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照顧好自己的能力,勝過留遺產給他
兩個兒子第一次沒跟家人過夜,都是在幼兒園大班時。那一天,要夜宿學校。放學回家後,讓孩子洗好澡,帶一樣菜,再送孩子去學校,晚餐及過夜。
長子的適應能力挺強,並不讓人擔心。但是陪幼子睡著後,確實讓人輾轉反側,無法成眠。我會想著孩子們現在在做什麼?睡了嗎?有沒有人哭鬧呢?
其實,隔天長子跟我分享的細節,已被歲月稀釋,而顯得模糊。但是卻忘不了,他說得眉飛色舞的神彩。那夜裡的校園探險,早晨的飄渺雨露,讓他的眼中,不停的閃爍著發亮的光芒。那一閃一閃的光芒,讓他不在媽媽身邊時,也有能力與勇氣,去照亮他,探索新的世界的路。
孩子,一直都比大人勇敢的。他們好奇又著急的想向世界到處探索,常常是大人捨不得放手,或是大人還沒把孩子教好,卻又焦急的把孩子推出門去。
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放開孩子的手,父母才可以比較放心呢,有一些指標,可以做些參考。
一、孩子可以離開主要照顧者半日以上,就可以入學
現代人生養少,孩子在兩三歲就送去幼兒園的比率很高。讓孩子跟年齡相近的人相處,是很好的學習,只是比較容易感冒,父母要更注重孩子的衛生習慣,特別是現在防疫時期,把自己的健康照顧好,保持社交距離,是全民的共識與責任。
二、孩子會基本的加減,就可以教他自己去買東西
買東西,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最遲,也應該在孩子念小學中高年級時,就要訓練。我的兩個兒子從小二小四結伴開始,就可以幫忙去買指定的東西。
當孩子學會自己去買東西,就像是擁有了跟陌生外界產生連結的基本功。
三、孩子會自己收拾行李,就可以參加過夜的營隊
現在寒暑假,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營隊都有,有的要過夜,有的不用。孩子可以自己收拾行李,有能力照顧自己,就可以參加口碑良好的過夜營隊。
親子分離過夜不單是父母會擔心,孩子也難免焦慮。但孩子遲早要獨立生活,從團體過夜慢慢訓練,孩子就比較知道要如何打理生活。
四、孩子在高年級就可以學煮飯炒菜料理食物
現在在高年級,有些學校會出作業,要學生跟家人學作一道料理。這樣的訓練,既生活化也實用。我有一個朋友,在孩子中高年級時,就教他們料理食物,現在下班回家,分別在高中、國中就讀的孩子們,會輪流煮好晚餐,跟家人一起享用幸福。
有能力餵飽自己,不管是要自己去買還是自己煮來吃,這都是要活下去的基本能力。
五、孩子明白尊重身體界線的重要性,可以陪他探討愛情的奧祕
愛情,是宇宙最變幻莫測的情愫,似懂非懂的孩子,自然也好奇又嚮往。特別是現在戲劇節目的推波助瀾下,很多孩子在童年就情竇初開,父母要及早給孩子正確的情感教育。
在青春期初期,荷爾蒙還不受控制時,一對一的談戀愛行為,顯得太過狹隘與冒險。
孩子應該多交些朋友,不要太早把自己送入,超過兩人就顯得擁擠的愛情世界。
孩子必需知道,十六歲以下的孩子,身體受法律保護,不能逾越身體的界線。二十歲以下的孩子,父母還可以行使親權要求賠償。總之,在二十歲以前,不要超過身體的界線,是保護孩子身心安全,比較穩當的作法,這些議題要跟孩子認真的談談。
六、孩子有基本的外語能力和法律常識,就可以單飛去國外
國中小學的孩子,如果要出國念書,不是有家人隨行,就是在外國有親人照顧。但是,如果是高中年紀要出國念書或旅行,請先教會孩子的溝通和自保能力,並且,讓孩子擁有法律常識。
現在的孩子發展,其實也呈現M型化,父母放手的快,孩子在高中,就有人在海外當國際志工,服務窮困的國家,增加自己的視野和人生閱歷。父母不願放手,或是孩子不願離開,即便念到碩士、博士,也沒投人就業市場,在家啃老。
曾經有個社會新聞,一個女生大學畢業後,從來沒有工作過,她的網友藉著要幫她介紹工作的名義,騙取了她已逝的父母留下的大批土地,直到她姐姐在辦理土地過戶時才發現。父母留給孩子萬貫的家財,不但沒能保證孩子的幸福,甚至會淪為歹徒的覬覦對象。
與其留給孩子錢財,不如讓孩子擁有養活自己,照顧好自己身心靈與回饋社會的實力與能力。現在網路資訊流通快速也易於取得,孩子透過自學,很多能力甚至都超越父母,父母要用更開放與包容的胸襟,多讓孩子進行探索與嘗試。
社會充滿了誘惑,對單純的孩子來說,既像糖果也像毒藥,孩子可以怎麼保護自己呢﹖這需要父母常常分享與分析各方面的資訊,讓孩子多知道一些,當遇上狀況時,可以多一分冷靜來思考與應變。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創造的奇蹟。每個孩子,也一定會有自己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父母要引導孩子,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與亮點,讓他可以獨立生活,回饋社會。不要只想把孩子綁在身邊。我們可以照顧孩子長大,卻無法確保孩子一生的幸福,唯有放開孩子,讓他自己去碰撞與開創,他辛苦與認真開墾出的天地,他才可以體會與珍惜,自己生命的獨一無二與難能可貴。
延伸閱讀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同時也有20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四千萬留不住夫妻情 她偷吃低收男內幕震驚社會 👉https://youtu.be/aDhvb0TMJdM 中秋烤肉天人永隔 洪素卿勸別輕忽這件事! 👉https://youtu.be/8g1LTRtY3_s 20年來節目首度沉默 她的一席話震撼鄭弘儀 👉https://youtu.be/nb02CK...
包容 社會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田野工作(fieldwork)是人類學研究方法的核心。隨著「做田野」成為學校社會科學領域乃至業界諸如市場調查分析與使用者經驗研究等範疇時常見的詞彙,田野裡人際互動與社會關係的建立與經營之道成為重要的議題。在 新作坊 的這篇文章,帶我們看到,進入田野後產生的不只是「約訪」、「做訪談」的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關係。對於與當地人接觸互動如何「觀」與「察」以蒐集觀察田野調查資料與分析,生活日常「聊天」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一直往學術社群中走去,人類學逐漸不再是大家沒聽過的神祕概念,但「聽過」仍是基於某種既定印象,例如「人類學家不寫paper,只寫小說」。也經常有人說,我們做研究的時候不像在做研究,沒有穿著白袍、沒有使用結構嚴謹的問卷、沒有拿著高科技儀器(頂多就是相機、錄影機、錄音筆),通常只有一本筆記本、一支手機、或什麼都沒有,好跟「報導人」(研究參與者)好好聊天,或一起從事他們正在做的事。
事實上,「聊天」這個與人群互動的方式,並非專屬於人類學學門,但民族誌式田野工作中的「聊天」,確實有其特殊功能與邏輯。人類學家/田野工作者以自己作為「研究工具」,用「聊天」創造一個符合真實人際互動的情境。
...
我們經歷了一個「建立關係」的過程,包含共食、共飲、共作(例:下田),及生命禮儀的共襄盛舉(例:慶典)與陪伴(例:喪禮)。其中,「聊天」串起了這其中所有的人際互動。大家圍坐分享食物、飲料,一邊暢聊的場景是部落中最日常的活動。在幾次這樣的場合上,部落長輩對我說:「妳想問什麼就問吧!」他們知道我「研究者」的身份,怕「浪費我的時間」,和藹地建議我善用時間蒐集資料,但這並非我出現在那些場合的本意。某一次我回應:「今天是想來陪大家聊聊天、聽聽故事,也學習大家重視的事,沒有特別要問什麼啦!」長輩們聽完後,表示認同與覺得受到尊重,有人直接說:「這樣說就對了。」
...
在剛進入田野的階段,很多時候「聊天」的用意並非獲取研究資料,而是傾聽報導人希望訴說的個人想法、故事、日常生活遭遇的困難、想吐的苦水等等。報導人與田野工作者的關係,到後來往往不僅止於研究者與被研究者,而是在真實的人際互動中找到連結。臺東大學團隊到部落參加喪禮時,我們往往跨越了「研究者」或「觀察者」角色,到場的目的不是記錄,而是致意與陪伴,希望為喪家帶來一點走過悲傷的力量。
...
臺東大學團隊藉由「聊天」接觸部落不同群體,逐步拼湊出部落生活的樣態。倘若沒有這些深入、個人化的連結,很難真正掌握田野地或研究社群的脈絡,也難以找出應該被討論、卻易被忽略或被認為是不足為外人道的議題。因此面對報導人的信任,田野工作者有保護他們的義務。若「聊天」的內容成為研究資料,對其之保存與使用將份外謹慎。
...
經由多次聊天,感受出部分部落成員對於外來者跑來學走他們的文化與知識未必有好感。他們更想知道的是,這些(似乎)握有更多文化、社會、經濟資源的學者可以對部落有何貢獻?同樣地,對話過程中發現,「共學共作」、「把主體性還給部落」等希望凸顯部落話語權與能動性的論述,也不必然獲得部落一致認可,反而有聲音期望我們帶著明確目的或問題意識,直接告訴他們該做什麼、怎麼解決問題、如何有成效。
此種情況下,「聊天」被理解為田野工作者們還在不清楚狀況的階段。我們認為釐清「他們想做什麼」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但他們期待的是我們提出「我們想做什麼」。因應這些反應,田野工作團隊持續與眾多不同年齡、立場、背景的部落成員溝通、討論,藉此聽見不同聲音,也讓不同群體覺得受到尊重,增加計畫的公共性、正當性、參與度、包容度。田野工作者們長期在部落走動,參與各種日常生活中非正式的互動,不急著解釋或提解決方案,而是傾聽部落說出自己的看法或提案,讓他們慢慢感受到誠意,並理解我們工作的步調與邏輯。雙方已逐漸磨合出共識,而這場「聊天」馬拉松還會繼續。
(引用自:https://www.hisp.ntu.edu.tw/news/epapers/86/articles/314)
包容 社會 在 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年的教師節,我收到了一份相當感動且珍貴的禮物,它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老師的重要價值為何。
每年的9/20,臉書的動態回顧總會跳出這張,堪稱是我教學生涯中,會永遠熨在心頭上的一頁:
「鳥夫子:謝小純愛🐦老師,謝謝妳欣賞我。」
這是一個小二時從美國學校轉來我們班上的小女孩,英文比中文好的她,剛來的時候話不多,總是安安靜靜地觀察大家,很是獨立自主。
才來到我們班20天,連注音都還不熟的她,竟然努力地用國字在聯絡簿寫下對老師的感謝與心意,每次看到這頁,總讓我瞬間熱了眼眶。
其實我早就想不起來是因著哪些事情或細節了...但原來,孩子已如此細膩地收進心裡。💗
這讓我時時提醒自己的工作有多重要,發自孩子內心的愛,與真摯的回饋,比起什麼教師評鑑或獎項,都要來得更深刻動人。 : )
Children may forget what we said,
children may forget what we did,
but never forget
"how we made them feel"...
──────────────
大家以為故事就到這裡結束了嗎?還沒~今年得知了新發展。當年8歲的她,今年已經是18歲的大學生了。(哇!一轉眼這張照片已經十週年了🎊)
以前還在教育界時,很謝謝學校能讓我長期帶低年級(小一新生),我覺得能成為小小孩進入國民教育階段的第一個啟蒙教師,是一件非常重要且美好的事情。#我看重我自己的身分與工作,#是因為我知道教育會影響一個孩子多大。(所以工作上遇到惡待孩子的大人,真的會讓我很生氣啊😡)
但再怎樣,最多也就是帶這孩子兩年。每次看著孩子小小的臉龐,我總是會想著好奇著:
🤷♀️他們長大後還會記得小鳥老師教給他們的東西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或哪些事情呢?🤷♀️我有沒有機會看到孩子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不知道有沒有老師也曾跟我有過同樣的想望?
還好我很幸運的是,因為後來跟很多家長們都變成好朋友甚至手帕交,都有在保持聯繫,所以一直都能夠follow孩子國高中的情形,甚至上大學到出社會。在教師節前夕,我剛好知道了這個孩子的近況,讓我深深感動不已。
純今年暑假去美國紐約念一所很不錯的大學了,這學校的中心思想就是─#Meliora,這是一個拉丁語形容詞,意思是Better/更好,也就是期許學生能 #貢獻自己讓社區更美好。💗
這孩子的申請論文寫道:她以後要成為 #為正義發聲的律師,未來夢想是當criminal justice的律師。(但媽媽想到還沒買房的 邱顯智,一直有點擔心孩子當人權律師會窮苦潦倒XDDDD)
這孩子還做了很多關於正義的事情,像是去法扶當翻譯志工,幫了很多被雇主欺負的菲籍勞工,她把她看到的被欺負的不公義的案件都寫在申請論文裡,學校看完後給了她非常多的獎學金讓她留下。(最後我學生跟備取的柏克萊說掰掰)
媽媽提到,這孩子有問她是幾年級去唸中文學校的,媽媽問她為何要寫這個,她才說要寫小鳥老師。她在論文中寫著:
#第一個教她中文的老師讓她學到欣賞跟包容不一樣的人是Meliora的step_one。還提及她在法扶實習,第一個中文老師教她包容他人,後來她在學校創了校刊社,第一刊就紀念美國女性大法官金絲柏格。
「妳的一點點的付出🌱,都有長成大樹喔!🌳給純兒人格注入很正向的影響,小小孩真的都記得。」媽媽這樣對我說,隔著手機螢幕那一頭的我,眼淚早已流到不行。
教育,就是一個 #用生命影響著生命的工作。
福祿貝爾說過「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嚴格來說,我其實只有教這孩子一年而已,而且當年那個班特生很多狀況也很多,我自己常累到掛急診,沒想到那一年竟然會帶給這孩子如此深遠的影響,到18歲還記得。
感謝神讓我有機會在十年後的教師節前夕得知這件事,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覺得教育是我的天命的原因。即便後來當了議員,教育跟孩子,永遠都是我心裡最牽掛的一塊。
親愛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會想跟大家分享這故事,是因為我想讓大家知道,當老師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但又格外有意義的事情,雖然我們也是人,也有軟弱或情緒,但千萬不要小看或輕忽自己的言行對班上孩子的影響力。
我記得我當年來到陽光,創校的林碧霞校長曾這樣勉勵全校教師:「讓我們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這句話讓我深深刻在心裏了…
後來的思玎校長也常說:「孩子有一百種語言,我們大人是否能有一百種理解的眼光?」「每個事件都是教育的一道光。」懂孩子的尤魚主任說:「愛,就是輕柔地引導孩子回到他自己。」我因著追尋教育夢來到新竹,展開十年教育生涯,在十年後的今天,還能領受到出於孩子的美好回饋,這真的比什麼獎都讓我來得有成就感。
這正是教育迷人之處,祝福每位老師,教師節快樂!💐
還有雖不是老師,卻為著許多重要教育工作努力著的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謝謝🙏💗
#這是會永遠熨在心頭上的一頁
#看著看著會掉淚的
#第一個叫我鳥夫子的孩子🐦
#看見孩子的光是多麼地重要
包容 社會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四千萬留不住夫妻情 她偷吃低收男內幕震驚社會
👉https://youtu.be/aDhvb0TMJdM
中秋烤肉天人永隔 洪素卿勸別輕忽這件事!
👉https://youtu.be/8g1LTRtY3_s
20年來節目首度沉默 她的一席話震撼鄭弘儀
👉https://youtu.be/nb02CK3246g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0:54 賺得少卻過爽爽 老婆就像吸血蟲?
12:00 太太買衣堆滿屋 先生要能包容?
14:37 老公花十幾萬買輪胎 太太可以接受嗎?
17:04 娶好吃懶作的水某 是災難的開始?
22:40 交往六年還看不清對方 誰的錯?
23:40 為了專心當賢妻 太太像老公遞辭呈!
28:13 很會賺的女生 不婚更快樂?
29:38 幫女友逃離水深火熱 自己卻跳入火坑!
35:12 為買包鬧輕生 男友借錢滿足網美女友!
38:22 不用工作當專職貴婦 何樂不為?
39:53 七十幾萬元學費 要分期付款還爸媽?
42:40 買給孩子的新婚房 賣掉賺錢算誰的?
50:50 給爸媽的孝親費 要得到另一半的同意嗎?
54:16 嫁給命理師?女方父母超反對!
58:41 當成投資?幫員工辦豪華婚禮又買新房!
01:03:10 老公性需求大 太太不配合就沒生活費?
01:05:24 從這些特徵 看出對方的金錢觀!
每周一到周五晚上10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wJ5uLqJHKU/hqdefault.jpg)
包容 社會 在 温軒宇 godboy23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詞/曲/混:godboy23
編:PREMISE
有一些wordplay 你們可以從歌裡發掘會心一笑
我在寫的時候覺得自己想到這些挺白癡的哈哈哈哈哈
不過認真說
以往很不一樣的地方是有開效果器(auto-tune)
不算是我的強項但是未來可能會變另一種強項?!
還蠻爽的啦~
這樣一首一首慢慢不一樣的感覺
有種慢慢level up的爽感
歌詞:
crazy crazy
容量超載別再問我任何問題
如果想要跟我對話請你先把思想升級
Burning 你的廢話聽不到你的回答
你的行動別再拖沓回話像是在打太極
你最好 繼續那不切實際的美夢
帶著嫉妒的眼神對一切都感到狠美送
這個反社會的社會人格送給你的美送
反正社會中成功多半是因為迎合大眾
這個天外有人
更外的天還有神
所以得先安個魂
認清自己就是粒微塵
時間線是時間線
是線狀環狀還是面
不同正反兩面意見
總有不同說法看點
you fool
大多數的認同叫偉大
但大尾的大偉哥吃了偉哥也能大
瞎雞巴的亂講叫演講
那就演一齣雙方討好的戲說個謊
心裡的想法
是人生的籌碼
那價值的存在
是是還是否
鈔票一大把
是橫行的代碼
那秩序不存在
是是還是否
金錢的誘惑使你去追逐
是富有又或到頭是虛無
貪婪是劇毒 貪婪是劇毒
慾望又使你去行動而背負
那麼多意見你囂張的氣焰
我多包容都可以被你踐踏
荒唐的戲院當觀眾不記怨
這門票錢你還要叫我嚥下
越退讓越膨脹你踩在我頭上
你罪狀N次方變無限大
聽不懂聽不懂 你廢話
裝不懂裝不懂 你被罵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ETS-4eVBaQ/hqdefault.jpg)
包容 社會 在 台灣熊蓓兒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高雄的壽山最有名的就是成群的台灣獼猴
但是跟武陵農場一樣 常有人猴衝突發生
蓓兒那天親眼看見有人拿空氣槍射猴子😭😭😭
這是非常非常不對的行為 希望大家都能設身處地
猴子跟人 跟世界萬物一樣 都要吃要喝
人類自古也是從採集社會開始演化
現在猴子做的事情 只是基本的覓食 不是偷 不是搶
畢竟人類佔據了他們的原始棲息地
要避免人猴衝突 請避免在猴子面前打開食物 也不要有挑釁的行為
人類爬山 猴子生活 大家彼此尊重包容
如果這世界上的動物繼續絕種 人類終究無法自行生存下去
#壽山 #台灣彌猴 #柴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4ac6WwwwS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