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台灣 (感謝旅日友人 Lindell Lucy投書)
美國幾十年的“戰略模糊”政策已經成為美國自由民主捍衛者聲譽的尷尬和污點。許多政府官員以及好萊塢和商界都非常擔心激怒中國,以至於他們冒著把自己扭成椒鹽脆餅的風險,以避免說出普通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台灣是一個國家。
讓自己看起來很糟糕並沒有什麼“戰略性”——只要問問約翰塞納。代替“戰略模糊”,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應該採用“戰略完整性”,一種以符合共同道德原則的方式說話和行事的政策。
去年,美國通過了《台北法案》,其中規定美國應“支持台灣加強與印太地區和世界各國的官方外交關係……”。雖然意圖是好的,但法律卻帶有雙重標準。美國沒有道義上的權力告訴其他國家與台灣保持正式外交關係,只要它自己不這樣做。
幾個月後,喬拜登總統將主持一場“民主峰會。”其目的是將來自世界各地的民主領導人聚集在一起,“制定民主復興議程,並通過集體行動應對當今民主面臨的最大威脅。”議程上的首要項目之一應該作為多邊承認台灣的外交倡議,中國共產黨可以輕而易舉地報復立陶宛這樣一個單獨行動的小國,但它無法在不嚴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同時懲罰整個民主世界。
由於北京 2022 年冬季奧運會的臨近,民主國家將有額外的影響力來阻止中共的好戰。民主國家可以警告中共,如果以暴力威脅回應外交承認台灣,他們將立即宣佈人權組織長期以來一直倡導的抵制奧運會。如果中共威脅要斷交,民主國家就應該放手。
所有用來證明外交抵制北京奧運會的理由都可以用來證明對中國進行外交抵制。從道德上講,我們與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外交關係已經完全落後。
如果民主國家終止正式關係,他們仍然可以通過讓每個大使館更名為“北京經濟文化代表處”來維持與中國的非正式關係,就像目前與台灣的做法一樣。
《台灣關係法》是美國在1979年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立關係後通過的一部法律。該法規定,“美國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是基於對台灣未來將由和平方式決定的期望;考慮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未來的任何努力……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對美國構成嚴重關切。”
從表面上看,該法律表明美國有足夠的理由切斷與中國的關係。中國軍方每天都用戰機飛入台灣領空,以恐嚇台灣公民。明確的信息是,如果台灣人拒絕接受中共為他們的主權統治者,他們總有一天會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這種行為是“和平”的對立面。它是心理暴力,是一種恐怖主義。
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與中國建交的基礎遭到嚴重侵蝕。這些關係是一種特權,而不是中共認為理所當然的權利。民主國家應該毫不猶豫地取消特權或將其授予一個應得的國家:台灣。
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與中國建交的基礎遭到嚴重侵蝕。這些關係是一種特權,而不是中共認為理所當然的權利。民主國家應該毫不猶豫地取消特權或將其授予一個應得的國家:台灣。
越來越多的美國政治人物公開表示支持外交承認台灣,包括前聯合國大使兼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眾議員湯姆蒂凡尼、眾議員蘭斯古登和前總統的兒子小唐納德特朗普。 . 蒂芙尼在眾議院同時發起了一項要求外交承認台灣的決議。到目前為止,其他五名立法者已簽署成為共同提案國。
台灣不是中國的“內政”。這是一個涉及我們所有人,尤其是民主國家的國際問題。
我們必須掌握這個事實,停止讓中共宣傳機器控制話語。如果我們早上醒來看到新聞頭條和中國士兵入侵台灣的可怕畫面,中國政府會聲稱它是在正義地捍衛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外國無權干涉中國內政。
我們現在需要問自己:我們是否要吞下這種宣傳並以此為藉口什麼都不做?當他們的城市被燒毀,他們的親人死去時,我們會無視台灣人的求助嗎?
希望不會,但只要我們的政府繼續支持“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虛構,我們就會冒著這種結果的風險。讓中共錯誤地認為民主國家不會援助台灣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錯誤,可能會導致中共的魯莽賭博,從而導致真正的入侵和戰爭。
現在是停止外交歧視、模棱兩可、自我審查、虛偽和謊言的時候了。民主台灣的2350萬公民理應受到尊重。
外交上承認台灣發出了迫切需要的信息,這也是正確的做法。我們不要等到為時已晚。
作者林德爾·露西(Lindell Lucy)是駐東京的美國活動家,他發起了一項在線請願活動,呼籲民主國家在外交上承認台灣。
新聞連結:https://bre.is/4ctTE68X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852郵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852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博爾頓 美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黃金冒險號
重複一百次的鬧劇
拜登政府撤出阿富汗,令美國全球公信力慘跌,不但遭到中國盡情恥笑羞辱,增加攻打台海的軍事風險,在喀布爾機場,婦女隔着鐵絲網向美軍慘叫哀號,聲稱留下來就沒命;婦女將嬰兒隔着鐵絲網塞給美國人。
還有美國公民二千(其中大部份是人道救援的義工和記者——- 而這個行業在上次美國大選,幾全部仇恨川普政府、視民主黨「登神」為人權公義的大救星),原來還未能及時撤走。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破天荒聯名呼籲拜登,救人要緊,必須撤退當地的新聞工作人員。
紐約時報更連篇文章,抨擊拜登不稱職。美國自由派、極左翼、BLM,當初聲稱:入主白宮, any one but Trump,現在終於自食其果。
其實只是簡單的常識問題,還加上面相:「登神」政府的班底卡士:副總統賀錦麗是一個笑話,早已公認。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國務卿布林肯,兩皆文弱書生風貌,說話時常有一絲緊張惶恐,流露於五官。
而川普的副總統彭斯,基督教福音派,保守主義形象剛朗。歷任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由博爾頓到最後的奧布萊恩,俱明刀明槍的鷹派。國務卿龐貝奧,更是中情局出身。這副牌面攤在桌面上有氣勢。
國際政治,最上算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除了實力的隱藏,若能避免戰爭,往往看牌面的氣勢。
俄羅斯的普京就是一個例子。普京做領袖的俄羅斯,其他車臣的伊斯蘭恐怖勢力不敢亂來。
奧巴馬做總統的時代,西方記者、義工人質被伊斯蘭國恐怖分子勒令穿橙色囚衣砍頭處決,一宗又一宗,川普上台後絕跡。
亦正如民主黨卡特任內,高美尼的伊朗革命政權膽敢攻佔德黑蘭美國大使館,扣押美國外交人員做人質;卡特下令「沙漠風暴」的營救行動,自己的直升機墜毁,慘敗收場。到了列根強勢上台,伊朗乖乖放人妥協。
全世界看得懂美國,此一常識,就是美國國內無知的左翼選民看不懂。
對於一個政府,不能只看誰是總統的個人(Individual ),而是判斷這個總統代表的整體(Package ) —- 他用的是什麼人?其班底代表的是什麼價值觀?此一班底和價值觀長遠對美國和西方、對人類文明有利還是有害?
川普政府更有辦法,而川普是狡猾的商人,懂得故弄玄虛。他所謂「金正恩是我的好朋友」之類,只是名嘴賣口乖的戲劇台詞,思維直缐的學者和知識分子聽不懂。
美國支持民主黨拜登政府的啦啦隊,低頭只看到自身肚臍眼的利益區域:第三性別的人權、BLM的「抗爭」、換屆後的總統會派幾多錢、自己每個月會多得幾多綜援、這個是種族主義、那個是白人至上者。他們一聽到川普要在邊境起圍墻,即刻小腦條件反射,認定有違「大愛包容」、美墨邊境圍牆是反人權的柏林圍牆翻版。直到拜登上台,又大喊受不了非法移民。
今日阿富汗多地開始實施伊斯蘭法,非婚性行為的懲罰是公開鞭苔一百。通姦處罰是被石頭砸死;至小偷會被砍手。美國左民口口聲聲反歧視,他們的偽善令這種殘酷的歧視和暴力在世界更普遍,而且害人終害己:義工和記者之美國公民陷身山區,無法前往喀布爾,因為崎嶇山路狹谷,全部有塔利班崗哨,叫天不認叫地無門,這是荷里活驚慄片的場面,也是殘酷的惡作劇。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佛家有「現眼報」之說,美國大選的現眼報,想不到半年就降臨。對於we told you so 的觀眾,對於愚昧,除了永享受某種優越感,只有懷着一絲憐憫心,繼續看戲。
如此類推,假如有一天,左膠女神梅根真的做了美國總統,你認為這個世界會如何?
博爾頓 美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TVBS%E6%96%87%E8%8C%9C%E7%9A%84%E4%B8%96%E7%95%8C%E5%91%A8%E5%A0%B1TVBSSisysWorldNews?app=desktop
並開啟🔔
隨著美國疫苗注射的人口比例逐漸增加,36%的美國人已經獲得兩劑注射,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宣布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室內室外都不需要戴口罩。
他宣稱這是施打疫苗成功的結果,「這是一個偉大的里程碑,美好的一天 」。
「美好的一天 」,也正在逐步如期解封開放的英國與法國發生。
英國從5月17日開始,民眾可以在室內聚會,酒吧餐廳也可以進行室內的接待服務,英國如期進入第3階段的解封。
而法國終於在關閉200多天之後,在5月19日重啓電影院以及美術館等文化活動,但是在6月8日前,只能接受35%的觀眾。同時也開放了50%接待空間的餐飲業。法國世界報同樣以「快樂的一天 」作為5月19日的社論標題。
但是不論是美國、英國、法國的解封,都面臨著陰影與威脅。
美國CDC所出台得,注射兩劑疫苗之後,不需要再戴口罩的最新指令,引起了各個州級政府在更新防疫規範上的混亂。而口罩仍然是繼續造成美國分裂的象徵。
歐洲由於疫苗施打相較於美國落後很多,拜登「不需要再戴口罩 」的說法,被法國公衛專家認為是一個政治動作,再次成功製造話題,但是不敢苟同。
而英國雖然已經又超過四千萬人次完成首劑疫苗注射,但是最近在英國西北部兩個以勞工人口為主的城市,出現了感染率遠勝於英國變種毒株的印度變種病毒,而威脅到英國正在逐步推進的解封。
{內文}
等這一切都過去了,大家也許會記得這一天,2021年5月的某一天。
美國總統拜登:就在幾個小時前,CDC宣布他們不再建議,完全接種疫苗的人需要戴口罩。無論您在室內還是室外此建議均適用。我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里程碑,美好的一天。我們如此迅速地接種了這麼多美國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使之成為可能。
拜登口中「偉大的里程碑」,不是NASA登陸火星,不是兩院通過天文數字的紓困預算,而是一個「美好的一天 」。
美國總統拜登:如果您已經接受了完整的疫苗接種,並且可以摘下口罩,那麼您就有權做一件,美國人享譽全球的事情:向其他人微笑,微笑著打招呼。因此這是我們國家美好的一天。
不需要再戴口罩,可以露出微笑的簡單美好,這是拜登版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傾盆大雨裡的啤酒,細雨中的晚餐,都不在菜單上,就在今天,我們回到室內。
記者問:味道如何?味道非常好
與朋友分享一杯飲料,你甚至可以給他們一個擁抱。
哪個比較好?可以在室內吃喝,還是一個擁抱?
女顧客:嗯在室內吃喝
這是英國版的「美好的一天 」。從5月17日開始,民眾可以在室內聚會,酒吧餐廳也可以進行室內的接待服務,英國如期進入第3階段的解封。
就像這家英國南部的海邊旅館,整整五個月以來沒有進帳一毛錢,而現在在九月之前已經沒有任何空房。
法國電影觀眾Geneviève Danguis:終於可以離開我的房子回到電影院,然後在大銀幕上看我們想看的電影,真是太高興了!
比坎城影展更令所有法國人期待的是,整整關閉了203天的電影院,終於在2021年5月19日重新開放,甚至和坎城影展同樣是一個星期三。
巴黎電影院經理Laura Koppel:已經客滿了!因為直到6月8日,我們只能賣出35%的席位。
比電影院更令法國人按耐不住的,是允許開放了50%接待空間的餐飲業。
法國總統馬克洪:我們還沒有完全擺脫疫情,這是重新開放的漸進階段。
咖啡 紅酒 電影,這是法國版的「美好的一天」。但是英國和法國都沒有像美國一樣,直接把疫苗注射與分段解封,與戴不戴口罩連在一起。
美國CDC主任Rochelle Walensky: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有關疫苗有效性的數據,其針對流行病防禦能力的科學知識,以及我們對於低水平傳播給他人的風險,日益加深的理解,針對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群,CDC正在更新防疫指南。完全接種了疫苗的所有人,都可以參加室內或室外活動,無論活動大小,都無需戴口罩或保持社交距離。
隨著拜登摘下口罩的登高一呼,美國CDC也隨後明確出台了新的指令,但是新的指令反而造成了更多的混亂。
ABC新聞主播:隨著CDC有關完成疫苗注射的民眾,可以不戴口罩的新指令,今晚本州隨之跟進。包括紐約州在內從星期三(5/18)開始,但是不是每個州都如是跟進,而還有許多商店依然要求戴上口罩,因此造成了全國拼拼湊湊不一致的步調,也讓那些想要拿掉口罩的人,還有那些小心翼翼的人充滿了疑問。
美國第一個對「完成注射可以不戴口罩 」,開砲的是德州州長Greg Abbott。他早就在3月2日超前部署以行政命令,取消了德州必須戴口罩的防疫指令,CDC的新指令讓他又有搏版面的機會。
CNBC新聞主播:您禁止政府機關要求戴口罩,但是您並非禁止口罩。
德州州長Greg Abbott:完全正確!但是我必須指出關於政府機關,這只是一,個對於我在3月2日,頒布的行政命令的再次確認。
德州「禁止要求戴口罩 」從5/21起生效,禁止各級縣市政府機關要求戴口罩,違反者將處以1000美金的罰款,他認為戴不戴口罩是個人決定,禁止由政府為個人做出戴或不戴的決定。
CNBC新聞主播:CDC依舊建議學校要遵守新冠疫情指令,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為什麼不按照CDC的指令,如果州長不遵守CDC指令,而各自作主,會讓CDC難以獲得信任,不是嗎?
德州州長Greg Abbott:這是一個好問題,妳應該要知道答案,就是州長們對CDC沒有很多的信任。
口罩從疫情爆發之初,就一直是分裂美國的象徵,即使有超過36%的美國人,完成了兩劑的疫苗注射,並沒有扭轉口罩繼續分裂美國的事實。
CNN主播Jake Tapper:您要怎麼說服家長?他們說我們自己打了疫苗,小孩子沒打但是感染的可能性不大?還是您會告訴他們說不不不,孩子們還是需要戴著口罩嗎?
美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是的,孩子們和他們的朋友玩耍,尤其是在室內的情況,他們需要(戴口罩)。但是最近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已經同意對12-15歲的孩子們,施打疫苗。
新冠疫情版的 To be or Not to be,複雜性遠勝於莎士比亞的名句。因為戴不戴口罩不只是一個個人問題,而是一旦不戴口罩,在沒有疫苗護照的情況下,要如何辨識打過與沒有打過的區分。
ABC早安美國記者:指令並不是法律,如果你要進這個紐約市的Trader's Joe,你還是需要戴上口罩,那是因為紐約州還維持了,室內需要戴上口罩的防疫規則。因為規則從一家店到另一家店都不一樣,這讓很多人都搖頭不已。
32歲密西西比州居民John Scott:我認為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向回到正常狀態。但是你知道,接種疫苗的人會在未接種的人的周圍,所以我仍然認為可能為時過早。
好萊塢居民Feliz Caplan:說實話,安全比遺憾好。而且我認為現在很多人,會假裝自己已經接種了疫苗,而不戴口罩。
在疫苗施打落後美國許多的歐洲,拜登拿掉口罩的言論被視為政治操作。
法國流行病學家和公共衛生教授Philippe Amouyel:拜登所做的一如他在15天前,所說的(要取消疫苗專利)一樣,是一個政治動作。造成我們不斷評論這件事,而真正只關乎36%,打了兩劑疫苗的美國人,就像在以色列一樣,伴隨的是在室外,就不需要再戴口罩的建議,至於室內則還是漸進式的。
而且口罩的效益,也不僅限於新冠疫情而已。
美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今年我們實際上沒有發生流感季節,僅因為人們主要聚焦在,新冠的公衛防疫措施,澳大利亞的冬季也是如此,他們幾乎沒有流感,主要是由於包括戴口罩等各種原因。
就連WHO都不敢對拿掉口罩表示支持。
世衛組織執行長Mike Ryan:如果沒有其他配套將無法做出決定。如果一個國家希望減少,或取消戴口罩的規定,或採取其他公共衛生和社會措施,則只能在考慮您所在地區的傳播強度,傳播水平與疫苗接種範圍等情況下進行。
只有美國完成大規模的疫苗注射,並不會終結疫情。只有所有人都安全了才有真正的安全,已經完成四千萬人次單劑注射的英國,即使解封也難逃印度變種病毒的威脅。
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在博爾頓和布萊克本地區發現病例,我們將全力圍堵那裡的疫情。博爾頓的每周確診率,現在是每100,000人283例,在上週增加了一倍。博爾頓醫院現在有25人確診新冠,大多數人沒有接種疫苗,將近90%的人還沒有接種過兩劑疫苗。
英國西北部所出現的印度變種病毒,主要集中在兩個有大批勞工的城市,英國首席醫療顧問已經證實,印度毒株的傳染率,遠大於英國變種至少50%,將在下週三提出更詳細的數據。
英國首相強生:我可以告訴眾議院,我們越來越相信疫苗對所謂的,包括印度變種在內的所有變種都有效。
政治人物不是醫療專家,只有政治人物,有宣佈「美好的一天 」的特權。
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新冠肺炎已經造成超過330萬人死亡,我們預計這場大流行的第二年,將比第一年更為致命。
不戴口罩是所有人的夢想,但是現在卻僅是獲得兩劑疫苗注射的,已開發富裕國家國民的特權。任何一個缺口都是所有人的共業,任何一個變種都是所有人的威脅,美國人指日可待的「美好的一天 」,還是其他地區遙不可及的夢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U_qxWvHRo
博爾頓 美國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852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博爾頓 美國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國著名大右派、曾任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顧問的John Bolton出版新書,震撼美國政壇,其中關於特朗普對華政策的第一手觀察,雖然或有譁眾取寵,仍不失參考價值。在博爾頓筆下,特朗普只在乎一己利益,對「中國模式」反而十分推崇,在爭相比拼反華的今日美國政壇,這本書究竟會帶來甚麼影響?對香港又有何啟示?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monshe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博爾頓 美國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主持:陶君行、Anthony、亞龍
FPS 轉數快: 94681803
Patreon賬戶:https://www.patreon.com/hkpeanut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支票/銀行過數
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s.com
PayPal 付款賬號: hkangrypeanut@gmail.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s/