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鷥的抗議 ◎白樵
盤旋在遭受汙染能見度不高,朦朧的大氣
我小心翼翼地選擇航線
低空飛行,避免遇上飛機
發生失事的悲劇,用雙眼
被輻射線損傷的雷達,偵查
一處安全,適合落腳的地方
只敢在遠遠的沙洲
忍受汙泥侵襲,卻不敢停靠
河岸,生怕不測的危機
從發臭的倒影,我底身軀消瘦
羽毛披上灰色敗壞的外衣
營養不良,黑皺的腳爪攫住汙水
生活是越來越艱困
河中到處飄流垃圾、化學物質
魚蛤、貝類和牡蠣
正面臨動物界的經濟大恐慌
不景氣的食物、環境生態
像文明的黑死病再次蔓延
而這次,不知曉有沒有特效藥
回想,僅僅數十年前
祖先還在這個美麗如南風的寶島
這條豐碩潔淨如天使的河流
展開純潔雪白的翅膀翱翔
清朗如多瑙河的天空
魚族們穿梭在渡河快樂的舟楫
蘆荻搖曳著新世界飛舞的美夢
漁民們仍談論著,數百年前
從大陸海口攜帶過來的幸福感
雖有戰亂,卻滿懷希望
我也曾對生命滿懷希望
像每種存在的生物種族
繁衍在自然造化裏,充滿喜悅
但不知何時,我底信心勇氣麻木了
目睹同伴被獵殺,死亡的陰影
籠罩天上每寸自由,我也看見
魚族們一箇箇翻白肚,掙扎吐沫
而撿便宜,為了活下去的我們
也一箇箇抽搐,羽毛脫落
生存對我們,是一種神聖的負擔
暮秋時,我越來越孤獨
向南下避寒的灰面鷲揮淚訣別
牠們知道,歸途將有一半同族消失
我在河洲沉思,那句響亮的格言: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標語般,藏在環境保護局的貯存室
思慮著,上帝究竟賦予人類
何等權力,能忽視自然的公理正義制裁
用戰爭殘殺自己的同類
用獵槍、毒物消滅無辜的動物
用廢棄、工業遊戲毒殺僅有的地球
於是,我想邀集所有動物代表聚會
共同表決,通過避孕節育的提案
減少生產,或是絕種
向罪魁禍首──人類提出
歷史上最大的抗議:「這個地球
已經不是我們願意生存的地球。」
但是無力的哀的美敦書
如何用信使傳達,只能想像
在下個世紀靜寂的春天裏
鳥類昆蟲不再鳴叫
河川不再奔流,森林不再綠色
而現在,我決定靜坐沙洲
節食抗議,用不再純潔的灰羽
拍出最純潔的呼聲
*編按:「哀的美敦書」即Ultimatum,意指最後通牒。
--
◎ 作者簡介
白樵,作者資料不詳。本詩原發表於1983年《臺灣詩季刊》(林白出版社)第三期,被《1983台灣詩選》選入。
--
◎小編 #宇路 賞析
白樵的這首〈白鷺鷥的抗議〉,收錄在吳晟編選,前衛出版的《一九八三台灣詩選》。其背景正值台灣的現代詩論戰時期,因此分析這首詩以及下一篇將要賞析的陳斐雯〈養鳥須知〉,特別具時代意義。吳晟在主編序〈誠惶誠恐話編選〉一文當中特別指出,鄉土意識的崛起,或許使現代詩逐漸走向語言淺白,意象單純的的風格,但是卻大大擴張了詩的題材豐富性,也擺脫過去語言晦澀,意象混亂模糊,以至於意義主題不明確的詩風,他更主張,鄉土和現實才是創作的兩大根源,不該予以譏笑,應根植於鄉土而不囿於鄉土,開拓更寬廣的視野。就讓我們來看看在此種觀點下,詩如何表現其藝術性,以下為筆者對詩的解析:
〈白鷺鷥的抗議〉以白鷺鷥化成第一人稱視角「我」,控訴整個台灣的環境汙染問題,可預見的即是平白的敘述口吻,從第一段「我小心翼翼地選擇航線/低空飛行,避免遇上飛機/發生失事的悲劇……」就能感受到身為一隻大自然中的動物擔心害怕的心境,延續到第二段從牠的視角看見空氣、水以及土地皆被各種垃圾和化學物質汙染。二段六行處,突然跳出很有趣的比喻:「魚蛤、貝類和牡蠣/正面臨動物界的經濟大恐慌/不景氣的食物、環境生態/像文明的黑死病再次蔓延」以人類視角來看,動物並無文明,何來經濟?但此處的「經濟大恐慌」,不只生動地將食物短缺比喻為人類的經濟蕭條,更用了疫病的意象──文明的黑死病,在covid-19疫情中的現在,我們能非常深刻地體會每天生活在恐慌之中的心情,「而這次,不知曉有沒有特效藥」,連即便有疫苗的我們,還是會擔心副作用的問題,更何況沒有呢?
第三段,作者將個體的生存議題,擴大為整個物種的延續,且明確地寫出了「死亡」,不只是因為這些環境中的汙染,還有人類獵殺的因素,剝奪了動物的自由。為了填飽肚子的白鷺鷥,即使看到死掉的魚,也只能飲鴆止渴而吃進重金屬和毒物。進入第四段,我們看到了其他鳥類──灰面鷲的出現,顯示出不只是留鳥,包含短暫過冬的候鳥也受到同樣的生存危機,並建立不同的物種之間也是朋友的關係,才會有「揮淚訣別」的動作,而在此處凸顯出失去朋友的孤獨感。接著才出現本詩的最大重點,也就是作者藉白鷺之口所要控訴的對象──人類,在動物和自然的眼中是多麼罪大惡極,上帝卻要賦予人類這些權力?
最末段,我認為是整首詩最奇幻的一段:「於是,我想邀集所有動物代表聚會/共同表決,通過避孕節育的提案/減少生產,或是絕種」作者寫出了一種超越擬人化的想像,將動物/自然的意志,化為一種民主的討論過程。為什麼這件事值得一提?我認為在過去的藝術作品中,大部分以「動物」來做政治比喻或描寫時,都是「上對下的統治階層關係」,就如自然界有食物鏈一般,是一層一層的關係,也就是「弱肉強食」的概念,對應的是人類社會中的不平等。然而在這首詩中,動物們是彼此平等的地位,透過民主,也就是「理性的」討論及表決,得出「減少生產或絕種」的決定,當然這也是一大諷刺,物種的數量減少,絕非自由意志的選擇,而是人類造成的結果。
綜觀整首詩,雖然語言平易近人,沒有各種華麗的文字技巧,但是將人類的情感,以及文明的產物如經濟與民主制度,以動物的視角寫出對人類的控訴,比起單純用人類角度還要更具衝擊性與說服力,此為這篇作品具開創性的特點,並且符合「根植於鄉土」的文學理念,可以理解為何這首作品會受到吳晟等編選人員的青睞。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白樵 #白鷺鷥 #年度詩選 #臺灣詩選 #前衛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9.htm
動物代表 意義 在 Miniware 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家有米其林 Vol.1》 🇳🇿
#飛到紐西蘭囉 #vgn的餐桌之旅
在上一篇澳洲篇造成很熱烈迴響後
我們要來曝光第二波了
紐西蘭對於創作媽咪來說別具意義
這是全世界第一個迎接日出的國家
也是夫妻兩當初度蜜月的國家
這些精心捏的飯食創作
都是趁著孩子睡著後研究擺盤
以及動物圖片練習來的
最高紀錄還曾經到第4次才成功
盤面大面積的miniware對Vgn來說
就像一塊畫布
可以讓他自由創作、揮灑靈感
本行是設計師的她
對美感有一定程度要求
不管是作品或餐具
都要夠美才願意使用
這次紐西蘭動物代表是
#紐西蘭奇異鳥Kiwibird
食譜主題:魚柳馬鈴薯溫沙拉・芝麻馬鈴薯泥 ・清燙秋葵.玉米筍.小黃瓜 ・乾煎蘑菇・蒜味虱目魚柳 ・無糖豆漿
搭配餐具:點心碗組 (點心碗+水杯+矽膠學習湯匙)
#紐西蘭鴞鸚鵡Kakapo
食譜主題:日式海陸定食.芝麻海苔飯 .蔥燒蝦仁 .乾煎豬肉丸 .清燙毛豆.鰹魚高湯蒸蛋 .藍莓
搭配餐具:麵包盤+矽膠盒+矽膠學習湯匙
圖文創作:vgn.workshop
動物代表 意義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無書者大會】 新文化運動月系列活動 主題書展
徐聖凱,《臺北市立動物園百年史》(臺北:臺北市立動物園,2014)。
提到臺灣的動物園,最能直觀聯想到的,便是如今位在木柵的「臺北市立動物園」了。若追溯臺灣的「動物園史」,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濫觴,最早能從西元1914年——時值引入和洋風潮的日治大正時期說起。這一間由民營動物園起步,至今日廣受大小朋友好評的教育場所,在歷代的發展中經歷了無數的挑戰與努力;光是對「訓練動物」的理念,便可見隨著時代演變的現象:「日本末期『動物表演』中,訓練動物從事特定的動作,並安排在大眾面前演出,最早及可見於慰靈祭當中的動物拜禮。圓山動物園除1930年慰靈祭代表禮拜的大象,1934年加入了犬,1936年在加入了猴子,該年犬、猴、象等『各盛裝牽至祭場前,由園丁指揮參拜』,這些動物配合人類的祭典活動而不致失誤,在事前必然以受過某程度的訓練。」慰靈祭所敬拜的對象,便是那些在動物園內去世、犧牲的動物們。透過讚頌佛歌、獻花、朗讀祭文,和以作為園內動物代表的巨象領眾,向獸魂神主拜禮等儀式,市立動物園的營運層,希望能以此啟迪人們愛護動物的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離臺以後,轉由國民政府接收的動物園,便面臨嚴苛的考驗:「既缺乏猛獸,又無力充實內容,戰後初期的圓山動物園可以說是相當欠缺可看性……為了吸引更多民眾入園參觀,於是『動物表演』在動物園最為凋零的時期被安排登場。」在這個糧食稀缺又無法擴充規模的窘境中,時任園長的蔡清枝先生便成為『動物園表演時代』的重要推手。
「1950年元旦的表演內容,有熊羊聯合表演過繩、踏桶、翹翹板,猴子跳球、過橋,獅子跳箱、跳火圈、過橋,以及大象表演,龍虎生死鬪(蒙哥鬪毒蛇)等節目。」這樣新奇而頻密的表演,使來園遊覽的人數大量增長。初期每年不逾10萬人次,短短五年之間,便發展到了70萬的入場次;然而遊客雲集的鬧景下,卻也曝露了當時園內環境與教育等軟硬體的潛在問題。
「在動物表演為特色的經營模式下,圓山動物園的發展停留在以娛樂為核心的展示與飼養,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因為經營方針與大量湧入的遊客,衍生出髒亂不潔、道路失修、秩序紊亂、管理不周的問題。更為重要的,在於動物表演所展現出的是動物『身懷絕技』、『能夠模仿人類』與『馴服』的形象,背離野生動物原來的野性和生態,反映出動物園教育功能的偏頗與薄弱。」在1973年王光平園長上任,並公開反對動物的表演行為後,於1978年,市立動物園的動物表演傳統得以終止;並在王園長的帶領下,圓山動物園開始實行具制度化與現代化的園區管理。
而市立動物園「訓練動物」的理念,也在現代思想的引入下,得到了反思與改進。近十年來的動物訓練標的,更多著重於動物醫療的部分。使其配合人類施行的治療,以提升動物與治療師雙方的便利與默契:「2000年因大象馬蘭腳疾的醫療事件開始帶來轉變,馬蘭龐大的身軀加上致命的攻擊力,在平時缺乏訓練的情形下,治療工作尤其困難。獸醫為了要替馬蘭座血液檢查,必須將馬蘭五花大綁固定抽血,為了投藥治療,必須將藥丸包在巧克力中哄騙吃藥,為了檢查馬蘭的腳趾病情,必須動用四、五十名工作人員進行麻醉,為了傷口換藥,必須在牆壁鑿洞,每日以鐵鍊牽引馬蘭就範,每每造成獸仰人翻的情況。」「2002年園內獸醫遠赴美國參加獸醫年會,返台後開始鼓吹動物訓練的重要性,翌年邀請美國迪士尼動物王國的醫學博士,到園內指導動物訓練的方式與理念。」「野生動物藉著固定訓練的過程,可較為快速地達到一定程度的醫療與管理效果,過往脾氣暴躁、行跡惡劣、幾乎要被放棄的大象,也能夠使他頑象點頭。」動物訓練更是提升了動物與飼育員的信任關係與良信互動,「『搞了半天,人跟動物可以這麼和善的相處,牠會對你這麼的信賴,跟管理員關係能夠這麼好,那你就會看到包括長頸鹿,叫他向前走就向前走,叫牠後退就後退,不像我們要用長頸鹿,那跟牠打仗一樣啊!』」因為動物訓練理念的推動,人與動物的友善關係得到重視與平衡;也讓站在動物照料第一線的飼育員感受到,這才是真正和動物相處的方式。
動物園在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相應變化。這個市民們接觸野生動物的特殊空間,雖在發展中曾有段偏重驚奇娛樂性質的展演歷史,在動物福利高度重視的現代看來實為不妥當,卻是過往時代裡民眾生活的需求與回憶。在社會教育與動物福祉的考量下,動物園的歷史會持續地書寫下去。
(撰文 / 黃加嘉)
徐聖凱,《臺北市立動物園百年史》(臺北:臺北市立動物園,2014)。
誠品:https://pse.is/MSF2P
金石堂:https://pse.is/MGDNP
—
【無書者大會】
新文化運動月系列活動 主題書展
9/20-10/31
@臺北市立圖書館 建成分館、延平分館、萬華分館、力行分館、西湖分館、石牌分館
@田園城市風格書店、@Bookstore 1920s、@誠品網路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
書展頁面:
誠品:nexhibition.aspx
金石堂:https://pse.is/LMVV9
【主題四 阿公阿嬤年代的故事】
歷史書有時候不免艱澀難懂,但沒有人不愛阿公阿嬤講故事!
此區書籍以生活史為主軸,並且大多以有趣的筆法或者漫畫來呈現。其中有讓人臉紅心跳的婚戀史、流行文化的歷史以及城市中廟宇或街頭巷尾的故事。
—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自開館以來,一直致力於保存與發揚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事件與人物精神。每年10月館慶時期,以藝術節概念策劃「新文化運動月」一系列活動,希望能透過更多元的形式,推廣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精神與內涵。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將與故事Storystudio共同策劃,自8月起舉辦一系列「文化份子大論壇」、「街頭運動會」街區導覽與「無書者大會」主題書展,帶領大眾重新認識臺灣新文化運動。
—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承辦單位: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Storystudio. Inc)
合辦單位:@臺北市立圖書館、@田園城市風格書店、@Bookstore 1920s、@誠品網路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
—
同場加映:新文化運動月戲劇演出《懸河醫生館》
10 月 12 日(六)19:30、10 月 13 日(日)14:30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大稻埕戲苑
購票連結:https://pse.is/KNX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