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醫學需要結合~
訓練者更不能不認真理解一下
醫學角度對人體的見解
王偉全醫師是個非常懂運動的復建科醫師
從他的角度看人體可以看到更多層次的面相
我常說「#遇到歪斜的結構請紀錄不介入」
不為什麼,因為歪斜的結構不代表錯
代償也不一定是危險~
#代償是身體面對外力下的生存策略
許多結構上的歪斜很可能內部是平衡的!
坊間現在眾多「導正」或「矯正」的訓練
教育教練何者為歪,歪的時候又該拉放哪些肌肉
你確定這歪一定歪?
「不正」不代表歪~
而這些歪,又一定是疼痛的主因?
病理上出現疼痛時,去找治療師治療
在治療上處理歪那是因為這歪可能是因子
但在健康者的身上處理「歪」
很可能會破壞了現有的內在平衡
許多教練會說「那歪!不會危險嗎!?」
對我而言~#沒症狀的歪就是內部的衡定
不代表健康!但就是機體找到對應的 #生存策略
過度介入與刺激,反倒會誘發更嚴重的崩解
但對教練來說~這樣是否就無用武之處?
對!許多教練的訓練介入只是為了展現專業
並不代表清楚知道自己介入的理由
歪斜但恆定的結構
在加速、加量、加重或反覆過高的狀態中
就會逐一崩解與偏離
教練們需要做的,就是監控結構穩定下的訓練量
簡單來說~只要被訓練者在承受訓練量的過程中
沒有不舒服、沒有疼痛,而且動作範圍能維持
訓練量也持續在進步!
原則上這就是內部微調與恆訂下的成果
所以~#監控會員身體接受負荷量的反應
#勝過於教練對訓練數字的紀錄與掌握
王醫師這篇文章也清楚的告訴你
結構很多時候不是疼痛的來源主因
如果在訓練上你還執著於結構上
很可能會創造更大的問題
我常常看到許多教練,糾結在會員上肢訓練時
一定要把肩胛排序與擺位到最正確的位置才敢加量
然後一堂課下來,學生茫然、教練無奈
三堂課過去了,會員自動會消失、教練會無助
其實~歪斜的結構當然不好
你的訓練目標不是短期!而是長時!
只要會員在接受刺激時
沒有任何疼痛與不適
而且訓練量可以進步
肩胛慢慢離開原先錯誤的定位
這就是進步的定義!
如果硬要讓會員做出最正確的定位再開始
只會不斷地增加會員的挫折感
沒有成就、無法加量,訓練就沒有了意義
畢竟!我們的工作是透過訓練
讓會員能以不那麼正確的定位下
持續接受外界的刺激與負荷
且沒有出現任何症狀與疼痛
再透過長時間的引導讓定位逐漸回來
放大會員對外界刺激的耐受度
才是訓練真正的意義!
許多代償,已經根深蒂固
很多時候並無法拉回正確位置上
甚至許多的代償,當你將它調回正位再加量時
會讓機體因為不熟悉而產生抗拒與不安
反倒增加訓練中的風險!
調!一定要調!
但如何不過度介入又能改變現況
那才是訓練的最高境界!
https://drdanielwang.blogspot.com/2019/05/blog-post.html?fbclid=IwAR2WxFeQS30pyRM2_nGZ-qiqXAU8LGBwOH6hfEeP9ThgdG7Puy-OZtnh9-s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