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が日本旅行が楽しいと感じる本当の理由】
我是住在台灣7年的日本人.
這7年我有去過很多台灣地方.
每個地方有不同的特色, 文化, 民族性, 美食.
在台灣旅遊玩得真開心.
不過這7年一直聽到台灣旅遊不划算, 日本旅遊才划算的網友的意見.
常常看到台灣觀光旅遊被瞧不起的樣子.
對我來說這狀況有點好奇的.
為什麼很多台灣人覺得日本旅遊比台灣旅遊很好玩.
這幾年我一直找 這原因.
好像我有找到一個根本的答案.
所以我要在這裡發表一下.
大家看這篇文章之後, 請給我大家的感想.
日本旅遊跟台灣旅遊對比時候, 很多台灣人說,
台灣旅遊沒有特色, 觀光地的價格太貴, 到處都有人, 而且在日本才買得到很多東西.
這是不太喜歡台灣觀光旅遊的人的主張.
所以他們覺得日本旅遊很好玩.
為什麼日本旅遊很好玩.
這原因, 我以為比較複雜.
但是我思考以後, 我開始覺得其實這問題是不是可能比較單純???
為什麼台灣人覺得日本旅遊比較好玩??
我覺得這問題的答案就是錢.
旅遊很好玩的關鍵就是花錢的觀念.
花錢買東西,消費東西的時候, 我們覺得非常好玩.
買貴的東西, 買很好吃的東西, 買觀光的權利時候, 我們感覺到快樂.
台灣人去日本旅遊時候的錢就是預算的.
去日本旅遊之前, 好好計算一天消費的錢, 住宿費, 一餐多少, 美食的費用 等等.
旅遊的錢都是 「加法」 的.
預算沒有天板的.
而且預算裡面的物價都是旅遊時候的物價.
所以一餐超過300~500台幣也不太在意.
台灣人在日本使用的錢就是旅遊預算
那, 台灣國內旅遊呢?
台灣人在台灣旅遊時候使用的錢並不是旅遊預算, 而只是生活費而已.
台灣人去台灣旅遊時候的錢只是生活費的延長 , 並不是預算.
那算是「減法」.
所以可以使用的錢是提前限定的.
那時候的預算裡面的物價都使用跟現在生活上的物價一樣的規準.
所以一般生活上每天吃100台幣的便當的話, 旅遊時候的規準也是一天100台幣~150台幣左右.
如果超過150台幣的話, 有些人以為被當盤子, 開始不高興.
結果旅遊的回憶變成不好.
日本旅遊時候, 1000台幣的海鮮丼可以接受,
但是台灣旅遊時候的300台幣的海鮮丼不能接受.
(就算日本海鮮丼味道上沒有700台幣差異的價值.)
所以日本旅遊很好玩的原因是因為大家都「敢花錢」的, 完全不考慮划算不划算的問題.
錯過這機會的話,以後買不到.
日本限定的.
需要日本旅遊的回憶.
這些理由讓旅客 「敢花錢」.
但是台灣旅遊時候, 不考慮這些理由.
只是考慮有沒有划算
這部分可能有關台灣人的個性.
台灣人非常在意有沒有划算的事情.
大家都愛CP值.
這次我有去「加法方式的預算 」 的小琉球旅遊.
真的非常好玩, 想玩的事情就做, 想吃的東西就吃.
好幾年前我有去台灣環島.
那時候都是用 「減法方式的預算」 旅遊.
設定三餐500台幣以內, 住宿費1000以內, 等等
對我來說有點無聊的環島.
只是每天消費距離, 時間, 預算的單車旅遊而已.
不管去哪裡旅遊, 「減法方式的預算」 旅遊都是不好玩的.
買東西也是一樣.
現在網購非常發達, 可以利用代溝服務的話, 在台灣什麼都會拿到.
日本美食也在台灣開店.
所以在日本才做得到的事情也是在台灣也做得到.
(但是可以理解喜歡去北海道, 富士山, 日本溫泉旅遊的理由)
我個人覺得 抱著緊張感跟不安而旅遊才是旅遊的樂趣.
語言不太方便的日本旅遊時候, 一天順利結束的話, 會感覺到一種成就感.
這也是台灣人覺得日本旅遊很好玩的理由之一吧.
這部分, 我也有理解.
越方便, 旅遊越不好玩.
台灣旅遊做不到不方便的旅遊嗎???
那, 可以把手機放在家裡保管, 出去台灣旅遊也是不錯的選擇,
現在的社會, 沒有手機的旅遊非常不方便.
以上,
我的結論是
加法的預算方法, 主動找會有成就感的事情.
只要有這2個, 台灣旅遊變成更好玩
台灣旅遊不好玩???
要看自己的態度跟準備.
請問, 大家的看法呢???
自分で出した結論ですが偏見も混じってると思うので、幅広くご意見、ご感想頂ければ幸いです!
.
.
.
おっと、忘記說台灣旅遊的問題,
那就是容量的問題.
面積關係,交通的關係, 有些台灣的觀光地的容量超級小.
所以常常發生人山人海的問題.
日本京都也有人山人海的問題, 所以為了分散外國旅客的人數,
他們神社故意早上的很早時間舉辦特別的活動.
北海道環島距離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他跑,是為了改變大家對跑步看法】
村上春樹跑過北海道薩羅馬湖超馬,這事許多跑友津津樂道。
一百公里賽,他至今應該就只跑了這一趟。問大作家那次為何有這樣的衝動?他也答不上來。
在我看來,理由其實簡單——人一生總要找些時候「型」一次。
就像電影《玩轉身前事》(The Bucket List),摩根費曼與積尼高遜自知時日無多,就聯袂利用人生僅餘時間又跳傘又開快車,做盡一切自己心目中的「型事」。
錢不能帶進棺材,但回憶可以。明乎此,愈來愈多人趁年輕實現夢想。對文青來說,那是出版一本詩集;對足球迷來說,那是一場現場的歐聯決賽;對跑者來說,那是一趟瘋狂的跑步經歷。
單看跑界,「型事」可謂不勝枚舉。有人在世上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分別跑過至少一趟馬拉松;有人連續一百天每天跑一百公里;有人從南極跑到北極......犯得著這樣嗎?沒法子啊,當百公里賽現在都漸變成家常便飯時,若不跑到這種程度,誰會覺得是壯舉?
老實說,能豁出去搞個世界級壯舉的人,百萬中無一。「親民」一點,接連跑上千公里又如何?做到的人不太多,但又未至於像外太空那樣遙不可及。所以漸有跑者,對這種規模的長距離跑躍躍欲試。
今集《有種信念,叫跑!》的主角輪到徐滙宗(阿宗)。年方廿五,在大叔(如我)簇擁的本地長跑圈子裡,這樣的年輕人不多。然而,他特殊的長跑經驗卻比許多跑手為多。
記得幾年前,我像某些人那樣看了電影《練習曲》之後就心癢癢,想來趟環台單車遊。結果用九天把寶島踏了一圈。重回台北市民廣場那刻,我已激動得把連日相陪的單車高舉拍照。如果用二十多天跑步完成這千公里的旅程,我會激動成怎樣?我不知道,也不太敢想像。
但阿宗,真的用二十多天跑步環台。除此以外,他更環沖繩、環濟州,人家踏單車,他與拍檔用跑來完成。非一般經驗促使他寫成了書,甚至當起環島領隊,延續這不一樣的跑步心跳。
就像許多跑手一樣,阿宗曾經汲汲於追逐成績。然而生也有涯,成績追逐卻永無止境,日久使人迷失方向。最後,他幡然醒悟:為甚麼跑步一定要追成績?為甚麼跑步不可以結合旅遊,成為享受人生的另類形式?
於是,他除了自己在世界各地跑步環島,更當起了另類的跑步教練——不是教人如何跑得更快,而是教人如何活用跑步去「型」一次,使之成為深度旅遊的手段。是的,速度改變風景。同一山峰,同一村落,乘車看到的與跑步看到的,只要比較過,你就知道絕對不會一樣。
在節目,在其文章,阿宗不時自嘲自己是「廢青」一名。常言道「莫欺少年窮」,只要是青,就無真正的廢。世間許多變革,不就源於青年的敢想敢試?日正晴午,月方青蔥,哪怕跑到水窮處,拐過幾彎,生命正是雲起時。
《有種信念,叫跑!2》第六集
2020年3月1日(星期日)10PM 港台電視31
「我跑」5K名人挑戰賽
嘉賓:馮允謙
「佢跑」星級馬拉松備戰課程
「她·他·她的跑步日記」
第六課:「比賽前要知道的事」
演出:湯怡、陳家豪、姚潔貞
節目網頁: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runninghk2
北海道環島距離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他跑,是為了改變大家對跑步看法】
村上春樹跑過北海道薩羅馬湖超馬,這事許多跑友津津樂道。
一百公里賽,他至今應該就只跑了這一趟。問大作家那次為何有這樣的衝動?他也答不上來。
在我看來,理由其實簡單——人一生總要找些時候「型」一次。
就像電影《玩轉身前事》(The Bucket List),摩根費曼與積尼高遜自知時日無多,就聯袂利用人生僅餘時間又跳傘又開快車,做盡一切自己心目中的「型事」。
錢不能帶進棺材,但回憶可以。明乎此,愈來愈多人趁年輕實現夢想。對文青來說,那是出版一本詩集;對足球迷來說,那是一場現場的歐聯決賽;對跑者來說,那是一趟瘋狂的跑步經歷。
單看跑界,「型事」可謂不勝枚舉。有人在世上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分別跑過至少一趟馬拉松;有人連續一百天每天跑一百公里;有人從南極跑到北極......犯得著這樣嗎?沒法子啊,當百公里賽現在都漸變成家常便飯時,若不跑到這種程度,誰會覺得是壯舉?
老實說,能豁出去搞個世界級壯舉的人,百萬中無一。「親民」一點,接連跑上千公里又如何?做到的人不太多,但又未至於像外太空那樣遙不可及。所以漸有跑者,對這種規模的長距離跑躍躍欲試。
今集《有種信念,叫跑!》的主角輪到徐滙宗(阿宗)。年方廿五,在大叔(如我)簇擁的本地長跑圈子裡,這樣的年輕人不多。然而,他特殊的長跑經驗卻比許多跑手為多。
記得幾年前,我像某些人那樣看了電影《練習曲》之後就心癢癢,想來趟環台單車遊。結果用九天把寶島踏了一圈。重回台北市民廣場那刻,我已激動得把連日相陪的單車高舉拍照。如果用二十多天跑步完成這千公里的旅程,我會激動成怎樣?我不知道,也不太敢想像。
但阿宗,真的用二十多天跑步環台。除此以外,他更環沖繩、環濟州,人家踏單車,他與拍檔用跑來完成。非一般經驗促使他寫成了書,甚至當起環島領隊,延續這不一樣的跑步心跳。
就像許多跑手一樣,阿宗曾經汲汲於追逐成績。然而生也有涯,成績追逐卻永無止境,日久使人迷失方向。最後,他幡然醒悟:為甚麼跑步一定要追成績?為甚麼跑步不可以結合旅遊,成為享受人生的另類形式?
於是,他除了自己在世界各地跑步環島,更當起了另類的跑步教練——不是教人如何跑得更快,而是教人如何活用跑步去「型」一次,使之成為深度旅遊的手段。是的,速度改變風景。同一山峰,同一村落,乘車看到的與跑步看到的,只要比較過,你就知道絕對不會一樣。
在節目,在其文章,阿宗不時自嘲自己是「廢青」一名。常言道「莫欺少年窮」,只要是青,就無真正的廢。世間許多變革,不就源於青年的敢想敢試?日正晴午,月方青蔥,哪怕跑到水窮處,拐過幾彎,生命正是雲起時。
《有種信念,叫跑!2》第六集
2020年3月1日(星期日)10PM 港台電視31
「我跑」5K名人挑戰賽
嘉賓:馮允謙
「佢跑」星級馬拉松備戰課程
「她·他·她的跑步日記」
第六課:「比賽前要知道的事」
演出:湯怡、陳家豪、姚潔貞
節目網頁: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runningh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