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中深耕半甲子的水產批發!
除了吃的到新鮮外,同時品質也是無庸置疑的
最重要的是!
他們的價格也是我再三比價之後找到最俗的
自己也回購過好幾次
剛好這次有中秋組合活動,真心覺得還不錯,
所以就寫一篇跟各位分享囉!👍👍👍
-
現在只要到嗨膳出示阿君介紹嗨膳的貼文,
以及加入嗨膳LINE好友,
在9/30前就可以不限次數、
不限金額結帳95折優惠喔
(只能再門市結帳使用,另霧峰水餃娟的系列商品除外)!
-
嗨膳門市:台中市南屯區向上路三段495號
聯絡嗨膳:04-23891120
營業時間:7:30~19:3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12)波蘿麵包配滷味 老字號麵包店飄香一甲子 新竹有一家老字號麵包店,有賣傳統的菠蘿麵包,也有賣熟食滷味,會出現這樣的組合,是因為顧客的建議,當老客人提出想吃麵包又想吃滷味的要求,麵包店的兄弟檔老闆接下挑戰,一人負責一個品項,也做出了店裡的特色。現在一甲子歲月過去了,老闆從沒改變做事的...
半甲子幾年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現在知道為何蔡政府拒絕佛光山捐贈疫苗因爲他們不認為星雲大師是台灣人,a joke!
真愛台灣 哭一次吧!
作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我李國深,民國十六年生於中國江蘇江都縣,12歲時,因為父親在日本 發動的南京大屠殺失蹤,尋父不着,就在棲霞山出家。我在出生地揚州住了12年,在南京和鎮江住了12年,在台灣住了66年了,我90歲了。
回想民國38年春天,我率領僧侶救護隊,在太平輪沉船失事後幾天,飄洋過海抵達台灣基隆港。60多年來,我在台灣,承受台灣同胞的照顧,台灣米水的滋養,讓我能夠弘揚佛法,完成我發展佛教的願望。對於寶島台灣,我的感恩是無窮的。
儘管如此,我在台灣住了六十多年,台灣並未承認我是台灣人,反而我周遊世界弘法如美國、澳洲,短暫居住過的城市給了我十多個“榮譽公民”。一直到這幾年,我住過數十年的宜蘭市公所才賞賜給我“榮譽市民”的認可。於此,我也非常感謝了。
時至今日,我仍不禁遺憾,在台灣超過一甲子,甚至馬英九、陳水扁,他們都比我遲到台灣,但他們能做“總統”,我卻連做個台灣人都不能,所以只有自稱“台灣中國人”。
記得1989年,我回到闊別四十年的故鄉探親,家鄉的父老也不認識我了,都説:“這是台灣來的和尚。”我不免慨想我究竟是哪裏人呢?後來我只好説,只要地球不捨棄我,就做個“地球人”吧!
當我跟移居世界各地的華人説“我是地球人”時,馬上得到熱烈的共鳴。或許同樣遠離家鄉,客居異域,都有一段顛沛流離的悲情故事,既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但和中國又距離那麼遙遠,在血源、種族上,大家是改不了的中華民族,於是就一致認同我,跟隨我做地球人了。
正如先賢 唐朝 鑑真大師,在旅居日本十餘年後,自知老邁無法還鄉而説的遺偈: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我對手足同胞也是一樣,
大家今生有這樣的因緣,
希望來生再結炎黃子孫的緣
66年漫長歲月,我隨着台灣經歷了戰後初期百廢待興的刻苦艱辛;從戒嚴時期,白色恐怖的時代,當然也經歷篳路藍縷的十大建設時期,我為台灣的百花齊放,創造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而感到與有榮焉。乃至第一次政黨輪替後,見證了自由民主帶給台灣的美麗與哀愁。你們66歲以下的人,能解我跟台灣成長的心情?
我嘗過白色恐怖的迫害,也曾因不實的密告坐過牢獄,在槍林彈雨、多少次的死活中,僥倖地延長了生命歲月。尤其來台初期,我受過警察不止百次以上的調查,謠言、耳語、省籍問題,以致我投宿無門、衣食無着,可以説,我在台灣也有過一段辛酸的歷程。
所幸,出家人一向有“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性格,我曾經數度環島,走過台灣兩、三百個鄉鎮;我跋涉過溪水河川,也曾在農村睡過豬舍牛房;我翻越高山峻嶺,行腳過八仙山、太平山;我也多次在南北台灣的神廟前,或農家的曬穀場上佈教宣講;我領略寶島各地的人文風光、自然景觀。
我曾在半夜上阿里山頂看日出,也曾徒步到日月潭,與原住民好友“毛王爺”談心,還與他讀國民小學的女兒“三公主”合影。對於阿里山、日月潭,我也和現在的大陸人一樣充滿嚮往。
鄭成功管理過的新營、下營、柳營、左營、台南赤崁樓等地方,也曾令我發思古之幽情。我留連在高雄紅毛港、花蓮的海港,我站在野柳女王頭的一旁,望着大海,自豪於中華文化隨着海水流遍十方,可是這片大海,怎麼把我們兩岸同文同種的同胞隔得這麼遙遠?令人不禁感傷。
那數十年,我在北宜、北橫、蘇花、南迴等公路留下腳印;蔣經國先生開拓中橫公路,我在太魯閣燕子口、九曲洞,不止數十次徘徊,欣賞台灣雄偉奇妙的寶地山川,也曾為修築這條公路的數百名殉難工作人員祭悼祝願。我發願將佛法的真善美,散播到寶島的每處角落。經過汗水淋漓、雙腳踩過的每一寸土地,我與它產生了生命的連結,血脈相通,你能説我不愛台灣嗎?
回憶60多年前,在那個威權的時代,佛教在台灣並沒有發展的空間,但我憑藉青少年時期對佛教建立起的虔誠信仰,不斷到各鄉鎮、漁港、農村去佈教,因為化世益人就是我的責任。我們敲鑼打鼓地喊道:“各位台灣的父老兄弟姐妹們,咱們的佛教來啦!咱們的佛教來啦!”
那些聽到我呼聲的民眾,他們也無懼於蔣夫人宋美齡以異教徒身分的權威壓制,都站出來跟我一起共同呼喊!”台灣的父老兄弟,大人、小孩魚貫的拿着小板凳坐下來,專心聽着跟隨青年弘法隊員唱歌、説故事。我們跨越語言、地域的隔閡,信仰裏純淨的善美真心,我們彼此交融,心意相通。
那時候,一般人都嫌台灣花不香、鳥不語,《波茨坦宣言》記載,中日戰爭後,台灣歸還中國,是犧牲二千多萬人的生命,以血淚換取的勝利代價。因此,我懷抱一顆中國人的心情熱愛台灣,比起滿清把台灣割讓給日本的無邊罪惡,我更慶幸國民黨光復台灣,讓台灣重回中華民族的懷抱。
每逢台灣發生災難,我都能感同身受。從1951年花蓮大地震、1959年台灣中部八七水災、到1999年的921大地震等等,無懼地震、颱風、水患,我們募集物資前往救災,希望帶給災民一點幫助。我們協助捐建和修復十餘所學校,供給學童午餐。
莫拉克八八風災時,我在南部道場成立災民安置所,為了尊重他們的信仰、心中的價值,請來牧師為這許多原住民證道,並且在佛光山設置基督教會的禮拜堂。之後,也捐建了霧台、桃源、長治鄉等八座圖書館。
對於宗教間,我主張互相尊重、彼此包容。例如,我曾將天下文化等出版公司給我的版税,捐給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慈濟醫院,也鼓勵信徒一起捐款協助。對於天主教真福山社福園區修道院的興建,我也曾在艱難中五年分期捐獻五百萬,聊表祝賀的心意。為了支持南投阮泰賢神父的發心,我也撥出一百萬,響應他重建天祥教堂。屏東萬鑾聖母院的老修女要返回故國西班牙,聽聞她缺少經費,我親自把機票、路費送到修道院,感謝這許多修女數十年對台灣的服務。
為了感念台灣神道寺廟的友誼,我為媽祖創作了一首《媽祖紀念歌》,並且在佛陀紀念館成立了“中華傳統宗教聯合總會”。每年他們參加朝山聯誼,彼此歡喜交流,都是種種的美好因緣。
我發起百萬人興建大學,感謝前任“教育部長”楊朝祥、成功大學前校長翁政義、文學才子龔鵬程、管理專家陳淼勝、前“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都來擔任我們佛光、南華大學的校長。他們不嫌棄我童年失學,幫助我完成對社會教育的心願。
六十多年來,我和我的弟子、信徒們為台灣在世界辦了五所大學、十六所佛教學院,我辦了電視台、報紙、出版社、中小學等,如今想來,台灣佛教能有現在的盛況,我也自覺這六十多年,對台灣人心的淨化和佛教的振興,有了一點馨香的供養。也很感謝海內外各地的佛光人及認同我的朋友們,大家一起為兩岸、為世界和平努力不懈。
佛光山大雄寶殿前面,有二十四棵挺拔的松柏,我把它們都看作是中華文化的二十四孝;我又從大陸運來比樓房還高的鐘乳石、太湖石、晚霞石等,與先前在福建鐫刻的十八羅漢,它們像磐石一般安住在佛光山;尤其,我們突 破過去傳統,在十八羅漢中,特地立了三尊佛教史上的女羅漢,表達我一生倡導男女平等的主張。我們建設的佛陀紀念館,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因它而看見台灣。
我愛台灣,認為我是台灣人,但不能否認,我還有大陸的故居、我的祖先、我的師長 前輩,我不能不與他們共依共存。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在江蘇宜興 的祖庭大覺寺早就化為草嶺荒山,但到底那是我窮苦歲月時接引我入佛的寶地,也是成長我慧命的地方。感念大陸政府鼓勵我重建祖庭,現在的大覺寺超越過去舊有的建築多倍以上,藉此,也表達對國恩家慶的回報之意。
台灣2300萬人最可貴的資產,就是百姓的慷慨善良,遺憾的是,每到選舉,少部分人強烈的意識形態,讓台灣族羣分裂,社會對立衝突,人民與政府相互抗爭,選民與政黨交相指責。在藍綠的政爭之下,台灣人的温和有禮,可以在一夕之間蕩然無存。
我毫不隱瞞反對“台獨”的想法,因為我生逢亂世,一生歷經北伐、土匪橫行、軍閥割據、中日戰爭以及國共內戰。當時生靈塗炭的苦難,時隔八十年,記憶猶新,因此,對於兩岸之間,我主張和平,因為戰爭的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我終其一生,推動實踐僧信平等、男女平等、自他、宗教平等的行動。而對於兩岸和平、世界和平,則是我畢生的盼望。我衷心的希望,台灣不要再有人我對立的禍患,不要只有藍綠、沒有對錯是非善惡的觀念。大家不妨想一想,假如沒有了“中華民國”,我們的前途還能夠和平安寧嗎?大陸政府還會這麼優厚的待遇我們嗎?為了台灣的未來,我期盼藍綠的惡鬥、媒體的扭曲報導,都能停止下來。
經常有人説:世界最美的風景是台灣,因為人。最近又有人説:世界最醜陋的地方也是台灣,因為媒體造謠説謊、謾罵批評。為什麼短短數年,台灣從最美麗變成最醜陋了呢?所有居住在台灣的人,我們都應該深思檢討。
許多人説台灣的崩壞,是不負責任的政客、盲目的選民與造謠的媒體所造成,三者惡性循環,扭曲了民主的價值與法制的精神。更令人憂心的,在政治選舉的操弄下去中國化,對於中華文化、國族意識、家族源流的漠視與遺忘,讓許多人背棄自己的傳統,忘失了自己的根源。就像陳之藩 先生所説的,成為一株“失根的蘭花”。
這裏我們所説的中國,是五千年中華文化孕育的歷史中國、文化中國、全民中國,是民族血肉相連、不能改變的中華民族。你説,我們能稱作英國人嗎?我們能稱作德國人嗎?我們能稱作日本人嗎?所以,坦誠的告訴大家,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這是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
所謂“木有本,水有源”,台灣人的祖先,哪一個不是中國人呢?除了李登輝先生之外,大家都不能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現在,台灣有少數人倡議“台獨”不肯 講中國話,主張要講台灣話。請問台灣話是哪裏的話?台灣話不是福建話嗎?福建話不也是中國話嗎?福建也是中國的啊!你能不講中國的福建話嗎?
在全世界,台灣是保存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方,也以中華文化的傳統為榮。中華文化重視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你能説你不要農曆春節過年嗎?中秋月圓,你能説你不要家庭團聚嗎?清明慎終追遠,你能説你不要為祖先追思掃墓嗎?在台灣,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到大接受中華文化的滋養,這是我們共同的根源,你否定它,不肯接受中華文化,難道你要做一個宇宙人間無國界、沒有根的遊民嗎?
俗諺説“呷果子拜樹頭,吃米飯惜鋤頭”,曾經我見過一份資料,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九六)編的《地方誌》,記載當時的台灣隸屬揚州管轄。我不禁歡喜,原來六十多年來我沒有離開過揚州。飲水思源,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應該找出自己的根在哪裏?我的父母親在哪裏出生?我的祖父母來自哪裏?我的曾祖父母又來自何方?我曾親聞習近平主席説 “兩岸一家親”,我們能否認這種同根同源的事實嗎?
最近,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女士呼籲“禮失求諸野”,在我們認為,如果能“禮失求諸佛教”,更是人間美事。因為信仰必定是人類的基本權利,我希望台灣人民能夠重建新的信仰,樹立道德、講究慈悲、安定身心,人人做好事、説好話、存好心,用因果業報等,幫助社會次序更加穩定,祈願人人幸福,家家平安。
我一生愛中國、愛台灣、愛中華文化,我和大家過去的祖先一樣,在怒海餘生中來到台灣,因此,惟願國泰民安,別無他求。寄語台灣那許多本土派的人士,不要過於歧視外省人;居住了六十多年,我不算台灣人嗎?台灣會這麼狹隘嗎?難道大家的祖宗先輩不是渡海來台的中國人嗎?
現在,這一本趙無任的《慈悲思路·兩岸出路》即將出版,我深有同感,假如我們兩岸慈悲,共同以中華文化救台灣,還怕未來沒有出路嗎?藍綠兩黨如果也有慈悲,還怕未來沒有友好的希望嗎?在此心香一瓣,祝願大家平 安吉祥。是為序。
半甲子幾年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02年金鐘獎單元劇男配角獎高振鵬】#高振鵬 #金鐘獎
有「永遠的綠葉」封號,資深演員高振鵬
2021年7月5日於慈濟醫院在睡夢中辭世,享壽91歲。
回顧這張老照片,當時戲齡52年,以74歲高齡
獲金鐘獎「單元劇男配角獎」的高振鵬先生,
是以大愛電視台「人間友愛」拿下生平第一座金鐘獎,讓他感慨良多。
他說,不管是遲來春天、寒冬暖陽,這對他來說是一大鼓勵。
誠如歷史新聞所說,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歷史劇,
一位專業敬業的表演藝術家,謝謝您為我們帶來的感動。
圖說:顧寶民(左起)、高振鵬、鄧安寧(後)、陳淑方、林照雄。
來源:民生報
日期:2002/10/2
攝影:吳啟綜
#報時光UDNtime #小時候常在電視裡看到的爺爺
歷史新聞
【2002-10-03/聯合報/26版/娛樂大搜查】
高振鵬入行52年 首次敲鐘
大愛台入圍表揚 老演員個個紅了眼眶
【記者粘嫦鈺報導】高振鵬、陳淑方、顧寶明、林照雄、鄧安寧等資深演員,昨天在大愛台接受金鐘入圍表揚時,個個都激動紅了眼眶,顧寶明哽咽的說:「高振鵬大哥演了52年,我也快50年了,從來沒有一次像這樣的暈眩的感覺,大愛的戲,演完半年還會暈。」
寶哥指的「暈」是「情緒激動難平復,久久無法忘懷」的感受,他演「橘色黃昏」裡的拾荒老人,從頭到尾弓著背演戲,聲音和表情都和以往搞笑迥異,「除了到大陸拍戲,在台灣好像只有大愛台有不一樣的戲可接。」顧寶明的心聲,在場入圍者都點頭稱是。
高振鵬演過近千齣戲,今年以「人間友愛」入圍男配角,他說:「一輩子沒入圍過,感覺很奇特,其實,我們這一輩的演員,都是演一輩子戲,得獎從來不敢想。」不少和他同輩的老藝人,都因身體因素,早已淡出演藝圈。
陳淑方、林照雄也是演了一輩子戲,從未拿過獎,但他們都樂在演戲,「演大愛的戲,就有飯吃,不會餓肚子。」倒是金鐘常勝軍鄧安寧,上台領獎時幾乎掉淚,他表示:「難度很高,但我們做到了,比拍偶像劇更有意義。」
【2018-09-30/聯合報/C2版/星話題】
從孫子演到爺爺
90歲高振鵬沒打算退休
當年坐船來台遊玩 誰知竟回不了家
演了68年綠葉角色 敬業如一 今年獲金鐘特別貢獻獎
【記者楊起鳳專訪】今年90歲的資深演員高振鵬,獲頒本屆金鐘特別貢獻獎,足足演了超過一甲子68年戲的他,經歷了舞台劇興起、走過電影風華也見證電視劇的起落,但他仍沒退休的念頭,他說:「保證我會永遠做一個敬業的演員。」
影視圈稱高振鵬為高老爹,是好爸爸代表,他演過數百部作品,這幾年也是偶像劇的常客,他笑稱自己是從孫子演到爺爺,從叫化子演到皇帝,從壞蛋演到好蛋,「就是一句話,吃哪一行飯就要忠於哪一行,任何角色我都可以詮釋。」他感恩地說,自己這一輩子都演綠葉,卻獲得金鐘獎特別貢獻獎,足以鼓勵那些扮演綠葉的演員,告慰那些沒得獎卻已先走一步人的遺憾,他會把這個獎獻給所有人。
高振鵬演技精湛敬業樂群,為人彬彬有禮,至今仍在線上,90歲的他雖然身體還算硬朗,但耳朵重聽,比起年輕演員更專心也不遲到早退,在現場從不看本,他笑說自己接戲沒有條件也不分角色,「會找到我演,一定是適合我,可以讓我表現,我必定全力以赴。」
戲如人生,其實高振鵬的人生就是一部歷史劇,1949年他在上海念大學,因為看了一部介紹台灣「花蓮港」的電影,和同學坐船到台灣玩,才剛到基隆港就收到電報,家鄉上海淪陷了,至此和家人天人永隔,他說:「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到家裡要人,家人也不知道我去哪,就被認定我是跟著蔣軍到台灣,說我是反動派份子,我父親被打成黑五類,後來遊街示眾活活被鬥死,媽媽因為沒人敢接觸她活活餓死,哥哥也因為是文弱書生被槍斃」,身為老么的他這一玩竟是生離死別,此後在台灣落地生根,大學生變成軍人,因為不知道家在哪個方向,每晚在軍營只能看著月亮想家落淚,足足哭了一年。
或許是人生的驟變,讓高振鵬能詮釋各種角色,多才多藝的他還在造型化妝上有研究,曾在大學任教5年,他體會到自己受得多就該施予,幫助更多的人。因為他30幾年前拍中視古裝劇「戰國風雲」,外景地風沙太大讓他眼角膜受傷後來導致失明,感恩捐贈者,透過三總和慈濟兩位醫生的幫忙移植眼角膜才能重見光明,而他這幾年因耳朵重聽,也因企業中心捐贈助聽器才能繼續拍戲,16年前他受到上人感召後加入慈濟擔任志工,和慈濟師兄師姐在各地做義工,他表示會一直做公益直到人生的盡頭。
半甲子幾年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00:00:12)波蘿麵包配滷味 老字號麵包店飄香一甲子
新竹有一家老字號麵包店,有賣傳統的菠蘿麵包,也有賣熟食滷味,會出現這樣的組合,是因為顧客的建議,當老客人提出想吃麵包又想吃滷味的要求,麵包店的兄弟檔老闆接下挑戰,一人負責一個品項,也做出了店裡的特色。現在一甲子歲月過去了,老闆從沒改變做事的嚴謹態度,兄弟之間團結一心不爭吵,這也是老店維持好生意的成功關鍵。
店家資訊:
新美乃斯食品行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94號
電話:(03)522-3722
(00:12:32)古法日曬柿餅,新竹最美秋景
十幾年前,大陸柿餅進軍台灣,新竹的柿餅業者,不敵低價競爭,幾乎撐不下去,有的乾脆收掉,或者把日曬方法,改成機器乾燥,如此一來,柿餅製成時間縮減一半,人力成本也跟著省下一半,但是,也有業者堅持古法,寧願風吹日曬,耗時費工,像是這一家傳承三代的柿子餅,老闆說,父母怎麼教給他,他就怎麼做下去,努力守住陽光的味道。
店家資訊:
味衛佳柿餅
營業電話:03-5892352、0911-242693、0910-269180
新竹縣新埔鎮旱坑路一段283巷53號
(00:24:28)母子手做紅豆糕 飄香北埔老街
新竹北埔老街有一個小攤子雖然門面不顯眼,但是過年前得用掉好幾千斤的米製作年糕,是在地人熟悉喜歡的老味道。第三代年輕人捨不得母親忙到脊椎開刀痛到無法走路還堅持手工製作,所以決定回家接棒,年糕甜甜的滋味有著兒子對母親的深深情感。
店家資訊:
彭家粄糕
新竹縣北埔鄉南興街11鄰90號
電話:03-580-1356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台灣1001個故事 #白心儀 #美食 #新竹美食 #新竹 #新竹甜點 #波蘿麵包 #滷味 #老字號 #柿餅 #紅豆糕 #北埔老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uymUbP1Qg8/hqdefault.jpg)
半甲子幾年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生人,一間酒樓,待在香港邊陲逾半世紀。
李蓮妹自稱「名副其實的鄉下婆」,打從出生以來便住在坪輋,迄今一個甲子的人生從沒離開過她的家鄉——坪輋。十歲不到她開始在「龍威酒樓」前身「坪源酒樓」幫爸爸的忙,小人兒從捧點心盤賣叉燒包做起,那時酒樓不過是多放幾張桌椅加兩個灶頭的簡陋寮屋。沒隔幾年小學畢業後,小妮子就得天天凌晨3時起床跟師傅做點心,燒賣蝦餃牛肉球,樣樣有份落手做,一直忙到晚市完畢,睡一覺又重新再來。父親晚婚生兒育女,她廿多歲已幾乎扛起整間酒樓,年輕時罵人罵到整間酒樓都聽得見,連廚房佬也怕得立即掉下煙蒂幹活。即使她真的是鄉下婆,也是鄉下的女強人。
鄉下的女強人再強也要嫁人,她偏偏在酒樓遇上願與她一生廝守在坪輋的伴侶。他是三餐都來酒樓吃的茶客,從砵蘭街搬來坪輋做工程,那天他如常吃飽飯後仍蹭在酒樓聊天,友人忽然約李蓮妹去看戲,他一句:「你跟他看,不如跟我去看啦。」成功約會了李蓮妹,後來在酒樓五分鐘距離買了房娶老婆,李蓮妹一生更離不開此地。
與其說她選擇酒樓,不如說酒樓選擇了她。李蓮妹有七兄弟姊妹,她排行第二,有個大姊姊,酒樓開業時只有她倆比較年長可以幫忙,但大姊讀書成績好,李蓮妹剛巧又不太喜愛讀書,酒樓工作自然落在老二身上;接下來的弟妹個個都讀得書,此後更加無人比李蓮妹熟悉酒樓,把每個女兒的名字都喚作「妹」的父親最終把酒樓交給二女,即使李蓮妹自己形容「已做到厭」。
好幾次她想放棄。結婚後她仍舊打理酒樓,生了女兒不久就得回來坐鎮,女兒才讀幼稚園不幸過身,她很內疚,只道「有甚麼辦法?」又得咬緊牙關過日子,她以「淒涼」來總結自己在酒樓捱的日子也不為過;後來大兒子與兩小女兒出世,她便把酒樓租出去讓別人做,專心照顧兒女,希望把內疚的心補回來。幾年後別人不做了,丈夫與大姊又不願父親親手建立的心血消逝,出錢裝修安排重新開張,只是懂得打理的還是李蓮妹,她也只得在1989年重回酒樓,「坪源酒樓」那年正式易名為「坪源龍威酒樓」,「龍」年開張,「威」是李蓮妹丈夫的乳名,自始黃底黑字的「龍威」招牌醒醒目目地置在酒樓門口,至今已成為坪輋街坊認路的地標。
日子就這樣過了半世紀,李蓮妹現在已收了火,說話語氣平靜得甚至有點淡然寂寞,憶述那時大概因為可以罵罵人才做得下去。丈夫早幾年因病離世,她再也做不下去了,把酒樓交給兒子,自己只是早上回來開鋪,間中收收錢,兒子讓她訂貨也只為了讓她多動動腦筋,她終於面帶笑容地道:「從前別人想酒樓繼續做但由我落手做,現在我想酒樓繼續但由兒子落手做!」現在每天早上11時多她就回家看電視,傍晚回酒樓與兒女孫兒吃飯,她說現在的日子尚算「稱心」,回酒樓可以天天與兒女相聚:「那是多少父母渴望的福氣啊?還求甚麼?」一輩子支撐李蓮妹的,就是這一個家,如無數個像她般的傳統女性: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當然她還是有她事頭婆的霸氣。
李蓮妹一生人,一間酒樓,一個家,心安之處。
採訪 郭雅揚
攝影 梁兆麟,謝致中
剪輯 謝致中
坪源龍威酒樓
地址:新界粉嶺坪輋大馬路1000號地段
電話:2674 0625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11am-3pm/ 6pm-8:45pm;星期日及勞工假期休息
詳情: https://goo.gl/nR8ZTg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XvUKWaSUPM/hqdefault.jpg)
半甲子幾年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致海峽兩岸我親愛的兄弟姊妹們:
應微博網友建議,日前在夜深人靜的新黨黨部,自拍了這段九分鐘的影片,和各位海峽兩岸的兄弟姊妹聊聊。作為支持統一的統一工作者,我的心情是複雜的,但更多還是欣慰。因為看到台獨工作者如今狗急跳牆的所為,竟連兩岸宗親交流、台青赴陸求學就業都要打壓,顯見他們內心極度的不自信,台獨當然已是窮途末路。
但回憶十年前兩岸剛三通時的景象,再看如今不斷蔓延的煙硝味,我的內心不免憂傷、憂慮!我永遠忘不了,十年前兩岸宣布三通的那一天,我結拜的大陸義兄打電話給我,激動地說兩岸真的是一家人,未來就像走親戚一樣方便!我也一直記得,剛開放的那幾年,我帶著陸生同學吃遍台灣小吃,遊歷墾丁、台南、高雄、宜蘭,臨別前大家相約:「十年之後,一起在台灣重聚!」
那時的大陸朋友,對蔣介石退守的台灣充滿好奇,更對舒適便利、溫馨和樂的台灣充滿好感。但十年後的今天,大陸網友卻普遍對台灣產生嫌惡,認為台灣不是數典忘祖的年輕人,就是投機、詐騙、到大陸撈好處的政客及商人。
或許,這其實是歷史長久遺留的問題,只是過去被表面熱鬧的兩岸交流所掩蓋。五十一年日本殖民,光復後不久又陷入兩岸分治迄今近七十年,長達兩甲子的歲月,台灣都處於和大陸的對峙之中,這恐怕不是單純的「讓利」可以解決,必須依靠中華民族走出西方霸權壓迫,逐漸建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中國夢才能化解。
今年農曆春節,我和家人一起在台南老家看央視紀錄片《過台灣》,愈看愈加體會,台灣就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不幸歷史的縮影!午夜夢迴之際,難免也有孤獨之感,正如「乙未割台」四字背後那段歷史血淚,難忘抗日先烈姜紹祖絕筆詩中所嘆:「邊戍孤軍自一枝,九迴腸斷事可知,男兒當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時為1895歲在乙未,大清光緒二十一年,姜烈士二十一歲就義。
黃智賢女士曾說,百餘年來要在台灣堅持做一個中國人,是要有極大的氣概和堅持。我何其有幸,生在1987解嚴後一個月又十六天,我的出世即是兩岸交流的新時代!我是台灣人,更是中國人,我是新世代的新中華兒女,我必能看見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那一天!
九十三年前,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滿懷深情地寫下「七子之歌」,詠嘆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這七個被帝國主義擄走的孩子,亟欲擺脫異族殖民、回歸祖國懷抱的呼聲!九十三年過去了,相信不久的將來, 「七子之歌」終能唱完尾聲,完成台灣這篇最後的樂章。
身為統一工作者,身為支持統一的戰士,我沒有理由不在第一線戰鬥,這就是當時我人在大陸參加活動,在知道明正、漢廷都被限制出境後,仍堅持回到台灣的原因。我是台灣人,更是中國人,台灣是我生長的地方,更是我祖先三百餘年來奮鬥的家園。我懷抱著先祖追隨鄭成功來台的赤血,追求中華兒女的新時代!讓我們一起有個十年之約:十年海峽,真情不變;十年之內,兩岸團圓!
王炳忠
2018年6月10日凌晨一點,台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va9bquM9n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