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元之上傳諷刺唐鳳的影片,結果引發綠委、綠網軍大舉進攻,說我不尊重原創、抄襲,甚至說我在上班時間凹助理工作,是個慣老闆。
雖然很遺憾綠營分不清反諷跟抄襲的差別,但看他們玻璃心碎滿地,也是於心不忍,因此用綠色邏輯懺悔一下:
我在這裡向原創致敬,此唐鳳宣傳片是舉世滔滔的曠世鉅作,片中主角媲美天王巨星般演技,舉手投足都是風采。
在情感刻劃部分,其臉部表情細膩且到位,絲絲入扣,令觀眾沈浸其中;動作方面更是一絕,宛如奧斯卡最佳動作片,力量展現的恰到好處,武術指導絕對功不可沒。
看完唐鳳宣傳片後,我更加了解五倍券該如何綁定,9/22登入五倍券網站更是順暢無比、毫無時間的耽擱,數位綁定人數也因此直線上升,大幅超越紙本預訂的人數。
由此觀之,唐鳳獸影片僅花費幾十萬元,已屬半買半相送的價格。行政院不發現金,硬推消費券,增加幾十億的行政成本,也只是很小一筆數目;
其中1.25億元的廣宣費用更是花在刀口上,是要讓大家了解偉大政府政績的必要花費,民進黨是全世界最大公無私、勤儉持家的政府,蘇貞昌是最誠實的行政院長。
為了向唐鳳致敬,請大家踴躍點閱及分享以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fH7bZaRW4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發源自台灣,大家所熟知的《三國群英傳M》今天在三創舉辦了總獎金高達一百萬的獎金爭霸戰。參戰的玩家們當然也全神貫注的投入,在208個隊伍互相廝殺後,冠軍爭霸戰由「瘋狂家族」與「勤儉持家」兩大軍團進行爭霸,最終「瘋狂家族」軍團以直落二的成績獲得勝利,帶回獎金與獎盃榮耀。 在「動力火車」演唱本次賽事主題...
勤儉 持 軍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一個社區叫“負債者聯盟”,裡面隨處可見這樣的帖子:
“94年生人,負債10萬,今天向我爸坦白了。”
“27歲,負債60萬,今天第一天準備全面逾期。”
“30歲,總負債7萬5,從今天起開源節流,期待早日上岸。”
“負債16萬,月薪4000,現在開始要好好反省自己的負債以及未來還債的規劃。”
……
透過這些文字,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焦慮、自責、壓力甚至是悔恨。有意思的是,這群“負翁”中的大多數都是85后、90後年輕人。
為何年紀輕輕就背上了如此巨額的債務?從帖子的內容上看,他們有遭遇詐騙的,有投資或創業失敗的,也有買房買車的,不過出現頻次最高的一個原因,卻是“超前消費”。
這是當今社會很多年輕人真實現狀的縮影——“這月買下月還”的消費方式,正讓不少人的債務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收入不夠還債時只能“以貸養貸”,他們也因此面臨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1
一直以來,量入為出、勤儉節約都是我們的傳家寶。然而近些年,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物質供應的不斷豐富以及種類繁多的消費信貸產品進入市場,很多人的消費觀念都發生了極大轉變,尤其是以85後與90後為代表的年輕群體,越來越崇尚於活在當下,越來越熱衷於“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由此掀起了一波超前消費的浪潮。
在熱衷超前消費的同時,很多年輕人的現實情況是收入暫時無法支撐起自身的消費需求,於是便將目光投向了消費貸款,並成為了消費貸款主力軍中的一員。
然而,借錢雖然一時爽,但卻不是每個年輕人都能按時把錢還上。本應該是朝氣蓬勃、努力奮鬥的階段,卻因超前消費帶來的負債而深受困擾,這顯然不是什麼好事情。
2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如此熱衷於超前消費?
客觀地講,當前的年輕人大多涉世不深,閱歷尚淺,心智也欠成熟,使得他們對理性消費的把控能力有所欠缺,當面臨誘惑時往往容易心生嚮往。還有一些年輕人為了展示個性、獲得身份認同,常常願意通過借貸門檻並不算高的各種渠道來獲取一筆資金,仿佛一下子變得富有起來,繼而在不斷的“買買買”中滋長消費慾望,致使自己深陷負債當中,難以自拔。
不過,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還是與上一代人截然不同的成長經歷,潛移默化的形成了他們不同以往的消費觀念。
首先,他們出生成長於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不像上一輩人那樣經歷過物質上的短缺與匱乏,故而對貧苦的體驗沒有長輩們那麼直接。於是,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只要花錢就能買到”的意識,並助長了消費衝動。
其次,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而他們在家庭裡受到的關注度也遠遠高於上一代人,無論是父母還是雙方老人,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使得年輕群體在物質上的需求更容易滿足,其消費熱情也逐漸養成。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各種消費貸產品令人目不暇接,這不僅滿足了年輕人的“獵奇”與“嘗鮮”心理,還很好地解決了資金來源問題,並由此助長了他們的消費熱情。
最後,他們被西方消費主義所影響。自新世紀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提速,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繫愈發緊密,而國人的消費習慣也因此受到了西方消費主義思維的影響,人們越來越熱衷於通過借貸等方式來滿足當前的消費需求,這其中,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的年輕人尤甚。
客觀地講,適度的超前消費和負債並非沒有好處。對於年輕人來說,適度負債的他們會時刻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保持一定的危機感,從而不會懈怠工作、增加財富,無形之中可能會獲得更大的成長與收益。
然而,過度的超前消費往往會適得其反,至少會給年輕人帶來兩方面麻煩:
其一,容易留下失信記錄。很多消費借貸產品都與誠信掛鉤,對於普遍處於事業起步階段、收入相對較低的年輕人來說,如果一旦不能按時還款,就會損害自身信譽,繼而留下違約失信記錄。
其二,不利於年輕人的健康成長。輕易獲得消費額度進行預支消費,容易導致消費慾望膨脹,致使負債如同滾雪球一般積累,很多年輕人的整個生命都逐漸被“還債”所填滿,根本無暇在提升自身本領和技能方面投入精力,而那些不具備穩定還款能力的年輕人往往只能藉助父母親人的幫助,卻也因此給家庭帶來沈重的負擔。還有人不敢將事實告訴家人,無奈只得反覆借貸、積重難返甚至走上不歸路。
倘若放大視角,過度的非理性消費還不利於國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原因在於,當大規模的超前消費行為發生時,一種經濟上的“虛假繁榮”也隨之而來,這就會進一步導致廠商、政府與研究機構等對國民經濟的走勢與大眾的購買力有所誤讀,並在生產計劃、政策制定、調查研究的過程中得到比實際情況更加樂觀的結論。如此一來,產品過剩、借貸杠桿率高企等問題就會逐漸暴露,還可能因風險的不斷積累,最終誘發經濟危機。
以上種種,理應引起所有人的重視與警惕。
3
站在宏觀經濟的層面上看,促消費固然很重要,但必須清楚的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消費,而不是消費主義,更不是無止境的“拆東牆補西牆”。經濟的發展與個人的全面進步,從來都不該相互脫節或是背離。
正因為如此,當代年輕人樹立起正確健康的消費觀才顯得極其重要,而這可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比如:政府部門應發揮監管職能,學校應加強引導教育,父母應為子女樹立榜樣,等等。
這裡嘗試著給出三點建議,總共24個字,供各位參考:
第一,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有錢是花錢的前提,每個人的消費支出都應與自己的收入水平相適應,正如老話所說,“有多大本事就吃多少飯”。在此基礎上去倡導積極合理的消費才是上策。試想,如果一個人的月收入是3000元,那麼為了面子而花5000元請朋友吃大餐,或者秉承“交流至上”的理念而花1000元請朋友吃頓尚可的便飯,哪一個更合適呢?
第二,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要秉承“消費是為了滿足現實需求”的觀念,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去購買最合適而非最貴的那款商品。消費過程中,自己要有主見,盡量避免盲目地隨大流、追風頭,杜絕與他人攀比。
第三,知己知彼,謹慎消費。
誰都會遇到急用一大筆錢的狀況。此時,如果確實需要通過借貸手段來獲取資金,那麼至少應做到“知己知彼”,即考慮清楚自己是否能夠做到按時還款,仔細篩選市場上靠得住的貸款產品。一旦進入還款週期,應做好資金配置與支出規劃,從而在確保自己信用記錄的同時,不給家裡其他人添麻煩。
臨近尾聲想說的是,“買買買”絕不是滿足精神需求的唯一手段,年輕人更應該通過讀書、運動、旅行等其他方式來充實心靈,開拓視野,而這些,也是實現個人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
畢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勤儉 持 軍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楊德昌導演逝世十四週年,對於他,已無須談論太多,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看那些電影,去看他鏡頭下的臺灣,以及臺灣的種種具象的、抽象的、冰冷的、紛亂的人事物,推一本書《再見楊德昌》,然後,推他所有的作品 ——「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We are luckily unlucky.)」
⠀⠀⠀⠀⠀
⠀⠀⠀⠀⠀
以下非建議順序,單純列出幾部,先來看《#青梅竹馬》。
⠀⠀⠀⠀⠀
吳念真說:「其實楊德昌有一核心主題:時代變革中,人在其中的生存到底適不適合?孝賢扮演的角色是在迪化街賣布的,正尋求一種轉變,思索要不要到國外做生意,但受限於個人認知或本身的性格,註定會受到挫折。有一場在 Pub 的戲,那些知識份子在講些無聊的笑話,對方聽到他是賣布的,不屑的態度溢於言表。阿欽也是被時代所犧牲,他年輕時候是打少棒的,後來少棒沒了,他也就完了。
⠀⠀⠀⠀⠀
有一天,我去天水路找朋友,看到一個傢伙在賣甘蔗汁,他竟把攤子整個推到路上來賣,警察前來驅逐,他不肯挪動,警察無計可施便走了。那個攤子上掛了三張照片,都是他跟蔣經國握手的畫面。出於編劇本能,我就去跟他聊天。他說,他從中學時代就被抓去練拳擊,成為國手,有一年,準備赴加拿大參加奧運,但那年加拿大已經和中國建交了,竟拒絕台灣代表團入境。台灣大隊人馬在日本等簽證,等到最後仍然沒能參加。回來後,他就去當兵了,退伍之後,什麼都不會。他說:『我要生活啊!我為了國家這樣練拳擊,練到最後也沒有機會!』那張照片就是他參賽前受蔣經國召見所拍下的。他覺得國家沒有照顧他,他這一輩子都毀了。
⠀⠀⠀⠀⠀
我把這個故事講給楊德昌聽,他覺得很有意思,後來還很高興打電話給我,說:『我們應該把這個弄出來,我已經想到題目了!』他常這樣,劇本還沒想之前,想題目、想海報、想工作人員要穿的 T 恤想得很高興,像小孩子一樣。他講了一個題目我覺得很棒 ───《業餘生命》。亦即三十歲之後的生命全是業餘的,因為生命在此之前已經過完了。以演藝界的人為例,可能三十歲之前所有掌聲就已經得光了。《青梅竹馬》裡,阿欽那個開計程車的角色基本上就是業餘生命,是一個挫敗的人。
⠀⠀⠀⠀⠀
你吞不吞的下那口氣?會否覺得自己被虧待?」
⠀⠀⠀⠀⠀
⠀⠀⠀⠀⠀
接著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楊德昌導演刻劃著純真的失落、道德的崩毀與理想主義者的殞逝,那時候的人們極其壓抑絕望、迷惘挫敗,無力改變現狀的父母將一切希望放在孩子們身上,用功讀書成為唯一一條出路,不安瀰漫的社會氛圍似乎一觸即發,族群對立,械鬥滋事,然而始終沒有人死的像個英雄,只能活著見證自己變成一個惡人,變成一個被大時代殺死的恐怖份子。
⠀⠀⠀⠀⠀
因此在一則撼動社會的情殺案件背後,不只關注著 1960 年代的日常生活,同時掀開存在於社會新聞裡的人之價值,透過鏡頭探問著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一個毫無前科的高中生成為滿身血污的殺人兇手?帶有史詩氣勢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英文喚作「A Brighter Summer Day」,重點就在「Brighter」,有比明亮更明亮之處,周遭就有比黑暗更黑暗之處,手電筒光線所及成為光明與希望,也因太過刺眼只能看見一半的真相,其他陰影滿布的地方則彷彿更加混沌不清,潛伏一旁的暴力蠢蠢欲動,價值觀不停偏斜擺盪,無論大人或是孩子都難以在顛沛流離中想像未來的自己的樣貌。
⠀⠀⠀⠀⠀
小四澄澈而直接的雙眼於卡奇色制服堆裡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比起同齡的朋友他略顯沉默壓抑,臉上讀不出任何情緒,沒辦法真正融入不良少年的幫派核心,也沒辦法過著完全遠離紛擾的學生生活,不上不下的成績只能考上建中夜校,就如生於公務員外省家庭的狀況。張家的父母無可挑剔,媽媽勤儉持家,爸爸有自己不容動搖的原則,不但適時傾聽孩子的想法,為孩子據理力爭,也身體力行教導下一代做人必須光明磊落問心無愧,自己的未來要憑著自己的雙手決定。
⠀⠀⠀⠀⠀
直到警備總部的人登門將父親帶走的那一天,直到白色恐怖真正在張家掀起驚濤駭浪的那一天,一顆又一顆的大型冰塊靜置走廊,一疊又一疊的空白稿紙擺在眼前,以失去時間感的精神壓力呈現人們漸漸產生斷裂的過程,原來國家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我們的人生,原來個體的命運從來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原來過去深信不疑的公理正義都是滿紙荒唐言,比起貧窮,絕望才會真正讓人變得滄桑、憔悴、黯淡與不堪,只見他茫然盯著桌上的食物,卑微請求老師網開一面,再也抬不起頭面對如此踐踏人性的國家與社會。
⠀⠀⠀⠀⠀
舉凡善良、公平、正義等擲地有聲的名詞,並非有錢人的餘裕或底層者的嘲諷,也不是崇高空泛的道德標準,那些拚命守護的,就是為了下一代的目光與希望,往往等到事情發生了,才會知道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多麼深遠。Honey 不惜代價對抗、維繫小四最後一線理智的,都是小明,是純真與救贖的象徵,然而一句當頭棒喝「我和這個世界都是一樣不可改變的」,意志的斷裂巨大到再也無法挽回,不可以被人瞧不起,不可以被世界的醜陋吞噬,那一把短刀殺死了愛,殺死了過去的小四,也殺死了一切理想中的美好期許,時代將青春、信念摔得粉身碎骨,只留下了選擇在風中搖擺的草,殘破地隨波逐流。
⠀⠀⠀⠀⠀
⠀⠀⠀⠀⠀
而後看《#恐怖份子》。
⠀⠀⠀⠀⠀⠀⠀⠀⠀⠀
不安、疏離、壓抑、暴力、無解,交疊在楊德昌質樸且暖色調的台北日常恐怖之中,鏡頭下這群人困在無限循環、一成不變的日子裡,他們以為人生應該要有另外一種模樣,不缺物質的執意追求虛幻的精神生活,手頭不寬裕的以為擁有金錢便能迎來新的起點,是每位理想主義者不偏不倚走向憤世嫉俗,也就是恐怖份子的過渡期。
⠀⠀⠀⠀⠀
「在他鏡頭下的台北是一個很雜亂的、拼湊的城市,沒有統一的建築與美學。楊德昌有句名言:『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身為戰後這一代,我們經歷過台灣非常破落而貧窮的階段,早期又面臨戒嚴,必須反抗威權、反抗貧窮、反抗這個破敗的城市,由此給我們帶來力量。」
⠀⠀⠀⠀⠀
吳念真認為,臺灣最好的電影有兩部,一是楊德昌《恐怖份子》,二是侯孝賢《童年往事》。
⠀⠀⠀⠀⠀
在看似平靜的舊時台北,參差不齊的老舊公寓比鄰錯落,以槍聲劃破天際,也以槍聲劃下句點,三條故事線有條不紊地穿插、糾纏,慢慢收攏成一個故事,巧妙透過後設手法導向亦真亦假的結局。李立中和周郁芬一對中產階級夫妻,有潔癖的先生雖然收入足以餬口,但自私自利的他職場始終不順遂;婚後求子不得,足不出戶的妻子專注於撰寫小說,卻因生活百無聊賴而坐困愁城,無法突破寫作瓶頸,一日,一通匿名來電,讓她下定決心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改變。來電的就是位混血少女,也是楊德昌開始構思《恐怖份子》的契機,如實反應台灣當年美軍駐紮的時代背景,母親活在逝去的西洋老歌之中,年紀輕輕的淑安則與不良少年為伍,為了金錢成為行竊慣犯,長期遊走在法律邊緣。因一條故事線再衍生另一條故事線,又因另一條故事線而發展出另一個完整的世界,家庭寬裕的少年攝影師小強愛上內心虛構的神秘少女形象,拼拼湊湊出看似合理的故事,每個人看見了部分的真相,每個人也同時被蒙在鼓裡。
⠀⠀⠀⠀⠀
「什麼是虛構?什麼是真實?風一吹,照片中的人就變得零碎,彷彿她是拼湊而來的。整個城市也是一樣,這是一個拼湊的世界,每個人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並非真實的全貌。」
⠀⠀⠀⠀⠀
女孩凝視著自己的照片,照片裡的眼神斜斜盯著男孩的位置,男孩從那處望向了女孩,三個畫面在短短幾秒的剎那建構出抽象而立體的空間,似乎時而行走於夢境,恍惚置身於現實,台北就宛若一個庸俗沉悶、乏善可陳的夢,彼時是,現在仍是,人人嚮往自由,人人求而不得,無論你腳踏實地過日子,或是企圖與眼前困境對峙,都無可避免一步一步靠近背後的深淵。
⠀⠀⠀⠀⠀
「片中,大台北瓦斯球代表的是一個快要爆炸的東西,暗示著危險,楊德昌鏡頭下的城市好像都走在邊緣上,隨時會發生狀況,跟他的個性很像,因為他事一個很敏感、細膩的人,看什麼事情都覺得不太對勁。就像《一一》裡頭,洋洋喜愛拍人家背部,這其實貫穿了他所有創作,楊德昌在看人的時候,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面向。」
⠀⠀⠀⠀⠀
⠀⠀⠀⠀⠀
最後,我們看的是《#一一》,最喜歡的一部。
⠀⠀⠀⠀⠀
以婚禮開始,以葬禮作結,這些都是平凡無奇隨處可見的生活,也會發生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事,卻以溫柔的電影語言交織成文化背景之下的共同回憶與課題,在多年後依舊發人深省。簡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的代表性族群之一,也就是中產階級與中小企業,無須終日為錢勞心傷神,但人生不會因此而少些煩惱。爸爸 NJ 和幾名同儕合夥開創一間電腦公司,妻子敏敏是標準的家庭事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兩夫妻膝下育有正在就讀北一女的女兒婷婷,和八歲的兒子洋洋,這一家人面對小舅阿弟的婚禮的同時也面臨長輩的腦溢血昏迷,NJ 甚至在圓山飯店巧遇了初戀情人阿瑞。
⠀⠀⠀⠀⠀
這個壓抑的中年男子,幾乎可以說是吳念真的化身,NJ 的父親形象,也可於李安「父親三部曲」中清楚察覺,傳統定義中一家之主的特質,如此衝突而缺乏溝通的家庭樣貌,從不同時代、不同年齡層都能窺見父親威權角色與早期家庭結構的瓦解。努力撐起一個家的背後,也有我們未曾發覺的浪漫餘暉,是不是人總有一天都需要在現實生活與理想愛情之間擇一呢?
⠀⠀⠀⠀⠀
在 NJ 與阿瑞的日本、婷婷與胖子的台北交織成了愛情詩篇,此端是自己久別重逢的年輕歲月,彼端則是女兒摸索愛情的未知期待,彷彿換了一個時空,婷婷也經歷了爸爸曾經走過的路,只是可能在愛與不愛之間就這麼毫不留情地一分為二。生活在台北,任誰都曾去西門町看電影,任誰都曾踏過無數次的武昌街,任誰都曾獨自佇立在車燈閃爍的路邊拼湊破碎的心,任誰都曾在吵雜壅擠的世界裡備感孤獨。
⠀⠀⠀⠀⠀
《一一》是時代的縮影,從街道、天橋、紅綠燈平凡的日常畫面裡我們看到光陰流逝的證據,也感受著台北獨特的城市韻味。《一一》更是社會的縮影,每個角色在我們生活中都不陌生,有先上車後補票,也有發乎情止乎禮,有看似美滿的家庭,也有複雜紊亂的鄰居,有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的嘴臉,也有盼以真誠待人的無奈。
⠀⠀⠀⠀⠀
「誠意可以裝,老實可以裝,交朋友可以裝,做生意可以裝,那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是真的?」短視近利、投機取巧,許多企業奉行利益擺第一的宗旨,公司需要賺錢是天經地義,卻非以長久經營的角度思考,於現在的食安危機、黑心食品、詐騙猖獗、缺乏國際競爭力等層出不窮的問題上浮現,畢竟有所得的同時都必須付出代價,這些代價都將落在下一輩的肩頭上。NJ 憤而掛上電話,拒絕接觸公司決策,也許惱怒的不只其他人的反反覆覆,而是此類罔顧未來和台灣商譽行為,如此成就經濟起飛錢淹腳目的共業,之後則必須由洋洋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慢慢償還。
⠀⠀⠀⠀⠀
耐人尋味的名稱「一一 A One And A Two」,無論指的是兩個人、人與人,還是存在於每個角落的二元對立,也就是洋洋始終想捕捉的「後腦勺/看不見的後面」,都給人異常豐富的留白與思考空間,好與壞、對與錯、愛與不愛、真誠與偽裝、年輕與遺憾、喜宴與喪禮、送往與迎來,從楊德昌的鏡頭之下感受到的,是每個人看似互動密切又形影疏離的灰色地帶,更隱約透露出了一種反璞歸真的成熟心境。
⠀⠀⠀⠀⠀
⠀⠀⠀⠀⠀
(本文引述的文字除電影台詞外皆出自王昀燕《#再見楊德昌》一書。)
勤儉 持 軍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發源自台灣,大家所熟知的《三國群英傳M》今天在三創舉辦了總獎金高達一百萬的獎金爭霸戰。參戰的玩家們當然也全神貫注的投入,在208個隊伍互相廝殺後,冠軍爭霸戰由「瘋狂家族」與「勤儉持家」兩大軍團進行爭霸,最終「瘋狂家族」軍團以直落二的成績獲得勝利,帶回獎金與獎盃榮耀。
在「動力火車」演唱本次賽事主題曲「永遠不回頭」之後進行頒獎,而宇峻奧汀董事長劉信與遊
戲新幹線副總經理張益民上台致詞後,也和玩家相約在021年1月底趁著週年慶在台北電玩展與
玩家再次相會,同時也宣布將與全聯PXGO!進行合作,即將帶給玩家們許多回饋後畫下句點。致
於往後還會有甚麼令人興奮的消息,就請鎖定電玩宅速配頻道,我們會帶給玩家們第一手的消息
囉!
(C)USERJOY TECHNOLOGY CO, LTD.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勤儉 持 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老甜媽咪手繪私房造型饅頭」介紹
訪問作者: 王甜芳
內容簡介:
自從當了媽媽以後,隨著時間過去,我好像漸漸地,沒有了自己。
某天在朋友家,第一次摸到麵團,這觸感…好像黏土?
基於好奇心我開始大量的嘗試,冒險的探索著未知,
什麼都不會的從學習揉麵開始,每天趁著孩子睡著之後才開始屬於我的練習。
日子一天一天過了,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如同魔法般的夜晚,
嘗試、失敗、嘗試、失敗,
某天夜晚終於…初嘗成功的喜悅!
我興奮地搖醒丈夫與孩子,
當孩子看到我第一次的作品,
兒子的笑臉,我現在都還深深的記得。
「這是一本充滿魔法的療癒食譜,它照耀了我的心,把我從深淵中拉出來。」
我太幸運,在這種時刻遇到了饅頭。
那些無處訴說的思緒、苦悶、心慌,
都在孩子那瞬的笑容中化為烏有。
這本書,希望大家用輕鬆愉悅的心情閱讀它~
它是我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也是我真心想回饋給大家的寶物。
用充滿炙熱情意的手繪食譜,燃起手做熱情!
就算是職人,也有所謂的「新手時期」
並非科班出身的我,是在因緣際會下才開始做饅頭的。
這其中數不清多少次的失敗,
一 次 都 沒 有 擊 垮 我。(…大概吧?)
從懵懵懂懂,到現在的獨立開店接案。
接下來,要與你/妳分享我「失敗」的路程。
PART 1、饅頭的故事,所有關於「做好饅頭」的大小事,都在這個單元中。
精心製作了了每個步驟的精華解說,用一貫的熱血與不服輸,把我所有慘痛失敗的經歷,都化成句句叮囑,融入文字。
PART 2、一起做饅頭,深深相信「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這句話。
「饅頭是有生命的」當我們觸碰它、看它發酵長大時就可以感受到。
本單元循序漸進的準備許多可愛的小饅頭與大家相見;
有用模具就可以製作的「No.1微笑小星星」,
萌到捨不得吃下的「No.7可愛柴犬饅頭」,
日本料理師傅精心製作的「壽司系列」,
走在路上保證詢問度破表的「卦包系列」,
神明誕辰怎麼少的了它?快來朝聖「神明系列」吧!
作者簡介:王甜芳
從小就是個充滿想像力,愛畫畫的女孩。因為父親過世得早,加上母親生病,所以很早就出社會工作,沒有機會在自己的天賦上發揮跟學習,直到當了全職媽媽後,因為勤儉持家,加上剛好有一陣子有許多食安的問題,為了讓老公小孩可以吃得安心,因此開啟了烘焙之路,在做饅頭時想著如何讓饅頭好吃、好看,同時又用天然食材製作,並保有口感與色澤,從此對造型饅頭產生了密不可分的情感。
不管是漂亮、獨特的成品,還是失敗、有趣的作品都會放在各大烘焙社團,與廣大的烘友們分享。成功的作品常讓大家驚喜甚至是驚豔;失敗的也常讓人會心一笑,充滿歡樂。無論是哪一種都讓大家跟自己有滿滿的正能量,在這樣越做越有衝勁的創作之路上,也重拾畫筆,把兩者結合在一起。
無論是畫出來的,或做出來的,都讓人感到非常的療癒舒服,就跟本人一樣充滿著正能量。在此感謝廣大烘友的敲碗期待,因為你們才有了本書的誕生。
感謝,
感恩,
感激。
老甜媽咪造型饅頭創始人
老甜媽咪手繪烘焙食譜實驗室創始人
作者粉絲頁: 老甜媽咪手繪烘焙食譜實驗室、 老甜媽天然手工造型饅頭
出版社: 上優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勤儉 持 軍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最近常在新聞上看到,海洋堆滿塑料廢棄物,鯨豚胃裡塞滿塑膠而喪命的消息,因此塑膠類製品被環保人士認為是,傷害環境的大兇手。
但其實當初發明出塑膠的初衷,是為了拯救地球,因為那個年代大部分購物用的都是用布袋或是紙袋,那這種袋子其實製造成本反而更高,而且紙袋通常只能使用一次,所以當時的一位瑞典工程師圖林,他就發明了便宜、輕巧、又耐用的塑膠袋,希望能夠解決這種「用過就丟」的問題,不過卻沒想到現在塑膠袋卻被濫用。
塑膠袋、紙袋、還有布袋,到底哪個比較環保,其實不一定,因為這些都與它的使用次數有關,相對一次性的塑膠袋,這些紙袋、布袋其實在製造的過程裡面,是比較不友善環境的,因為它在製作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砍伐樹木等等,其實碳排放量不會比塑膠袋還要少,而且這些紙袋布袋必須要「重複使用」才能達到環保的功效,根據英國的研究數據,一個紙袋要使用3次以上,棉布袋要使用131次以上,才會真正達到環保的功效。
目前塑膠袋的主要問題其實是「回收率」和「重複使用率不足」。根據聯合國數據指出,塑膠袋每年的產量高達1兆多,但卻只有9%真正被回收再利用;因此,不管是使用塑膠袋或其他的替代品,只要重複使用率和回收率太低,都會對環境造成傷害,單純禁絕塑膠袋並不會從根本的拯救地球。多重複利用收納袋、以此改變生活習慣,才是環保的關鍵。
大家一起來向阿公阿嬤學習「勤儉持家」的精神,多多利用現有的東西,一起拯救地球。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https://www.tukuppt.com/sheji/ppt-wohewdzgpptmb.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