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諮詢報導
衛福部於2017年起全力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如今政策執行已屆滿四年,為了回顧攸關國民健康的重大計畫,本智庫於八月二十五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馮燕、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吳靜如、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鄭雅惠、台中市前副市長林依瑩,就不同面向提供各自的見解與分析。
開場與會者就以自身使用長照服務的經驗,指出目前長照申請流程相當複雜,不易於民眾申請使用;根據被照顧者不同的情況,可服務的機構分為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B級單位(複合型服務中心)、C級單位(巷弄長照站);除了三級單位之外,在長照系統中還有個管師、照服員、復健師等不同的角色負責不同的長照服務。這樣的分級結構,對一般家庭來說相當複雜;因此,當有長照需求時,每一個家庭都需要耗費相當大的心力,去洽詢長照資源,並等候評估入戶,大多數的家庭都無法負擔這樣的成本。
談及整體長照執行情況,中央補助長照經費雖逐年增加,然而實際執行情況不甚理想。舉例來說,106年與107年執行率僅達五成左右,其中智慧健康發展計畫只有不到三成,108年為了拉高執行率,放寬補助條件致使執行率提高達92%,但缺乏稽核管控的政策補助,造成不少專家學者對於品質的疑慮。另一方面,中央為了補足長照經費缺口,設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並訂立額度目標,預計逐年成長至115年可編達736.48億。許多專家學者批評,今年僅預算400億的計畫,目標五年後要成長將近一倍的預算,迄今卻沒有穩定的財源,很難想像未來的長照計畫要如何實現。
根據研究統計,實際上在台灣照顧服務提供者,多數優先考量為家屬(61.2%)42萬人,再來是外籍移工(28.5%)20萬人、機構照顧(4.9%)3.4萬人、居家照顧服務(5.4%)。回到照顧現場,當家庭有照顧需求時,大多數人第一首選是從移工找起。此外,家庭照護類移工一方面不受勞基法管轄,同時也被長照政策體系排除在外,延伸出不少照護問題。
整體而言,台灣老年人口已達14.9%已屬於高齡化社會,每年家庭看護需求量都處於直線上升的狀態。若目前長照政策思維,都維持在將「長照服務視為商品」的話,恐怕只會創造出更廉價的服務品質,造成更惡劣的勞動條件。
長照2.0為實現在地老化,發展了龐大的照顧體系,但執行情形卻遭一線工作者批評不符實際需求,為了解長照政策執行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八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婦女新知秘書長周于萱、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副主任謝雅涵、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各自針對長照政策不同執行面做分析。
開場與會者先剖析目前照顧服務的家庭困境,根據研究統計,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中,粗估有231萬人受照顧責任影響,因「照顧」離職約有13.3萬人。這些人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家庭的照顧需求,還有離開職場所需承擔的後果;因此長照計畫的核心應以「照顧不離職」為目的,減緩這些人的照顧負擔。但事實上,目前政策限制僅能提供22小時居家服務,這對有需求的家庭來說遠遠不足。
另有與會者指出,目前所謂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發展未能符合初期的社區整合服務理念。有民眾不斷反映A級單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甚至有許多A級單位的個案管理人員,連目前長照計畫能為個案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都不甚清楚。此外,目前支付制度為單項服務支付,當家庭需要洗澡服務,就申請洗澡服務;需要交通接送服務,就申請交通接送服務;服務提供相當片段且缺乏完整性,不力於支持照顧者長期照顧需求與生活安排喘息,建議考量開發包裹式照顧服務,以因應照顧者需求與區域資源不足的問題。
最後提及長照服務員的問題,為了快速擴張人員帳面數字,目前在長照2.0的政策規劃底下,訓練時數僅需90小時,進入門檻相對低。即使如此,大多數人接受完訓練後,也未必都會投入長照產業服務,原因在於相同的工作內容,在醫院從事看護工作,或是自行出來接案當居家服務員,其薪資水準都優於待在政府的長照體系裏面。因此與會者建議政府考量政策時,不應僅考慮如何解決家庭長照服務的需求,也應更全面的思考這些家庭照顧者的培訓問題,以及後續就業支持問題。
台灣長照目前的問題,並不僅止於供給面不足而已,而是有更多的問題在於長照供給者缺乏支持體系。以目前台灣家庭照顧者的樣貌統計,平均照顧時間高達9.9年,每天照顧時間更是高達13.6小時。這些人不僅面臨家庭照顧壓力,同時還要面臨受到照顧責任影響,因而減少工時的壓力,此情況在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當中,粗估就佔231萬人。若政府沒有提供健全的政策環境,並給予民眾有充分的選擇權,減少被迫成為照顧者的壓力,家庭照顧者的失能與崩壞,將會是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少子化社會來臨伴隨著高教冰河期,甚至連國立大學碩博士都出現招生掛零的情況,為了解高教產業實際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十五日分別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就不同高教產業面向提供現況與見解。
一開始與會者先談及整個大學發展歷史,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早期中世界的大學主要組成,是由一群學生對學術有興趣,找學術上有成就的老師教學,抑或是學者們對於傳授知識有興趣,找來一群學生來上課。無論何種方式都以學習為主體,直到美國地方州政府捐地給大學,要求成立理工學院,以此開始定調大學要為社會服務。後來台灣政府治理開始實施新管理主義,提供許多績效獎金補助,讓各個大學在指定的績效成績上做競爭,以至於學校為維護自身補助利益,各校之間不再合作。與此同時,私校在評鑑績效的壓力之下,為了追求補助與成績,會高薪聘請教育部門神(曾任職教育部高階主管的教授)協助學校評鑑。種種為應付評鑑績效的作法,衍生出許多高教問題。
另有與會者沉痛指出「政府喜歡把高教困境,歸類在少子化問題;這做法其實很危險,因為少子化是結果。不可能叫國民現在多生小孩來解決此事;執政當局不能把社會問題推給自然現象,然後雙手一攤表示束手無策」與會者指出高教私有化才是高教困境的背景根源,包含政府挹注教育資源不足,以及為節省成本縱容私人倚靠學費辦學,還有放任學校不計手段節省成本。各種私有化節省成本的手段,衍生出教學品質參差不齊、過高生師比等問題,嚴重影響本國高教品質。
與會者以自身私校多年經驗表示,我國私校高達三百多所,每年需照顧110萬名學生。政府干預私校相當密切,包含管制招生數量、教學品質、學雜費等等,但同時分配給予私校學生的資源卻相當稀少。整個教育資源在計劃經濟下分配相當不均。私校之所以今天會有經營上問題,在於與公校在招生市場上有著不公平的競爭,為了維持財務平衡,只能針對學生不斷減少教育支出,包含零學分服務學習、減少開課、大班教學、凍結師資等;針對老師則是不發年終獎金、扣減研究費、增加授課時數等。如此樽節支出,才能夠勉強持續辦學。
總結台灣高教問題,在於台灣大學數量太多,整體對教育的投資相當不足;以台灣為例,七間國立頂尖大學的預算加起來,幾乎僅等於中國二線城市武漢大學一年的預算經費。除此之外,政府隨著經濟成長,稅收逐漸增加,也因為少子化因素,學生數量減少,所以每一位學生能分配到的教育資源理應增加。因此政府應該要調整高教政策,從私有化思維轉向公共化的政策方針,才能夠解決現今少子化的高教困境。
南華大學離職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721新加坡聯合早報
*【折衷方案打破僵局 歐盟1兆元救市配套有望談成】
據匿名的歐盟官員透露,為打破談判僵局,歐洲理事會主席Charles Michel 週一凌晨提出折中方案,將復甦基金中的無償撥款降至3900億歐元,其餘為低息貸款。不過,復甦基金的總規模未定。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721-1070711
*【官媒罕見證實三峽大壩位移變形 專家:旨在增加透明度安撫社會】
中國今年入汛以來最大洪峰上週六(7月18日)抵達三峽大壩,中國官媒證實大壩當天出現位移、滲流、變形等,但指這些現象均在正常範圍內。受訪專家稱,官媒承認三峽大壩變形實屬罕見,旨在增加透明度並適度安撫社會的擔憂。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721-1070699
*【英國同歐美製藥廠簽約 預訂兩款共9000萬劑疫苗】
英國商務部透露,英國已同美國輝瑞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組成的聯盟,以及法國集團Valneva簽署訂購冠病疫苗的合約。英國預定了3000萬劑輝瑞與BioNTech共同開發的實驗疫苗,Valneva也在原則上同意向英國提供6000萬劑疫苗。若證實其疫苗是安全、有效和適用的,英國可再向Valneva增購4000萬劑疫苗。當局並沒有透露有關合約的財務條款。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721-1070718
*【川普:戴口罩是愛國表現】
美國總統川普幾個月來一直拒絕鼓勵戴口罩,但他週一(7月20日)在推特上發佈了一張自己戴口罩的照片,說戴口罩是愛國表現。他在推文中將冠病稱為“中國病毒”,並說美國人團結一致,“擊敗隱形的中國病毒”。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721-1070802
*【新病例連續五天破萬 佛州疫情失控 川普堅稱冠病會消失】
戴德縣前線醫生拉坦說,佛州病例激增的情況前所未見,已經超越紐約與全國紀錄,甚至達到義大利與中國武漢的慘況。儘管佛州疫情嚴重,但川普受訪時說,佛州疫情將受到控制,而冠病病毒最終將消失。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721-1070715
*【世衛:南非病例攀升或是非洲疫情爆發的“先兆” 】
世界衛生組織週一(20日)對非洲冠狀病毒傳播表示震驚,並警告南非病例攀升可能是整個非洲大陸疫情爆發的“先兆”。世衛緊急事務主任里安在視訊記者會上說:“我現在非常擔心,我們開始看到非洲疾病的加速發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721-1070797
*【澳專家:維州新疫情或需數周見緩】
澳洲代首席醫療官凱利指出,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新爆發的疫情可能要好幾周才能紓緩。維州昨天新增275起確診病例,一人病逝。凱利告訴澳洲廣播電臺:“我們逐漸瞭解到,從引入一項措施到看到其效果的時間至少要兩周,有時甚至更長。”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721-1070716
*【日本發放補助金鼓勵日企撤出中國 籲將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或返回國內】
日本經濟產業部上週五公佈了首批獲得補貼計畫的企業名單,這87家日企當中,有57家企業將獲得574億日元的補貼,返回日本設廠,另外30家企業則會把投資轉移到越南、緬甸、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721-1070712
*【歐洲遊輪開始復航 船上採取嚴格防疫措施】
冠病疫情導致全球旅遊業停頓,但在歐洲,內河遊輪服務已悄悄開始恢復。上月22日,德國尼克遊輪公司(Nicko Cruises)率先重啟了多瑙河遊輪行程。目前,該公司有三艘遊輪運行從德國帕紹到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航線,行程時長介於六天至八天。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721-1070717
*【中國新增22起冠病確診病例 本土病例17起全來自新疆】
據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中國大陸前天(19日)新增22起冠病確診病例,其中境外輸入五例起。本土病例全部來自新疆,共有17起,另有13名新增無症狀感染者。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721-1070702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安全】
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雜誌7月20日線上發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團隊研發的冠病疫苗二期(II期)臨床試驗結果的論文,論文顯示在中國進行的前述冠病候選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發現,該疫苗是安全的,並且可以誘發免疫反應。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721-1070806
*【上海電影節10分鐘售出近11萬張票 電影院復工掀“報復性看戲”潮】
自今年1月底院線電影陸續撤檔以來,中國國內電影院停業已有半年之久。昨天開票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疫情爆發以來中國舉辦的首個重大國際性影視節,由於座位減少,原本就一票難求的電影節門票變得更加搶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721-1070698
*【香港添66起本土病例 多起涉及餐飲場所大型聚會】
香港冠病疫情持續暴發,7月20日新增73起確診病例,其中66起屬於本土傳播病例,涉及多個在餐飲場所的大型聚會群組。綜合《明報》“香港01”與香港電臺報導,昨天新增病例中,七起為境外輸入病例,66起為本土病例,當中有39起與早前傳播源頭有關。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721-1070697
*【港失業率創15年來新高 失業人數達24萬零700人】
香港政府統計處發佈的資料顯示,經季節性調整的香港失業率從今年3月至5月的5.9%,上升至4月至6月的6.2%,低於市場預期,但仍創下2005年1月以來最高紀錄。今年4月至6月,香港的總就業人數為362萬人,失業人數從前一個統計週期的23萬零400人微升至24萬零700人。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721-1070700
*【協助香港抗疫的港大微生物系現離職潮】
協助香港抗擊疫情的香港大學大微生物學系出現離職潮,面對人手緊張的情況,消息稱港大教授袁國勇一度提出停止港怡醫院及港大深圳醫院服務。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721-1070810
*【黃之鋒高調遞交表格 宣佈參加9月立法會選舉】
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前宣佈退出“香港眾志”的黃之鋒,高調遞交表格,宣佈參選9月的立法會九龍東選區。據《明報》和路透社消息,黃之鋒在記者見證下,註冊參選立法會議員。他也重申不會簽署擁護《基本法》的“確認書”,但表示不會批評其他選擇簽署“確認書”的泛民主派陣營人員,因為認為民主派在初選後應該團結一致。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721-1070706
*【蓬佩奧抵英商討中國、5G及英脫歐自貿協定】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抵達英國,同英國首相強森商討中國、5G及英國脫歐自由貿易協定。蓬佩奧在機上未對媒體說話,國務院此前說:“在倫敦時,國務卿蓬佩奧將會同首相強森和外交部長拉布會面討論國際優先事項,包括冠病19的經濟復甦計畫、關於中國和香港的課題以及美國與英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721-1070785
*【回應港實施國安法 英宣佈暫停履行與港引渡條約】
英國政府宣佈,暫停履行與香港之間的引渡條約,以回應中國政府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英國外交部長拉布告訴英國國會,英國政府採取了“必須和適當”的行動。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721-1070705
*【多家全球財富管理機構 審查香港客戶政治立場】
一名區域財富管理公司高管說,其公司風險與合規團隊在香港國安法生效的幾天內編制了一份清單,列出被當地媒體視為親民主支持者的10大香港人物。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721-1070708
*【傳美國阻其在英國設總部 TikTok:還未最後確定】
英國媒體稱,短視頻應用程式TikTok在英國設立全球總部的計畫,可能因美國等國的施壓而無法實現。對此,TikTok母公司位元組跳動發言人回應說,位元組跳動致力成為全球化公司,TikTok的非中國業務總部目前還沒有最後確定。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721-1070710
*【在日本成功發射 阿聯酋首個火星探測器升空】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昨日由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成功發射升空。如果一切順利,火星探測器將於2021年初抵達環火星軌道。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721-1070713
*【全球數百科學家繪製 歷來最大宇宙三維地圖發佈】
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週一發佈,這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共同繪製而成。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721-1070714
*【據報若歐盟禁華為5G 中國或對諾基亞和愛立信進行反制】
美國媒體從消息人士處獲悉,中國正在考慮,如果歐盟效仿美國和英國禁止華為參與其5G網路建設,將對電信設備製造商諾基亞(Nokia)和愛立信(Ericsson)採取反制措施。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721-1070807
*【美農業部:中國又購買13.2萬噸美國大豆】
美國農業部確認,中國已簽訂協定購買約兩批美國大豆船貨,美國延續向中國的大規模出口勢頭。據路透社報導,民間出口商向美國農業部報告,中國購買13.2萬噸大豆,9月1日開始的2020/21銷售年度付運。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721-1070801
*【又有11家中企因新疆問題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說,這11家中國公司因為實施新疆的穆斯林少數民族進行的鎮壓、生物特徵識別的非自願收集和遺傳分析專案等行為而被加入到實體清單中。這個行動將導致這些公司在獲取美國原產商品,包括大宗商品和技術時面臨新的限制。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721-1070798
*【Greta Thunberg獲古爾本基安人道獎 認捐百萬歐元獎金】
瑞典學生氣候活動家桑柏格(Greta Thunberg獲得一項葡萄牙權利獎,並立刻認捐致力於保護環境和制止氣候變化的團體100萬歐元的獎金。評審團主席桑帕約說,桑柏格之所以獲得古爾本基安人道獎(Gulbenkian Prize for Humanity),在於她“能夠為氣候變化動員年輕一代,以及她為改變頑固現狀的頑強鬥爭”。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721-1070808
*【氣候變化或使北極熊在2100年消失】
科學家週一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發表的研究說,氣候變化使北極熊瀕臨滅絕。該研究預測,頂點肉食動物可能在2100年,即人類這一生中消失。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721-1070784
南華大學離職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沈旭暉隨緣家書 】「一國兩制3.0」系列:毀滅企業自由的「國家法團主義」
「香港走不回去了。」這幾個月來,一部機器正全速啟動,駕駛往越來越一國化的香港,除了我們談及的警政暴力、言論自由、結社自由、白色恐佈,還有商業世界的異動。月前有多間與香港有關的跨國企業出現人事變動,先有匯豐銀行、國泰航空多名管理層離職,後有新鴻基地產首次委任內地企業家為獨立非執董,再是其他大中小企寒蟬效應。但最為港人關注的,始終是多名國泰、港龍機組人員被裁,包括一位我的好友,而他不過在Facebook上載了黃絲帶;自此類似案例如恆河沙數,已成社會新常態,相當恐怖。執筆期間,身處三萬呎高空的國泰航空,空少、空姐悄悄走過來說「多謝發聲」、「現在甚麼也不敢說」,只能給我一個杯麵答謝。這樣的對白,極其可悲:我們的香港,香港人的航空公司,甚麼時候淪落到這樣?
墨索里尼與今日香港:功能組別的前世今生
資深編輯Tom Holland早前在《南華早報》撰文,直言這是「未來香港法團主義」(future of corporatism)︰今後入職與離職不再唯才是用,而是政見先行;國家機器以不同方式介入私人企業,藉控制商業社會,控制民眾的經濟及政治自由。
法團主義不是新鮮事。早在19世紀末,為抗衡共產主義的激進改革,同時回應資本主義下工人階級的艱困,歐洲有知識份子選擇中間落墨,提倡引入不同法團(corporation),通過協商、共識,解決社會資源分配及權力問題。法團主義有別於資本主義強調「個體競爭」、共產主義強調「集體鬥爭」,讓不同法團「推舉」精英代表屬下階級、意識形態及利益,與其他界別的「法團」精英議政議事,達成共識後,再以國家機器,全面落實協議,將利益回饋社會。透過法團,這機制理論上能將精英及民眾有機結合,由具智慧及仁心的社會賢達牽頭,制定政策,反映界別民眾意見,最後以「理性討論」方式,得出最切合大眾利益的政策,既保障資產階級利益,亦顧及工人階級感受……
單以文字表述,法團主義高大全、真善美。但綜觀多個被學界視為法團主義的政體︰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希特拉的納粹德國、佛朗哥的西班牙、瓦加斯(Getulio Vargas)的巴西、貝隆的阿根廷等,均與法西斯、極權政府掛勾。雖然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James Q. Whitman 也以「法團主義」形容羅斯福新政,但國際社會不會將之與法西斯扯上關係。那兩者有甚麼分別?
政治學者Philippe Schmitter認為,法團主義政治Vs法西斯政體,就是後者組織的「法團」、被推舉的「法團代理」,幾乎全是政權代理人、持分者。墨索里尼的「功能組別」國會,可說是這模式的典型,Schmitter將之命名為「國家法團主義」(state corporatism)。與此同時,也有另一種法團主義,例如歐陸民主國家的傳統政黨,多有工會、商會背景,比例代表制選舉及因而衍生的聯合政府體制,令這些國家需要同時向商家及工人階級釋出善意,否則必然面對下次選舉的懲罰。這種由下而上、再回到下的「社會法團主義」(societal corporatism),正是戰後西歐不倒向蘇聯的一大原因。
我們與極惡的距離:急速惡俗化的「國家法團主義」
港英管治期間,議會早就出現功能組別,希望透過將殖民時期主要經濟持分者引入立法局,透過局部有競爭的選舉,一方面回應民主化的壓力,另一方面不至於因全面民主化而「引狼入室」,避免激進親中人士坐大。對當時北京而言,功能組別將商界精英留在建制,成為過渡期穩定人心的手段,欣然接受。以行業功能來區別「法團界別」,對長於建立工會、善於統戰的共產黨而言,自然不是壞事,令不少原在六七暴動後地下運作的工會及行會,重新組織起來,等待加入建制。即使如此,在回歸後的「一國兩制1.0」,功能組別議員仍保留開明工商派如田北俊、周梁淑怡等,總算有「社會法團主義」的影子。
但近年特區政府(和背後的中聯辦)越來越傾向以忠誠度扶植界別領袖,而不是接受他們自行選擇的真精英;委任這些人進入諮詢、決策機構,一方面代表不了界別,另一方面也令不同業界之間的利益平衡被「個人利益」(你懂的)打破。結果,這大大強化了民間對「官商勾結」的觀感,政權與界別利益似是更緊密,但政府的「界別中立性」(sectoral neutrality)開始成疑,最後就跌入一個有趣循環︰政府既要向界別利益傾斜,以確保施政暢順,以免出現如商界廿三條倒戈的情況;商界也要考慮自己會否「落錯注」,往往等到有清晰指示,才敢公開表達意見。然而這樣的政商共同體,和社會真正的利益持分,處於平行時空,連維穩也無效。到了最後今天,就只能訴諸純粹粗暴的高壓。
大換血:需要香港,不需要香港人?
這樣的改變,比誰當特首、交通燈能否運作如常,影響大得多。港英和特區早年那種「社會法團主義」,與法西斯仍有極大距離:一方面,即使競爭如何微不足道,選舉依然被視為有一定競爭性,「雖不完美、但可接受」。另一方面,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即使公共政治生活逐步窒息,經濟領域的生活、私人領域的政治自由,理論上,在2019年6月前,仍得到《基本法》保障。
可是到了今天,特區政府推廣極權國家下的國家法團主義,卻是以控制公共及私人領域為大前提,以控制民眾的政治、經濟生活為管治基礎,從而達至史學家Stanley G. Payne強調的Fascist goal:建立專政的經濟社會制度。且看國際前輩的智慧:法西斯意大利的商會代表Confindustria與法西斯工會相互認證彼此為「合法代表」,將非法西斯工會排拒於體制之外;軍政府時代的葡萄牙,則以國家企業及公私合營,控制國家發展命脈;不少極權國家還通過企業設立秘密警察,24小時監控秩序。表面上,這些企業組織是協助國家發展;實際上,卻是要落實由政治到經濟生活的「全面管治權」,防止任何企業縱容員工行使自由,成為逃避極權的避風港。
2012年梁振英執政以來,雖然曾嘗試收緊自由,但整體而言,社會抗體依然充足,傳統商界、專業界、法律界精英牢牢控制香港這個金融機器。但中國經濟崛起後,FDI從香港引進的比例不跌反增,對香港的依賴程度更多,這也是為什麼北京始終需要「二次回歸」的原因之一。為了拓展「全面管治權」,界別換血、扶植忠誠於國家的法團,就變成理所當然。2019年的反逃犯條例運動,也有商界在背後的大力支持,北京對此特別不是味兒;現在加強整頓,正是希望「社會法團主義」終結、一國主導的「國家社團主義」登場,一片混亂,正成了大清洗、大換血的契機。
黃色經濟圈:反抗國家社團主義的時代革命
換血手法層出不窮,既可通過「企業信用評級」,確保非嫡系企業難以得到合約;也可直接以市場進入限制方式,強制他人合作。至於如何達到「合作條件」,理論上,自然是企業決定,與人無尤,反正「要賺我們的錢,就要守我們的規律」,正是國家社會主義面對境外投資者的精粹。香港回歸前,反對派到深圳設廠工作,俯拾即是;但近年港人即使要到內地做網店,也不得不當「護旗手」、分享習近平講話,否則就會被「篤灰」。當經濟活動、私人領域動輒得咎,「一國兩制」的灰色地帶、經濟自由,只會不斷褐色。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當北京堅定不移,攬炒香港昔日成功的一切明暗制度,又能如何?
即使今天我們仍是自由經濟體,當經濟生活要仰賴政治正確,與極惡的差距,已經不遠。「黃色經濟圈」崛起,更多是回應「國家法團主義」,讓一般人逐步脫離對建制及大企業的依附,否則沒有可持續性,一切只是空談。各行各業開始意識到新工會的重要性,除了因為不少現存公工會淪為「國家法團主義」既得利益者,也因為在新時代,斜槓族越來越多,他們組成工會,支援大企業同路人,也是突破控制的蹊徑。至於檯面上的傳統商界領袖,表面上自然響應主旋律,但他們對惡俗本質一清二楚,國企購入香港的戰略性資產清單亦人所共知,明白自己早晚是大清洗對象,假如不能「光復香港」,資本的流向、心裏的話兒,早已和我們#WeConnect。
明報筆陣,2019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