獲得第27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獎》
- 擔任第23屆、第27屆金曲獎評審
- 擔任第22屆金曲獎、第46屆金鐘獎頒獎典禮音樂統籌
- 教學經歷豐富,現為強力錄音室流行音樂大師班總召、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音樂中心DTEC教師
- 合作歌手包含劉德華、彭佳慧、F.I.R、蕭煌奇、鄭秀文、藍又時、張心傑、品冠、解偉苓、蕭閎仁等等
黃少雍 老師
- 編曲人、製作人、演唱會樂手、廠牌經營者
- 派樂黛唱片有限公司負責人
- 獲得第六屆金音獎最佳電音專輯
- 入圍第四屆金音獎最佳電音單曲、第六屆金音獎最佳單曲、最佳新人、最佳樂手
- 合作藝人包含魏如萱、徐佳瑩、盧廣仲、蔡依林、林憶蓮、陳粒、五月天、張惠妹、許哲珮、A-Lin、小宇、艾怡良、韋禮安、Crispy、許茹芸、陳珊妮、楊乃文、張震嶽、楊丞琳、林宥嘉、田馥甄、魏如昀、HUSH、謝震廷、蘇運瑩、曾淑勤、女孩與機器人、Boxing、Magic Power鼓鼓、潘裕文等
#王永鈞Chief 老師
- 金曲錄音師、混音師
- 畢業於 Berklee 音樂學院,主修音樂製作與工程(Music Production and Engineering)
- 合作對象包含 Tommy Uzzo、Linkin Park、Breaking Benjamin、黃中岳、王治平、陳建寧、謝文德、畢國勇、阿弟仔、凡人二重唱、齊秦、大嘴巴、劉若英、游鴻明、Tank、戴佩妮、佛跳牆樂團、動力火車、張棟樑、王心凌、何潤東、徐若瑄等…。
報名請上 http://bit.ly/2GLYm2g
劉德音魏哲家分工 在 台積電2個太陽!劉德音接董座總裁魏哲家成"大黑馬" 中視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一個天空能容得下兩個太陽嗎?張忠謀要退休,交棒給 劉德音 與 魏哲家 。 劉德音 接任董事長, 魏哲家 則是擔任CEO,董事長和總裁如何 分工 ? ... <看更多>
劉德音魏哲家分工 在 [新聞] 張忠謀退休怎分工? 魏哲家負責蘋果、劉 的推薦與評價
張忠謀退休怎分工? 魏哲家負責蘋果、劉德音負責高通
2017-10-03 11:3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天宣布明年6月退休
,將由共同執行長劉德音接台積電董事長、另一位共同執行長魏哲家
將擔任總裁,《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劉德音將負責台積電的第
2大客戶,美國行動通信晶片巨擘高通(Qualcomm),蘋果則由魏哲
家負責。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國內半導體人士指出,劉德音和魏哲家其實都
已負責台積電當前最重要的2大客戶,劉德音負責高通,魏哲家則負
責最大客戶美國蘋果、國內IC設計龍頭聯發科等。
報導提到,台積電大約有450家客戶,現已分配給兩人分工。就功能
別來看,目前劉德音是負責研發類客戶,魏哲家是掌管晶片生產。
大和資本市場(Daiwa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認為,管理層的轉
型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影響台積電,相信在未來5年,台積電仍可以領
先市場。他也認為,蘋果將在2018年把A12核心處理器芯片訂單全給
台積電,就像今年的iPhone 8和iPhone X一樣。
另外調查公司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
師Mark Li也表示,管理洗牌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影響台積電。
https://news.ltn.com.tw/news/business/breakingnews/2211960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要退休了,老張當然是辛苦了一輩子
而接班的兩位大將劉德音與魏哲家想必也都是傑出的人才吧
應該是略比現任聯發科技共同執行長蔡力行略弱一點,不然就不用選兩個了
有趣的是兩個人的分工感覺滿巧妙的,蘋果高通都是台積電相當關鍵的客戶
沒想到這兩年高通把高階處理器轉單三星,在台積電中還是這麼重要
無論如何,拿下這兩家世界大廠的單,再加上輝達、華為海思、聯發科技的單
台積電肯定還能叱吒風雲一段時間吧
--
◆投票名稱: 八卦板板主選舉 - 2017/7/1~2018/2/28
◆投票結果:(共有 1246 人投票,每人最多可投 2 票)
選 項 總票數 得票率 得票分布
olmtw 19 票 1.52% 0.87%
0.87%,是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1.94.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507008828.A.44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