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不合時宜?地理觀更重要!」
我國的首都在哪裏?立法院二樓一幅 #標註首都為南京 的大型地圖近日引起關注,有立法委員認為不符合現實,應該盡快置換,而昨天傍晚也有媒體記者詢問虹安的態度。
我想,大多數人直覺上會認為首都就是 #臺北市,但其實目前的憲法與法規中都沒有規定「首都」的所在地,客觀的現況應是「中央政府所在地」位於臺北。而地圖上標註首都位於南京,自然是因為過去複雜的歷史遺緒與今天的政治現實有所落差。
有意思的是,地圖有時需要反映「現況」,有時卻也做為「歷史性的展現」或「政治上的宣示」。例如,#日本 外務省使用的日本地圖,同樣也把有主權爭議但實際控制的釣魚台、與俄羅斯共同控有的北方四島及南韓控制的獨島納入,相信多數日本國民也不會主張有誤導或要更換。
當然,回到我國的例子來看,憲法主張和實際治理的範圍落差確實較大,但至今也仍未修憲放棄對「大陸地區」的領土主張。所以,如果要更改地圖,可考慮以注重「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的方式標示,這是我們目前的法定用語;或是訴諸憲政層次,透過已經成立的 #修憲委員會 提出修憲,通過後再由立法院修法的方式處理。
此外,如果真的要討論地圖是否符合現狀,其實更該關注的是 #地圖的製圖法。我們現在慣用的「麥卡托投影法」(Mercator projection)其實過度放大了高緯度地區的面積,如格陵蘭其實只有澳洲的三分之一,俄羅斯則只有非洲的約三分之二。
如果立法院要更換世界地圖,除了「首都在哪裡」的常年政治議題之外,也應納入科學思維,考慮採用不同的投影法所製作的地圖。
畢竟,最重要的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與作為💪,這也才是決定我們在世界上位置的真正關鍵!
#地圖啊地圖誰叫你在立法院
#製圖法與地理觀也需要關注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北方 四島 面積 在 黃欽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勢力重分配,關鍵在東亞,台灣怎能缺席?
四天連假,除了回家探視父母、沿著基隆河騎車之外,其餘的時間幾乎都在讀書。從1983年赴韓至今,研究東北亞局勢一直是我個人的興趣,而隨著經驗累積與中國崛起,對於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產經環境變化也深有所感。但相較於日本、韓國對於國際情勢的深度理解,並嘗試建構因應體系,台灣似乎無動於衷,「矇」是台灣最貼切的形容詞。
東亞四大熱點包括朝鮮半島、東海、台灣、南海,台灣位居關鍵地位,也事關未來生活模式的選擇,但台灣人似乎是鴕鳥心態,對於大局的變化視而不見。這幾天中俄軍艦幾乎同時前進釣魚台,這是非常關鍵性的變化,但台灣媒體卻將重點放在幾乎「毫無意義」的洪素珠身上。沒有人探討「釣魚台在美日安保條約」範圍之內,而與俄羅斯爭議多年的日本北方四島卻不是。
當台灣津津樂道太平島是南海第一大島時,台灣也沒有人討論,面積只有0.46平方公里的太平島,南海第一大島的地位早已經被永暑礁、美濟礁等人工島嶼所取代,這兩個島至少都有2.8平方公里的面積。
中國大陸帶給鄰近地區最大的壓力,除了以國家資本扭曲的產經條件之外,中國在政治、軍事上的潛在威脅,更讓所有的亞洲國家芒刺在背。此外,稱霸全球一、二十年的韓國造船業風雨飄搖,背後的原因與後續影響,都不會只是表面上的裁員,韓國造船業只是骨牌效應的開始而已,台灣如何因應呢?
北方 四島 面積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俄式矛盾… 地越大越不安
【聯合報╱郭武平/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嘉縣大林)】
2014.09.02 01:59 am
在烏克蘭危機聲中,俄羅斯總統普亭兩度提及「新俄羅斯」一詞:一次是今年四月俄國兼併克里米亞半島後,他稱克島本屬帝俄時期固有的「新俄羅斯」版圖,暗示兼併是正當行為;八月廿八日,普亭又稱烏克蘭的親俄民兵是「新俄羅斯民兵」。此外,八月卅一日,普亭在第一頻道國家電視台稱,談判應不限「技術問題,還應討論烏克蘭東南部社會與國家地位的政治組織問題」。普亭提出「新俄羅斯」和「國家地位」的概念與心態,讓美歐西方國家解讀為支持烏東民兵獨立,引起全球尤其是東歐人民一片擔心與熱議。
普亭為何視烏東地區為「新俄羅斯」,這應從俄國歷史來解讀。
回顧俄羅斯歷史,打從西元九世紀起,在現今烏克蘭首都基輔建國之基輔羅斯(Kiev Rus),就是俄國史上第一個國家名稱,但無論是烏克蘭或俄羅斯皆將基輔羅斯視為自身民族國家的起源。因此,對俄羅斯人而言,烏克蘭就是「小俄羅斯」。
俄國歷史中首度出現「新俄羅斯」一詞,是在十八世紀中下葉,當時俄國凱薩琳大帝征服鄂圖曼帝國,通過兩次對土耳其的戰爭,把俄國的西南邊界從第聶伯河擴張到德涅斯特河,涵蓋目前烏克蘭鬧獨立的頓內次克省和部分盧甘斯克省,其他如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省、扎波羅熱省、米古拉耶夫省、科爾松省、敖得薩省和克里米亞等地區,當時俄國將這些黑海北岸大片土地,改稱「新俄羅斯」。直到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帝俄瓦解,俄國才失去控制權。因此,將烏東地區與「新俄羅斯」、「國家地位」聯繫起來,的確讓人有兼併或鼓動獨立的聯想。
雖然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可夫發表聲明解釋說,普亭總統是呼籲烏克蘭內部進行包容性談判,通過會談確定基輔與東部地區之間的相互關係,而不是呼籲給予「新俄羅斯」地區以國家地位。但國際觀察家以克里米亞的前車之鑑,仍難解懷疑的眼光。何況外電報導莫斯科街頭已有數個版本的「新俄羅斯」地圖在流傳。
從今年初烏克蘭事件發生迄今,普亭對俄羅斯國家核心利益的底線,應已很清楚呈現在世人眼前,那就是不容美歐西方國家染指前蘇聯時期的勢力範圍。普亭上任迄今,一心一意想打造一個強大俄羅斯,恢復往日大國聲威,他的名言:「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言猶在耳。
俄羅斯立國雖有千年,但三百年前俄國領土範圍還只侷限於烏拉山以西的歐俄部分,從彼得大帝西化改革政策之後,領土疆域才快速擴張。主要是俄國歷朝歷代主政的沙皇,都能秉持先皇遺訓,向有水草陽光地帶發展。三百年來,俄羅斯已發展成為全球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雖然今日俄羅斯擁有全世界最豐腴龐大的土地資源,但仍不放棄任何周邊的地緣戰略緩衝帶,一九二○年代鼓動外蒙古脫離中國獨立;二戰後迄今不放棄日本的北方四島;以及對喬治亞、烏克蘭等獨立國協國家「勢力範圍」之爭,這就是俄國國家發展的「矛盾性」特徵,擁有越大的領土卻越缺乏安全感。
從戰略緩衝帶之建立,來解讀普亭口中的「新俄羅斯」,或許更能掌握其心中真正的想法。
【2014/09/02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