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小旅行 探索部落秘境
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 🌋
不在行程裡的傳統部落,「卡大地布」是卑南四大部落之一,保留族裡傳統文化與特色建築,女性孩童止步的巴拉冠、三大氏族祖靈屋、達古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提前預約導覽唷。
.
🏠 卡地布文化園區
Add/ 臺東縣臺東市知本里康定街116號
Time/ 週一至週日 9:00~12:30,13:30~17:30
卡地布 巴拉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
卑南族祖靈屋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聯合文學 新書分享暨活動資訊※
有時我會因為自己其實永遠感受不到那真正被祖靈憐愛顧惜的滋味,以及絕對無法成為這山林的精靈所最是鍾愛的那人,因而暗自覺得感傷躊躇。
但是我仍然堅持著每回都儀式般的入返回來這裡,並尋求蒙受庇護般的安睡,讓我的心靈得以獲得片刻的休養生息,次次虔誠期盼祖靈願意入夢來看我。
──阮慶岳《山徑躊躇》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
#阮慶岳 創作
#林依儂 手寫、襯圖,Instagram:writingxphotography
(照片亦為依儂所攝)
※阮慶岳長篇小說《#山徑躊躇》(#聯合文學,2020年7月22日)
※《山徑躊躇》(引自書介)
「回首看愛的彼時,我們
都是一直彼此真正相愛著的呢……」
男人的忽然死去,讓她意外地發現到長期冰冷的婚姻關係中,原來他默默進行一件不為人知的善舉。僅知的訊息都與位在台東的偏鄉部落有關。於是她毅然決然帶著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啟程搬到了大片山林圍繞叫作檳榔村的地方。她想說不定那裡有什麼線索能夠解釋這一切變化的究竟由來。
一趟既真實也魔幻的山徑之旅於焉展開:當地邂逅的卑南族男子牽連出部落認同問題,自成小宇宙的兒子竟有機會自由地長大,而母親單身生下她的命運謎團也終於獲得梳理放下,最重要的是夢想中的家屋逐漸顯現……
走入山林為她的生命帶來了不一樣的連結,進而引發她重新認知過去發生在她身上的事,身心彷彿受到神靈眷顧啟示般,緩緩解放了桎梏的靈魂與愛……
※#回首看愛的彼時──《山徑躊躇》行動展演暨新書分享茶會※
活動時間:2020-08-19(三) 14:00-16:30
活動地點: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53號(近捷運圓山站1號出口)
臺北市立美術館1F/王大閎書軒
(報名方式,請見下方留言處網址)
※感謝聯文聯絡人昀庭推介,並感謝依儂。
卑南族祖靈屋 在 Unwood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年的那一天
脫下連日來的工作服
換上自己階級與身分的
「最美族服」
如果你在現場
會發現舞圈當中
有各種不同族服
每條舞圈也各自有順序
-
所以說,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卑南族的傳統階級」
歡迎尋找自身階級的族語說法。
-
內文來自部落永遠的姑姑,部落行動族語百科書-洪渟嵐 洪渟嵐
✏️✏️
Kasavakan的'Amiyan,是部落總動員的一項大祭典,也因此是一項部落組織傳承文化教育的重責。
部落組織的架構分析與責任:
📍ayawan-頭目、lahan-祭司
以上兩個決定部落儀式的最大權
📍kemakedeng聚落主席/各協會理事長
為政府與族人間的溝通橋梁
📍temararamaw-巫師團耆老
📍dawdawan-耆老
指導與傳授部落祭儀的重要人物
📍karuma'an-祖靈屋
部落宗教和儀式活動中心
📍ma'idangan-老人會
傳授傳統智慧及技能的長老
📍tainainayan-婦女會
📍tainaiana-大班
📍maradawan-中班
📍maralrakan-幼班
📍vulavulayan-少女
📍vulaavulayan-準少女
傳統的母系社會強勢的責任感,組織傳授文化成長班的責任,鞦韆祭的前夕,再冷的冬夜,從不忘為辛苦的族人準備熱騰騰的餐宴。
📍rupunan i palakuwan-男士會所組織
是整個部落的政治和軍事中心,也是鞦韆文化佔最大的重要角色,更是延續著卑南族生命命脈的根源。
📍musavasavak-壯年組(已婚男)
📍'inavangulr-鰥夫
📍vangsaran-青年(未婚男)
📍valisen-青少年
📍cakuvakuvan-少年
以上,您學會了嗎?
照片. UnwoodsMakaunamun/高敏修
#kasavakan
#amiyan年祭
#palakuwan男子會所
#ayawan頭目
#temararamaw巫師團耆老
#dawdawan耆老
#maidangan老人會
#musavasavak已婚壯年
#vangsaran未婚青年
#valisen青少年
#cakuvakuvan少年
#tainainayan婦女會
#vulavulayan少女
#vulaavulayan準少女
#感謝祖先保佑與分享
#歡迎更多族人心得分享
#不限男女不限事務
#重要的是你的感受
#歡迎私訊辣編幫你推推好文
卑南族祖靈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