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一條,縱貫原住民文化與土地的山徑 》
過年到,代表上山的日子又近了,最近的大行程都和布農的族人們息息相關,隨著認識的族人越來越多,跟隨著他們的腳步一起進入山裡,讓我有著比起純粹的美與自我實踐外,更多來自文化與記憶的收穫。
有時我想著,如果要有一條,縱貫臺灣的原住民山徑,那它會是什麼樣子呢?
接觸原住民文化尚淺的我,僅能靠著聽聞過的片段知識,粗略拼湊出模糊的樣貌。偶然間,我聽聞畢生鑽研台灣山岳歷史的鄭安睎教授,與古道專家伍元和老師,早已對這樣一條路,有自己的想法。看完他們的規劃後,我讚嘆不已:原來還真的可以從烏來出發,走進台灣最美的群山,經過泰雅、賽德克、布農、鄒族、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魯凱、排灣等族的傳統領域與當代部落,貫串清代與日治時代的道路,依循著歷史的脈絡,最後抵達屏東新開(近枋寮)。
不知道要讀過多少書、做過多少研究,才能像他們一樣信手拈來,就能透過雙腳的旅途,引出屬於台灣山林中最深刻的靈魂與記憶,編織出一條富含詩意與底蘊的傳承之路?
假如有這麼一天,這麼一條誕生自各族古老道路系統的山徑,被族人們與老師聯手重新整理、串接起來,那麼一趟縱貫臺灣的偉大旅程,將會是這樣子的:
───
從新北市烏來福山往南開啟的遙遠旅途,會先經過泰雅族被日本人拓寬成警備道的姻親道路,巴福越嶺古道,在傍晚抵達拉拉山。翌日,告別巴陵的民宿後,在沒車的小小的產業道路上漫步,迂迴抵達秀巒部落下榻。接著,在名聞遐邇的霞喀羅古道養老登山口,告別因為想輕鬆一小段而搭乘的部落接駁車,沿著古道緩緩推行至廢棄的白石駐在所,在此度過遠離人煙的山中第三夜。
第四天一早起床,繼續沿古道西行,抵達田村台駐在所後接上霞喀羅古道支線,蜿蜒向南走去,在高嶺接上民國後開闢的大鹿林道東支線後,順著主線在傍晚抵達觀霧森林遊樂區,Check in後洗去二日沒洗澡的疲憊。再來,海拔將緩緩下降,順著從觀霧延伸的北坑溪古道來到雪霸國家公園的雪見遊憩區;一身重裝與來自烏來的打招呼對答嚇壞不知情的遊客後,在遊客中心前搭上泰雅族北勢群部落的接駁車,到天狗、象鼻等部落待上一宿,聽聽族人講著那些在雪山山脈上翻山越嶺的故事,回憶著五天以來走過的路。
第六天的旅程經由馬那邦隘勇線跨越大安溪,從雙崎接上出雲稍來警備線後,跟著隘勇線來到大雪山社區,感受這裡的生態之美、見證林業的滄桑。行程滿一週之際,將路經白冷,從谷關七雄的白毛山東側山腹切過,穿越阿冷山隘勇線進入南投,來到惠蓀林場入口附近的清流部落。緊接著,這條山徑會繼續沿著隘勇線直上守城大山附近,輕裝來回這海拔2420公尺的邑治第一山後,陡下到賽德克族的土地,在台14線上度過第二週首夜,也正式告別了雪山山脈,短暫踏上中央山脈一隅。
翻過萬大隘勇線後,接著是霧社萬大警備道路,而後從曲冰開始進入布農族卓社群領域,到武界過一夜,再繼續沿著濁水溪谷地山腰上的部落聯絡道,經巴庫拉斯來到地利村,關門古道暨丹大林道的起始之地。第十一天開始,山徑從人倫部落進入玉山山脈,沿著人倫警備道翻進郡大溪谷,沿著中之線警備道拜訪一個又一個的布農族巒、郡社群祖居地,聽著族人講著不到百年前的遷村過往。三天後,離烏來出發日方滿二週,我們會由觀高抵達著名的八通關古道,在這個林業與日本古道交錯的紅檜造林地間沈沈睡去。
第三週開始,山徑進入最高潮,由八通關駐在所往玉山主峰攀去,經1926年所闢建的登山道登上台灣之巔,感受日本人帶來這座島上的登山文化如何流變至今,成為台灣的登山記憶。第十七天,告別東埔山莊,進入阿里山山脈,從特富野古道開始陡下整整1500公尺後,來到鄒族的特富野部落,接受族人們的款待,感受屬於鄒族的熱情。翌日,從鄒族南北縱貫古道翻越茶山至那瑪夏,又回到布農族的領地中;爾後由那瑪夏道路或者小林、高中兩條林道,進入南橫公路寶來一帶,由寶來順著名的六龜警備道再次登上中央山脈尾稜,經藤枝二集團後紮營於其中的駐在所上,感受過去此地日原衝突的緊張餘韻。
出發滿三個禮拜的日子,山徑會進入魯凱族的領域,並來到正在努力爭取自我認同的歐布諾伙族所在的萬山部落下榻。稍事休息後,山徑又繼續啟程往南,經由魯凱族道路系統拜訪大社、德文、霧台等部落,三天後抵達位於小鬼湖林道行車終點的阿禮,其道路前身是通往知本的知本越嶺道,於魯凱石板屋民宿中度過沁爽的一晚。接著順部落舊路自稜線下底世界遺產潛力點舊好茶,與居住在此的老獵人學習魯凱族傳統智慧。爾後,渡過隘寮南溪,進入台灣第二大族排灣族的家鄉,在排灣族舊社道路系統中悠遊,到訪舊筏灣、舊平和、舊德文等部落,又過了三日,在來義部落舉杯回顧這整整一個月以來,台灣頭走到台灣尾的百里長路。
最後,路經舊古樓、老七佳等排灣族部落後,接上四百年一瞬的浸水營古道,下抵枋寮附近的屏東新開,為這一趟長達32天,縱貫古今的奇幻之旅,劃下完美的句點。
-──
這是一條以臺灣原住民文化為主體的步行綠道,為時一個多月的旅程,緊緊扣和著各地歷史脈絡,走過自原住民、清代、日本人乃至於中華民國時期的路,讓老人家的身影再次鮮活的躍然晚輩眼中。而管理綠道的族人,也可以因為回到各個舊部落,重新賦予土地屬於各個民族的溫度與驕傲,甚至為在地創造新的產業可能與收入。這是一種再創造,將在地族人與屬於自己的土地連結起來,並且透過分享傳統的生活與智慧,支持自己的生活,同時也讓原住民文化的根,得以再次深深紮入土地之中。
試想,那些進入部落的夜晚,無論新舊,若是少了屬於土地的族人,在火邊的分享與傳承,一起舉杯高歌、大口吃肉,那行程將會有多苦澀而空洞——沒有高山的大景舒適,卻有著郊山的濕熱與長程縱走的疲憊,讓人不知道完成這一條路,能有怎麼樣的收穫?
這一天遠嗎?其實不然。
今年原民會有一筆上千萬的研究經費,想擘劃一條屬於原住民的山徑。
伍元和老師也已經成立自己的粉專「 伍元走古道」,準備一展自己數十年所學。
就讓我們一起期待,這樣一個足以代表台灣山林與文化,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從800到3952,覽盡四大山脈,從四百年前走到今天的路,成為台灣原住民、登山文化與山岳觀光的美麗未來吧!
————
*悠遊古道注意事項:
1. 沿途會進入各族原住民傳統領域,務必尊重在地原住民的權益與隱私
2. 綠道上有不少舊社與考古遺址,有許多被列為文化資產,也請尊重原住民或配合相關法令,得以進入
南投日本老人村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公的薰吹 ◎向陽
古早古早,阮看
阿公的薰吹
是日落時陣
蒸燻的煙筒
對每一戶破爛的厝頂
飄出美麗的渺茫的故事
現此時,阮提
阿公的薰吹是寒天時陣
硬硬的枴仔
在每一條清氣的街路
剔除朽臭的垃圾的石頭
四十年後,阮若是咬著
阿公的薰吹會是什麼時陣
安怎的款式
對每一位可愛的孫仔
提起阿公的輝煌的歷史
【注釋】
薰吹:原本作「煙吹」,根據蔡培火「閩南語國語對照常用辭典」(以下簡稱「蔡著閩語典」)注:煙管。即「煙斗」。現改為「薰」,音義皆近。
--
◎ 作者簡介
向陽(1955年5月7日-),本名林淇瀁,南投縣鹿谷鄉廣興村人,台灣作家。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吳濁流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國家文藝獎、玉山文學獎、榮後臺灣詩人獎、臺灣文學獎等獎項。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教授、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現為財團法人吳三連獎基金會秘書長。他是跨領域的作家,除了以詩聞名之外,兼及散文、兒童文學及文化評論、政治評論。
--
◎小編宇路賞析
本詩收錄在向陽的台語詩集《土地的歌》中,屬於〈家譜〉系列詩作的其中一首。家譜-血親篇共有四首,分別是〈阿公的薰吹〉、〈阿媽的目屎〉、〈阿爹的飯包〉及〈阿母的頭鬘〉,其中〈阿爹的飯包〉最熟為人知。
這首詩分三段,第一段以「古早古早」開頭,就像要講述一段童話或民間傳說之前,要先說「從前從前,……」一般,點出那是在一個很早的年代,使人回憶起過去。將「阿公的薰吹」比喻為「日落時陣/蒸燻的煙筒」,描述早期開發土地、建立房舍,如今已經是「破爛的厝頂」,卻「飄出美麗的渺茫的故事」。此段煙斗的形象,是飄散的白煙,對應到故事,是虛無飄渺的,只供回憶的。
第二段寫的是現在,即敘事者的阿公,可以推測敘事者約是青年,阿公約六、七十歲,拄著「柺仔」──跟菸斗一樣的7字型,「在每一條清氣的街路/剔除朽臭的垃圾的石頭」。「清氣」在台語是乾淨之意,明明是乾淨的道路,為何還要剔除石頭?我認為此處街路象徵的是時間之路,歷史的過程總有一些不純淨的,不足為外人道的石頭(事實),這是為了帶到第三段──「提起阿公的輝煌的歷史」,所謂的歷史是經過觀點的篩選和編纂而成的,也許真相並不美麗,但說給子孫聽時,卻可能美化變成了「輝煌的歷史」。
在這首詩中,作者使用了「阮」這個代名詞而非「咱」,是不包含讀者(聽者)的「我們」,是包含敘事者的那一代人,也營造了對讀者講述「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的一種口吻效果。本首詩描寫的不是稀奇古怪的鄉野傳奇,而是一個阿公抽著菸斗、拿著拐杖走在路上,對兒孫講古的老人,是樸實的鄉土人物,也在字裡行間,隱含了作者對歷史和故事的見解。在寫作手法上,運用了對比,如「破爛」對「美麗」、「渺茫」對「輝煌」、「清氣」對「朽臭」等,並在三段之間寫出了時序層遞,拉出跨越時代的歷史感,這些技巧雖簡單,卻表現不俗。
--
美術編輯:佳郁(ig:Gayodoodle)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向陽 #阿公的薰吹 #鄉土詩 #土地的歌 #家譜 #台語詩
南投日本老人村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0/22 星期四 絕對音樂】
「微笑和沉默是兩個有效的武器,
微笑能解決很多問題,沉默能避免許多問題。」
SO~~不要太看不起自己,也不要太看得起自己。
自卑時看第一句,自傲時看第二句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人老了也要富養!這八樣奢侈品你擁有幾件?》
如今,滿世界都在談如何富養孩子,卻甚少有人在講如何富養中老年人。子女對父母富養,是一種真正的孝順,中老年人對自己的富養,則是一種更高超的生活態度!
所謂富養,不僅是給自己提供豐厚的物質生活,還要給自己富足的精神生活。如此這樣,晚年才能過得順遂、安寧、幸福、快樂!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需要什麼樣的富養,又應該如何富養自己呢?先看看這八大奢侈品你擁有哪幾個!
一、活在當下的生命的覺醒和頓悟
這個世界只有三種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只專注做好自己事的人,生活中總能自得其樂。
活在當下,將會使你的生命、生活的每個層面多彩多姿,讓自己活得清楚明白,對於現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來說,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二、一顆自由、喜悅、充滿愛的心
人生百年,僅5個二十年而己。第一個二十年,求學為主;第二個二十年,事業為主;第三個二十年是人生最為忙碌而艱難的時期,單位、家庭、老人、子女、社會、工作無不需要兼顧。唯有第四個二十年,離退休下來,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往往再不用為上老下小的生計勞心費神,回望人生旅途的坎坷,頓覺如釋負重,輕鬆快活。
世間萬物,濃淡相宜間,是靈魂的默契;遠近相安間,是自由的呼吸,做人做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自己喜歡什麼,傾聽自己的內心。
三、走遍天下的氣魄
世界那麼大,你想去看看嗎?坐井觀天的青蛙永遠不知道世界有多大。
生活,既要珍惜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又有走遍天下的氣魄。古人說:聞之不如見之。親見親歷,增長見識。
走遍天下,看的多,聽的多,學到的自然也多了,心胸也豁然開朗,不故步自封,博採眾長,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四、安穩而平和的睡眠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
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人們的大腦和身體得到休息、修整和恢復,有助於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英國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說:舒服的睡眠,才是自然給予人的溫柔的令人想念的看護。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也說過: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應抱著對明天的歡樂期望而入睡。同時,也應以愉快的心情早起,這是長壽的秘訣。
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勞,使人體產生新的活力外,還能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有安穩而平和的睡眠,就有了健康的人生。
五、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一杯清茶、一本心愛的書、一次冥想、一小時健身,靜靜地思考,靜靜地聽音樂.....或者乾脆什麼也不想,坐在那裡發發呆,也能將心靈釋放。
在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裡,學會傾聽自己的心聲,自己與自己交流,這樣才能逐漸形成一個較有深度的內心世界。
六、一個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靈魂伴侶,是精神上的高度契合,能帶給我們精神上很大程度的滿足。
老了,能有一個老伴,好好相伴,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夫妻倆從結為夫妻那一天起,幾十年攜手相伴,一路風風雨雨磕磕絆絆地走到老年,互相成為其生命的一個部分,其恩也深,其情也厚,到老了更需要互相關心照顧,一起走好晚年生命的每一天,每一步。
七、任何時候都真正懂你的人
懂你的人,可以稱作是人生的知己。
他在你的眼神裡讀懂你的想法,能看穿你盔甲下的脆弱,能看穿你笑容裡的寂寞,能看穿你欲言又止的無奈。
懂你的人不必解釋,他是安靜無求的,遠遠的觀望,不言不語;完全的給予,無怨無悔,懂你的人,能夠感知彼此相知的心靈,便是最暖的感應。
懂你的人,比愛你的人更珍貴,人生路上,任何時候都擁有真正懂你的人,是幸運,也是幸福的。
八、健康的身體,富足的內心
人老了也要富養! 這八樣奢侈品你擁有幾件?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是1,而財富、感情、事業、家庭.....都是1後面的0,只有依附這個1,零的存在才有意義,如果沒有了這個1,那麼一切將不存在。”
養生,其實是養身和養心相結合。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內心的富有,內心富有的人善良正直,與世界為善,不跟人計較,也不跟自己計較。
這八大奢侈品都跟物質無關,從來不是用錢可以買到的,需要我們回歸本心,用心思考,發現我們到底缺失的是什麼,然後學會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如果全都擁有,你也是一位“富足”的新時代老人哦~
(文章來源:網路文章分享)
***************************
南投日本老人村 在 遊神曾贇唐#能高瀑布#沐心泉休閒農場#桜#花見#sakura #菇神 ... 的推薦與評價
... 唐#能高瀑布#沐心泉休閒農場#桜#花見#sakura #菇神#美食# 南投 縣#仁愛鄉#台中市. ... 來到五箇山合掌村「#相倉合掌造り集落」,去過 日本 各地合掌村的我,第一次造訪 ... ... <看更多>
南投日本老人村 在 好想去南投| 秒飛日本京都!吃免費茶葉蛋、品茶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好想去喔wantogo #日月潭#偽出國#伊達邵老街美食#日式民宿來日月潭享受秒飛京都的偽出國之旅 入住超美日式民宿,彷彿真的在 日本 旅宿渡假來到全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