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公投不同意》
看到框內都是公投同意的民調嗎?
甚至連民進黨內
「珍愛藻礁」的問卷都是同意大於不同意
#第一印象深刻腦海
真的得說
「珍愛藻礁」名字美化取得好啊
如果真實叫做「南部燃煤」
或「北部擁核」
還會那麼吸引人嗎?
#節錄好書_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https://reurl.cc/1g5xg8
「我們對政治人物的偏好、對食物的喜好,甚至對所有的選擇判斷,
其實都是意識與潛意識這兩種層次的心智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們清清楚楚知道我們的意識,但潛意識卻是我們無法察覺的。」
#為何民調如此兩極落差?
「為何政治兩對立的人們,會看其一方認為「也太自信了吧」」「怎麼可以盲然相信到這種程度」
「主因於大腦非常擅長自我欺騙,稱為『動機性推理』,亦即當事件涉及自身利益時,大腦就無法超然思考,反深受人的特性而慾望影響,甚至會為了期待的最後結論而反推出前面的思考過程」
#尤其同意公投綁大選的根本失憶或惡意
不記得當年排隊到天黑的慘案嗎?
甚至邊看電視開箱驗票、邊胡亂投票的慘況
對於藍、白黨已經無話可說
但那黃黨的民調真的....
太陽花學運而起的他們是為了今天這樣結果嗎?
圖片出處:
沃草
https://www.facebook.com/240170506141170/posts/1882326861925518/?d=n
—
怎麼做?
「人類必須不斷下功夫克服潛意識的偏差」
包含「不斷地跟這類與我不同族群接觸,增加熟識經驗,跟個體的接觸越多,就越能熟識其獨特個性,抵銷刻板印象」
從生活中做起
溫和、試探的聊起這議題
看對方反應來歸納其光譜的分類
然後試著從其關心點聊起
高雄人1124的悲慘用一年多再次公投後扭轉
看似激勵實則身陷血淚日日難眠
全台灣的人啊
也請你們好好想想
一起為孩子做出正確的抉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道歉好難!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
動機性推理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網路時代必看好書<<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本粉專最後一次贈書
#已結束
購書連結: https://reurl.cc/V3bMkb
「暢銷科普作家曼羅迪諾進行的研究讓我們大開眼界。
例如我們常誤解我們與家人、朋友、事業伙伴的關係,
誤會了投資舉動的原因,甚至記錯了重要的紀念日。
而這些,都與潛意識有關。
我們對政治人物的偏好、對食物的喜好,甚至對所有的選擇判斷,
其實都是意識與潛意識這兩種層次的心智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們清清楚楚知道我們的意識,但潛意識卻是我們無法察覺的。
而且一直到最近二十年,科學家才有足夠的工具能夠探索潛意識。
這方面的研究稱為新潛意識研究,研究的是潛意識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
書介短文無法解釋我看完整本書的震撼!
真的
只能用震撼來形容!
科學界使用fMRI核磁共振來檢視腦部的活動行之有年
然而
針對腦內經歷過數萬年演化的「記憶力混淆」 「盲點」「過度自信」 這些潛意識
為何會隨著人類進化而存在延續
這本書竟然有著如此精妙的答案!
解釋了:
1.為何虐童持續在周圍環境發生?
2.為何政治狂熱者無法溝通?
3.為何酸民們缺乏邏輯?
我簡單說明一下這本書回到了我近幾年網路經營所困惑點的終極解答:
1.p107
「潛意識不斷存在於張眼感受世界的每一天,它處理著感受跟記憶連結,但把體驗形成的感覺跟情緒連結,殘存於意識的具體記憶,僅留下模糊扭曲片段,沉入潛意識中,直到停駐點喚起那些油然而生的情感」
=>這解釋了為何我們要不斷的跟孩子共創美好記憶跟擁抱,並且人是需要他人連結分享感情的社會動物
2.p33 「人腦中存在的自我感覺良好,對應到腦部區域是『背側紋狀體』(dorsal striatiatum)」
=>人一定會潛意識希望自己主動積極樂觀
3.p.117「 人類對社會互助的需要,正是演化出高等智力的背後動力,合併精細的手部動作,短短幾千年演化中,人類突然開始團體狩獵、蓋屋、創造藝術、以及複雜的墓塚」
p.141 「演化上,人類的大腦以現代人跟原始人相比整整大了一倍,其中而額葉變大的比例遠勝其他,也是人類特質的重心...額葉負責臉部精細動作(社會溝通跟生存關鍵),也負責計畫、組織、跟行動、 是意識的根源」
=>文化的啟蒙,這在近期我熱愛考古解說影片中常常探討,人類之所以特別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4.p203 「潛意識的作用,讓幼童比電腦AI還更能區分三種動物照片(小白貓/馬爾濟斯/白色大型古代牧羊犬)中哪兩個是同類,擴及下來...刻版印象跟標籤化他人必然存在」
=>為何會歧視他人,,不管是性別,種族,膚色,甚至是團體內的權力弱者,性少數者,身障者,這些都必然且持續會發生
5.P.212「另一結構讓人自以為理性跟中立(VMPC)
但其實潛意識當中的性別刻板,或對於公眾媒體人物的接受度,我們心智會持續受到社會接受度而定義」
=>只要有使用公眾媒體宣傳者,每個人都不見得能如自己以為想的那麼中立
6.P.233「人類會渴求歸屬於團體,甚至因此做出團體內營造出氣氛默許,但無法受到公眾檢視的行為」
=>朋友講甚麼,小孩就跟著做甚麼
甚至是看到柔道團隊中被拋摔了27次的小孩爆哭,也不為所動
7.P.260
P.285
P.293
這後半本書的部分最精采處,解釋為何政治兩對立的人們,會看其一方認為「也太自信了吧」」「怎麼可以盲然相信到這種程度」
「主因於大腦非常擅長自我欺騙,稱為『動機性推理』,亦即當事件涉及自身利益時,大腦就無法超然思考,反深受人的特性而慾望影響,甚至會為了期待的最後結論而反推出前面的思考過程」
=>這說明了某些粉,真的,使用的中文不是同一種中文
最後書中給了解方
P.216「人類必須不斷下功夫克服潛意識的偏差」
包含「不斷地跟這類與我不同族群接觸,增加熟識經驗,跟個體的接觸越多,就越能熟識其獨特個性,抵銷刻板印象」
=>同志大遊行要驕傲出來走,反霸凌反性侵的推廣要持續,哭鬧兒、或身障或早療等高需求兒要更包容
P.226
「當各個『內團體』有共同對外的目標時,所有對立者步伐會轉向且一致」
=>看台灣內若傳重大意外時,舉國同悲,若真第一時間還能口誅筆伐者那真的就...放生了
—
書封面用浮水印了各種吐槽詞其實有趣
但書內探討的實實在在是這網路世紀的"人性"並一窺其運作的科學證據
#非常推薦
—
此後本粉專將轉型為深刻閱讀好書形式
贈書活動會減
若喜歡這本書的強烈建議買了好好翻翻
解釋一下自己為什麼"想要達到那個高尚的形象"但卻是"私下猥瑣見不得人"
解釋"只想去買那個時鐘"卻"手裡抱著波斯地毯離開"
#解釋那些你想的跟做的不一樣
#潛意識害的
—
倒數贈書活動
#最後一次贈書
#之後轉型為深度閱讀好書介紹
1.留言:"我想參加小劉醫師粉專最後一次贈書活動"
2.4/29 24:00 抽出兩位贈送此書
臉書
IG各一
**本粉專與編輯群保留最終贈書確認權利
**贈書範圍僅限國內
--
恭喜 曾思靜 抽中此書
動機性推理 在 農民教主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沒有認知到錯誤是要改甚麼?」
https://www.facebook.com/1747417885573820/posts/2160739587574979/
1954年,一位美國地方媽媽公開宣稱
有外星人警告她在那年的12月21號
地球海平面會上升、人類文明也將毀滅
唯有膜拜來自宇宙的神衹,才能獲得拯救
於是她變賣家產、召集信眾準備要迎來末日...
...結果當然什麼也沒發生。
除了堅信是自己的虔誠讓地球免於浩劫
信徒中有位博士的發言倒是耐人尋味,他說:
「我走了這麼遠、犧牲了這麼多
早就沒有懷疑的本錢,所以只能繼續相信」
這起真人真事,正說明了心理學的 #認知失調:
任何人心中,都有一套用來理解世界的 #信念
每當遇到和信念相互矛盾的事實時
我們本能上不會先懷疑,是信念出了問題
而是死命去找別的證據或理由,來否定這個事實
因為承認信念錯誤的心理代價,實在太高太高了
這種為了支撐一貫信仰、堅定既有立場
而專挑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來講的現象
又稱作 #確認偏誤 或 #動機性推理
而當你選擇性地去解釋同一個事實時
看在別人眼裡,自然就形成了 #雙重標準
正因為這樣的雙重標準,任誰都難以避免
所以下次想說服別人「#我才是對的」 時
也請不要忘記--
你有可能,只是在說服自己繼續錯下去
#怪奇冷知識316
動機性推理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道歉好難!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46 道歉為甚麼這麼難?兩個心理機制!
01:01 原因一:避免認知失調
01:31 避免認知失調的實驗舉例
03:26 原因二:受動機性推理影響
04:39 兩種心態
05:50 我們的觀點
06:09 提問TIME!
06:41 掰比
06:42 神秘花絮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為什麼認錯這麼難?:https://bit.ly/2RF6YK8
→ 什麼是認知失調?:https://bit.ly/2ySNz1p
→ 為何自以為是?即使你錯了?:https://bit.ly/2zy8u9c
→ 即使你錯了,為何仍覺得自己是對的?:https://bit.ly/2QmXliT
→ 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不知不覺掉入的101種慣性思考陷阱:https://bit.ly/2qIEunk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7-XAF1HCu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