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百萬富翁》
【思維篇--全面提升執行力】
當機會來臨,當然要好好把握。無論是有錢人還是普通人,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會產生出某些靈感、想法、創意,又或一些創富計劃,之所以有部分人能夠致富,是因為他們能捉緊這些想法,把握機會,坐言起行;行動,把想法變成事實!這種將念頭化成事實,把握機會的能力就是執行力。
要捉緊想法或機會,變成事實,創造財富,就要有強大的執行力,若只懂找藉口,故意拖延,後悔的只有自己。有些人永遠不踏出第一步,又或半途而廢,卻
為自己找千百個理由(藉口),但找藉口有用嗎?可能心理上有,但長遠來看,這些人會養成找藉口的習慣,從而逃避問題,亦會時常拖延事情,以至很多事情都無法完成,讓機會溜走。
要強化執行力,就要凡事都敢想、敢做、坐言起行,勇於將念頭化成事實,凡事堅持,不輕言放棄,不找藉口。美國的西點軍校有句名言:「沒有任何藉口」(No excuse),即是無論是任何原因,以至不能完成任務,結果就是沒有完成任務,而這是絕不容許的。中國大型網絡公司阿里巴巴的董事長馬雲曾表示:「一流的創意,三流的執行力;三流的創意,一流的執行力,我寧願選擇後者」。
正當史密夫(Frederick W. Smith)讀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寫了一篇論文,他提出隔夜速遞服務的可能,包裹透過中樞系統來節省成本,在當時來說是不切實際的,因此被教授給予評級頗低的評級「C」。
但史密夫沒有因此而放棄這個念頭,畢業後,他把這個念頭落實去實行,開辦了這間速遞公司;但很可惜,頭兩年已虧損過千萬美金,並遇到無數困難。
不過,他仍沒有放棄,憑著不斷堅持努力,最終得到市場的認同並獲得巨大成功。這間公司就是─聯邦快遞(FedEx)。
很多年青人都擁有各種出色的念頭,很有創意的計劃,但真的像史密夫一樣去實行,並這樣堅持的就很少,若你想成為下一個史密夫,就不要再空想了,立刻行動吧!
--------------------------------------------
《80後百萬富翁》分享我如何用一套恆之有效的理財創富方法,令月入萬多元的我在5年間合理地累積到$100萬,而這套方法應用在任何人都同樣有效的。
這書由起手到出版花了兩年時間,雖然我不敢說這書對你是否有作用,但我敢說這書是花了我不少心機而寫成的。
若你認為此書好看,對你有幫助,可到各大小書店,如三聯商務誠品等購買,多謝支持!
勇於 面 對 困難 名言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近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蔓延迅速且變異飛快,令全球人類如臨大敵,因措手不及而損失慘重!雖施打疫苗被視為當前對抗病毒的主要利器,但其仍存有潛在的排斥及再次染疫風險,亦離全體免疫目標甚遠的此刻,實倍感威脅,特別是突逢離別的消息頻傳,再再都讓人感到無助、絕望與惶恐!
諮商心理師卓君柔就曾在文章中提到「悲傷與死亡,是華人社會最容易逃避的話題。然而悲傷不會因不去看而消失;死亡也不會因為不談論而不存在」。當人們面對生離死別時 ,應先好好關注自己的悲傷情緒。「快點好起來」真的能有安慰作用嗎?這樣的安慰方式是否讓人壓力倍增?這句話是用來滿足安慰者的內心需求?還是被安慰者的真正需要呢?並表示「在處理個案傷痛的過程中,往往就像是進行了一場清創手術」
雖然我們擁有悲傷的權利,但若長時間允許或不知不覺讓低迷的情緒及負面思考在心中任由滋長,便容易使人偏離生活正常軌道,身心都將出現嚴重的危害與偏差。因此,當在人生的路途中,步入崎嶇路況導致遍體鱗傷時,記得先緩下步伐靜靜療傷,待傷口痊癒後,更別忘了再給自己重新向前邁開步伐的機會,勇敢讓悲傷止步!
自己的人生獨一無二,只有自己最能體會箇中滋味。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遇困難而感到無可自拔時,越要意識到為自己敞開心房,用良知善念充盈腦海,讓旺盛意志灌溉心田。社會中仍有許多生命鬥士,為難得且坎坷的生命路,持續奮力譜出一段段動人篇章。以下「六句人生勇士的至理名言」,我們一起借鏡學習,盼在充滿挑戰的途中相互扶持,把握珍貴時光,繼續勇敢前行!
❶謝坤山先生:努力過踏實人生……
「唯有看重自己,及持續不懈的努力,才是最踏實的人生。」
謝坤山在16歲時因誤觸高壓電而失去了雙臂和一條腿,後來又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一邊眼睛。無法生活自理的他,便開始發明儀器來幫助自己能完成刷牙、洗澡、吃飯,甚至還想學習繪畫培養專長,不辭辛勞拜師學習,最終學成參賽,他創作的《金池塘》以八萬元新台幣賣出,他的作品先後六次入選大型畫展,1997年榮獲國際特殊才藝協會視覺藝術獎。謝坤山說:「沒有什麽事情是不可能的,就算戰到剩下一兵一卒,我都還要堅持下去!」
❷陳景維先生:用生命照亮他人……
「我不知道可以活多久,但我希望用生命照亮更多人!」
陳景維在出生後即被診斷罹患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從小父母離異,行動不便的他,生活都靠爺爺奶奶一手照料。他樂觀且上進,積極向學,考取多張證照,雖生命快速流逝,但他珍惜活著的分分秒秒,每天都到校學習,目標要讀完大學、出書、登上TED演說,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訴世人「希望可以影響更多人,並幫助他人完成夢想」、「雖然我的大學夢很艱苦,但是如果我做到了,大家應該也會有這股力量去完成他自己最大的目標!」
❸楊玉欣女士:把握好好表達愛……
「我們要把握自己意識清醒的時候,好好表達我們的愛!」
很多人稱楊玉欣是罕病天使,她罹患了「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全身肌肉持續退化,且無藥可醫,曾擁有音樂才華的她被迫放棄夢想,但她沒有放棄人生,不只致力於幫助弱勢,更替病患發聲。在經歷許多身體病痛與事情後,她對人生的體悟是「我們要把握自己意識清醒的時候,好好表達我們的愛,我會希望我的家人快樂地送我,因為我這一生已經精彩痛快地活過了,可以去到另外一個世界,並且希望離別時能和全家人在一起,好好道謝、道歉、道別、道愛!」
❹呂立偉先生:要懂得學會放下……
「人生充滿各種可能,有的人這一分鐘還在頂峰,下一分鐘跌到谷底,想要擺脫不愉快,就得學會放下。」
罹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症的生命鬥士呂立偉,因小時候的一場重病,讓他的免疫力下降而導致重病。因此,小學時便在家自學,直到國中抵抗力較好後,才進入班級和同學們一起上課。自高中起,因想尋得自我價值,也期許自己能服務社會、將希望與歡笑帶給他人,認為不該被「身心障礙者」的身分而低估、限制自身的能力,最終克服了行動阻礙、雙手肌肉無力等困難,以「一般生」身分考取靜宜大學的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朝著助人的願景邁進。他覺得「要學會接受與放下,更要擁抱生命的無限可能!」
❺林子期先生:活著就是種幸福……
「沒有時間想其他的事,就是努力活在當下。畢竟,現在對我而言,活著就是一種幸福啊!」
林子期先生的生長過程備受艱辛,從小一路由阿公靠資源回收辛苦撫養長大。服完憲兵役後,靠著半工半讀,取得二專學歷,正以為自己可以打拚工作,努力賺錢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時,身體卻陸續出現狀況。經檢驗後確診罹患小腦萎縮症。雖身體日益虛弱,仍勇敢著手進行環島圓夢計畫,每年踴躍參與環島或各項賽事,從中建立自信心,也找到了生存的價值與意義。對他而言,「我想要的不是金錢上的資助,而是獲得大家對我的支持。透過我的生命故事,希望可以鼓勵更多人勇於面對人生路上的難關!」
❻陳燕麟醫師:讓生命創造價值……
「生命的可貴,在於利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
擔任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治醫師的陳燕麟醫師,國三時發現自己罹患「肢帶型肌肉萎縮症(簡稱肌萎症)」,是一種四肢會逐漸無力的罕見疾病,目前仍未有治癒的方法。因自身的經歷,讓陳醫師面對患者的疑問時,更能感同身受。且因自身疾患,而萌生主動探詢該疾病之解決方案的動力,希望不讓疾病留給下一代,遂在醫界支持下順利讓「基因檢測公益計畫」誕生,以期更多患者與家屬能受幫助。在執行過程中,充滿包括資金、技術和資源的重重難關,但陳醫師仍然努力堅持前行,勇敢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創造無限價值!
#凱鈞話重點
#六句人生勇士的至理名言
勇於 面 對 困難 名言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大人物 | 祖沖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黃碧瑤老師
生平事跡
祖沖之因祖父和父親對天文曆法的喜好,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天文和數學知識,他的文學造詣深,亦精通音律及棋奕,博學多才。
祖沖之計算出世界上第一個最精密的圓周率。他把圓周率計至整數後7個有效數位,介乎3.1415926及3.1415927之間。他所提出的密率(355/113),西方要到16世紀才被發現,所以外國的數學史家把密率稱為「祖率」。他與兒子更在數學科研上成功發現了計算球體體積的方法——祖暅原理。當他發現人們當時採用的曆法存有很大的誤差,他便用心鑽研,經過多年的觀測和推算,編製出更先進精準的《大明曆》。在空間方位測量方面,他在齊高帝的令下,經反覆運算、測試,製造出歷經失傳的指南車。
以上只是祖沖之眾多貢獻中的一部份,他在數學、天文及機械製造上的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科技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金句名言 | 「搜練古今……不虛推古人」《宋書•律曆志》
這是祖沖之的自述。祖沖之在研究前會搜集、閲讀大量前人的文獻,會對各項資料深入研究,親自考核驗證,糾正錯誤的地方。祖沖之一方面廣泛吸收前人的知識,卻不會盲從附和。這種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探究問題具堅忍不拔的毅力、堅持真理、勇於創造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古學今用
祖沖之說求學問要「搜練古今」。但我們身處資訊澎拜時代,搜集古今資料的困難在那裡?又可以怎樣克服?
互聯網時代,訊息紛雜,真偽難辨。同學可以怎樣模倣祖沖之研究學問的精神,有效的辨別訊息的真假?
(本文曾於2020年10月08日在星島日報「陽光校園」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歷史大人物 #祖沖之 #天文曆法 #大明曆 #圓周率 #古代數學家 #古代天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