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很棒的一課!☆*:.。. o(≧▽≦)o .。.:*☆
大師講座系列回顧報導(1)
✔必看點:老師還爆料與、周杰倫、蘇打綠、動力火車、很多歌手合作唱片與演唱會時的秘密,有些很勁爆!當然各式節奏示範、percussion示範應用、更是專業封頂!
✔火爆程度:🔥🔥🔥
✔專業度:★★★★★
✔幽默度:★★★
#本課尚可回播 #請至文章底下載UTSliveAPP
第一堂講座邀請到音樂界重量級大師,李守信 小白老師!!課程一開始,老師透過音樂賞析&歌曲節奏譜來分享樂手與音樂的關係. ‘做任何的事情,打鼓,吉他,彈bass,都是在做音樂. 假如你的演出不單純是個樂手,而做到超過鼓手的角色,有編曲+編曲製作者的視野,別人才會給你這個工作. ’ 老師更分享到一個樂手除了角色與視野要廣,還要時常精進演奏的內容與本職學能.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老師更提到音樂內容多到無法想像,很難分辨出什麼是好音樂. 透過一首只有一個和弦的流行歌曲,老師細節的分析音樂裡面的層次與設計,幫助學生更多的了解一首好歌的組成架構,有什麼樣的元素. 一首簡單和弦的歌曲,透過節奏的grouping與bass line的改變,更多製造音樂的豐富感.
講到打擊樂,老師提到節奏最重要的是‘頻率的組合’. 有高中低頻制約的組合來創造出音樂豐富感,所以鼓手對於頻率的敏銳度是很重要的. 而韻律,就是打擊在時間值的框架裡面頻率妥善分佈,再加上風格的不同,就變成groove(節奏感).
老師還特別提到,打鼓的時候一定會把所有音樂的旋律線背起來,熟悉旋律後在音樂裡感受,就能找到音樂裡的律動與節奏. 在做音樂裡,每個人需要具備一個必要能力,就是Call and response (聽見就能重複回應),因為這是音樂最直接單純的傳達.
在音樂團隊裡我們要互相信任,情感情緒的合一,遠超過於節拍器的制約,這就是音樂的靈魂. ‘學音樂最終是一個image畫面,要學這個看似模糊但是最重要的精神&核心.’
#亞洲大師系列講座開跑了 #亞洲知名鼓手 #李守信
💚不要錯過更多大師,五月加映場!💚
NEXT MASTER 預告場次💫
5/12 FIR阿沁 👉創作與音樂
5/19 陳弘偉 👉混音的藝術
🔥UTS.live 立刻下載🔥
iOS手機:https://goo.gl/kbmkBr
Google手機:https://goo.gl/s5rK79
APK下載:https://share.weiyun.com/5LAJmpT
#讓你的手機變成一所國際線上音樂專門學校
動力火車鼓手 在 林士軒 Shan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久沒跟駿大 @drummer0509 一起玩音樂
他真的是什麼樂器都會欸
這次還被我逼著合音ㄏㄏ
幫他宣傳一下前陣子才拿到全國鼓手比賽冠軍有夠囂張
目前單身歡迎來電3345678
是香港3345678
十點以後不要打來
因為我睡啦~
啊~~(吃麵
#除了愛你還能愛誰 #動力火車 #林俊傑 #shanecover
動力火車鼓手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阿建老師 李崇建,為「我的成功,我決定!」寫序【珍視孩子心中的夢想】。
在序裡,阿建老師分享了兩個孩子的故事,也分享了他自己的故事。阿建老師是一路苦過來的,他的人生正是不斷地面對挫折跟挑戰,最後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看到阿建老師序中講到他自己跟兩位孩子的生命故事,真的讓人動容。真心感謝阿建老師,以如此發人深思的故事為序,也為自己定義自己的成功,做了最深刻而真實的見證。
由衷的感謝阿建老師~
(歡迎分享)
-------------
From 李崇建老師:
葉丙成老師編了一本書,囑我為書寫一小序。我一邊讀著書,腦海都是體制外學校的孩子,很自然的就寫了兩個孩子。山毛櫸與卡路里,同時出現在《沒有圍牆的學校》與《移動的學校》,山毛櫸的故事後來被我整理,放在《麥田裡的老師》,其實那兩本書中的孩子,經常在我腦海出現。
在山中教書七年,和孩子生活七年,印象特別深刻。即使這所學校的理念,後來與我不同了,我都記著創辦人老鬍子的點滴,那些在老鬍子帶領下的孩子,也一直被我記憶著。有時很想寫這些孩子的後續發展,但是想一想也無必要,因為他們的發展雖然精彩,但勢必重新訪談,也不一定有人關注這議題。
看丙成編的《晨讀10分鐘:我的成功,我決定》,書中的故事彷彿是這些孩子的故事,每個人都有精彩的人生,有這樣的書就夠了。
我為這本書寫了小序。以及這本書的書訊與書介,我都放在文末:
【珍視孩子心中的夢想】
翻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腦海流轉著眾多身影,尤其是小山與卡路里。
小山少年時期,調皮搗蛋,是學校的頭痛人物。有天他決定改變了,卻不知道自己目標為何?他很努力的尋找,想要找到自己的熱情。他發現自己熱愛卡車,也熱愛控制方向盤,他決定以開卡車為目標。
學校老師知道了,透露著些許擔心,這樣子真的好嗎?
我任教的學校很開放,鼓勵孩子追尋所愛。但是教師也關愛孩子,一旦孩子的選擇非主流,其實考驗著教師,更考驗著父母的看法。
當年我三十五歲,剛進入教育領域,面對孩子以開卡車為職志,我內心也有不安,可見我也不能放心呀!我帶他看卡車司機的生活,找一些卡車司機的資料,問問他還那麼想嗎?他看了、聽了一些故事,表示自己會深思,但一段時間之後,他仍然決定以開卡車為志向。
我也決定陪伴與支持他。
既然以開卡車為職志,應該做些什麼努力呢?他除了觀察卡車,看了很多卡車報導,對於各類型卡車型號都了解。剩餘的時間呢?他練習打鼓,他的第二個夢想出現了,他期待有天開卡車,卡車裝著一個樂團,到處巡迴演唱……
與此同時,學校有個孩子熱愛火車,捧著時刻表背誦,志向當然與火車有關。這個孩子叫做卡路里,他熱愛臺鐵的火車,遇到放假就追著火車跑,更想到日本去看火車。
五十個孩子的學校,有一位以卡車為志向,一位以火車為志向,我們都很支持他們。
這兩個孩子長大了。
小山十八歲考上汽車駕照,十九歲考上卡車駕照,二十一歲考上連結車駕照。他每次考上駕照,都興奮的告訴我,要載我環島旅行。他打鼓也沒閒著,愈打鼓愈投入,二十三歲時已是個樂團的鼓手,他曾邀我聆聽他公開打鼓,我看見臺下的聽眾痴狂,他演奏完音樂之後,更送我兩張他的音樂CD。他到過日本、歐陸、香港、臺灣各地演奏過,還曾經去英國為他的偶像團體開卡車,並且同臺玩音樂,他直呼自己夢想算成真了。問他如何能堅持?他只說確立了目標,忍受一路的挫折,而且從挫折中學習。
卡路里呢?為了圓夢,他考上日文系,對日本火車更加了解。臺灣著名小說家甘耀明曾寫過《神祕列車》這本小說,就是受卡路里影響,也是受他指點,才得以得獎成書。
卡路里的職業呢?他考入臺鐵工作,成了列車長、站長,目前在臺北火車站任職。日前他來找我,只為了看臺中港的貨運火車,看他談起火車的滿足,瞇著眼睛談論火車,我為他感到高興。
他也經歷挫敗,這個挫敗是學業,來自各方不認同的壓力,但他都走過來了,因為他熱愛火車。
上週我到馬來西亞演講,講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我問當地聽眾,激發學習動力,是否只限於功課?若是孩子對卡車、火車很投入,也很積極的投入探索與學習,大人願意支持他們嗎?也將他們視為成功的人嗎?
葉丙成老師編了此書,選了二十二個動人的生涯故事,橫跨各種職業別,故事讀來津津有味。我從本書看見兩個方向,一是成功的定義,不一定是課業的成功,或者主流價值的認定,而是真心投入熱愛的事物。第二個方向,書裡看見這些人物,多少都有失敗的經驗,並且強調失敗是一件重要的事。
檢視我的成長歷程,到了三十歲還一事無成。我經歷過泥水匠、貨櫃工、作業員與服務生,三十二歲才上山教書。一直以來我以文字創作為目標,雖然不斷經歷挫敗,我亦未放棄初衷,最後結合教育與書寫,成了教育書作家。
閱讀這本書,我感覺人人都能成功,都能像書中主角一樣,就像小山、卡路里與我,只要願意專注所愛,並且不怕失敗。正如同丙成編的這本書,不只讓青少年勵志,也為青少年指引了方向,允為最棒的晨間選讀,青少年定能得到閱讀樂趣,也能從中找到力量與方向。
書介:
長期的應試教育,培養出一整代缺乏自我探索,只為考試和成績讀書的年輕人,拿掉考試與成績,離開學校與學歷,要如何定義自己的成功?找到人生的意義感?
透過精心安排的選文,葉丙成想要打破舊時代對於「成功」等於「學歷」或「名利」的追求窠臼,同時突顯新時代的三個成功方程式:從興趣和天分出發、在失敗中學習前進、找到利他的社會貢獻。
《晨讀10分鐘:我的成功,我決定》是一本帶你重新思考「成功」的定義,不論處在生命中的哪一個階段,跨職業、跨年齡,都能獲得積極面對挫折與失敗的正能量。
點以下連結看更詳細的新書介紹,同步開放預購中
博客來 http://bit.ly/2sFy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