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不倦,終成巨流」
今天參加我的好朋友邱萬興(小邱)的新書《台灣關鍵年代:民進黨的誕生1986-1987》發表會,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游錫堃院長及許多民主前輩齊聚一堂,一起紀念35年前,在戒嚴時期,民進黨人突破重重難關,冒著「此去無回」的風險,成功組黨的歷史。
小邱用影像與文字,詳細記錄民進黨人的膽識、熱情、智慧與包容。民進黨的創黨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力量,有醫師、律師、老師、學者,也有平凡的政治工作者、家庭主婦,大家一起面對種種挫折與挑戰,一起把力量集中,衝破黨禁,迎來民主政治的曙光。
我們與國民黨不同,今天的國民黨仍在懷念過往「一中」的美好年代,民進黨則是在開創台灣未來希望的新時代。我們不只承擔歷史給我們的責任,我們還承擔台灣人民的國家未來的期盼。
我想透過這本書,可以讓我們這一代及下一代的民進黨人理解到,我們有更多的任務要完成,我們要記取這個政黨一路以來所累積的智慧,努力往前走。
照片來源:民主進步黨
==
《台灣關鍵年代:民進黨的誕生1986-1987》
〈推薦序〉桃園市長鄭文燦
1986年9月28日,歷史上的一天,台灣本土的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於台北圓山飯店成立,台灣民主化的腳步,從這一刻開始,展開與執政當局的拔河競賽。
民主進步黨組黨消息傳來,我當時仍是台灣大學電機系二年級的學生,我第一個反應是:. 「台灣是不是真的要改變了?」、「執政當局是不是會不承認,甚至直接解散這個新生的政黨?」、「台灣民主化是否已經露出曙光?」興奮、期盼、不安、恐懼,各種思緒心情,非常亂雜,交織在一起。不過,還來不及整理好心情的時候,歷史的巨浪,已經迎頭而來。
原本,在台北圓山飯店召開的是「一九八六黨外選舉後援會」會員大會,在臨時動議中突然提案組黨,並連署通過。看似臨時起意的組黨行動,其實不是。從1980年代,美麗島事件之後,「黨外公政會」、「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就把組黨當作最重要的目標,從組黨十人秘密小組到建黨十八人工作小組,創黨的民進黨人做好的準備,有準備入黑牢,也有準備前仆後繼完成任務,總之,在悲壯與使命的心情下,又要保密周全,防止消息走漏,而且必須與情治單位捉迷藏,最終才能踏出石破天驚的這一步。
當然,1986年民主進步黨的成立,短期是追溯到黨外民主運動,從自由中國、大學雜誌、中壢事件到美麗島事件,中期可以繼承白色恐佈時代反抗份子反對獨裁、地方反國民黨的黨外力量。遠期,可以反思日本統治時期,台灣人的政治社會運動,包括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報、台灣民眾黨、台灣農民組合、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等,這是歷史的資產。
當時,參與創黨的民進黨人,對於1979年美麗島事件大逮捕仍記憶猶新,許多人抱著此去無回的決心參與組黨。所幸,台灣人民已經累積了巨大的支持能量,國民黨政府被迫於隔年宣布解嚴,開放黨禁、報禁,終結長達38年的戒嚴令。涓滴不倦,終成巨流,獨裁統治終究抵不住眾聲喧嘩,台灣人百年來追求的出頭天的悲願,在此刻,迎來民主的曙光。
黨外民主前輩經歷過獨裁者殘酷的追捕、打壓、監控,以及黑牢酷刑的折磨,但他們如同壓不扁的玫瑰,在越是貧瘠的土地上,越能開出越燦爛鮮紅的玫瑰。
小邱,正是這片玫瑰花海的紀錄者。我與小邱的緣分,始於學生時代。在那個社會力迸發的時代中,我與校園的夥伴一起,爭取「大學自主」,發起「大學改革請願團」,赴立法院請願修正《大學法》。從這時開始,我就成為小邱鏡頭中的常客。那時小邱給我的印象,是個才華洋溢,活力充沛的大哥。白天在街頭衝撞,捕捉街頭運動的光影瞬間,晚上則挑燈夜戰,幫黨外雜誌美工設計、做傳單、布條。當時的街頭運動,充滿肅殺的氛圍,隨時都有被鎮壓的危險;而黨外雜誌則是時常被政府查緝,編輯人員屢屢被情治單位跟監、恐嚇。然而,小邱爽朗的笑聲卻不存在恐懼、擔憂,彷彿一切充滿希望。
隨後,我參與野百合學運,深刻投入民主改革。學運之後,懷抱著改革社會的熱情,我加入民主進步黨,希望延續民主運動的能量,改變台灣。在民進黨擔任幕僚期間,我有更多機會與小邱共事。小邱與我曾一同在1994年省長選舉中替陳定南先生製作文宣,他的設計及排版充滿力道,民進黨的選舉文宣主要是訴求改革、進步,並開創新的政治文化。小邱的妙手把這股新生的力量具體轉化為圖像設計,再加上他平時勤奮地為各個街頭運動、選舉活動留下的照片,結合生動的照片與力量充沛的設計,文宣總是第一眼就能吸引選民的目光,讓人忍不住繼續看下去。
2009年,我臨危受命,參選桃園縣長,從投入選舉到投票日只剩58天,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製作出文宣,加深選民對我的印象。還好小邱很快幫我整理出我過去的照片,我這才驚覺,原來我從學生運動、當兵、擔任幕僚、參選議員到擔任新聞局長,青春年華的樣貌竟都收錄在小邱的相機裡,從我大學時青澀、瘦弱的窮學生模樣,到以小搏大、力戰強敵的「胖周瑜」,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影像紀錄的功力。當然,我只是他鏡頭中的一個小人物,小邱記錄了整個民主世代,整個街頭運動的迸發,為台灣民主的關鍵年代留下珍貴又精確的紀錄。
還好有小邱,讓我們今天能得以窺見民進黨組黨的秘辛,以及黨外運動的關鍵過程。這些年,小邱致力於傳承歷史,努力出版、策展,讓更多歷史事件及人物,能被年輕一代認識、追憶,讓我們的下一代理解到,台灣當前的民主與自由,其實得來並不容易。我相信,小邱會記錄民主、記錄台灣,小邱手中的快門,已經按出了台灣的歷史光影,可以載入史冊,成為這塊土地珍貴的記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我們有Podcas...
努力是成功的關鍵作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創作初期,都沒人看怎麼辦?]
這陣子有讀者私訊問我,到底該如何讓「創作」成為主業呢?真的能光靠寫字養活自己嗎?
我認為絕對可以的,但問題是,成功的創作並沒有明顯的模板可以模仿,所以很多人在剛開始時,往往會經歷「寫了很多,但是沒人看」的挫折,久而久之就心灰意冷地放棄了。
我也曾經歷過那種孤獨的自取其辱感,也因此無數次地懷疑過自己,但是,因為我對文字有莫名的熱情,無論如何還是撐下來了,沒想到卻因此誤打誤撞為自己找到了一條路。對於「創作初期,都沒人看怎麼辦?」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個想法:
1/ 不斷地寫,但不要埋在自己的小天地裡
想以創作為業,持之以恆地練習非常重要,但那只是基本,如果想讓作品更上層樓,一定要找到方法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公眾批評的眼光下。
在自己的社群網站上發表作品,雖然是一種「公開」,但是在經營初期讀者只有寥寥數人(而且一半以上是自己的親友)的情況下,這種公開還不算真正的公開。
建議平常多觀察網路或平面媒體,將自己的作品主動投稿到看對眼的平台,同時關注喜歡的媒體有沒有在徵 Freelancer 或專欄寫手,有機會就投稿看看。當你的作品進到更大的系統裡去,就有可能獲得免費的編輯建議與廣大群眾的回饋反應,跳脫自身與同溫層的侷限,在不斷的調整之中慢慢掌握創作的方向。
除此之外,也建議建立個人的「軍師團」。軍師團就是你身邊那些書看很多、觀點犀利、品味不錯的朋友。把作品拿給他們看,請他們誠實給你意見。另外,也可以加入一些寫作團體,或是主動把作品張貼到特定社團裡,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切磋交流。
2/ 多觀察那些成功的創作者,一一做 case study
創作沒人看,有時候單純是因為作品本身就是不夠好,不夠打動人心。想要進步,我建議可以多觀察成功的創作者。我發現許多短時間內就引起關注的創作者,往往有以下幾種:
1/ 本身書寫的主題很受大眾喜愛,例如巴黎的生活誌、名人娛樂故事等等
2/ 很跟得上時事話題,而且觀點犀利又說服人,讓人看了忍不住點頭稱是
3/ 本身文筆好到不容忽視,寫什麼都有人要看
4/ 和某些當代議題習習相關的權威性內容,關注該領域的人都會追蹤的主題性帳號
5/ 平易近人的療癒內容,例如搞笑插畫、社會現象諷刺、心靈愛情雞湯等等
6/ 負面爭議性的內容,例如靠罵人、酸人博贊,或是扯入某些爭議事件
7/ 實用性內容,例如經營社群的實用小技巧、心理諮商相關等內容
這些人會有他的影響力,絕對不是光憑運氣,而是一定有他厲害的實力。綜合以上觀察,我認為創作要成功吸引到人,以下幾點很重要:
1/ 基本功力(不必是大文豪等級,但至少行文流暢能讓讀者看得懂,文章架構完整,邏輯不自相矛盾)
2/ 時事敏感度(不一定什麼都要貼著時事創作,但是創作時可以把時事考慮進去。假如你要寫十年前的一部電影,前提要怎麼設,才不會讓人覺得你莫名其妙很突兀地在炒冷飯?平常要多接觸不同事物,打開資訊雷達)
3/ 實用性(實用性不限於功能性的實用,還有心靈上的共鳴、人生各種方位的運用)
4/ 故事本身或觀點的新意和犀利(同樣一個觀點已經幾十個人寫過了,你如果想寫一樣的主題,有什麼新的切角可以切入?你有什麼理由去重複一個已經被講到爛的東西?)
平常可以多觀察喜歡的創作者,就像在做 case study 一樣深入研究,看看他平常都在做些什麼?為什麼讀者會愛?也可以回去翻他的舊文(如果他還沒刪掉的話),看看他究竟是從什麼時候作品開始成熟起來?關鍵轉捩點是什麼?前中後期的作品不同在哪裡?而這些觀察又如何運用回你自己的創作中?哪些地方是你可以模仿的?哪些是你應該學習前車之鑑避免掉的?
3/ 可以在意流量,但不要太在意流量
創作者在意流量很正常,因為流量本身就是一種認可,也是變現的基礎。但是,我認為創作者在意流量之餘,也要時時保持警惕,不要被流量要脅。
很多年前,我看到一位剛萌芽的創作者發了一篇文,文中他自己寫說他這禮拜發了兩篇文章,但是粉絲人數卻掉了五個,這讓他感到非常驚慌沮喪,「請告訴我你們想要讀什麼?我保證未來一定會照著這個方向寫作」,哀求之意溢於言表,讓人看了覺得非常可憐,甚至有失一個人的格調(但這只是我個人的觀感)。
我認為好的創作一定要忠於自己,如果完全只為他人而寫,會失去個人創作的「根」,那樣的驚慌、虛浮、討好與虛假,最後一定會在創作中表現出來。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又回去看那位創作者的粉專,發現他後來又發了些文,但行文之中充滿虛假的樂觀語調,給人一種很不真誠且虛弱的感覺,而且粉絲人數也沒因此變多。
創作者過分在意流量,有時候反而失去自我和方向,越寫越差。如何拿捏自我的要求和他人的期待、如何在他人目光之中游刃有餘但又不被綁架,是需要經驗累積的功力,其實也是人生必修的智慧。
4/ 主動標記他人,播送自己的創作
想讓創作引起關注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透過「人與人的連結」,將自己的創作傳送出去。
這個接觸不必是人與人實際的接觸,可以只是網路上互相標記。例如,最近你讀了一本新書,可以主動寫書評,分享的時候順便標記該書的作者和出版社,如果文章寫得好,搞不好還會被出版社或作者本人分享出去,這樣你的讀者可能又往外拓展了一些,甚至在一些重要人士的心底留下印象,或許就這樣悄悄開了一個未來的門。
總之,創作剛開始乏人問津的感覺,真的是滿煎熬的,但是千萬不要因此就放棄努力,也不要害怕丟臉,至少逼自己認真堅持個一兩年再說。可以參考以上建議或其他創作者的建議,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我想時間一拉長,終究會慢慢摸索出來。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2021 散文新書《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誠品: https://bit.ly/3ryMu8N
誠品【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6ZO8a5
誠品蝦皮【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i2sb0y
#創作 #少女A #寫作 #文字工作
努力是成功的關鍵作文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未成功的物品展覽會
走進會場,我看見了她的心碎,他的傷心,祂的遺憾。
她獲得不到疼惜於是心碎。
他擁有不了真愛於是傷心。
祂爭取不了活著於是遺憾。
放眼望去,那些被定義為貶義的物品都呈現在這場展覽會,但這並不代表這樣的展示是讓大家嘲笑用的,而是,他們都肯在自己的難題裡講出他們自己的不愉快,意外的,「未成功的物品」反而成為人們繼續有希望的關鍵。
說說她吧,她曾擁有一段外界稱羨的情感關係,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城堡外的光鮮亮麗,城堡內的家庭暴力,「鞭數十,驅之別院」,她是被鞭的那一個。說是得不到他人給的疼惜於是心碎,但這一次,她惜疼了。開始憐惜自己的疼痛,走出去,不再依附他人,她開始學習讓自己活下去的能力,把那些碎掉的心一片片地補起來。
説説他吧,他愛他,於是家人說他髒。「我沒有你這個兒子」,這句話,是他每次帶著家用品為原生家庭不斷補充物資時,經常會收到父親給的回應。他學歷漂亮,公司漂亮,薪水漂亮,他的自理能力已經是最讓人放心的事情了,唯獨自己的真愛,他還無法在被祝福的前提下擁有,於是傷心。他也不是一直都在傷心過日子,他的學長跟他說,「我們再努力一點,至少我們都在為同一個目標努力,不是孤軍奮鬥的。」
說說祂吧,在上天堂前,祂自己知道說了傷人的話,「我沒有你這個兒子」,使兒子決定離家;祂也明白自己的行為弄疼了太太,「鞭數十,驅之別院」,祂是鞭人的那一個。其實祂愛祂的家人,因為祂的努力,也的確為家人賺得了一座城堡,只是某一天因為兒子向祂坦承愛上學長的事情,祂覺得丟臉,「我求神問卜,看了好多經書,但經書上卻沒教我如何導正兒子的性向」,從那之後,寶貝兒子變成了髒兒子,老婆也一直告訴祂「這是我兒子,他沒有做錯什麼,老公你要試著去接受跟包容」,祂開始天天藉酒消愁,經常打老婆出氣,直到婚姻離異,喝到身體都爛掉了,祂開始進出醫院,兒子忙碌經常無法陪診,那個會叫祂「伯父」的學長,反而是經常第一時間陪祂看診的人。
生命進入倒數才開始遺憾自己什麼沒有做,祂很抱歉自己的行為讓這個城堡裡的人傷痕累累,但祂不知道的事情是,其實每個人都有能力自己選擇想要過什麼生活,要讓傷痕結痂,還是讓傷口潰爛,都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事情。兒子跟前妻或許都帶著結痂的傷痕,不過傷痕就很像是施工的道路,提醒你前方有危機,你可以提前改道行駛,只要你還活著,你永遠都有時間可以調整方向。
他們都為自己調整方向了。
其實,家,對我來說,他就是一個未成功的物品展覽會。過去成長的環境,讓我的家庭記憶充斥著心碎、傷心、遺憾,這些難題他們都被定義為「未成功的物品」,但,這就代表我的人生不成功了嗎?這些物品的展覽,終究是展覽,就像是每個展場的導覽解說一般,留下來的一定有其意義存在,也許某日我讀懂了誰的心碎,下一次我遇見同樣難題時,能有更進化的手段去面對解決,老天爺讓我能活到現在,或許就是要讓我在這一刻留下這故事吧。
至於這展覽會成功與否,就交給時間去發酵吧。謝謝你參與了這場未成功的物品展覽會,出口處有販售展場周邊商品,有眼淚礦泉水、有包袱背袋、有快樂筷,若你喜歡,可以把商品帶回家,讓你下一次未成功的狀態來襲時,這些物品陪伴你,讓你知道你不孤單,然後難過起來更加有力氣。
(我給自己許下一個小目標,我想挑戰一次國中會考國文的作文題目,花了大約50分鐘寫完,不知道有沒有符合規定,但我挑戰完畢了,而且我一定要說!!我看完題目之後開始著手,寫完才開始看各個新聞報導喔~絕對沒作弊!)
努力是成功的關鍵作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前一陣子呢,我跟一個學生互動,他很困擾在職場上面,因為呢,他覺得他剛到一個環境,才大概一年不到的時間。
但是呢,他覺得很無助,因為在工作上面需要的一些能力啊、技術啊,他的前輩好像都不太教他,然後不太理他。
有一點放著他自生自滅的感覺,他就問我該怎麼辦?
那當然我當下,也有給他一些回饋跟建議。可是呢,我在他身上哦,尤其是我跟他之間的互動,我有感覺到一個很特別的現象。
這個現象就是不管我給他任何的建議,他第一時間不是先聽著、不是先收下來,然後去反芻,試著去實踐;他第一時間是反駁我、是跟我吐槽。
他最常說的連結詞就是「可是」。比如說呢,我告訴他如果你的前輩他沒有主動教你,你可以在旁邊觀察。
然後他就跟我說,「可是」前輩們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我站在旁邊我會覺得很尷尬。你聽出來了沒有?其實他可能連真的去試都沒有去試,他就先跟我「可是」。
那當然啦,這種case是蠻多的哦,我常常會說喔,我的工作總是會遇到這樣的狀況;然後呢,總是要去解決面對這些問題。
在我的專業訓練裡面,用自己的耐心去引導這樣的人,去看見他自己的狀態,並且找到適合他的調整,這就是我的工作。
可是呢,這樣的現象它的發生率,好像會比我們直覺上的認知,來的高很多。所以呢,也因為這樣子,我常常會參考其他老師,在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怎麼看?
那剛好我最近就讀到一篇文章,他是我們的前輩「陳麗卿」老師,她主要呢,是帶給大家關於職場形象方面的前進。
她說啊,關於職場的這種問題,她想要先跟大家溝通一個觀念。這觀念就是哦,教會你本來就不是你的同事,或者長官的義務;同事或者主管為什麼不教你,其實有兩種可能。
第一個可能,叫做「他教不來呀」!第二個可能,是「他不想教你」。
其實先講「他教不來」吧!其實「教」這件事喔是一種能力耶。
一個很厲害的業務,他不一定能夠帶著別人做到跟他一樣;一個很厲害的程式設計師,也不一定能夠懂得怎樣教別人去寫程式。
那更不要說像藝術家、像運動員;最厲害的選手,他不一定是一個很好的教練。
其實關於「教」這件事情,它是一個專業;就像我自己在工作裡面的體會一樣,我的工作就是「教學」。
所以呢,我要常常進行大量、多元,而且深入的換位思考,我不能拿我自己直覺的認知,就講給我學生聽;因為如果這樣子他就學會的話,其實他根本不會進教室。
就是因為過去大家用直覺的認知告訴他,他學不會,所以才會到我面前;那我能不能用他能夠懂得、他能夠實踐的方法,去引導他,讓他真的學會?
所以關於這個部分喔,當我們在職場上面,我們發現別人為什麼不願意教我們?
與其先覺得對方小氣、對方藏私,不如喔你先想想看,他是不是有教的能力,一個很會做的人,不一定他會教別人怎麼做啊!
再來第二個層次,就是「他為什麼要教你」嘛?就算他很會教,他也可以教別人啊!其實哦,能教是一種能力,但是願意教是一種願力呀!
在職場上的資深前輩或主管,他們常常遇到的狀況,就是他自己份內的工作,都已經緊繃到極限了,他根本沒有心思去關心其他的人。
再來,每個人的專業、知識、技巧,或者是職場的生存術,都是自己血汗累積而來的;他為什麼要平白無故的教你,他為什麼要跟你分享呢?
而且再進一步看,很多人哦,他其實真的不想藏私,只是他自己可能經驗過太多次,這種認真的教完之後,卻不珍惜的菜鳥。
所以呢,越是資深、越是能力好的前輩,他往往剛開始都是保留的態度,他先看你一陣子,看看你是不是值得教的人啊!
然而在這裡,就是一個更深刻的關鍵了就是,那你是不是一個值得教的人呢?
其實啊,如果你真的想學習,而且想從同事或主管身上學到真功夫,那你要為自己努力的去賺到「學」的資格,你要證明自己值得被教啊!
簡單來說,就是你願意不願意去付出多餘的努力,去展現出你對於學習的渴望跟熱忱?而且去承諾去執行,讓你的進步讓身旁的人。
特別是能夠教你的人去看到、去知道,讓他們透過你的學習跟成長,也可以反饋到自己身上,覺得教你是值得的!
可是有很多在職場上工作的人,往往忽略這點,常常的狀況就是主管認真教了,但是你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
最後呢,就會讓主管覺得,我教你根本就是浪費時間,於是就不願意教了!那當然了,主管教你這件事情,除了特別跟你聽提面命,手把手的教之外,那麼你從學習的角度,你有沒有別的學習方法呢?
其實哦,我在職場上看到很多人,他慢慢的可以爬上階梯、可以上位、可以擁有自己成就的。
我就發現,他除了很珍惜別人主動教他的這種機會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當別人沒有主動教他的時候,他很願意主動的打開自己的眼睛啊!
他願意用心的去觀察、去體會,就算別人沒有明說。但是別人在他面前做過了一次,他就心領神會。我常常回想我自己的職場歷程,也是這樣啊!
在我自己認為最珍貴、最厲害的真功夫,其實都是偷學的。都不是哪一個前輩,特別停下他的腳步,回頭好好的跟我說,其實剛剛什麼狀況?
所以第一步要怎麼樣?第二步要怎麼樣?你要怎麼想、你要怎麼做?而接下來會怎麼推演?不好意思,這些真正的「Know how」,沒有一個前輩停下腳步跟我解釋。
不是他們自私啊!而是當他在談這個case,在那個風尖浪頭裡面,他專心做好眼前的事情都來不及了,他怎麼可能停下腳步,跟你拆解動作呢?
你得自己用心看、用心學,別人讓你跟,已經是給你最好的機會了。
所以呢,今天談到這裡哦,還是那句老話:「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但是呢,別人給你學習的機會,你有沒有把握呢?
如果你在職場裡,同樣的狀況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甚至於是週期性的犯錯。
就是呢,同一個狀況,然後一段時間發生一次,一段時間再發生一次,再一段時間再發生一次;那你說你要如何讓那些願意教你的人,覺得投資在你身上是值得的呢?
然而你知道嗎?在職場上最稀缺的資源就是時間,千萬不能讓別人覺得投資在你身上,叫做浪費時間。
不過啊,如果你願意花時間聽到這裡,至少你已經為自己跨出成功的第一步,我不是你的主管,但是你卻為自己進行這一段學習,值得鼓勵、值得肯定,我們一起加油!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無論是我們的YouTube還是Podcast;不僅是訂閱,還邀請你分享給你身旁願意學習的朋友。
那當然了Podcast除了在蘋果,或Android的手機裡面有內鍵之外;我們在Spotify跟Soundon的服務也有,也歡迎你去下載。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明年4月18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我想不管是面對你的生活還是工作,文字的能力,其實已經是現在時代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必備技能。
然而【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會幫助你重新建立起你跟文字的關係;並且能夠回到你身上,寫出自己的風格跟味道。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PRlNteZKE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