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愉快!星期日去試咗40款亞洲葡萄酒,多謝 #劉致新 校長邀請,去咗 Wine Now Monthly 試酒會! 由中國、台灣、日本到泰國葡萄酒,溫故知新,科技越嚟越進步,其實亞洲都有好多越做越好嘅美酒! #Cheers!🥳🥂🍷
#HappyWeekend! Busy Sunday trying 40 Asian wines. Thanks Principal #LauChiSun for invitation attending #WineNowMonthly wine tasting! From China, Taiwan, Japan to Thailand wine, tasting the ones that I tried before & the ones that I’ve never tried! technology is getting better , there r many great Asian wines now! Cheers! 🥳🥂🍷
#詩詩酒樂園 #ccwinevoyage #weekendvibes #wine #winetasting #asianwine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方表行財務董事林慶麟燜鮑魚的配方不花巧,首重材料,鮑魚一定要靚,最喜歡用廿多頭的吉品鮑。「新水鮑魚溏心不夠多,我隔些日子便買定十斤八斤吉品鮑回來放至成為舊水鮑魚。廿零頭的鮑魚價錢較合理,十幾頭當然大隻,但貴很多。我就會揀廿零頭,如果食得唔夠喉咪食兩隻囉。」燜鮑魚的高湯只取雞和豬的精華,雞肉取其鮮,...
劉致新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翻尋薇 「鏞記能否再續傳奇?」
「非常時期,非常手段」,最後一篇文,決定寫一個我醞釀了大半年的題材。上期提及的羊肉咖哩大會,且在我友報專欄續攤。世事常變,我們跟著變吧。
我想寫鏞記。為什麼?大半年前,無意跟鄧達智提起我寫「消失中的味道」文章系列,約了鏞記數次做採訪都約不成…….打開了鏞記的話題,意外地,從他口中知道一個外人也許不知的鏞記故事。原來,絕大部分人以為所知的事實,並不全然是事實。用了半年時間去閱讀網文、各種輿論、觀察鏞記出品素質……更下定決心要寫——如果我們對真相還有追求。
鄧達智跟鏞記的交情始於大約30年前,他第一次置業在蘭桂坊,走下來就是鏞記:「買燒味飯盒一定是鏞記,飲茶去陸羽,食港式就會去蛇竇。」鄧達智在蛇竇跟人稱校長的劉致新混熟,通過劉致新認識了當年的成哥(甘健成)。「成哥公關手段一流,對朋友慷慨,最喜歡在鏞記請客,因此廣結善緣,一如孟嘗君。」
90年代初,鏞記要轉形象,自然找上鄧達智幫他們設計和製作制服,因為工作,鄧達智突破了跟鏞記表面那層人情酬酢的關係,去到跟管理層的核心人物禮哥(甘琨禮)接觸。「如果沒有業務合作關係,根本不會跟禮哥接觸,因為他一直躲在幕後負責管理、財務和採購,角色很吃重但不為人見。」鄧達智仍記得老甘生每天都會在大堂吃午飯,各人都會在這期間來到跟老甘生匯報事務,情景和睦。「禮哥、岐哥(已逝世的三弟)對成哥一向都很恭敬,成哥對外人友善大方,對兄弟姐妹、夥計就很惡,這應該是外人不知道的一面。正正如此,弟妹跟禮哥也比較親近。」
鄧達智跟鏞記的合作橫跨20年,前後為三套制服操刀,一路見證著一連串戲劇化的衝突、轉變。「老甘生逝世時情況還好,真正導致分裂的,是三弟甘琨歧的離世。老甘生的股權分配,是成哥和禮哥各持35%,而甘老太、岐哥和妹妹美玲則各有10%,但岐哥和妹妹都較信任禮哥子女的能力,先後將股份轉到他們名下,造成禮哥一家持股量最大,權力失衡,紛端因此而起。成哥一向被人稱為太子成,來到這個地步,怎會甘心?」
好人的對立面 也可以是好人
鄧達智說,為了贏官司,成哥部署周到,一年前就請來公關公司作策略佈局,以操控公眾思考和視線,加上某些知名食家當時和成哥友好,下筆自然也偏幫他,造成輿論一面倒指責禮哥,認為他不應該跟大哥爭。「禮哥真的很慘,對外根本沒人認識他,成哥是鏞記的公眾形象,人們對成哥有種對權威的信服,就盲目相信表面所看所聽的一切。」另一方面,鄧達智亦指出,他親眼看著許多媒體朋友因為認定了成哥,就認為禮哥一定是壞人。「更戲劇化的是,正式上庭前,成哥已經證實患上肺癌,等待宣判結果時不幸離世,加重禮哥因為爭產間接害死大哥的負面形象。」其實只是天意弄人。
「事實上,為什麼好人的對立面,一定是壞人?不可以是另一個好人?」鄧達智拋出引人深思的一句話。在他眼中,成哥和禮哥都是好人,只是心態和取態不同,令兩人被命運推上了對決位置。「成哥覺得自己是長子、對鏞記貢獻大,拿不到主控權而不甘心,是很普遍的人之常情;禮哥對父親有承諾,無論如何都要保住鏞記招牌,所以只能面對官司去解決問題。」鄧達智眼中,禮哥萬分無奈,看他因為面對外人的指指點點甚至落井下石而心力交瘁、患上憂鬱症,一直陪伴左右,還帶過他和甘老太一起到檳城、汕頭等地方散心。「幸好禮哥的一對子女很孝順,知道父親有難,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回來鏞記幫手,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
偏見狀態應邀 贖罪心態執筆
在網上鍵入「鏞記爭產」,許多文章不約而同說到一點:「甘健成想放棄企業所有權,讓弟弟甘琨禮買斷自己的股份,但被拒絕了。」跟禮哥求證這點, 禮哥說:「其實是這樣的,在產生分歧的初期,我就跟大佬說:反正我的子女都各有專業不打算回來鏞記,鏞記你就包下來做吧,我全然退出管理層。每年的盈利,譬如說,一千萬,就按照我們股份比例分配,如果賺多過這一千萬,不管多少,全都歸你。不過,大哥不接受這建議。」不知怎的,這話傳到外面,成了另一個說法。
寫鏞記,多少有一點贖罪心態:幾年前受邀出席鏞記媒體飯局,當時抱住「來看看甘琨禮真面目」的心態應邀,知道是先入為主,就在意識著自己偏見的狀態下去了。席間談起陳皮(因我嚐到雛鵝煲裡下了靚陳皮),禮哥侃侃而談、知識淵博,開始有點改觀而反思:可能媒體為甘琨禮塑造的形象有誤導之處呢,畢竟人家的事,我們所知多數只能流於片面之詞的層面。但反思點到即止,直到跟鄧達智談起鏞記,從他口中知道禮哥多年來在公司所扮演的吃重角色(包括當買手,所以他對所有食材知之甚詳)、從他的身份所看到的內情去了解,才驚覺媒體很有可能欠了禮哥一個公道。從食評的角度,我很確定,有沒有心做好一家店,菜品的素質騙不了人,你看家全七福的出品口碑蒸蒸日上,反之福臨門每況愈下就能理解。最近吃了鏞記的一席老菜,很是精彩,跟我常去的七福,氣質截然不同。
七福的菜滂湃鏗鏘,鏞記則是儒雅風流,各擅勝場。炭燒琵琶鵝,炭燒香氣特佳、南乳醃製令鵝肉惹味異常;古法冬瓜盅,是真正還原古法,用上純田雞湯底製作,鮮得很清雅;懷舊豬紮蹄,豬手起肉後再釀入豬脷底肉,用繩紮起,以鹵水煮至入味,上桌時切得薄如蟬翼,處理得細緻美觀;欖角烏魚扣,欖角的用量恰到好處,足夠提味讓你追著吃又不覺得濃膩,烏魚扣既爽且脆,火候和調味均佳。連焗魚腸也做得意外地出色,個人認為比起三星富臨的版本還要優勝,不管是調味手法、素材比例、材料大小的處理上都較更為精細,沒有江湖味,所以吃得很舒服。即便walk in飲茶,吃一盅兩件,也會發現用料仍優質。歷經風雨,鏞記總算可以喘定稍息,但迎來隧道盡頭的光之後是否能延續傳奇?不是沒有希望。
另一邊廂,香港媒體的傳奇宣告完結,再也沒有希望。昨日在地鐵讀到葉一南傳來的一則短訊,剎那間眼前景象變成閃閃淚花,連忙低下頭努力吸氣之際,腦海閃過一首讀過的小詩:
首先要把自己掛起來,約莫五分鐘之久;
晾乾了才能繼續,在雨季裡前行。
圖解:
1. 鄧達智(左二)有情有義,組織旅行團,帶了甘琨禮(左一)和甘老太(左三)帶汕頭澄海散心。
2. 鏞記是市區少數能合法炭燒的食肆,這炭燒琵琶鵝攤平來燒受火更均勻,皮脆效果更佳。
3. 精細化的焗魚腸,做出斯文的味道來,一掃庶民氣息。
4. 以純田雞湯而不是上湯做湯底的古法冬瓜盅,非常清雅。
#yungkee
#yungkeerestaurant
#鏞記酒家
#鄧達智
#翻尋薇
#謝嫣薇
#蘋果日報
#agnescheefoodcolumn
劉致新 在 畢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天九,是文化遺產啊,還有沒有年輕一點的人識玩?
//小時候,爸爸周末常有牌局,不是Seven hi-low、就是打橋牌,不然就麻雀或天九;不是Uncles Aunties來我們家,就是爸媽去他們的家、或Uncles在新界的別墅。說起來,以前的香港人,真有下班和假日,有經常互相拜訪聯誼的閒暇雅興。5、6個家庭,交替做host,牌局之後是飯局,不打牌的臨近晚飯時才到,早一點是各個屋企的家傭,有時都來幫忙,弄自己的拿手好菜。
你談天九,面書上天九friends便彈出來了,一約成局,懂的都像遺民,有種長期飢餓。然後疫情一浪再一浪....
成局那天,恍如隔世。
二話不說,校長拿出一瓶Monkey 47、一瓶Tom Cat Gin,如一雙石獅子,鎮守牌上,氣氛便來了。他是gin人,我不是,Monkey 47我很喜歡,後者沒有喝過。
但打牌要像二世祖一樣,邊打邊喝酒才過癮。Monkey 47之後,試試Vermont-made Tom Cat Gin,加冰。咦?好喝!和一般的gin不同,首先它不是透明、滲草本香氣的,卻是琥珀色、經過陳年的,"aged for six months in American oak barrels",難怪,似威士忌多於gin。甜香的焦糖氣........
在「天地人鵝」、「長衫板凳」、「高腳七」和「零霖六」,這些已沒幾多人知道的東西之間,單天保至尊牌和「一棟都冇」卻誰都聽過,活於廣府話中。是夜我們誰都試過「一棟都冇」,四隻腳之中,得我一件70後,廢中又成了細路,榮登no. 1輸家,大樂!唯有連下兩粒好吃燙口的富臨一哥炸鯪魚球,蘸蜆蚧,下酒。//
相傳許多不同的牌類遊戲如天九,是由宋朝宣和年間的「宣和牌」演變而來,後來不同年代、不同地方,慢慢演變出不同的玩法。很多人視為賭博,我卻視為一種鬥智遊戲。
#打天九 #雙天至尊 #一棟都冇
#童年的我很孤獨啊
#大人堆中獨處的小孩
#你哋打牌又關我事
#TomCatGin #好好飲
#一滴不淨
#1951JeanBourdy
#學想學嗰啲 #橋牌與天九
#係IQ遊戲嚟
劉致新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東方表行財務董事林慶麟燜鮑魚的配方不花巧,首重材料,鮑魚一定要靚,最喜歡用廿多頭的吉品鮑。「新水鮑魚溏心不夠多,我隔些日子便買定十斤八斤吉品鮑回來放至成為舊水鮑魚。廿零頭的鮑魚價錢較合理,十幾頭當然大隻,但貴很多。我就會揀廿零頭,如果食得唔夠喉咪食兩隻囉。」燜鮑魚的高湯只取雞和豬的精華,雞肉取其鮮,豬肉取其甜,加入有豐滿膠質的雞腳和一字排,這個高湯便會濃香鮮。不過一般配方會有的火腿,林慶麟沒加入高湯中,他說燜鮑魚時如果加了鹹味便會令肉質收實,不夠腍滑,所以不加鹽和火腿,留到最後另熬火腿濃汁才淋上的調味。「我沒加蠔油或太多金華火腿,味道不會是很爆那種,要慢慢欣賞鮑魚的原汁原味。」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90115/DWOO5PW52W3HJ2G3UM23MTN3M4/
新年將至,又是辦年貨的時候。在已有四十多年的海生行等候現任總經理蘇啓國的時候,已看到不少進來的太太。這兒比海味大街上安靜,皆因海生行批發的生意不少,連以鮑魚聞名的「一哥」楊貫一也在這入貨鮑魚三十多年。蘇啓國從小都跟在父親蘇傑開身邊,自也學來不少揀靚鮑心得。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90115/THBFP6HZA4M7GOGFMRY2Y3ZHLM/
傳統燜鮑魚的工序比較講心機和時間,要不時看火才不怕煮焦。但人稱「校長」的品酒專家劉致新卻研發出一個非常簡易的烹鮑方法,只要一個電子燉盅,再用上兩日時間便由發到煮都輕鬆完成。劉致新的食譜很簡單,材料只是鮑魚、雞、排骨或瘦肉,另外再來一個電子燉盅。把鮑魚洗一洗或輕浸五分鐘,去除鮑魚嘴的位置。雞及豬肉切件,先放雞腳和少許豬肉於燉盅底,上面放一層鮑魚,然後又是一層雞和豬肉,再一層鮑魚,如是者把材料鋪滿燉盅,加兩顆冰糖,少許花雕酒,冚蓋。放入燉盅,外頭注滿清水,按掣燉四小時。停機後擱兩三小時(不用取出),然後又加水至max線,再燉四小時,如是者循環,共燉四次,便可開蓋檢查鮑魚是否夠腍,不夠的話,又再燉四小時,大概兩日左右便完成,期間要留意加水到外鍋,不要煮乾。打開來看,雖然沒有加水,但燉盅把雞及豬肉本身的肉汁都逼出來了,鮑魚發得夠大,吸收了雞和豬肉的甜,本身的海鮮味又完完全全保留下來。豬肉用豬?、瘦肉或排骨都可以;雞用新鮮的當然好,但校長平常也在惠康買冰鮮雞,只要是新鮮屠宰的就可以了,唯一要注意的是雞要比排骨多,味道才會清甜。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90115/P2RN5AERTEQI3GPCK7XBAX45W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新年 #鮑魚 #溏心 #乾鮑 #電子燉盅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glXVCpYe6I/hqdefault.jpg)
劉致新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傳統燜鮑魚的工序比較講心機和時間,要不時看火才不怕煮焦。但人稱「校長」的品酒專家劉致新卻研發出一個非常簡易的烹鮑方法,只要一個電子燉盅,再用上兩日時間便由發到煮都輕鬆完成。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tBLtu5QrIs/hqdefault.jpg)
劉致新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煮乾鮑,的確是一門極其深奧的學問。浸發、燜煮,再加上睇火,無不花上幾天時間,少些耐性也不行。「我經常認為用水去浸或用水去燉鮑魚,烹調時間過久,會令鮑魚的味道也流失。於是便想,是否可以在完全不加水的情況下煮到鮑魚呢?」資深傳媒人劉致新,人稱校長,原來他的父母是經營海味店,煮鮑魚也有一手,他還獨家發明了一個懶人煮法,就是原汁原味無水燉乾鮑魚,只要簡單一個電子燉盅便可。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D3ur0WsDQ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irtRYXqCg3vo6XOE_XWEcwD2P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